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案 >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精选14篇)

  • 教案
  • 2024-05-30 17:47
  • admin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精选14篇)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晏子出使楚国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知识目标: 了解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识记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能力目标: 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沉着,楚王的自作聪明、傲慢无礼。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3、理解文言句式方面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自学、讨论。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俗话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就是这么奇妙,机智巧妙的语言,会帮助我们摆脱困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晏子使楚》,共同来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板书课题)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个 使 就是 出使 , 楚 指的是楚国。

2、对于这种名家名篇,对人物的了解也非常重要,我读,你听,听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看看你都记住了什么信息?晏子原名叫晏婴,字平仲,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本篇课文选自其中。

生:交流听到的信息。

3、晏子,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

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师:中国古代还有哪些人拥有这样的尊称?生: 孔子 、 老子 、 孟子 所以后人也叫他 晏子 。

4、晏婴被称为 晏子 ,也肯定是有其过人之处的,让我们随晏子一同出使楚国,领略齐国大夫的风采。下面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交流刚才读书的情况。几次受辱?受到哪些侮辱?

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几次让晏子难堪?(三次)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怎么难堪的?

生:钻狗洞。

师: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第三次呢?

生:说齐国人没出息。

板书:

钻狗洞 没人才 没出息

师:好同学们,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出示)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孩子们, 尊重 换个词可以说是?

生:尊敬、敬重、敬佩、瞧不起

师: 不敢不 可以换什么词?──可以换成不能不尊重。还可以怎么说?

生:不得不尊重。

师:真好,你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遍吗?(生读)你读得还字正腔圆。还有可以这么说──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谢谢大家!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说──

生:口才。

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再来读书,这回专读人物对话,因为以人物对话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下面我们变个阅读方式改为默读,请你把晏子的话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想一想:从晏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在书的空白简单的写一写。好开始。

1、第一次交锋: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

生:读第一段。

师:从晏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感觉晏子不太服气,因为去拜访别人,别人应该亲自去迎接,而楚王不但不让他进去,还要让他去钻狗洞,所以晏子就说了这段话来让楚王知道他不是好欺负的。

师:听了他的解读,我们一起来看。

大屏幕: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 ),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

那为什么晏子不直接说楚国是狗国?这段话好在哪里?

师:你看这晏子多会说话啊,你不是让我钻狗洞吗?那楚国就是狗国。用推理的方式进行了有力地回击。晏子可真会回答。

师:大家再注意看。晏子是在怎么说的这句话?

出示。生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师:注意,晏子是怎么说的?

生:是 看了看 。

那如果把 看了看说 换成 想了想说 行吗?(不行)为什么呢?

生:晏子看了看,就说明晏子的思维敏捷,如果想想了说,那需要一些时间,而看了看就说,说明晏子非常有智慧,他想也不用想,就知道下面该怎么说了。

师: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计上心头,说出下面的话──读。

生读: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 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而结果呢?

生:而晏子没有钻狗洞。楚王只好打开城门。

板书:

只好打开城门

那么楚王根据晏子的什么特点,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狗洞(身材矮小)

师:(请一生站起来)孩子,你现在多高?

生:一米五几。

师:书上说晏子身高5尺,古代,一尺8寸,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几?

生:有一米四几。

师:对,还可以说成一米四左右,还没有他高呢。晏子可是一个成人,他还是个孩子啊。这晏子一看楚王这样对他,肯定会想:你就是看我长这样才故意让我钻狗洞啊。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大家都听说了吧。如果晏子能不能也像韩信那样忍辱负重去把狗洞钻。有没有可能?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人的身份不同,晏子是作为一个外交官,他身份是要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他真的钻过去,楚王就会认为齐国人非常懦弱,可以侵犯。

师:掌声──你看看,就这样一个 看看 ,晏子发现,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侮辱,那是对我国家的侮辱。所以有可能我在心态上也像韩信一样,但对于这种情况晏子是不可能只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最重要的是我代表的是齐国,所以这个 看了看 ,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

生:我看出了晏子的爱国精神。

师: 看了看 这体现了什么?

生:冷静。

师:你说得太好了,孩子。如韩信一样冷静,但又与韩信不同,他必须要这样,还能看出晏子什么?

生:为了国家的尊严,不顾个人生死。

师:非常有胆识。还能换个词──

生:叫有勇气。

师:还理直气壮。你看,就是这个 看了看 ,我们忽然发现,刚才你说的 冷静 ,那是睿智的标志; 勇气 那是获得胜利的前提。就是这个 看了看 ,让我们看到小个子晏子背后藏着的是大智慧。就是这个 看了看 ,让我们看见晏子的发言和表现那是超越了他的脾气,超越了他的性格,是真正的智者。所以从这 看了看 之后他说的这句话,我们才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和底气。不信,你读读看──

生:(放开声音,自己读自己的)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 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的启发,我们继续谈第二部分──,还有哪里有晏子说的话。

2、第二次交锋:

生: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回答: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谈谈你的理解。

生:晏子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就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楚王看晏子身材矮小,来讽刺齐国没有人了,但是晏子如此一说,让楚王大吃一惊。晏子的话柔中带刚,刺中楚王的要害,让楚王无言以对。

大屏幕:这段话原话是这样的,请看大屏幕:

晏子对曰: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生: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师:我们来对号入座, 张袂成阴 的意思是?

生: 张袂成阴 的意思是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比肩继踵 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挥汗成雨 就是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师: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来一起读一遍──

生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师:大家说得好。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

生:用了比喻。

师:仅仅是比喻?

生:还用了夸张的手法。

师:和你一样,晏子的语文学得真好。用了夸张的方法,你说这个国家,哪里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就让楚王感到什么?

生:晏子这么一说,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继续谈,谁来读?

生:在第二个故事中,晏子跟楚王对话,晏子拱拱手说: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师:你讲一讲吧。

生:一开始,楚王先侮辱晏子的国家,楚王问他: 为什么要派你来呢? 晏子用那种有点贬低自己的话语来回答楚王,来讽刺他。晏子用了他巧妙的口才来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还抨击了楚王的傲然之气。

师:你讲得太好了,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 所以 ,就必然会有 因为 。请你把 因为 送进去,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你这样一说我们听出这晏子可真会说话,还可以把这个 因为 放在哪啊?

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行不行?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所以就派我到这来了。你瞧瞧这个晏子,如果用了两个 因为 ,就重复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

师:大家看!

出示: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是下等人,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

师:晏子说完这句话后,还故意笑了笑,你认为他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师:老师现在就是晏子。我吧是这样的,我们国家有个规矩,就派我这样的到这样的国家来的,所以我就故意笑了笑,我就这样,怎么着?这种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自嘲的笑。

师:自嘲,呵呵,就这样,对不对?我承认我,个子矮,我承认我,形象不成,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规矩让我到这儿来的。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这个笑了笑大胆地想象,你见不到晏子,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笑?

生:(模仿笑。)

师:你想想,晏子的笑会是种怎样的笑。

生:从他的话语可以看出他有点自嘲。他是种无奈的苦笑。

师:无奈,对谁无奈?

生:楚王。

师:楚王阿,你咋说出那种话啊,你还一国之君哪!无奈,是种苦笑,是真正的苦笑还是装出来的?

生:装出来的。

师:掌声!你苦笑一下哪?

生: 敝国 ,哎嗨嗨

师生:哈哈哈哈哈。

师:谢谢哦,这种苦笑装得真不容易哦。再来!还有怎么笑?

生:晏子这个笑指的是得意的笑。(得意地读): 敝国 。

师:还有吗?

生:有点讥笑、嘲笑,(嘲笑地读): 敝国 。嘿嘿嘿

师:亲爱的同学们啊,这故意的笑一笑那叫一笑解千愁。用现在的时髦词那叫笑傲──

生:江湖!

师:我觉得,楚王那个冷笑,那里面可以说是藏了刀,是他无赖之意。晏子,他笑里究竟是藏的是什么!

生:智慧

师:那叫智慧。哎!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潇洒。

生:(笑)

师:所以这样的笑还让那楚王只好

生:只好陪着笑。(板书)

3、第三次交锋:

好!下面同学们快速的浏览第三部分,完成屏幕上的练习。(学生看书,教师出示内容)交流练习,(板书:强盗国)师:谁来读读晏子说的话,其实,在原文里头,晏子说了一句很简单的古文。

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出示)

师:这是句典故,孩子们快快背进脑瓜里,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这句话可大有说法。快快背一下。

生:背。

4、讨论:

师:所以说这晏子的语文学得真是太好了。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

生1:通过读晏子的对话,我知道了晏子的口才特厉害,他足智多谋,能以口舌之战打败对手,是一个人才。

生2:我认为晏子的口才绝了,他很轻易的就反驳了楚王,还让楚王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师:老师也想来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

生齐: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出示)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正如你们所说的 不得不 不能不 尊重晏子的口才。

师:是啊晏子,至始至终都没有改,晏子还是原来的晏子,还是那小个子的他,谁改了?

