当前位置:主页 > 教案 >

分数的再认识(精选13篇)

  • 教案
  • 2024-05-30 17:47
  • admin

分数的再认识(精选13篇)

分数的再认识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12根小棒、实物投影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这个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教材先安排了“拿铅笔”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了解起点。

1、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谁能说出几个你喜欢的分数?

2、这些分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说说各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3、你还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二、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一)拿一拿

1、出示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问:谁能拿出盒中铅笔的 ?

2、你准备怎么拿 ?发现什么问题?都是 ,为什么拿的支数不一样?

3、每一个同学都拿出你所有铅笔的 ,比一比,说一说发现。

3、从刚才拿铅笔的活动中你明白了什么?

4、归纳提升: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二)想一想

1、把6支、9支、12支铅笔分别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支数可以怎样表示?(1/3或者2支、3支、4支)

(三)说一说2

(三)画一画

“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三、体会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

根据分数拿出相应的数量。

1、12根小棒,请拿出12根小棒的

思考:这里的分子1表示的是什么?(是1支还是1份)

2、12根小棒,请拿出12根小棒的 。

(同学相互说分数并拿出数量。)

四、在练习中进一步体验

1、基础练习:

看图写分数:

表示用分数:

2、拓展练习:

(1)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

(2)、选一选

①由一段木料的 估计这段木料有多长。

②由一段图形的 估计这个图形。

(3)、填一填:

通过学生填数、观察,使学生体会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认识整体“1”

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分数的再认识 篇2

课程背景:

教材设计这个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分数的相对性,丰富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分数相对性就是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不同的“整体”,分数所对应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分数相对性的理解对后续学习中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解决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都有帮助。教材先安排了 “拿铅笔”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但铅笔的数量不同,主要是原有的铅笔总数是不同的。教学时,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摆一摆或者画一画来解决问题。然后,教材又安排一个“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一块蛋糕的1/4”等实际情景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的多少或部分的大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的交流,学生如果理解有困难,可以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等方式来帮助理解。除了教材中的情境外,教师也可以再寻找一些具体的情境组织学生交流。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来说,不需要出现“分数相对性”这样的专门术语,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就可以了。

“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授课年级:五年 设计人:赵琳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数不一样多,为什么?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3、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

指名3人上前拿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指名说。

再请三名同学判断三位同学拿的都是对的。

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比较。

讨论,指名汇报。

15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

巩固与拓展

1、画一画:一个图形的1/4是“口”,请你画出这个图形。

2、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巡视指导,引导说清思考过程。

3、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的分数。

4、分别画出各图形的1/2。

5、捐零花钱。

独立完成,展示不同的答案。

独立填后,交流。

按要求涂色。

画后交流:为什么大小不一样?

组内交流,说清理由。

13

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总结。

3

归纳知识要点和心得体会,突出学习重点,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 拿出它的1/2 部分

6枝 3枝

8枝 4枝

8枝 4枝

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教后反思

见反思

分数的再认识 篇3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

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 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 。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三、教材简析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水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

1、师:你们认识分数吗?说几个你熟悉的分数。(学生说出几个分数,教师随机板书)

2、师:关于1/2 你已经知道什么?

3、小结。(揭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4、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画有几副图的那张纸,请你在图上用颜色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表示好后在小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

3

4

5

8

1

2

1

2

1

2

全班交流、质疑。

5、课件选择其中表示1/2 的图进行讨论。

师:在表示1/2 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是怎么分的?分的对象相同吗?)

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平均分的对象不同,有的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6、教师追问:这里是把谁看作整体“1”?一份是几个?这个整体“1”还可以指哪些呢?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拿水笔

1、创设情境,请学生分别拿出三盒水笔的1/2(其中有2盒水笔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

师:这里有三盒水笔,你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1/2吗?

