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案 >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例15篇)

  • 教案
  • 2024-08-02 11:53
  • admin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范例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

2.知道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培养科学探究的志趣。

3.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重点: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三.难点: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四.教具:多媒体及自制课件

五.课型:讲授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课件) 板书:细胞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研究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实物来研究认识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学生观察研究活动。教科书展示了两幅学生观察研究情景图。在左边图中,一生正在用显微镜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旁边展现了洋葱表皮细胞放大图,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对于用肉眼看不到的物体应当借助一定的仪器(如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在右边图中,一 生边观察边说:“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的小格子组成的”,还展示了一生观察后用笔画图的情景,他边画图边说:“我把细胞的样子画下来”,目的是启 发学生用语言和图画将所观察到的细胞的样子描述出来。两幅图仅是学生研究细胞的活动指向,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其他方式进行研究。

二是得出研究结论: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对于本结论,应在学生观察研究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而得出。

三是出示一个资料卡。教科书出示了一幅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各主要部分名称,具体使用方法可不要求学生掌握。

活动二:把我们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吧。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教科书提供了一幅学生交流情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搜集的材料有细胞的发现——我知 道细胞是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的;有细胞的种类——我知道草履虫是由单细胞构成的;也有关于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与细胞的关系的资料——我知道生物体 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一名学生在打手势但没有出示提示语,是指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还有很多。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认识 的范围,激发学生研究细胞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研究埋下伏笔。

二是展示了几组细胞图谱。展示的有动物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和口腔细胞;有植物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和水藻草细胞。目的是通过展示这些图谱,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生物、不同部分的细胞是不同的,以扩大学生对细胞的认识范围。

自由活动:

教科书的自由活动指向是让学生制作细胞模型。教材展示了一幅学生制作场景图。图中一生说:“ 把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制成模型吧”,目的是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来制作模型。另一个学生说:“我来制作一个……”意在 是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实际和兴趣,自主选择制作对象。教科书没有展示某种成型的细胞模型,意图是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制成平面的,也可以制 成立体的,可以制作某种动物器官的细胞模型,也可以制作植物某一部分的细胞模型等。

拓展活动:

本活动设计了一项内容,即查阅资料研究细胞是怎样生长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或采用其他研究方法,把对细胞的研究引向深入。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2、过程与方法:

(1)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

(2)能够克服恐惧感。

(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教学准备 :

学生准备: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

时间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哪一幅图是动滑轮,哪一幅图是定滑轮?

(4)学生动手组装定滑轮、动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演示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

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讨论)(游戏:竹竿游戏)。课本P100小游戏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教师强调:弹簧称的示数应该等于钩码与滑轮重量的一半。

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98结论)。

(2)探究题:小明是二年级的学生,家(二楼)里装修时,叔叔们从楼上、楼下不停的运料,非常的麻烦,而且还影响楼上邻居们。小明突发奇想,能不能设计一个装置,使叔叔们直接在楼下向上把料运进屋里。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成功了,他设计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装置。

同学们,你知道小明设计了一个什么装置呢?开启你的智慧之门,你也来设计一下吧!!

(3)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会组装一个皮带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和链条传动装置。

知识与技能

●知道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与功能;

●知道怎样来传递运动和能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其乐趣;

●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中的传动装置。

学生准备:带一些会运动的玩具如玩具赛车、跳蛙、回力汽车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谈话:我知道同学们都爱看动画片,下面就播放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的片断。

2、提问:)。

普通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伞形齿轮传动、内齿轮传动

8、比较:皮带传动和齿轮传动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皮带传动可以远距离传动,但容易损失动力;齿轮传动可以最大限度地传递动力,但必须近距离。)

9、设疑:你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既可以远距离传动,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传递动力的传动方式呢?

(三)、探究链传动的特点。

1、依靠一根结实的链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操作演示链传传动装置,学生观察两个轮子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

2、交流发现。

3、操作实验器材,体验链传动的特点。

4、比较:链传动与皮带传动、齿轮传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链传动可以最大限度传递力,也可以远距离传递力,但工作动力不能太大,因为受到链条的承受能力的限制。)

三、巩固应用,迁移拓展。

1、谈话:各组学生分别观察自己小组带来的玩具,找一找玩具的哪个部分是起传动作用的,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传动方式。

(电动赛车里应用的是齿轮传动、音乐盒里应用的是齿轮传动、自行车应用的是链条传动……)

2、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机器分别运用了什么传动方式呢?