生:楚王。

师:第一次楚王让人钻狗洞,最后只好──

生: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拿不出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最后只好──

生:陪着笑。

师:第三次说那国家人有问题,犯罪偷盗,最后只好──

生:只好赔不是。(完成板书)

师:你瞧瞧这楚王,唉 送几句歇后语吧──

出示: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哑巴吃黄连──( )。

生:(读)

师:自己创造一个,积累的也行。我可不给出引子了。

生:丁香叶子捆着黄连,一味比一味苦。

师:可以,这我还没听过。你再说一遍。

生:丁香叶子捆着黄连,一味比一味苦。

师:这晏子可不苦,只是楚王一次比一次苦。

师:其实你们的积累呀,说不定什么时候,开动你的小脑瓜就用上咧。

这楚王最后的结局是,读吧。(出示原文)

生: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 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试试看,想象楚王当时的表情,他是怎样说话的。

生:楚王叹了口气,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楚王难为情地说: 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配以夸张的表情)当然你比我想象得更丰富,谁再来试试。

生:楚王一边摇头一边叹气说: 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唉呀,那是从骨子到外哦,没办法的办法,最后就是──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生(齐):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再读。

生齐读、自由读。

师:你说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真奇怪,明明晏子不是代表齐国去了吗?按理应该是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怎么,人家楚王说的是尊重晏子的这个人呢?你就是楚王,现在你是谁?

生:楚王。

师:楚王啊,我要现场采访你啊!我可要采访你了。你可以结合历史学家的话,当然也可以用你自己的观点,你怎么说你尊重晏子这个人呢?楚王,请讲!

生:我认为一个人,就比如说我们班,我们国家,有的人笨,也有的人聪明,也就是说,齐国的人有的人笨,也有的人聪明,所以我认为我尊重晏子,却不尊重齐国。

师:语言真是一门艺术,晏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最终不辱使命,完成了出使的任务。所以同学们也要像晏子那样学好语文吧!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2

(师念:“严肃”“柑橘”“笑嘻嘻”“赔不是”“罪过”,生听写。)

师:同学们写完了,请大家对照课本检查一下,有没有写错的。

(一位同学举手。)

师(到学生身边):什么字写错了?

生1:“柑橘”。

师:陈老师要向你学习,因为当众承认自己的错误很需要勇气。没有关系,认真看一看,下一次不要写错了就行了。

陈老师想问一下:“使”是什么意思?

板书:

“使”

生2:出使。

生3: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

生4:访问。

师:三个同学大致的意思是:“出使”,“访问”。了解它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组一些词来思考,比如:“出使”、“使者”“使节”。“使”是“出使”、“访问”,这里是谁出使?

生:晏子。

师:晏子使楚,用今天的话讲,晏子充当了什么角色?

生:大夫。

师:大夫是他的官职,当他出使的时候,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什么样的官员?

生5:外交官。

师:他说是外交官,你们是否同意?

生:同意。

师:晏子出使楚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当了一次外交官。

板书:

“外交官”

师:想一想,当外交官应该怎么当?他代表了什么?

生:国家的形象。

师:对,代表了国家的形象。那他的主要责任是什么呢?

生:国家的尊严。

师:把话说完整,是要维护国家的尊严,维护国家的荣誉,维护国家的利益。那晏子使楚他需要维护那一个国家的尊严呢?

生:齐国。

师:大家再想一想,当外交官使用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板书:“外交语言”)他们会不会想我们平常吵架一样?

生:不会?

师:那它会有什么特点呢?在这一课中我们看出了什么特点呢?

生6:婉转。

生7:客气。

生8:非常直接。

师:他看到了有些外交官说话直接,干脆。我们看一看,晏子在使楚过程中说话有什么特点?

生9:委婉。

师:陈老师觉得有一个特点,是话中──

生:有话。

师:对,话中有话,话里藏话。另外一方如何聪明的话,就可以从中听出说话者想说的意思,听出对方没有明说的东西是什么。

生9(插嘴):有弦外之音。

师:哦,对!他说了一个成语,是什么?

生9:弦外之音。

师:听出弦外之音。什么人才能听出弦外之音啊?

生9:聪明人。

师:聪明人。你们聪明还是不聪明?

生:聪明。

生10(小声):不聪明!

师:你说自己不聪明。我找一个地方,我想看你知道还是不知道?文章中有这样几句,请大家找到,老师读一读:“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我想请你说一说,晏子没有明说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在说楚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生10:楚国是下等国家。

师:大家说,他聪明还是不聪明?

生(大声):聪明。

师:对啊,很聪明呀,怎么不聪明呢?

注意,我们学习这一课,不仅要看晏子是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楚王是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更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学着更聪明。

刚才我们讨论这么多,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这是一种外交场合的行为。同学们今后想不想当外交官?

生(有的):想。

生(有的):不想。

师:有些想,有些不想。不想当外交官当然可以。但想不想走出中国呀?想不想使自己的语言委婉、客气、有礼貌?想不想使自己聪明呀?

生:想。

师:好,我们现在就来好好琢磨这一课。

晏子使楚是一个故事,故事的背景是什么?在课文中,哪些段落交代了背景?

生:第一、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请大家一起读一读,想一想,是一个什么背景?

(生读。)

师:背景交代的时间是──

生:春秋末期。

师:主要人物是──

生:楚王和晏子。

师板书:

“楚王”“晏子”

师:晏子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不知道?

生:晏婴。

师:背景中还介绍了哪些情况?

生11: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生12:楚王想侮辱晏子。

板书:

“想侮辱”

师:他想侮辱晏子,故事的结果是什么──

生13:反而被晏子取笑了。

师:对,最后反而被晏子取笑了。被取笑以后,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生1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

“不敢不尊重”

师:从“想侮辱”到“不敢不尊重”,这中间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几件事情?

生:三件。

师:三件事情,可以说是故事的经过。(板书:“经过”)哪三件?是怎么写的?

生:事情发生的顺序。

师:第一件是什么时候的故事?进──

生(有的):钻狗洞。

生(有的):进城门。

师:不同观点出现了。有的同学说是“钻狗洞”的故事,有的同学说的“进城门”故事。到底是什么?

生(有的):钻狗洞。

生(有的):进城门。

师:就事件来说,应该是进城。现在的问题是把楚王开的五尺来高的“洞”看成“城门”还是“狗洞”?

师板书:

“城门?”“狗洞?”

生(有的):城门!

生(有的):狗洞!

师:现在我们请说是城门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4:因为他是要去谈判,开的是小城门。

师:你的意见是,是小城门,不是“狗洞”。为什么开小城门呀?

生14:因为楚王想侮辱他个子小,想让他爬进去。

师:好,说是狗洞的请举手,说一说理由。

生15:晏子说:“这是狗洞。”

师:晏子说是狗洞就是狗洞吗?

其他同学:不一定。

(生15疑惑。)

师:请坐下,请你(生16)来说。

生16:我认为是狗洞,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可以进去,其他人进不去。所以专门为了他开的狗洞。

师:专门为他开的──

生16:是为了侮辱他。

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注意,我们刚才说,外交场合的交流有什么特点?

生:委婉,含蓄。

师:楚王能不能直接就准备一个狗洞,是否适合楚王的身份?

生:不适合!

师:狗洞是谁说的?

生:晏子。

师:陈老师的意见是它不是一个狗洞,就是一个小城门。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楚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侮辱晏子身材矮小。

现在的问题是,晏子为什么要把这个城门叫做“狗洞”呢?

生17:因为晏子代表齐国,齐国是一个大国,他不能走这个小城门。

师:他不愿意走这个小城门,他怎么才能不走这个小城门呢?

(生疑惑。)

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一起读一读晏子的话。想一想,他把这个洞说成“狗洞”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生读晏子的话。)

师:想一想,说成狗洞,才能带出什么来?

生:狗国。

师:如果你让我从这里进去,你就是一个──

生:狗国。

师:我能不能从这里进去?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17:这样,楚国就成了狗国。

师:想一想,如果说这是一个小城门,或者说是小洞,有没有理由不进去?

生:没有。

师:现在说成狗洞了。但最后他还是没有问“我是不是到了狗国”,而是问“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想一想,为什么?

生18:他直接说楚国是狗国,楚王可能要惩罚他。

师:哦,要惩罚他。我们刚才说,外交官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引起楚王生气,除了可能受到楚王惩罚,还可能导致什么结果?

生18:两国的战争。

师:对,可能导致两个国家冲突和战争。好,进城门时是的故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生19: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子进去。

师:为什么他只好打开城门?

生19:他不想让晏子把他的国家说狗国。

师:他自己愿意不愿意晏子从城门进来?

生19:不愿意。

师: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19:“只好打开”

师: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晏子多聪明呀。别人开一个洞,他说成狗洞,然后引出狗国,楚王不愿意被说成狗国,只好打开城门。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把洞说成了狗洞。

现在进来,见面了,又发生了什么?请大家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最后一句“楚王只好陪着笑”,刚才是“只好打开城门”,现在只好“陪着笑”。为什么只好“陪着笑”?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刚才是进城的故事,现在是见面了,有了见面的故事(板书“进城”、“见面”),见面的结果是楚王只好“陪着笑”,为什么他只好“陪着笑”?

生20:因为他本来想侮辱晏子,没有想到晏子却把他的问题驳了回来?

师:在这里,晏子最后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呀?

生20:就是说楚国是最不好的国家。

师:他明说没有?

生20:没有。

师:那他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说的话。

(生读:“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话(边板书边引导学生:“上等国家”,“上等人”;“下等国家”,“下等人”;“我最不中用”,“这里是?”)“问号”处的结论是什么?

