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案 >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常用15篇]

  • 教案
  • 2024-08-02 11:53
  • admin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常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1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各种应用。

师: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3

一、教学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中。

学生分组研究土壤。

汇报: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有水分、动植物活体或残体、沙子、黏土、腐殖质等)。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4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常见矿物》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常见矿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多角度描述矿石的特点。

2.能根据矿物的不同性质对矿石进行分类。

3.能举例说明每一种分类方法(或标准)的优缺点。

4.能用科学的方法测量各种矿物之间的相对硬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矿物。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矿物的条痕。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例说明矿物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举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宝石的用途

教学准备:常见矿物、刻刀、 磁铁、无釉瓷片、铜钥匙、铜币、铁钉、玻璃片、砂纸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地球上的岩石大多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矿物是人类生存所需的重要自然资源。关于矿物,你都知道些什么?

2、出示各种常见矿物。

3、讨论:你希望研究矿物的什么性质?需要什么养的工具?采用什么养的方法?怎样记录实验结果?

4、交流。

5、阅读教材:77页

6、提问:怎样观察矿物的颜色?

7、讲解:条痕就是矿物再无釉瓷片上刻划留下的痕迹,是矿物的粉末,能够转为准确地反映矿物的颜色。矿物条痕的.颜色与矿物的实际颜色是有一定区别的,条痕的颜色才是矿物的准确颜色。

8、认识摩氏硬度计。

9、分组活动、做好纪录。

10、交流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比较各种矿物的特征。

11、根据对矿物的观察和实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标准给矿物分类。

12、交流各族的分类标准和结果,比一比谁的分类标准更科学。

13、评价学生和分类活动。

14、讲述:有些矿物经切割和磨光后可制成美丽的宝石,关于宝石你知道些什么?

15、认识一些宝石及其用途。

16、布置作业:搜集宝石及宝石的用途。

附板书:

形状

颜色

光泽

17.常见矿物 条痕

硬度:摩氏硬度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5

教学目标

1、 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4、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6、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

(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

(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三、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2)小组讨论:找出稻田里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四、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

(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比如: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教师介绍青蛙在稻田里的作用。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也是食物网中的重要部分,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 课外拓展。

收集青蛙的资料,编写一条保护青蛙的公益广告词。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6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植物;

●学会用地下茎、根、茎繁殖植物;

●能够利用营养繁殖的方法种活一株植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些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延续后代的植物;

●知道几种营养繁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坚持栽培好一株植物;

l体验到创造生命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难点:联系实际参与关于植物繁殖的中长期研究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植物营养繁殖的资料(最好利用照片等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常见的可供营养繁殖的植物;月季、葡萄的枝条;土豆、大蒜头;落地生根的叶;大丽菊、蒲公英的根;夹竹苹果或苹果树等其他适合压条法繁殖的植物(有条件的最好在学校的苗圃进行);枝剪、刀、草木灰等必要的.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花盆或合适的替代品、土、剪刀、塑料袋、水、杯子;自带的植物(可以不带,选用教师提供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提问揭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板书课题)

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

1、提问: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植物繁殖方式的资料,我们大家交流一下吧

3、学生分组交流,并把交流结果记录在交流记录表上。(小组内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教师指导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

交流记录表:

植物名称

繁殖后代的方法

各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4、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

5、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

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它的繁殖器官。可是像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营养繁殖。(板书: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

7、师生共同探讨。

三、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

1、谈话: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有信心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培育一株植物吗?

2、讨论: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

3、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4、谈话:刚才大家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又适合用营养繁殖的方法来培育的植物,也谈了谈具体打算怎么做的设想,可是大家的想法是不是对呢?老师课前查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个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

5、播放电脑课件。

讲解:

有些植物,例如夹竹桃、葡萄等,把它们的枝条向下弯到地面,在挨着地面的部位用土压埋;过些天,这根枝条被土压埋的部位会长出根来;待根长比较多、扎得比较牢的时候,把已生了根的枝条剪下来,它就会长成一棵新的夹竹桃或葡萄。由于这种繁殖植物的方法必须用土把枝条压埋,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压条

有些植物,例如月季、天竺葵等,把它们的枝条剪下来,插进土里;过些天,这段枝条埋在土里的部位就会生出根来,逐渐长成一株新的朋季或天竺葵。这种繁殖植物的方法叫做扦插法(板书),“扦”也是插的意思。

有些植物的根比较粗壮,贮藏营养比较多,用它可以繁殖出新的植物,例如甘薯。春季,把冬季贮存的甘薯贮藏根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过几天,在贮藏根上就会长出许多幼芽;再过些天,幼芽逐渐长大,长出茎和叶,把它们剪下来,便成为甘薯幼苗;把甘薯幼苗扦插在潮湿的土地里,便长成新的甘薯。

四、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培植物。

1、谈话:现在我们都已经掌握了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培育一株植物的方法。下面我们就可以真正来试验一下了。

2、学生栽种植物,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4、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课并布置作业:

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回家种植一棵课堂上没来得及做而自己有特别喜欢的植物,成活后带来展示给我们大家看并进行介绍

板书设计:

14、植物的“分身术”

繁殖器官果实

种子——种子繁殖-—常见的繁殖方法

营养器官茎营养繁殖——特殊的繁殖方法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7

教材分析

《研究磁铁》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电和磁》单元的,阅读,把这两句话画下来。

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导体和绝缘体各有哪些特点?