教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讲台前的三位学生打开水笔盒,认真地数着。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生:会不会数错了。

师:数错了?这也有可能,你能上来帮助数一数吗?教师没有马上作出评价。

这位学生上来把三盒水笔数了一下,判断三位同学拿的都是对的。

师:看来,没有数错。我们再来看前面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水笔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生:水笔的总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水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全班同学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师: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示意图。并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却不一样。

活动二:说一说

小明 小军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 ,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同步板书)

(三)巩固延伸,反馈分析

1、看图说数:

(1)蓝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使蓝圆个数占整体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换一换、减一减)

(2)绿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说出4/12和1/3 后(课件随机整理整齐),提问:为什么都是4个,却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3)红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说出3/12和1/4后(课件随机整理整齐),提问:为什么都是3个,却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师与学生共同小结:部分相同、整体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样,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2、游戏: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生:因为总数一直在变化。因为整体“1”是不同的,所以分数也就不同。

3、估一估:一个整体的2/3 是 ,这个整体会是下列图中的哪一个?

(1) (2) (3)

请学生在本子上写出结果,并准备说说思考过程。

4、辩一辩:

在学校举行的捐款献爱心活动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5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2/5。小芳捐的钱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四)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部分相同,整体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样,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部分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五)课堂作业

课后反思:《分数的意义》曾被作为许多名师、特级教师公开教学的内容,也有许多成功的课例,对于这样一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课,在抓住教学内容本质——让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力求设计的创意,以新颖的教学视角让学生易于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是我在本课设计中思索的问题。北师大版这一内容教材编排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本节课教学流程的预设中,我力求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稍作了修改,重点体现在练习设计上运用有效的教学题材深化渗透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对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清晰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再认识 篇5

内容:分数的再认识

课时: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运用分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今天老师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一些简单得分数知识,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复习:出示:(5分钟)师:谁能说说这个数的各部分名称。

师:怎样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 表示意义是什么?

2)、老师这里有这些数,谁能帮老师读一读。 , , , 让学生读认。

师:像 , , , ……都是什么数?(分数)

师出示图形:

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上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二、创设情境,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1、 拿一拿:(10分钟)

教师准备三盒糖果(数量不要告诉学生)

师: 我这里有三盒糖果,老师想从每一盒糖果中取出它的 ,谁愿意帮帮老师这个忙呢?

请三位学生到台上拿糖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

生2:

生3:

师:其他同学发现了什么?生:他们拿出的块数不一样。让三名学生回位。

师:他们三个都是拿出全部的 吗? 拿出糖果的块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三盒糖块总数不一样。

生:数错了。

师:他们分的到底对不对呢?再请三位同学上台分一分,验证一下, 注意观察每盒的 是多少块? (4块、3块、4块)把所有的糖果都拿出来数一数告诉大家总块数是多少(一盒有8块, 一盒有6块.另一盒有8块)。

师:前后三名学生分得一样吗?

师:现在你知道每盒糖的 不一样多的原因吗?

生:是总块数不一样,

师:一盒糖的 表示的都是把一盒糖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但由于盒子里糖块总数不一样多,所以取出的 的数量会怎样?

生:也一定不一样多。

强调: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块数不一样多),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2、说一说: (10分钟)

出示教科书的情境图:(一本书厚,一本书薄)

. 师:让两名同学各拿一本书.左边的同学看了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生1:因为书的厚薄不一样,总页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因此它们的 就不一样。

师:虽然它们都把整本书平均分成三份看,都看了其中的一份,但它们的整本书页数同不同?也就是说什么不同?

生:看得页数不同,整体也不同。

师:请同学们再考虑一个问题。

明明喝了一瓶水的 ,楠楠也喝了一瓶水的 。明明说:“我俩喝的一样多”。楠楠说:“我喝得比你多。” 它们谁说得对呢?

生2:如果瓶的大小一样,他俩喝得就一样多。如果大小不一样,谁瓶大,谁喝得就多。(整体不同,同一分数大小就不同。)

师:为帮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 ,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 ,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师:让学生填数、观察,小组合作体会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你们有什么发现?