生:最下等的国家。

师:想一想,楚王听明白没有?

生:听明白了。

师:所以他也是一个聪明人,他只好──

生:“陪着笑”。

师:除了他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上面还有一处文字告诉我们他只好“陪着笑”。在什么地方呢?

生21:被逼无奈了。

师:为什么被逼无奈了?

生21:因为他本来想侮辱晏子,后来他被晏子侮辱了。

师:对,反被晏子侮辱了。你再注意看一看,楚王还说了一句话,使他只能“陪着笑”。

生2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师:他自己说的:“你实话实说,我不生气。”开始他以为晏子找不到话来说了,所以这样承诺。没有想到晏子这样反驳他,他就不好生气了,于是“只好陪着笑”。只好陪着笑,只好吃哑巴亏。

这一段的对话有三次,表演一下对话,有没有同学愿意表演一下见面的情形?注意,能不能不看书,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

一个小个子的同学:我演晏子。

师:这是矮个子的光荣啊!你来很好!

(生笑。)

(在选定另外一位同学扮演楚王后,其余同学失望地“哎呀”。)

师:其余同学也有任务,在看他们表演时,你要想一想,他们演得怎么样?如果你来演,你会怎么演?

(生扮演。)

(师生共同鼓掌。)

师:好,两位同学都非常好地把内容记下来了,特别是晏子的扮演者,那么多的文字,记得那么熟悉。而且在表演时加进了自己的表情,真不错!

(有的同学还举着手。)

师:还想表演吗?

生:是。

师:我再找一组同学。

生:“我来”!“我来”!

师:这一次,要调整一下。现在不是一见面就说:“你怎么来了。”见面之前要寒暄,还需要一个接待的人介绍,需要一个引见的人。所以我们要增加一个介绍的人。另外,不能只有语言和表情,需要表演的同学加进去一些动作。比如,楚王是大王,可以坐着。

(生表演。)

师:这次,扮演楚王的加进了动作,很好,但太紧张,两次把齐国说成了楚国。扮演晏子的女同学,说得很流畅,很清楚,但晏子不卑不亢的表现还需要好好体会,比如可以走到面前去,不胆怯,要看着楚王,这才是真正的晏子。还有,“晏子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故意”怎么表现,“只好陪着笑”有怎么演?大家下来可以找几位同学把整个故事都演一演,体会一下他们的语言和心情。

好了,进城了,见面了,该吃饭了。楚王该设宴招待晏子了(板书:“宴会”),在宴会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先请同学们读一读书,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对生24)请到讲台上,面向全体同学讲。

刚才同学们听到自己不同意的意见能马上纠正,比如刚才那一位同学把齐国说成楚国的时候,这是很好的,说明大家听得很认真。听得非常认真,这是陈老师要表扬的。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发言的同学,在同学发言的时候,等他把话说完,不要打断他,不要急着纠正,行不行?

生:行。

(生24结结巴巴地讲这个故事,大家都耐心地等待。)

师:好,你已经很不错了!(生鼓掌)这个同学已经记住了主要的故事情节,把课文记住了。大家可以学着讲一讲这个故事,比如回去给爸爸妈妈怎么讲这个故事,我们就不要老重复书上的话,要在记住故事的基础上,在头脑中装着人物和任务的活动,然后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我们来看一看晏子说的话,晏子的话有一段古文,请大家读一读。“婴闻之”,“婴”是谁?

生:晏子。

师:对,是晏子。这是晏子说的话。“婴闻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听说”。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读:“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师:上课前,陈老师检查了一下,大家对这段古文的意思已经大概知道了。现在,陈老师有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课文中,晏子最后一句话是“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而古文“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用的是问号。

(板书:“!”“?”)大家想一想:哪一个更好呢?用问号好,还是用感叹号好?

生:问号。

师:为什么?

生25:因为用问号就没有明说。 师:用感叹号呢?

生25:感叹号表示肯定了。

师:对,感叹号可以说表示强烈的肯定。你把你想说的意思再说一说。

生25:晏子是使者,如果他用肯定的方式说出来,就要得罪楚王。

师:注意,她说得很好,她说,这是外交语言。外交语言会不会说“你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出盗贼的国家”?

生:不会!

师:对,如果这样说,就可能得罪这个国家,引起战争。我现在说:“难道楚国的水土是一个容易出盗贼的国家吗?”我用问号,用问的语气,表示我不明白,我听你说,要楚王承认,想一想,楚王能不能承认?

生:不能承认。

师:于是,楚王怎么样?

生:“只好赔不是”。

师:注意,进城时,“只好开城门”;见面时,“只好陪着笑”;这里是“只好赔不是”。“赔不是”是什么意思?

生26:道歉。

师:为什么要“赔不是”?要道歉?

生27:事不过三。 师:事不过三,一而再,再而三,连番几次侮辱别人的结果都是什么?

生:被晏子侮辱了。他不敢了。

师: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如果不反驳,那就是“楚国是一个出盗贼的国家”。这样的问题十分严重,他不能听之任之。所以赶紧干什么?

生:赔不是。

师:怎么赔不是的?

生:“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取笑是什么意思?

生:开玩笑。

师:明明想侮辱晏子,这儿却说成了“想取笑”,为什么不说“想侮辱”?

生28:不能明说“想侮辱”。

师:对,不能明说“想侮辱”,这里只说“我想和你开开玩笑。”想一想,说成“想取笑”有什么作用?

生:使晏子不生气。

师:对呀,可以大事化小──

生:小事化了。

师:所以,楚王也是一个聪明人。从此以后,结果是什么?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还有一个问题,在宴会上,是不是有一个盗贼?是不是齐国人?

生:不是。

师:对,应该不是,但我们没有办法判断,说不清楚。楚王把他说成齐国人,目的是什么?

生:侮辱齐国。

师:现在回到我们今天,假设我们出国旅游,假设我们在国外不文明,不礼貌。别人会不会说我们某一个人,他们会说我们是什么──

生:中国人。

师:所以到国外要──

生:文明礼貌。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代表中国人。

师: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你们尊不尊重晏子?佩不佩服晏子?

生:尊重。

师:从哪些地方尊重呢?陈老师注意到一个地方:我们把进城的故事与见面的故事比较一下,大家看一看:进城时,当晏子看到城门关闭,只留下一个洞的时候,晏子的动作是什么?

生:“看了看”。

师:见面时,当楚王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在回答楚王的问题时用了一个什么形容词?

生:“严肃”。

师:大家想想:“看了看”和“严肃”有什么区别?

(生疑惑。)

师:比较一下,有没有区别,哪一个程度更深?

生22:严肃。

师:为什么在这里要“严肃”呢?

(生疑惑。)

师:默读两个地方,看一看,进城门时侮辱的是谁?见面时楚王第一句话又说的是谁?

(生默读。)

生23:进城时,侮辱的是晏子。见面时,楚王说的是齐国。

师:想一想,为什么晏子在听到楚王的话要“严肃”了。

生23:他要维护国家的尊严。

师:大家接着我的话读一读,晏子严肃地说:

生:“这是什么话?”

师:大家要读出严肃来。我们说,外交官代表国家形象,要维护国家尊严。进城门,没有明确针对齐国,所以晏子只是“看了看”。这里,楚王直接说“齐国没有人”,所以晏子要“严肃”。两处针对的对象不同,晏子的态度也不同,我看出,在晏子眼里,国家的尊严高于个人的荣誉。就这一点,陈老师很尊重也很佩服晏子。

你们佩服晏子什么?

生(七嘴八舌):勇敢,机智,聪明,很会说话……

师:很好。大家可以在文章中找一找哪些地方有你尊重的理由。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大家还知道古代的哪些外交故事?

生30:蔺相如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师:对,这也是一个外交故事,除了完璧归赵,蔺相如还有渑池相会的故事。陈老师还知道一个唐且不辱使命的故事,大家下来一个可以找这些故事读一读。

好,下课!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楚王用什么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排演课本剧。

教学重、难点: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尊严。

(出示图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板书:晏子)

2、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和故事。

3、补充板书:使楚。让学生讲讲“使楚”的意思。

4、师: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跟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练习读课文。

(1)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生接着读课文,集体评议。

3、简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侮辱。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在进行朗读指导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读。]

三、精读课文

1、问: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课文中几次写到他侮辱晏子?

2、师叙述: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请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课文。(课件出示要求)选择最感的一个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一想:在这个故事中,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

3、生汇报自学情况。师板书: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

[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组成。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极强的课文来说,该怎样处理教材呢?思考之后,教师摒弃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学,了解楚王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进行反驳的,对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及语言有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的朗读训练作铺垫。]

4、师小结:刚开始,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缺陷,让他钻洞进城,对晏子的人格进行侮辱;在晏子见到楚王时,楚王讽刺晏子无能,侮辱齐国没有人才;接着楚王借一个囚犯,把偷的`罪名安在齐国人身上,侮辱齐国的分量一次比一次更重了。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一一反驳。

5、课件出示晏子的话。

(1)你觉得此时晏子的心情怎么样?他是用什么语气说这些话的?

(2)试着模仿晏子的语气来读读晏子的话。在读中体会:晏子对楚王的反驳妙吗?妙在哪里?