生:导体是铁做的,绝缘体是不是铁做的

4.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凡是金属制品都是导体,而另一些物品,如塑料尺、橡皮、干木棒是绝缘体。

过渡:

师:水是金属吗?

生:不是。

师:它是不是导体呢?

生:是

生:不是

五、检验不同液体的导电性

1.师:到底是不是呢?老师这有两杯水,一杯是纯净水,一杯是盐水,我们分别对他们进行检测。(师实验演示)

师:我们先检测电路检测器,灯泡亮了,可以检测了。好,先来检测这杯盐水,灯泡亮了吗?(亮了),再检测一次,(亮了),说明它是(容易导电的)。同理检测纯净水。

2.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有的水容易导电,有的水不容易导电,在我们生活中,纯净的水是不容易导电的,而不纯净的水是容易导电的,大自然中的水,一般都是容易导电的。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找找看我们教室周围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六、寻找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生1:电风扇是导体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是铁做的

生2:窗帘是绝缘体

生3:挂屏幕的那根链子是导体,因为它是铁做的

师:你的眼睛真雪亮!

生4:人是导体

师:哎呀,老师不得不佩服你,敢于大胆的猜想,你有未来科学家的潜质。这个问题我们等下再来研究。

生5:桌子是绝缘体

生6:防盗网是导体

过渡:同学们真聪明!能够学以致用,一下子从我们教室找出这么多的导体和绝缘体,那刚才有同学说人是导体,到底是不是呢?

七、师实验,推测人是导体

1.师:好,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实验。这是一支电笔,是电工用来检测用电器是否带电的,注意看,如果老师这样拿着电笔插进这个插座,是不能检测出插座是否带电的,如果老师用手指按住电笔顶端的金属片,你会发现(电笔里面的小电珠亮了),插座是带电的。这也就证明电路连通了。

师:是谁接通了电路?

生:老师

师:对,通过老师这个人体接通了电路,让电笔的电珠发光,这个实验间接证明了人是导体。

过渡:因为人是导体,所以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的用电器和电工具都是由导体和绝缘体组成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物投影),像这些物体,他们的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各起什么作用?

(师举起插座),插座的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各起什么作用?

生1:插座的里面是导体,用于通电的,外面是绝缘体,防止触电的。

师:真棒!导线?

生2:导线里面的铜丝是导体,外面的塑料是绝缘体。

师:对,像这个螺丝刀、钳子等这些都是一样的

八、安全教育

过渡:导体和绝缘体具有不同的作用,导体是让电流通过,而绝缘体是阻止电流通过,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那么我们怎么用电才是安全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做法对吗?

5个学生判断5幅图片,并说为什么。

过渡:我们飞外了怎样安全用电,但万一我们触电了该怎么办?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播放触电及急救的短片,生观看。

九、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我们只研究了一些物体,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等着大家来研究。比如湿的木头、水果、石头等等,我们可以用今天我们学到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并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反思:

日期: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发现丝巾的特征。

2、能愉快的参加活动,体验丝巾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丝巾、箱子一只(魔术箱)。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活动。(手指箱子)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箱子和一般的箱子不一样,这是个魔术箱,它会变魔术。

今天这个魔术箱给小朋友变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箱子里有东西吗?

2、老师盖上盖子,我们一起来说变变变看老师变出了什么?

丝巾漂亮吗?是什么颜色的?这么漂亮的丝巾有什么用呢?漂亮的丝巾戴在脖子上,怎么样?

你想不想戴漂亮的丝巾,没有了怎么办?我们一起说丝巾丝巾快出来。

二、了解丝巾的各种特征

1、丝巾的颜色:

教师:你们手里的丝巾是什么颜色的?

请拿红色丝巾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数数红色丝巾有几条?

(继续引导幼儿给其他颜色的丝巾分类)

教师结:丝巾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多种的颜色。

(引导幼儿说出五颜六色)

2、丝巾的柔软、光滑

教师:小朋友用手摸摸你手上的丝巾,摸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丝巾摸在手上软软的,滑滑的。

3、丝巾的透明与不透明

4、游戏躲猫猫

教师:你们想不想用丝巾玩躲猫猫的游戏,我们一起说躲猫猫,躲猫猫,快快躲好,谁也找不到。

(教师和幼儿一起躲到自己的丝巾下)都躲好了吗?

怎么有的小朋友我可以看见,有的看不见啊?

教师总结:看得见的.是透明的,看不见的是不透明的。

5、丝巾的大、小

教师:想不想再玩躲猫猫的游戏?

老师要和一个小朋友躲在一起,谁愿意和老师躲在一起的?