一个分数它得分母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得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进一步强调单位“1”即整体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部分相同。

提问:“1”里面有几个 ,有几个 ,有几个 ,有几个 ,有几个 ,……

3、画一画:(8分钟)

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小黑板出示题目

1、一个图形的 是边长1cm的□,画出这个图形。

a、请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画一画,教师巡视。

b、展示学生的各种画法,由学生自己来评价。

c、 还有其他画法吗?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分别画出个图形的 ,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三、练一练::(5分钟)

数多

一本书薄 页数少

一瓶水 大瓶 水多

小瓶 水少

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分数的再认识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材(新世纪版)数学五年级上册p34-35

教材分析: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的产生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本课时则安排“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等各个情境活动,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而为学习两个量的倍比关系奠定基础,随之,分数从真分数扩展到假分数、带分数。更为分数的系统学习埋下伏笔。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

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市郊,学生的生活经验较为丰富,有极强的求知欲,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扎实,思维较活跃,已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习习惯良好。在三年级时,学生对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就有了初步了解,但对知识的生成、联系及延伸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零”起点,不能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完全置之不理,要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猜想,大胆放手,加强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对知识的产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练习,尽量让他们对分数的知识有系统化的认识,加强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并能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数感,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三幅图片,大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中国有多少个县?截至2020年9月1日中国一共有1347个县,另有117个自治县,县作为“县级行政区”,属于三级地方行政区。)示三幅图片——俄罗斯国旗、五朵花两黄三红、平均分成六份的六边形其中三份涂成红色)

问:同学们,你会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些图片中的红色部分呢?请说出它的具体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整体“1”的认识经历由单个物体到多个物体到抽象图形的过程,了解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掌握程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起点。)

引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1、出示两盒中内分别装有8枝铅笔的文具盒,请两位男生上来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

师(问台上的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拿?

生:我把盒里的铅笔的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两位男生都拿出了4枝铅笔。

2、再出示两盒内装6枝铅笔的文具盒,请两位女生上来也拿出其中的1/2。

(猜一猜她们会拿出几枝铅笔呢?)学生活动,两位女生都拿出了3枝铅笔。

3、设疑: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情况?有什么疑问吗?请想一想,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四位同学都是拿出铅笔总枝数的1/2,为什么拿出的铅笔枝数有的一样多,有的却不一样呢?

预设:

生1:男生和女生肯定有一组拿错了。(师追问:你认为哪一组拿错了?请上来验证。)

生2:两个男生的文具盒中的铅笔总数一样多,两个女生的文具盒中的铅笔总数一样多。

生3:男生组的文具盒中的铅笔总数和女生组的文具盒中的铅笔总数不一样多。(师追问:猜一猜谁的文具盒中的铅笔总数多呢?)

3、检验:请四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铅笔盒里的总数是多少枝,拿出它们的1/2又是多少枝?

4、小结: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也就是盒中总枝数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就相同;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盒中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猜测—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的一个体验数学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造成相同分数即“部分”表示的多少不同,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

5、试一试

课件展示,8枝铅笔(五枝红色,三枝蓝色,其中一枝蓝色铅笔是削好了的)

问:你能用什么分数来表示这削了的铅笔呢?

生1:是总铅笔枝数的1/8。

生2:是蓝色铅笔枝数的1/3。

生3:是数一样多吗?

2、生同组交流后,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随机追问:“如果小军看了50页,小明看了5页,你们知道小明的书有共有多少页吗?小军呢?”

3、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大,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大;对应的“整体”小,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大,对应的整体就大;表示具体数量小,对应的整体就小,即分数具有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交流、比较、分析,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4、画一画

一个图形的1/4是□ ,(1)画出这个图形,生完成后,用幻灯展示各学生的图形。(2)涂出所画图形的2/4。(3)涂出所画图形的4/4。(本练习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学生理解分数的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基础上渗透分数单位,为学习假分数作铺垫。)

三、知识应用,加深体验

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帮助四川人民重建家园,小明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说明理由。

2、选一选(课件展示)

一堆糖果的2/5是4个,

这堆糖果会是下面的哪一堆呢?