6、生回答,朗读。师板书: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

7、这真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师生读文,再次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

[学生对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8、在晏子妙语连珠的反驳下,故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板书:尊重)

9、学到这里,你觉得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四、。表演课本剧

1、师叙述:这三个故事主要由对话组成,大家想要演好,先得过台词这一关,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感情地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

2、出示课件:排演要求。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推想该人物说话时应带的语气。

师叙述:你想扮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还是故事中的配角——士兵呢?赶快行动起来。

3、展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一味枯燥地读背,学生就会丧失兴趣。表演是学生喜欢的项目,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就要认真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人物,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4、布置作业。小组内的同学排练课本剧《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4

教学要求:

1、了解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表达内容的。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针锋相对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这期间,各国争战。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激烈争夺霸业。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2、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3、预习中画出了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来理解,段意是什么?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每次晏子是怎么说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3)后来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讨论。

3、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了解记叙方法。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他,晏子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记叙这一内容的?

(课文按晏子访问楚国的顺序,讲楚王三次侮辱晏子。)

五、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预习“读写例话”。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2、 抓住晏子三次反击楚王的侮辱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

【预习提示】

1、 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2、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试回答课后问题。

4、 搜集晏子相关的信息。

5、 在预习本上记下预习困惑。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文明古国,拥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耐人寻味,给人启迪,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春秋末期的晏子使楚这个故事,看它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出示课题:《晏子使楚》,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简明的语言定位了阅读的角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二、汇报预习收获

1、昨晚要求大家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谁来告诉大家:你在预习中弄明白了哪些问题?

2、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晏子的信息?

3、老师也搜集到有关晏子的一些信息,我们来看看:(出示课件1)

晏子 名婴,字仲平,山东高密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能言善辩,很有才干,齐威王派他出访楚国。

4、你在预习中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汇报预习收获强化了预习意识,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

三、确定学习任务

通过预习同学们获取了这么多信息,大家个个都是会自主学习的孩子。从刚才大家的汇报和提问中老师筛选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作为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出示课件2)

1、楚王几次侮辱晏子?

2、每次他都是怎样侮辱的?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 结果怎样?

一生读“学习任务”,使全体同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学定教,确定了学习任务,教学活动有了目标,课堂才能省时高效。

四、小组合作学习

1、围绕这些任务,自己默读全文,思考三分钟。

2、小组围绕“任务”展开合作学习。出示合作学习要求:(出示课件3)

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交流的声音不要太大,组内成员听见即可。交流时间为5分钟。

2、组长安排组员有序发言,一人汇报,其他同学专心倾听,之后做好评价和补充。

3、各组推选一名汇报员,汇总大家的意见,代表小组交流展示合作学习结果。

一生读“合作学习要求”,各小组按要求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具体的操作流程,对合作学习的每个环节给予指导,增强了合作学习效果。

五、展示学习收获

各组推荐的代表请起立,汇报小组学习收获:

第一组汇报:楚王几次侮辱晏子?(教师板书:楚王 侮辱 晏子 三次 )

接着汇报:晏子和楚王第一次较量情景:

第一次楚王是怎么侮辱燕子的?(各代表不用举手,用“我来说”、“我补充”、“我认为”的形式自由说)

师:我们把晏子所受的非礼用三个字概括为:“钻狗洞”。(板书:钻狗洞)

面对这样的歧视和侮辱,晏子是怎样反击的?找出课文中的句子(出示课件4)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齐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是呀,只有访问“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楚王还敢让晏子这样做吗?结果呢?(板书:是狗国 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总结:宴子用自己的智慧为他个人和国家赢得了尊严,很体面地从正门进入了楚国,第一次的较量以楚王的失败宣告结束。

交流第二次较量的情景:

楚王第二次是怎样侮辱宴子的?

晏子是怎样描述齐国人多的?找出课文中的句子。(出示课件5)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人们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场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女生读这句。

1、这句晏子用什么手法形容齐国的人多?

师:晏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齐国的人多:挥袖成云,挥汗如雨,大街上摩肩接踵。既然齐国这么多人,齐威王却派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晏子来,楚王是在嘲笑齐国没人才。(板书:没人才)

2、面对楚王的嘲笑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找出晏子所说的话。(出示课件6)

晏子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这句的意思是:我是最下等人,被派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 )。

男生读这句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板书:下等国)

3、第二番较量的结果怎样?(板书:只好陪着笑)

师总结:这一次精彩的较量是我们课文第几自然段?请你画出描写神情的词,我们师生分角色来读,注意带上感情,神情和动作。

汇报第三次较量情景:

1、观察老师的板书,各小组代表以板书的形式汇报合作学习收获。

2、各小组代表讲解自己的板书。

3、评价小组代表的板书(从字的规范程度,板书的概括程度和美观程度)。最佳板书为: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4、晏子三次有力的反击,最后的结果怎样?(板书: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

教师总结:楚王本想侮辱晏子,结果被晏子三次反击,败在晏子的手下,不得不尊重这位相貌不扬的大夫了。从这三次精彩的雄辩,这个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在我们面前鲜明起来了。大家来评价评价这两位人物。(出示课件7)

你喜欢这个故事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你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总结:尊严使人不再丑陋,尊严让美丽成为了永恒。晏子这一事迹永远在史册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设计意图】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表达的需要,促进生生互动,使他们在倾听、对话中不断发现,自主构建,经历情感的体验和生命的成长。

六、课外拓展延伸

在历史中,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像晏子一样有智慧,有口才的人,你知道哪些?(出示课件8)

你还知道哪些人有智慧,有口才?

老师这里也搜集到了一些这方面的信息,大家请看:(出示课件9)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一位学生读给大家听。

(出示课件10)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一位学生读给大家听。

七、课堂达标检测

学习任务当堂完成,课下才轻松愉快。这节课大家学的主动、投入,下面检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完成的怎么样。(出示课件11)

1、《晏子使楚》这课主要写了我国( )末期齐国大夫( )出使( )的事。楚王( )次侮辱晏子,却被晏子反击,赢得了( ),表现了晏子( )。

2、请你从“侮辱”、“尊重”任选一词说一句话。

1、小组讨论2分钟。

2、各组代表汇报。

师总结:不侮辱别人是一种教养,尊重每一个人是一种美德。这节课老师看到了大家的成长,我很欣慰,你快乐吗?学习是快乐的,成长是快乐的。

【设计意图】当堂练习,及时反馈补救,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课余负担,以达到“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课堂。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6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先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间叙述了晏子与楚王三个回合的斗智过程,最后以一句话交待出斗智的结果。

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

课文叙述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写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文中楚王的话不多,多为设问口气,但从“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中的“冷笑一声”和设问句“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就能体会出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神情。还有从“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这句话中的“打发”一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不尊重,又一次让人体会到楚王的傲慢无礼。在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时,当楚王得知堂下的囚犯是齐国人时,他又借故侮辱齐国: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形象。而全文重点抓住晏子对待楚王时动作、神态的描写,如:严肃、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这些词语和语言的描写,如:“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等语句,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晏子的冷静、机智、灵活和能言善辩。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面的要求,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本课我准备通过小声自由朗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默读全文,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晏子?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让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分角色朗读楚王与晏子的三次对话,帮助学生准确体会楚王侮辱晏子时蛮横霸气、盛气凌人的神情,领略到晏子反驳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的论辩、反击技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4、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飞外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教学设计: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1)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全班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有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探讨。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3)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4、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5、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6、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6、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可以边讲课文,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学完三个小故事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作业设计:

必做题:

1、生字组词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选做题:

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实践创新作业:

收集晏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 钻狗洞 下等人 押强盗 晏子

(失败) (胜利)

狗国 下等国 生盗之国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7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反驳,从而有力地回击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楚王的侮辱,晏子的反驳,构成了整篇文章的三个事件。晏子的三次反驳,合乎逻辑,言辞有力,同时也鲜明地展现了晏子智勇双全、有勇有谋、能言善辩的形象。每一次交锋都以楚王失败告终。

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对三次交锋中晏子和楚王语言的理解和朗读,体会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和楚王的嚣张跋扈。但是否真正感悟了呢?我就创设了个情境,练习说话,既锻炼学生即兴说话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情境说话中对人物品质有了更深的领悟。

说话训练之前,让学生以词语或歇后语来概括楚王当时的心情。看似很简单,其实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检查,因为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积累量。其次,通过学生的概括,我还能立刻了解到学生这堂课的掌握情况。

随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化身为晏子的随从,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对楚王的发难进行反驳。首先,学生的兴趣马上变得浓厚了,因为对课文的学习,他们已经十分佩服晏子,佩服他的沉着、机智。孩子们跃跃欲试,急于体会下晏子面对楚王时的感觉,更急于表现自己所具备的聪明才智。情境创设的第一个目的便达到了。其次,以小组形式给予学生准备的时间,同时也是让那些胆小的、能力略差的孩子说话的勇气和机会。我也可趁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最后,让准备充分的学生为大家展示他 晏子随从不输于人的风采。

在这次情境说话中,不仅孩子们亲身体会到了如何以自己的智慧和言辞来战胜别人,而且更感悟了晏子的能言善辩、智勇双全。而作为执教老师的我,不用在课后再通过练习去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掌握情况,只要判断他们即兴说话的情况就马上可以一清二楚。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8

教学实录:

一、揭题,探讨学法。

师:同学们,你听说过晏子这人吗?你了解他吗?