3、拓展迁移:

⑴玩一玩:

将两只注射器装满水,用胶管连通,推动或者拉动其中一只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另一只活塞的运动,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⑵了解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型的传动装置。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

植物的分身术注意要让学生理解植物除了有性繁殖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繁殖方式,这就是无性繁殖,就是用其他的方式进行繁殖。这是本课的主要内容。首先学生进行汇报有关植物繁殖方式的`资料。这个部分是学生在课前准备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一个了解。学生在汇报完相关的资料后,总结植物除了用种子进行繁殖之外,其他的繁殖方式。然后出示以下植物,学生猜测这些植物(秋海棠、土豆、草莓等)使什么进行繁殖的?学生根据猜测,然后设计相应的验证试验。在学生设计实验的之前,介绍相应的无性繁殖方式——扦插,压条,嫁接,然后进行设计方案。最后学生用准备的材料进行操作。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有以下的问题需要注意。

1.学生搜集资料的准备。在课上,学生资料准备不足。老师需要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去积极的搜集的学习资料。

2.有些问题老师不应讲的太多。在介绍用茎繁殖方式的时候,老师讲解的有太多。这个部分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进行学习。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常见的矿物。

2、认识一些矿物对矿物分类。

知识与技能:

1、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

2、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3、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科学眼光和探究精神了解发现我们大自然中的矿物。

教学重点:

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

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

教学准备:

花岗岩、放大镜、《科学材料袋》、纸、彩笔、矿物、食盐、挂图、岩石标本、小刀、铜钥匙、玻璃。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资料,思考:为什么人们长期未能发现恒星的周年视差?

(2)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为什么能发现恒星周年视差?

(3)恒星周年视差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公转?

三、整理归纳:

1、关于昼夜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一种?为什么?

2、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3、小结: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在公转的同时还围绕地轴自转,24小时为一个周期;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时倾斜不变的。

板书设计:

地球在公转吗

公转周期为一年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8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部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总课时28课时。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的图表,你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用图表的方式进行交流有什么优点?

(2)海报:使用海报的形式要注意什么?

(3)图画:运用图画形式交流,有什么特点?

6、师生共同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在生活中要想交流,可以采取很多的方法。概括一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口头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如描述、讨论、***、辩论等;另一类是用书面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的,如图表、海报、图画、书信、照片、模型等方法。

四、讨论使用各种交流方式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各种交流方式时要注意什么呢?

五、讨论:如何选择交流的方式?

六、作业布置:

收集材料,准备下节课的辩论会:对确诊“为植物人”的病人,我们应该继续治疗,还是放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交流的方式有哪些?如何选择交流方式?

二、辩论会:

1、按观点分组。

2、小组讨论,磨合论据。

3、辩论

4、教师点评。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四季循环的现象提出问题。

·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四季循环的变化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会想办法做四季循环的模拟实验。

科学知识:

·知道四季的不同特征。

·知道气象部门对四季的判别标准。

·知道四季循环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

·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为一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大胆想象。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而且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它,如科学小诗等。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启发学生回忆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太阳高度大时气温高,太阳高度小时气温低。这是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用电简直射在黑板上和斜射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黑板上的光斑。直射时光斑面积小,斜射时光斑面积大。直射意味着太阳高度大,斜射意味着太阳高度小。电筒发出的光和热是相同的,直射时分布在较小的面积上,斜射时分布在较大的面积上。从而使学生明白:太阳高度大时,阳光直射地面,同样大小的地面受到的光、热量多,因此气温高;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同样大小的地面受到的光、热量少,因此气温低。如果教师画一幅太阳直射、斜射活动图,就能形象地说明阳光直射、斜射时,地面受到的热量不同,气温也随着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地球仪、电灯。1.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2.挂图或投影片──地球的自转(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课时安排:1

教学流程:

授课有五个步骤:

1.关于四季变化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先请学生想一想:四季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学生可能作出许多不同的回答,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气温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而昼夜长短变化也影响气温变化,因此,四季不同的原因可以从气温变化的因素中去找。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集中从气温这一点上来研究四季成因。

2.先启发学生回忆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太阳高度大时气温高,太阳高度小时气温低。教师可以用电简直射在黑板上和斜射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黑板上的光斑。直射时光斑面积小,斜射时光斑面积大。直射意味着太阳高度大,斜射意味着太阳高度小。电筒发出的光和热是相同的,直射时分布在较小的面积上,斜射时分布在较大的面积上。从而使学生明白:太阳高度大时,阳光直射地面,同样大小的地面受到的光、热量多,因此气温高;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同样大小的地面受到的光、热量少,因此气温低。如果教师画一幅太阳直射、斜射活动图,就能形象地说明阳光直射、斜射时,地面受到的热量不同,气温也随着不同。

3.学生明白了气温高低的原因以后,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四季变化的成因。先请学生指出地球仪上的赤道、北半球和南半球。将一只太阳光支架放在讲台中央代表太阳。太阳光支架的制法是用木板和木杆做一只支架,支架高度要根据地球仪的高度来定。支架的柱子上贴一张画有5对箭头的卡纸,表示太阳射出的`光线。五对箭头的距离可根据地球仪上的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极北极极圈来画。卡纸的两边剪成凹弧形,使地球仪的地球部分恰好镶嵌在里面。演示时,把地球仪绕太阳光支架转动,转动时,要注意地轴始终指着一个方向不变。当地球仪转到甲的位置时,请学生观察支架纸面上的箭头,有三个指向北半球,一个指向赤道,一个指向南半球,表明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受到的光热多,气候炎热,昼长夜短,这时北半球是夏至。地球仪转到乙的位置时,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的阳光箭头相等,表明南北半球得到的光、热量相同,这时气候温和,昼夜平分,北半球是秋分。地球仪转到丙的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的阳光箭头有三个,北半球是一个,这时北半球得到的光、热量少,气候寒冷,昼短夜长,这时是冬至。地球仪转到丁的位置时,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得到的热量相等,气候温和.这时候北半球是春分,昼夜一样长。

4.关于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引导学生从“一年循环一次”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方向,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相对运动原理,从星座逐渐西移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关于地轴是倾斜的,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直接告诉学生;关于地轴倾斜方向不变,除利用图示说明,还可结(qe是什么意思啊?QE是指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这其实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指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合北极星在一年中总是固定的方向来说明。

在研究太阳高度的周期变化与地轴倾斜方向不变的关系时,除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还可以让学生亲自试一试,如果地轴是直立的(把小地球仪的轴改成与桌面垂直),或倾斜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再推着地球仪围绕蜡烛转圈,一年中的太阳高度还会不会发生如我们平常所观察到的那样的变化,以便从反面更深入地证明这个问题。

5.想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可以做一个四季盒,用纸板和胶带将塑料盒隔成四格,把每格分别标上春、夏、秋、冬。接下来到室外,看一看,你周围的事物,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会使你想到某个季节,然后把那个东西放在那个季节的格子里。例如一片落叶或许让你想到秋天,而一片花瓣会让你想到春天,如果那个东西太大了,不能放在格子里(如头戴羊毛帽子的玩具使你想到冬天),那么可以把它记在一张纸条上,再把纸条放入四季盒的一个小格里,结果哪一格子最先填满,表示现在很可能就是那个季节。

总结

(1)什么是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什么现象?

(2)什么是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什么现象?

(3)一天24小时是根据什么定的?

(4)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同时自转多少周?

(5)为什么一年有365天?

观察与思考: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南天的星座(猎户座或其他任意一个星座)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变化?(随着日期的推移,自东向西移动。)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这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与周围星座相互运动的现象。)

板书设计:

14、四季更替

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一天24小时

地球公转一年,一年有365天

四季循环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8-26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1-25

五年级科学下册浮力教案11-17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教案(精选15篇)04-19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篇03-03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5篇03-03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15篇)03-07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汇编15篇)03-21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华15篇)12-27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5篇[实用]05-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