(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能力,发展数感。)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逐步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并让学生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

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都有哪些新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篇7

一、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难点:充分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活动一:分笔游戏,体会单位一

1、 分笔活动,找4名同学拿着自己的笔来到讲台。(笔数是2的倍数:4、4、6、8)

2、 请你们4名同学拿出自己笔的1/2,看谁拿的又快又准。

3、 另找4名同学检查。

4、 同学们自己说说是怎么分的。(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 师提问:他们都是拿出全部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每位同学的总数不一样)

6、 师总结:最初每位同学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造成的,所以,他们的1/2也不同。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二:教材P34说一说。

1、 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

2、 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3、 师总结:因为书的薄厚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4、 在什么情况下,他们读的一样多呢?(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5、 请同学们再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王兴国吃了一个苹果的3/4 ,李晓阳也吃了一个苹果的3/4。王兴国说:“我俩吃的一样多”。李晓阳说:“我吃得比你多。” 他们谁说得对呢?

(三)巩固练习

1、 教材P34画一画。

2、 教材P35练一练数一样多吗? “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想一想,想一想,小林和小明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你的观点是什么,告诉你的同桌。”教师说道。学生同桌交流后,教师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果两本书页数相同,那么是一样多的。如果两本书的页数不同,那么看的页数就是不一样多的。”一位男生作了一个假设。又一位学生很快接上回答,“不一样多,因为从图上可以看出一本书厚,另外一本书薄,两本书的总页数不一样,它们的1/2也不一样多。” “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在这个情境中,‘书的页数不一样多’这个信息是通过图的形式告诉我们的,我们要善于找出这样的数学信息。”教师进行了肯定的评价,“其实,数不一样多呢”。“因为书的总页数不一样多,所以一本书的1/2也不一样多。”“如果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整体不一样的话,那么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这位学生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教师也及时进行了表扬、总结。教师又出示一个纯文字型的情境问题:六一儿童节,小明和小芳去买书,小明用去了自己所带钱的1/5,小芳用去了自己所带钱的2/5,小芳用去的钱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请学生先发表自己的观点。“无法确定”。一学生说。“我也认为无法确定,因为没有告诉我们小明带的钱是多少、小芳带的钱是多少”。又一学生站起来回答。“无法确定是什么意思呢?”教师追问。 “如果小芳带的钱比小明多,那么小芳用去的就多;如果小明带的钱比小芳多,小明用去的钱也就可能比小芳多;如果他们两人带的钱一样多,小芳用去的钱就比小明多。所以,我认为是无法确定。” 刚才这位学生继续回答,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掌声。“这位同学分成几种情况来考虑,分析得很全面、也很精彩,你还想用不同的方法来说明吗?”教师好像还没有满足,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 “假设小明带了100元钱,那么他用去的钱就是20元;假设小芳带了10元钱,那么他用去的钱就是4元,这样小明用去的钱就比小芳多。”这位学生刚说完,另外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我也想举个例子,如果他们都带了20元钱,小明用去的钱就是4元,小芳用去的钱就是8元,这样小芳用去的钱就比小明多。”全班同学再次给予掌声。“你们听明白了吗,他们在用什么方法来说服我们。他们两人其实都用了举例的方法,有时举个例子能把复杂的事情说得清楚些,这是非常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又给予了评价与引导。 估一估,选一选在完成了一个“涂一涂“的练习后,教师出示了几道选择题,让学生估一估,再选一选。 出示题目后,教师没有马上让学生回答,而是请学生先把自己选择的结果写在本子上,并准备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过了一会儿,学生开始举手回答。 “我估计一下,选择数不同”的问题中,学生体会到“整体不一样的话,那么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难得可贵的是,在讨论“谁用去的钱多”的问题时,学生不仅能根据分数的意义正确地解释这一问题,而且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或者举例、或者假设、或者分情况讨论。这一切源于朱徳江老师有价值的教学行为。朱老师提供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并及时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在“谁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你还想用不同的方法来说明吗”的语言中,学生的思考得以层层深入。还有,课堂上朱德江老师适时的追问、适度的延迟判断、适当的总结引导,促进了学生的反思和学生之间的学习,特别是对思考问题方法的点拨,不满足于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而是希望学生能从中学习如何去思考。的确,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信息***的当今社会,学生学习数学绝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数学学习,能够成为运用数学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适应未来生活的人。 三、促进学生多角度的理解是启迪智慧的关键智慧的获得离不开对所学内容的真正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无疑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特别是理解分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决不等同于会背诵一些结论,更重要的是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为了帮助学生的理解,朱徳江老师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什么铅笔不一样多“的讨论,使学生借助具体的操作体会“整体不一样,部分就不一样”;“估一估,选一选”的活动,使学生借助图形进一步阐述自己对分数的理解;“找分数”的活动,使学生借助身边的事物,具体应用自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这些活动从不同角度为学生理解分数提供了机会,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个性化的表达和解决问题创造性的思路中,我们不难得出,学生确实对分数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的发展需要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设计好的数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本节课几个活动好就好在,它们通过不同形式,从多种角度引导学生去研究分数、应用分数,无论是操作、图形还是身边的事物,无论是体会、估计还是寻找,既使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分数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数感、估计能力等的培养。一节课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追求完美的,一节课也很难完全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艺术。但我们还是能从这节课中看到师生思维充分的碰撞,在碰撞中学生的智慧得以唤起、激发、升华。启迪学生的智慧无疑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艰巨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智慧也将得以全面体现,教师事业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我们看到,朱德江老师选择了这一追求,并正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坚实地前进着。