生:晏子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大夫。能言善辩,很有才干。

生:我听说晏子很廉洁,有一次齐王要送他千两黄金、千石粮食和一辆新车,他都拒绝了。

生:晏子被派往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他,都没有成功,反倒自讨没趣。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晏子派往楚国时发生的事,同学们预习了,我们用什么方式来熟悉课文?

生:讲故事

生:角色表演

生:朗读

讨论后决定用讲故事法熟悉课文。

评析:预习时对所学内容作一些了解,这既是预习的重要环节,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也是探索学习方法的重要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扫除理解课文的障碍,培养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培养主动学习的品质。经过较长时间学与教的配合,让学生自己选择学法,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乐于接受。

二、自由读文,读通全文,读懂意思后小组里讲故事。推选同学在班里讲故事。(讲故事略)

评析:讲故事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是因为这篇课文故事性强,二来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在反复听故事的基础上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避免了单调的课文朗读。尤其是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的把握,加深了对人物身份、人物处境的理解。同时一些难理解的字词在反复感受的基础上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同学参与面广,个个跃跃欲试。

三、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起交流解决。

(根据课文提示及自读收获,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一起解决。学生问,学生答,老师适当点拨。)

生问: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生答:讲了三件事。

生答: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他。晏子反驳了楚王,维护了自己的人格也保全了齐国的尊严。

生问: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方法反驳楚王?

生答:第一次是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让晏子从五尺来高的洞进去,楚王抓住晏子矮小的缺点加以取笑,这是对晏子人格的侮辱。晏子毫不客气地指出: 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 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 ,他的意思是说你楚王让我钻狗洞,就必须先承认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用这样的逻辑驳倒楚王。

师问:你们能感受到这是一种侮辱吗?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境况吗?

生答:我遇到过,我长得较胖,有时有人叫我肥崽,每次听了总不是滋味。

生答:老师我也有过这样的情(oc是什么意思?oc是指原创角色,original character的缩写。oc还有更多方面的意思。)景,我也有过

师说:是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窘境,我们难受,我们气愤,我们有时因为这些,与人吵架甚至和他们大打出手,更多的时候我们可能说不出一句话来,是这样吗?

(学生点头认可)

评析:适时的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引起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能入情入境的学习,充分感受语文学习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语文是 生活的影像 。

师问:课文中的 五尺来高的洞 有多高?

生答:1米=3尺,那么5尺 1.67米

生说:晏子不可能有1.67米,今天我们如果有1.67米,也不算矮,而文中提到晏子很矮小,那肯定比常人要矮,那5尺到底有多高呢?

师问:古代称呼男子身高是几尺?你知道吗?

生说:我记得有 七尺男儿 之称,那比较正常的身高是七尺吧!

生说:如果我们认为比较标准的身高是1.70米,那么,古代的一尺是:1.70 7 0.24米,50.24=1.20米,5尺来高的洞就是1.20米左右。

老师比划5尺多高后问:看到这个数字,你想说什么?

生说:晏子太了不起了!我很佩服他。

生说:楚王太阴险,这样侮辱人的方法都能想到。

生说:我很佩服晏子的机智。

生说:我很佩服晏子的胸怀,面对这样的话还能机智应变。想想自己真是惭愧!

评析:这一问题的探讨,使同学们对晏子的机智有了足够而且非常形象直观的认识,探索的过程了解了解题思路、方法以及手段,学习从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答案的学习策略,从而感受课文的精髓,这也是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一类问题地提出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为能疑并逐步学会善疑奠定基础。

师提示:请大家继续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说:第二次楚王想讽刺晏子无能,达到侮辱齐国没有人才的目的。而晏子采用先贬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楚王。

生说:第三次楚王污蔑齐国人没出息,干偷盗的事,使晏子难堪。而晏子将计就计,用水土不同,结的果实也不同为例来说明原因,这样不但驳倒对方而且使对方反受其辱。

评析: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阅读正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位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的信息与体验都不一样,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找出问题来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展示的空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维不断得到补充、完善,从而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学生每一点知识的获得都是自己的发现,都成为了自己的知识,这比老师的讲解更有效;问题解决的过程,探索了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为以后自主学习提供可操作的方法;问题解决本身又让学生体味了成功,学习的兴趣更为浓厚;由同学提出问题,改变了原来的接受模式,使每位同学在学习中都成了主角,在共同求解中成了 同事 ,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一起努力,培养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回顾学习过程,提出要继续探讨问题。展示探讨结果。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9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10册教材中的第12篇课文。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派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晏子针锋相对进行反驳,三次挫败楚王,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这三个回合的较量,充分表现了晏子聪明的才智、能言善辩的口才和爱国思想。

2、我对课文重点段落内容的理解。

我今天重点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课文的3、4、5三个自然段,以三个精彩有趣的小故事展开情节:第一回合,写楚王瞧不起晏子,抓住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缺陷,不开城门却开了个洞让他钻,进行人格侮辱;第二回合,楚王又说齐国没有人,讽刺齐国没有人才;第三回合,楚王越发变本加厉,和他的官员门群起而攻之,一起嘲讽齐国人没出息,做强盗。故事情节到了高潮阶段——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如此咄咄逼人、扣人心弦的场面,一般常人可能会惊慌失措、束手无策,陷入十分被动、难堪的窘境。而主人公晏子却能处惊不慌,冷静、机智、针锋相对地、甚至是谈笑风生地进行反驳、回击,将楚王驳斥得理缺词穷、哑口无言。楚王本想侮辱晏子,却一次次反遭侮辱。楚王从开始的瞧不起晏子,瞧不起齐国,为此而处心积虑地对晏子展开一次比一次更刻薄、更恶毒的侮辱和嘲讽。但经过三个回合的较量,楚王不但再也不敢继续侮辱晏子,反而是“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180度的大转弯,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晏子实在太厉害了,是个出类拔萃、聪明绝顶、口才超群的人才,是个出色的外交家。因此,楚王已打心底里服了他,竟向晏子老老实实地和盘托出自己的初衷: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所以正如文中用了五个“只好”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恰到好处、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楚王的无奈和失败,并且含蓄地赞扬了晏子挫败楚王、大获全胜的辉煌和卓越才华。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好教材,引领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必须把握住三个回合的较量这一精髓之处,引导学生读懂、理解内容、学会欣赏作品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感受晏子的才能和精神。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 、认知目标: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2、技能目标:学习课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及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理解”水土不同”的深刻含义,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三、教学准备

做好以下课件材料:

1、把课文中宴子的画像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发现宴子长得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为楚王叫他钻狗洞作铺垫。

2、三个重点句(钻狗洞、最不中用、水土不同)

3、宴子说得十分形象三个分句的学习和欣赏(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四、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走近宴子、潜心感悟、研读宴子→赞美宴子→超越文本演宴子→课外延伸、学晏子练口才、策划小小辩论赛

五、设计理念

1、课堂开场采用模拟小小见习外交官的游戏形式导入,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和能诱发共振的教学环境。

2、整个教学过程,能突出重点,充分体现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同时能对几个难句,采取重点辅导、半扶半放、放手自学、对难点“水土不同”进行点拨指导的教学方法。

3、抓住五个“只有”的理解,让学生体验明写楚王的无奈和暗写宴子的反驳节节胜利,把侮辱不卑不亢地还给了楚王令人鼓舞的效果。我的板书设计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理念。

六、教学思路

根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步教学线路:

第一步:复习导入,进入角色。

我先让学生复习回忆《晏子使楚》事情的起因,最后的结果来导入课文内容,并提炼出板书为:想侮辱………………不敢不尊重。而后,追问: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引出学生对晏子初步的认识:晏子是个聪明、机智很会说话的人。进而再激励学生说:“让我们也学学晏子,学当小小外交官,跟着晏子去楚国看看晏子是如何和楚王唇枪舌战,挫败楚王那扣人心弦的场面?

第二步:走近晏子,读懂、理解课文内容,潜心体验、研读晏子。并将第一个回合的学习进行重点指导。

首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步骤是:独立研读课文第三节,再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学习要求是:

★(出示课件一)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遇到如此不礼貌的让他钻狗洞的“接待”,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接着又是怎么说的?紧接着晏子又是怎么做的?

3、你认为晏子说的哪句话,是话中有话,最厉害?为什么?

4、你知道楚王听了又是怎么想? 怎么做的?楚王是心甘情愿的吗?你是从哪里看出?

再通过交流反馈,抓住晏子面对楚王如此恶毒的人格侮辱,让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对晏子内心活动的揣摩,引出晏子之所以能如此从容、不卑不亢地与楚王进行反驳的动力是要维护国家的尊严,为了国家的利益,我必须给予针锋相对的反击。如此,就能更好地理解宴子为了齐国的利益而作出冷静、机智的反应,说出那层层推进,逻辑性很强的、非常有力的反击语言:从“这是狗洞,推理出——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再推断出“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尖锐而含蓄地得出——楚国是狗国的结论,加以有理有节的强有力的回击,做到既把侮辱还给楚王,又不伤两国的和气。让学生领略到这就是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华!