为什么这条丝巾遮得住老师,就遮不住小朋友,遮得住小朋友就遮不住老师?

原来是丝巾太小的缘故,谁的丝巾大?

三、结束活动

教师:这些丝巾真漂亮,我们一起来戴一戴。(幼儿相互帮助扎丝巾)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司机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集体游戏。

2.辨别一个许多,感知两者的关系。

3.能按指挥行动。

活动准备:

玩具方向盘,每个幼儿一个。皮球,每个幼儿一个。

活动过程:

1.布置停车场。

出示一个玩具汽车,说说汽车要休息了,停在哪里?知道集中停汽车的地方叫停车场。

教师带领幼儿布置停车场,教师当停车场指挥,幼儿各拿一个方向盘当小司机,做开汽车的动作,玩一玩。要求汽车要听指挥行动。

2.停车场有许多车。

汽车都停在停车场内,一个幼儿代表一辆汽车,指挥问:停车场里的汽车多不多?让幼儿感知有许多辆汽车。

3.一辆一辆开走了。

指挥发出信号,让小司机将汽车开出停车场,每辆汽车出场时,要让小司机说:我开走了一辆车。汽车都开走了后,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停车场的许多汽车到哪里去了?知道许多分成了一辆、一辆。

4.一辆一辆开回来。

指挥发出信号,让小司机都把车开回停车场,进场时要说:回来一辆车。汽车都进场后,看一看,停车场里怎么又有许多车了?知道一辆、一辆合起来是许多。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1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

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 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14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飞外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15

工具——人类的帮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能具体分析某一类工具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计一种标准对知道的工具进行分类。

2、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发现技术的发展对工具发展的影响。

3、能对某种工具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或方案。

4、能根据生活或学习的某种具体需要,独立或与其他同学合作设计一种工具。

5、能从不同的角度设计调查问卷,考察自己设计工具的市场效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说明自己在做同一件事情是,使用与不使用工具的体会。

2、能把调查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ST-SE

1、能从效率、省力、效果等方面说明使用工具的好处。

1、 能说明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具的发展——结构日益复杂化、功能得到了极大加强;同时工具的发展也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教学准备:

开瓶器、钳子、剪刀、铁丝、未打开盖的瓶子、白纸、投影仪、绳子、布条或纸条、分类结果记录表、不同类工具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师:人的身体不如大象强壮,力量不如牛马强大,牙齿不如猛虎雄狮锋利……但人的智慧却比其它动物高得多,人们发明和使用工具。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能够做许多其它动物不能做的事情。你知道哪些常用工具?它们对人类有哪些帮助?把你知道得写下来。

每组一张白纸,小学生分组统计各种工具及对人类的帮助。(3分钟)

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统计结果,师把各种工具用统计大表展示出来,

评价并表扬优胜小组

二、体验工具对我们的帮助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切断铁丝、撕开布条、观察细小物,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使用和不使用工具有什么不同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

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体会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区别。

师提示:

1、注意安全

2、确保在比较过程中所用的材料相同,只是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这组变量。

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不同感受

课上练习

所做事情 是否需要工具 所需工具的名称

开铁罐头盒

冷冻食品

去远方旅游

观看星空

随时了解国外

小朋友的信息

做健康检查

师生交流答案,并说说自己选择这一工具的原因。(从所需要的工作时间,用力大小,工作效果等方面说一说工具能给我们带来那些便利?)

三、给工具分类

师出示写有各种工具的统计大表

师:工具有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也不一样。例如望远镜能帮助我们望得更远,飞机能帮助我们飞得更快更高,让我们试着把这张表中的工具分分类好吗?

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分类标准,并设计记录表

生汇报各组的分类标准,师相机指导以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分类标准。

学生在小组内分类

交流展示分类结果,并试着说明理由。(不需要统一或唯一的答案,只要学生的标准结果有一定道理就行)

四、小结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一类工具,搜集准备一些不同时期工具的图片或资料,了解这类工具的发展过程。

第二课时

一、工具的发展历程

课前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一类工具,搜集准备一些不同时期工具的图片或资料,了解这类工具的发展过程。

师生交流各种工具的发展史并讨论工具的发展趋势。

师:工具的发展如此之迅速,式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以自己选的工具为例,谈谈技术是怎样促进工具发展的。

师生交流

二、工具的改进

师:工具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但生活中使用工具时总会有些不方便的地方,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哪些优点和不足,把你知道的和大家说一说。

学生用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列举各种工具的优点和缺陷

鼓励学生得质疑精神,(列举一些科学家的发明就是从找缺点找问题开始的,引导学生向科学家学习)

生完成自己的改进方案

师生交流改进意见

三、布置作业

1、继续完善自己的改进方案

2、市场调查,了解自己的改进工具是否受到欢迎。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02-10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06-23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05-06

(通用)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01-09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06-19

[推荐]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06-23

小学科学的教案03-07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优选15篇)06-12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精华15篇)06-12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优秀15篇)06-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