分数的再认识 篇9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重点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现在大家猜个谜语:母子两边分…… (学生回答:分数)

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2、复习导入,出示图形:

提出复习要求:仔细观察这3个图形,说出这3个图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分数,它们各表示什么?

(1)图1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2分之1来表示。

(2)图2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3分之1来表示。

(3)图3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4分之1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说分数,认分数,说分数含义的过程,了解学生以有知识的起点。)

3、他们的回答都非常准确,说明他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老师想看看今天大家的学习效果,有信心吗?

二、活动引入新课学习

1、老师这儿有三份圆片,你们能从每一份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提出观察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能提出问题吗?

(在这里要强调各自是把谁平均分了,学生分别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 学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片数不一样?

(2)为什么三个同学拿的数目不同?

2、小组合作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圆片的1/2,拿出的片数却不一样多呢?

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会是不一样的,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1)学生借助学具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都认为每份的总片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圆片的片数不同。那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验证:现在请刚才的3位同学把所有的圆片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这时要乘热打铁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整体“一”。并举例说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铅笔,一个苹果等,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单位1或整体1 。(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在比较中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强调平均分 ,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3、总结归纳

(1)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2)学生总结:(能表达出以下内容就可以)一份圆片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份圆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可以是一些物体,可以是一个计数单位 ,学生没学过 把多个物体看作“1”这部分应有所强调 ,这里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来理解单位一或整体一 。这里要让学生明确分数不像以前学的数那样很多情况下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两个数间的关系就可以,不一定要概括出什么语言

四、理解应用

1、为了表扬同学们对刚才所学知识的态度和效果,老师给班级读书角买了2本书。出示挂图:

师:淘气和笑笑都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因为的书厚薄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1”不同,分数表示的量也不同。)

2、阅读教材34页的“画一画”

画出每个图形的4分之1 ,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学生总结)

提问:为什么4个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个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个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

生B:我把1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只不过这个一份小一些。

五、巩固练习

1、指导阅读:书上《分数的再认识》。

2.教材编写特点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看书”“捐款”“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分数的再认识 篇11

师:在课前每个同学都拿到一些圆片。你能把你全部圆片的二分之一拿出来吗?

生:能。

师:把你全部圆片的二分之一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拿出来,举给大家看。

师:你拿几个?是怎么样拿的?

生1:我拿3个,我有六个圆片,六个圆片的二分之一是6÷2=3个,所以我拿出3个。

生2:我拿2个,二分之一就是圆片平均分成两份拿其中的一份,我一共有4个圆片,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2个。

生3:我拿2个,因为二分之一就是所有物体的一半,我有4个圆片,一半就是2个。

生4:我拿2个,我一共有4个圆片,它的二分之一就是2个。

生5:我拿3个,因为我有六个圆片,它的二分之一就是3个。

师:看到这种情况,你有什么疑问呢?

生1:我觉得二分之一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大家拿出来的二分之一有的是2个有的是3个呢?