然而,第二个回合,则采取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研读的方法。让学生划出楚王讽刺、侮辱宴子的句子,以及晏子反驳楚王的语言。让学生选择最爱读的语句训练感情朗读,并尝试自行理解重点句“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的含义以及推理过程。再安排分角色朗读的体验,加深对晏子智慧和才能的感悟。还可引导学生欣赏好句:

★ 出示课件(二)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并穿插能力训练——让学生把句子概括成四字词语。最后再安排学生模拟扮演宴子,分角色朗读,来加深对人物的智慧和才能的体验。并且教师也参与其中的角色扮演,做到师生互动,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

第三回合,可采取学生独立阅读,自读、自悟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掌握学法,培养阅读、理解、欣赏能力。然后再让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水土不同,再展开讨论理解。

第三步:小结延伸。

1、让这些小外交官们说说随宴子出访楚国后的感受,可设计问题:你佩服宴子吗?那你想怎样夸他?如此,可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掌握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我班内有学生说:“晏子真了不起!”有的说:“晏子你真是个出色的外交家!”还有学生说:“晏子你好酷啊!”然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宴子使楚 不辱使命 勇挫楚王 捍卫尊严”以这16个字来概括、总结课文。

2、跳出文本,超越课堂。紧接着,教师还可进入角色,扮演楚王说:“我虽然斗不过宴子,哈哈!你们楚国难道真的没有人了吗?怎么尽派你们这些乳嗅未干的娃娃外交官来呢?”再请学生来学宴子能言善辩的口才来进行能力训练。让学生觉得:《宴子使楚》的课文虽已进入尾声,但为学生创设了学习宴子,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迸发出新的高潮。

3、我精心设计了课外延伸作业题,做到超越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喜欢语文,知道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亲身体验到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以达到全面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发挥聪明才智,磨练能力和口才的平台。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10

1.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飞外网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晏、淄、敝、臣、枳)。

2.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肃、押、嘻、赔、淮、橘、柑、罪)。

3.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飞外网初步理解词意(侮辱、安居乐业、面不改色) 。

4.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大意及自己的初步感悟,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5.试着排演课文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熟练运用。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3.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4.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的内容,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重点]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熟练运用。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尊严

(课件1:晏子图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板书:晏子。

2.生介绍搜集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和故事。(老师补充出示课件2)

3.完成板书----使楚。让学生讲讲意思。

4.过渡: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练习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课件3)

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飞外的`词!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囚犯:被拘禁的人。

面不改色:脸上不改变颜色,形容沉着镇定。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c、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3﹑自学生字,交流:你觉得哪些生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简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侮辱

三、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文章分为了几部分来写的?小组讨论。

2﹑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晏子终于从大门进入楚国。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写晏子拜见楚王,回击楚王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楚王设宴设计辱齐,晏子设喻破计,维护了齐国尊严。

四、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一节课就学会了那么多知识,既掌握了字词,又了解了故事内容。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课堂检测]

1、形近字组词

压淮罪臣敝

押准置巨敞

2、把词语补充完整

强盛实实洋洋

又又又又

安乐面改

3、写出反义词

矮小—严肃—罕见—

4、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2)大伙都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3)指人的气魄与度量很不一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的内容,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快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在小组内交流。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课件4出示):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你认为横线上可以写些什么?

(课件5提示:起初,楚王,后来晏子,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5、同学们真了不起,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6、师: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二、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关了,让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2)指名回答。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1)师:该怎样读这句话(瞅、冷笑)。

(2)指名读,全班读。

(3)师:这句话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

(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解释。

(2)指名回答。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过渡:

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三、学习晏子反击

1、师: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是哪个句子?

2、指名回答。(课件6“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3、师:晏子为什么这么回答?他这么说的结果如何呢?

4、生: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5、师: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从这次的回答中,我们又进一步体会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把这种侮辱还给了楚王,让楚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番话的确巧妙。

6、小结

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现在请大家利用这种方法学懂之后的二次反击,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

7、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8、全班交流完成习题。(课件7)

A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师:请大家思考,课后的第二个问题。它说的故事是文中的哪个部分?

10、指名回答。(第五自然段)

四、分析人物

1、师: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2、指名回答。

A、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

B、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C、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飞外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课堂检测]

1、小组排演课本剧。

2、抓住主要内容及人物神态对话,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

3、下面的句子含着什么意思?在正确答案后打“√”。

(1)、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a我不中用,没有什么才能。

b嘲笑楚国是个下等的国家。

(2)、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强盗吧!

a齐国人到了楚国做起盗贼来,是因为他喝了楚国的水。

b嘲笑楚国是个培养盗贼的国家。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是狗国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下等国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强盗国只好陪着看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收效有关资料。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初步感知。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2500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晏子使楚》。

1、板书、解读课题。

晏子,晏,姓;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子的尊称。(扳书:晏子)

同学们课前进行了资料收集,谁来谈谈你对晏子的了解。(晏子,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身高五尺,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敢于直谏。)

使:出使,奉命去国外办事。楚:楚国。

谈谈对课题的理解。(晏子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拜见楚王。板书:楚王)

2、简介时代背景,导入整体感知。

春秋时期,当时的诸侯国众多,纷争不止,楚国,国力日强,楚王更是野心勃勃,想称霸诸侯。经常派兵攻打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国家,(副板书:仗势欺人)齐国为了摆脱楚国的威胁,加强两国的关系,齐王派遣晏子到楚国做友好访问。

二、汇报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机智地反击。板书:侮辱)

故事的结果:“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个双重否定句是说——楚王尊重晏子了。(板书:尊重)

2、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加个小标题。

让钻狗洞——齐国无人——齐人盗贼

三、细读课文,感悟晏子。

读读议议,批批注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

师生汇报交流:

(一)让钻狗洞。

1、谁来说一说楚王第一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

2、谈谈你对晏子所说话的理解。

投影出示:晏子: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引导学生谈理解:

正常情况访问国家——走城门 访问狗国——钻狗洞

我访问的国家——楚国 楚国——狗国 楚王——狗王

3、评价理解,你听出了什么?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说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文中有明确的说法吗?(看课文)

其实,这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副板书: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4、评价晏子的话妙在哪里?体会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不费吹灰之力,委婉地还击了楚王。 晏子沉着冷静,机智反击,不失礼节。

5、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再读晏子说的话。(练读、指名读)

小结过渡:楚王以貌取人,想借故羞辱晏子,晏子凭着他的沉着冷静,机智反击而又不失礼节,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侮辱晏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楚王第二次又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击的,谁来汇报。

(二)齐国无人

1、学生汇报:

2、谈谈你对晏子话的理解:

A、投影出示:晏子严肃地回答: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1)说说理解与感受。(人多)

(2)出示原文: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理解积累成语:张袂成阴——联袂成阴 挥汗成雨 比肩接踵——摩肩接踵

(3)原文对照,指导朗读。

启发思考:共同的理解是人多,文中是怎样说人多的?

生谈,小结:这说明同学们读出了晏子话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B、投影出示: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说说理解与感受。

(2)教师引导,理解感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最不中用”是什么意思?

上等国家——上等人去 下等国家——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下等人 我去的国家—楚国——下等国

(3)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再读晏子说的话。

3、这次对战的焦点是“齐国无人”,楚王是步步紧逼,晏子是巧妙回旋,击败了楚王,从中你体会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接着楚王的话题将计就计、顺水推舟,把无人才、甚至不会用人之辱又回敬给了楚王。

4、这段精彩的对话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练读,分角色朗读体会。

(三)齐人盗贼

过渡语:一次次交锋,一次次失败,楚王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楚王实在不甘心,又生一计: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

楚王这些话的言外之意:齐国人是盗贼。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面对此情此境,晏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师生解读晏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投影出示: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3、“水土不同”指的是什么?晏子在说什么意思?体会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晏子的话不但点出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又一次回敬了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使良民变成盗贼。楚王不但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4、从晏子的应对中我们感受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练读这段文字。

四、评价晏子,升华主题。

1、归纳三个小故事,体会晏子形象。

让钻狗洞——楚国狗国——只好……

齐国无人——楚下等国——只好……

齐人盗贼——“水土不同”——只好……

2全面评价晏子,感受课文中心。

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引导结合相关内容、资料谈)

临阵不乱、不惧大国、不畏强暴、机智过人、善于辞令、博学多才

强烈的爱国心、以国家利益为重

3、正是晏子巧妙的智慧、善辩辞令、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辞让楚王不得不折服,故事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投影出示,齐读。板书:不得不)

“不得不”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不能不、必须、只能、只好……

(4、楚王仅仅是“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吗?结合“使”、背景资料“结交”感受理解,楚王尊重的还有齐国人民、齐国国家,因为晏子的背后是一个有力的团队。)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纵观全文,晏子在遭到不礼貌的侵犯后,并没有表现出常人的激愤,而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不辱使命!晏子的话句句千金,字字在心。话不多,传神则灵;人不在高,爱国则名垂青史。

2、要想更多地了解难晏子,老师推荐课外阅读《晏子春秋》。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晏子

不敢不尊重

(今年的职称评定要一节课堂教学展示课,无奈,只好将前期指导的一节公课略作改动应事了。呵呵,现置于此,也算作以纪念了。)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12

一、对教材的理解。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本文承担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该怎样处理教材呢?我认为通过反复的研读,读懂楚王对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驳,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人物的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摒弃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设计及主要特点。

1、突出训练重点,摒弃繁琐的分析。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谈化故事情节,将课堂中有限的时间用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上:即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在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想想: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他的反驳巧妙在哪里?在读和思考的基础上然后四人小组说一说,再集体交流。这样想给学生有读、想、说的实践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体会句子的含义。

2、强调务本求实,深刻理解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工具性决定了要以学习语言、正确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为目的。我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搞创新教育就是在深刻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目的、性质、任务的基础上,在务本求实的训练过程中,做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纲,目中有人,重学情,重学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想主要通过以下2个小点:①采用了“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力。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从三次反驳中任选一次最感兴趣的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从课堂上来看,学生先是选了楚王第二次侮辱晏子,晏子第二次反驳楚王。这次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句子深刻含义的基础了,进行分角色地朗读、体验。然后学生选了第三次,第三次的重点是在理解句子深刻含义基础上理解“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最后学生选了第一次。就这样,根据学情灵活地处理。②注重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能够运用语言,必须积累丰富的语言。在设计教学中,我是这样想的:一是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如“不中用、水土不同、安居乐业”等等。二是以课文为载体,积累语言,如课文中晏子说的话“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可以用成语“挥汗如雨”来说,“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可以用成语“摩肩接踵”来说。

3、进行课外延伸。

在设计教学时,我还要求学生去看课外书《春秋故事》和《二十六史故事,东周篇》。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13

寒风阵阵,细雨霏霏。金陵之秋名师精品课在秋雨纷飞中拉开了帷幕。我们一席人在梅主任的带领下来到南京江苏教育学院,聆听著名特级教师的授课和专题报告。整整三天,我们忘却了自我,忘却了时间,可谁的脸上都没带着一丝倦意,那求知的眼神依然执着。于永正丝丝入扣、乐趣横生的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作文的教学乐趣;薛法根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让我们忍俊不禁;孙双金回肠荡气的朗读,

让我们的眼泪飞扬;最让我们震撼的是窦桂梅老师专题演讲《激情与思想》和她执教的《晏子使楚》,让我们享受到了激情之旅的愉悦。

那天,她容光焕发地往主席台那儿一站,就如同一朵夺人心魄的玫瑰,从她的身上散发着阵阵的芳香和凝聚力。一开口便语惊四座,只见她双眼放光,双手犹如高超的指挥家那么自然、优美地调度着、配合着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此刻不单是她的嘴、脸、双手在说话,她乌黑的长发、纤细的腰肢,身上所有的部位都在无声地说话,全场人的目光跟着她一起转动,全场人的心被她揪住不放,笑声、掌声、顿足声、扼腕声、附和声不断地在大厅里升腾回旋。什么叫时间短暂,这就叫时间短暂。什么叫征服,这就是征服。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分外强烈地让在座的老师感受到了她的魅力和可爱;感受到她对生命,对事业的激情,感受到她人格的美丽。

窦老师的人格是美丽的,而她的课堂教学更是充满着激情的魅力。在短短的两节课中,我深深折服于她匠心独运的设计,恣肆汪洋的广博,鞭辟入里的深邃,还有那充满张力的激情。窦老师的课堂,疏密有致,粗细结合。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不愧是大家手笔。回味窦老师“播种”的过程,收获良多。

一、激情燃烧自己,点燃学生,提升课堂温度。

窦老师说:“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温度,”她认为:“没有温度的男人,在课堂上是立不起来的空麻袋;没有温度的女人,在课堂上就是一点没人爱的旧瓷碗。一点感觉都没有,没有魅力。”她是这么认为也是这么做的。你看她无论有多疲惫,一旦站在讲台上,她便立刻激情四射,她的这种激情犹如一团烈火迅速点燃起学生心中的那团火,把整个课堂烧得沸水腾腾。她说,激情是她的一种状态,这种激情如果放在别人身上也许会觉得肉麻和恶心,但放在她身上就特别自然,因为这是来自于她心底的自然流露。

无论怎样的气候与环境,窦桂梅老师总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师生一起用心用情提升课堂的温度。这种温度的提升需要老师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老师的“精”、“气”、“神”。窦老师上课开篇之言就是送给学生三个字:“精”“气”“神”。学生立刻领会了老师的用意,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地端坐着。窦老师在教学中特别善于捕捉课堂的点滴契机点燃学生的激情:“你怎么这么会读书呢?看你把晏子的心理活动都读出来了。”“你的回答就是与众不同,别人想到楚王的无礼、傲慢,你则想到楚王的可爱。”“我看到你们脸上的这种灿烂的笑了!”“我亲爱的孩子们呀!你们咋就这么会说呢”“你咋就这么会想呢”……课堂中她时而拍拍学生的身体激昂的朗诵,时而摸摸学生的脸颊温柔的叙说,时而拉着学生的双手深情的注视……这样的语言,这样的行为,让学生无距离的与老师对话。

窦老师课堂上全身心的投入,如同一朵正在燃烧的“玫瑰”,学生就这样跟着窦老师朗读、感受、思考、表达……在窦老师“激情而又自然的引领下”,学生“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学生的思想在课堂张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而学生的精彩正是来源于窦老师激情的点燃,来自她巧妙的引导,来自她热情的鼓励。就这样,学生的信心被一点点激发,学生的激情被一点点点燃,学生的思维在一点点的燃烧,课堂的温度在一点点提升,以至于沸腾。

二、抓住契机,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积累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为,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寡,是语文素养高下的重要指标。

窦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让学生进行了积累。当学生提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窦老师马上抓住这个契机说:“这是句典故,孩子们快快背进脑瓜里,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这句话可大有说法。快快背一下。”当学生提到“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窦老师及时地说:“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来,一起读一遍——”当学生将补充文本里的语言文字内化成自我语言来评价晏子时,窦老师不失时机的说:“她和刚才一个同学一样,也利用补充教材里的话,用人家的话来点评晏子,你咋这么会学语文、用语文呀?我们不妨一起学着他,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一”学生齐颂:“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在整个教学中,窦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与文本水乳jiao融的补充教材。学生从被动地找补充教材的典故,到主动运用补充教材的警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从将学生的视线引向补充教材,到融文本与补充教材于一炉的天衣无缝,使学生积累的语言进一步内化,并在运用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我们都知道,积累的途径有课内,有课外,往往,课内似乎就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就事论事,而窦老师为我们开了一扇窗,打通了课内课外积累的壁垒,为丰富学生的积淀播下了可喜的种子。

三、在思辨中激活学生的异质思维,让课堂涌动智慧的光芒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接受,是继承;“思”是创新,是发展。新课程“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窦老师在课堂上,就为学生开拓了一个自由、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课堂成了异质思维的摇篮。在第一轮学生众口一词评价晏子口才无懈可击的基础上,老师出示了一位外交官的评价:“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接着窦老师说:关于这位外交官的评价,你赞成他的观点吗?你不赞成他的观点吗?或者既赞成又不赞成,我们就把它说成“说不清”。现在,不要和别人讨论,你自己静静地去思考,我相信,当你的观点通过你的思考传递出来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声音,任何人的观点我们都赋予尊重,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思考。”学生在老师提供的批判反思的空间里,在老师热情的鼓励声中,思维的火花被极度点燃。有的争辩说:“我非常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大家都知道,晏子是出使楚国的,他*自己的语言来反驳了楚王的话。他的口才是很好,但他的智慧更重要。所以我不赞成这位外交官说的话。

”有的学生争辩着说:“我非常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在课文中,晏子和楚王的对话,晏子都是在讽刺楚国。如果你是那国家的人,别人讽刺你,大家都会感到不高兴。这样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我觉得晏子虽然口才非常好,但他这样对别的国家的人说话。虽然表现出了自己的智慧,但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有的学生说:“晏子本来叫晏婴,人们尊敬他才叫晏子。大家想一想,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国人应该尊敬齐国的使者,但楚国的人屡屡侵犯晏子,晏子说的话,表面看起来是有情有理,但都是在讽刺楚王,有句话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楚王是明着侮辱晏子,而晏子的语言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其实绵里藏针。他并没有明着跟楚王对着干,我认为他这点是非常伟大的。”……

在第二轮学生评价晏子*智慧和实力赢得尊严的一统答案面前,老师又抛出了一位历史学家的观点: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外交胜利并不能获得国家永久的尊严。“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接着窦老师说:“这又是一位史学家的观点,你赞成吗?还是不赞成?还是说不清,现在前后桌互相讨论。马上请你现场发表观点,希望你也做到有理有据,开始!”窦老师这第二个补充文本,如同:一石激,而引起千层浪。学生异质思维再度被激起,有的学生认为:一个人出使代表国家的尊严,他赢得了胜利,那就表明他的国家有真才实学。但是以后变数太大了,历史的长河,永远是弯曲的,如果国家有什么变数的话,那尊严就会造成破灭,也许他现在能为国家获得短暂的尊严,但是不可能永久的,这就与一个国家的实力尊严有关,这就是一个人与国家的利害关系。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3),

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我认为是说不清的,前面一句,“一个人的智慧不代表国家的智慧”,不是所有齐国人都是一个晏子,都有真才实学,所以第一句我认为是对的,最后一句“‘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我觉得是有关的,如果晏子钻了狗洞就说明齐国的人都是无能的,尤其当时他是使节,他的行为会严重破坏国家尊严……

这种学生个性化思维的争辩如泉水涌动,争辩声此起彼伏,智慧的光芒在课堂上熠熠闪烁。而窦老师在整个争辩的过程中就像个牧羊人,只是在一旁不停地激发学生的异质思维。“还有没有不同的声音?”“还有没有不同的观点?”