生2:为什么我们拿出来的二分之一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呢?

师:是啊,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进一步认识分数,解决你心中的疑问。(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师:刚才同学问了:“为什么二分之一是一样的,我们拿出来的数量却不同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是因为总数的数量不一样。

师:能说的具体点吗?

生:总数就是原来有的人拿了6个圆片有的人拿了4个圆片,说明他们本身拿到的圆片总数就不同,所以拿出来的二分之一也不相同。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二分之一就是一个物品它的一半,他们原来拿到的圆片有的是4个有的是6个,他们拿的时候都是把自己的圆片平均分成2份,拿其中的一份。所以有的是2个有的是3个,就不一样了。

师:恩,她们两个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你又是怎么想的呢?说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一听。

学生小组内说一说,教师巡视。

师:大家讨论交流以后,谁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的更具体更明确呢?

生1:有的人是拿到6个圆片,有的人拿到4个圆片,二分之一是拿出总数的一半,所以有的人拿出来的是3个,有的人拿出来的是2个。

生2:总数的数量不同它的二分之一就不同。

师:说的真精辟!谁还能举例说明?

生:比如说可以把6个圆片看作一个大苹果,4个圆片看作一个小苹果,用刀把这两个苹果都切一半出来,当然是不一样多的了!

师:大家觉得他这样比喻,有没有道理?

生齐答:有道理!

师:那为什么有的同学拿出来的二分之一是一样的呢?

生1:因为他们原来的圆片就是一样多的,比如:我和我同桌,我们两个拿到的圆片都是4个,拿出的二分之一也都是2个,一样多。

生2:老师,如果原来圆片一样多,拿出来的就一样多,原来圆片不一样多,拿出来的就不一样多。比如:我和我同桌,我原来拿到6个圆片,她原来拿到4个圆片,我拿出来的二分之一就是3个,她拿出来的二分之一就是2个,是不一样多的。

师:师:哦~~,是因为大家原来拿到的圆片不一样多,所以拿出的二分之一就不一样多了。如果原来的拿到的圆片一样多拿出的二分之一就一样多了。大家都来数一数自己的圆片,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数自己的圆片,检验结论是否正确。

师:原来有4个圆片的同学请举手。你们拿出的二分之一是几个?

生齐答:2个。

师:原来有6个圆片的同学举手,你们拿出的二分之一是几个?

生齐答:3个。

师:都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生一起总结:从刚才的结果我们就可以发现:每个人拿的二分之一,都是把自己的所有圆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自己全部圆片的二分之一,由于分数二分之一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圆片的总数不一样多),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今天我们再一次认识了分数,你能不能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判断一下这两个小朋友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课件出示教材p34说一说的情境图。)

生1:我觉得他们看的不一样多,因为黄衣服的孩子看的书比较厚,红衣服的孩子看的书比较薄,所以它们的三分之一就不一样多。

生2:我觉得黄衣服的孩子看的比较多,因为他的书厚一些,就象我们刚才说的圆片一样,6个圆片的二分之一比4个圆片的二分之一多,现在这两个孩子看的分数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书薄厚不一样,所以书厚的这个孩子应该看的比较多一些。

师:他们说的你听懂了吗?你是怎么想的呢?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交流。)

(出示两条线段,,练一练的“你知道吗?”读一读,感受一下分数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好不好?

新世纪版五年级 分数的再认识 课堂实录 来自。

教材及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分数的再认识,不但为本单元的后续知识垫定基础,同时是下学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必备知识。

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体会在不同的整体下,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是不一样的。

设计理念: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学生准备偶数只铅笔。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回顾旧知

1、师:(板书“分数”)同学们,你认识分数吗?能给大家讲一讲你了解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吗?

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等。

2、出示8个气球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1/4的含义,并在图片上圈出所代表的部分。补充提问:在这里把谁看作了整体“1”?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是几个气球?3/4表示几个气球呢?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地认识和理解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活动一:拿铅笔

师:大家都准备了一些铅笔。如果想拿出你全部铅笔的1/2,你会怎么做?