“那你的观点是赞成还是不赞成呢?”……这样的语言交替地出现在学生的思辩中。

多么智慧的老师,以思辨去播种,用头脑去碰撞头脑。学生明明都集中到参考书相似的观点上了,应该大功告成了吧?但老师却竭力摒弃单一顺向的封闭式思维方式,推出足以激起千层浪的“一石”——与众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去判断,去发现,去构想,去表达,从而打破了思想的禁区,洞开了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敏锐起来,萌发出智慧之花。更重要的是,学生养成了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价值立场,不再是人云亦云的复制品,而将是自主、开放的思想者。

四、层层推敲,层层感悟中涵养学生的精神

我们发现,窦老师始终牢牢抓住文本,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合理的拓展,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主动去探究。不仅如此,窦老师深入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把握文本,发掘文本中的民族精神、情感、心灵意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用课文中的人生智慧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生智慧。

窦老师教学《晏子使楚》,由“规圆矩方”说起,紧抓“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进行教学。将学生引入文本中走了几个来回,第一回合让学生自读自悟,抓住晏子说的话,评价其口才,突出个人的尊重;第二回合,让学生斟词酌句反复推敲晏子的神态动作,发现其背后的真因,突出国家的尊重。每一回合都给学生设了道坎儿,用外交官、历史学家的观点给学生提供思考的`平台和空间,层层剥笋般地道出了“每个人都要有尊严”。在“规圆矩方”中晏子这个人物越来越清晰,“晏子使楚”这个历史故事越来越深刻起来。

本节课的主题是“尊重”。窦老师用她巧妙的设计一步步将“尊重”这一主题凸显出来。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是全文“尊重”主题的切入点,“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口才),晏子的口才给你什么印象?”是全文的训练主线,其间穿插朗读训练、说话训练、理解训练、解词训练、思维训练。在孩子们对晏子的口才大为佩服之余,窦老师巧妙引导孩子作深入思考:仅凭口才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了吗?不,是智慧。那么,智慧藏在哪儿呢?窦老师抓住了“看了看”“笑了笑”“面不改色”三个看似平淡无奇的词大做文章,在大量补充阅读的基础上,渐渐突出了晏子的冷静,勇气,智慧,风度。到这里,孩子们似乎都懂了“尊重”的内涵,但窦老师仍不满足。回到“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这句话中,以“。”“!”“?”三个标点符号的变化引发孩子们思考:这里的“晏子”是什么?不是简单的“国家”的代名词,不是简单的“个人”的代名词,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的代名词。楚王尊重的首先是一个有尊严的晏子,只有人人都做有尊严的人,才能使一个团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尊严,也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是多么深奥的道理啊!在窦老师的引导下,在窦老师激情而又深沉的《三国演义》主题歌的深情演唱下,在她一点点擦去板书仅剩下“尊重”两个大字时,我仿佛看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14

《晏子使楚》课后反思

这堂课的主题“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索”。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去解开这个疑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各小组可用什么方法去探讨这个问题呢?等等。

2、小组交流、汇报学习的成果,明白楚王改变对晏子态度的原因,推理出人物的特点:晏子是个聪明才智的人。

以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这个故事。设计的意图是: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内化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表演等综合能力。最后,我安排了“聪明题”作业。

1、根据句子的意思想成语。

2、你们小组还能写出多少成语呢?在课堂上渗透课外知识,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我认为:

⑴ 这堂课小组合作是体现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应该说也是比较好的,但形式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没有更大突破和改进。

⑵ 设计的过程是比较清楚的,但在上的过程中,对课文的读和主要部分还不够强调,因此造成了前面的教学环节时间化得太少,后面表演部分时间化的太多。

《晏子使楚》课后反思

《晏子使楚》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由 “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得较好的是:

整个教学环节还是不错的,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所以我让他们都参与到课文里,担任齐国小记者的身份。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特别是第2个小故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成雨,张袂成阴,摩肩接踵等等,学生在表演这个故事时,还可以变换句子,用上这些词语,课后作业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这样既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不足之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高,老师的“导”多了点,学生主动提问,进行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少了点。教师的提问不够简炼。我们应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晏子使楚》教后反思

《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他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计策,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从学生学情来看,《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遥远,但是学生对历史故事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文章中的思辩之美,仍给我们留下了亲切自然的感觉。但本课的学习光是兴趣是不够的,学生感兴趣的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对10岁的孩子来说,故事深远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的特征却不好把握和理解。因此,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资料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对晏子所处的历史背景,关于晏子其人的各种情况作一些了解。学生的交流也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从课堂上学生交流的情况看,学生收集的资料还是比较全面的,这为后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着重对朗读感悟型的课型展开研究。在这堂课上,我们对朗读的设计是这样考虑的。首先,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后直奔课文重点──晏子三次反击侮辱的过程。在教学晏子三次反击侮辱的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让学生在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空间。找出三次反驳的话后,对三次的交锋的处理是有层次的。通过第一次交锋重点抓对句子的理解,第二次有侧重地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第三次抓住对典故“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栉”的理解来深入感悟人物的智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在阅读课文后有所领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朗读。对人物的对话,要让学生反复地朗读,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表现。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体会到楚王的蛮横霸道、盛气凌人,体会晏子的沉着睿智,又针锋相对不受侮辱的人物特点,教师只有认真地引导学生细读人物的语言及前面的提示语,才能很好地感悟到人物内心精神脉动,将句子的含义挖深挖透,理解文中话中有话,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

上完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我觉得在本堂课上,自己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首先,在多媒体的制作过程中,由于自己的不细心(媒体上个别文字辞不达意)造成了学生阅读、理解上的障碍。作为为教学服务的辅助手段,没有达到它应有的作用。其次,在让学生找出晏子三次反驳的内容之后,就让学生谈自己的感触,交流感想,显然为时过早。因为学生对课文只是初步了解,还未对课文进行深入地朗读和感悟,这个问题对孩子们来说,的确颇具难度。当然,在不同的阅读层面上也可以让学生谈出相应的感触或感受来,但是必然不够有深度。所以如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通过感悟再来朗读课文,是我们今后在教学中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

推荐阅读:《晏子使楚》课堂实录(精选14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晏子使楚》课堂实录《晏子使楚》课堂实录《晏子使楚》优质课的教学设计(通用17篇)实用的《晏子使楚》教案(精选12篇)家长课堂教案翻转课堂教案晏子使楚教案
语文《晏子使楚》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今天进行《晏子使楚》的第二环节——精读感悟。学生准备得很充分,发言很积极,展示的欲望太强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后,纠错的学生争先恐后地为展示的学生纠错。纠错的热情非常高,耽误了不少时间。...

《晏子使楚》检测与评价(精选17篇)

评价表检测题基础题1.给下列字注音。(4分)酣( ) 诣( ) 枳( ) 耶(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7分)(1)楚王闻之,?lt;b左右曰( )(2)吏二缚一人诣王( )(3)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圣人...

晏子使楚教学说课稿(精选3篇)

一、说教材简析《晏子使楚》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语文第九册教材第三组语言艺术的第二课例第10课精读课文。本课所在的第三组课文都是围绕“语言艺术”这一专题展开的。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

《晏子使楚》综合能力测试题(精选12篇)

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1.方( )2.坐( )3.徒( )4.固( )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1.谓左右曰古义:___________...

《晏子使楚》说课设计 2份(精选12篇)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晏子使楚》是浙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

晏子使楚教案(精选13篇)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读懂《晏子使楚》的故事内容。2、抓住晏子三斗楚王的言行,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智慧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教学目标:1、会写侮、辱等生字,会认敝、柑等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第一回合,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的精神。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特点。...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精选17篇)

晏子使楚、讽谏小议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晏子使楚》综合资料(通用17篇)

【解词造句】[春秋]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因孔子所编史书《春秋》包括了这一段时间而得名。[大夫] 古代的高级官职。[使楚] 使:出使。使楚就是以国家代表的身份到楚国去。...

关于《晏子使楚》教案(精选15篇)

一个智勇双全的外交家形象《晏子使楚》中对晏子的描写,虽然只有一个动作(避席)和一段对话,但表现力强,寥寥数语,一个机智沉着、能言善辩、勇于维护国家尊严的外交家形象跃然纸上。一、面对挑衅,针锋相对。...

《晏子使楚》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选17篇)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2、技能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3、情感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晏子使楚》教学杂谈(通用17篇)

【浙江省兰溪市鹏利希望小学徐国良】〖加强训练的科学性,提高课堂效率·要有扎实的训练过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虽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但仍存在课堂教学费时多,收效微,学生课业负担重的情况,如何改变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如何...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5篇)

教学片断:师: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方法反驳楚王?生:第一次是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让晏子从五尺来高的洞进去,楚王抓住晏子矮小的缺点加以取笑,这是对晏子人格的侮辱。...

《晏子使楚》教案模板合集(通用13篇)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推理时知道应使用关联词语,这一训练,在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口才”最为突出。...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精选17篇)

教学实录:一、揭题,探讨学法。师:同学们,你听说过晏子这人吗?你了解他吗?生:晏子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大夫。能言善辩,很有才干。生:我听说晏子很廉洁,有一次齐王要送他千两黄金、千石粮食和一辆新车,他都拒绝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