预设:生1:我可以先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师: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拿出你全部铅笔的1/2。(学生拿铅笔)把你拿出的铅笔数告诉给小组内的同学。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大家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什么呢?)

师:大家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支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一个小组的讨论。

全班交流,明确:因为铅笔的总支数不同,也就是整体不同,所以虽然拿出的都是全部铅笔的1/2,但是拿出的铅笔数量不一定相同。

活动二: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文型情境图:两个小孩各拿一本书并有对话,小林:我看了这本书的1/3,小明说:我也看了一本书的1/3。图中的问题是: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师: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想一想,小林和小明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你的观点是什么,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汇报:如果两本书页数相同,那么是一样多的。如果两本书的页数不同,那么看的页数就是不一样多的。

师小结:如果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的话,那么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活动三:辩一辩 (课件出示文字型情境问题:为帮助青海玉树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用假设、举例等方法分析这一问题,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活动四:画一画

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同学们,这个正方形是一个图形的1/4,请你猜一猜这是一个怎样的图形?把你想到的图形画下来好吗?

请不同画法的学生为大家展示。

师:你是怎样判断出这个图形是由4个正方形组成的?

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体会分数的从部分到整体。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活动一:填一填,涂一涂

教材35页:1题(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2题(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分数)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重点说一说思考过程。

数一样吗?为什么?

(小组内说明理由,全班交流想法。)

5、我一次能吃四分之一块蛋糕,看图,这两个四分之一一样吗?为什么?

6、小结:两本书的三分之一中,因为两本书的厚薄不同,因此结果不同。在这里,要把书看作单位一。

在蛋糕的问题上,也是由于蛋糕本身的大小不同,因此它们的四分之一也不同。要把蛋糕看作单位一。

由此可以看出,单位一不同,所表示的分数的大小和实际含义也不同。

7、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二)活动二:画一画。

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是正方形,画出这个图形。

(三)活动三:练一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试举例说明,自己试独立画,看谁的画法多)

2、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各个分数。

(展示大家的画法。)

3、分别画出下列各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自己独立完成,说说一样吗?为什么?)

4、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三。谁是单位一?

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三。谁是单位一?

虽然都是四分之三,它们表示的多少一样吗?为什么?

(说说你的想法。我们应从哪个角度来考虑?)

5、选一选。

6、在正方形里填上适当的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理由。)

2个二分之一是。个四分之一是1,5个八分之一是,七分之三里面有个七分之一。

越往下分,单位一越小,1中所包含的单位一也越多。

你还能继续往下分吗?

7、下列哪些分数更接近0,哪些分数更接近1?分别填入圈内。

三、总结:

分子越小的分数越接近0。分子越大的分数越接近1。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分子越小的分数越接近0。分子越大的分数越接近1。

推荐阅读:分数的再认识(精选16篇)分数的再认识分数的再认识(北师版)分数的再认识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通用3篇)分数加法(精选14篇)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乘以整数(精选2篇)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5个12是多少?用加法算:12+12+12+12+12用乘法算:12×5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

分数的教案(精选16篇)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3、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通用8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7、例8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九。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乘分数(精选10篇)

教学目标理解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重点理解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算理,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一、复习(一)看到下面的分数,你都想到了什么?瓶 吨 米二、新授(一)...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通用7篇)

教学目标掌握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的方法.教学难点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0.45÷15 1.53-0.7 0.4×0.8 4.8×0.02 0.3÷1.50.8-0.37 7.8+0.9 0.8×0.5 14-7.4 32+1.682.口答.(1) 各表示什么意义?(2)2个...

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通用6篇)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单位“1”,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分别说出下面各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说明: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作单位“1”.二、新课.1.看图列式.+...

分数加法(通用13篇)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试用教材1—3,p26页7—10。【教学要求】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2、复习百分数、小数、分数的互化(成数)。 3、复习成活率、正确率等。 【复习过程】一、复习意义。...

一个数乘分数

一个数乘分数例3、例4和计算法则,做一做,练习二中的习题。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能力目标:学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例4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二十一的第4~9题.教学目的1.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2.能够正确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出下面的分数,再指出哪些是真分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