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案 >

课本剧《揠苗助长》(精选12篇)

  • 教案
  • 2024-05-21 18:49
  • admin

课本剧《揠苗助长》(精选12篇)

课本剧《揠苗助长》 篇1

课本剧《揠苗助长》

人物:小哥 禾苗(九人) 杂草(一人)红领巾

道具:草帽 坎肩 服装(青绿色裙子) 雪碧瓶 奖杯、奖状

场景1

a、小哥出场(唱):小哥我今年二十八,刚刚和兄弟分了家,分到一亩三分地呀,今天我就来种庄稼。我种我种我种种种,庄稼你快长你快快长。长得又粗又健壮呀,超过我老哥和老爸的.(《杨白劳选段》

b、禾苗杂草出场

c、禾苗表演舞蹈《祖国和妈妈一样》

场景2

a、小哥再次出场

第一次, 转一圈

怎么还没长高?

第二次, 转一圈

把杂草拔掉

第三次,转一圈

看看说说:已经过去了好几天,老哥的长得粗又壮,我的怎么还这么高?怎么办?怎么办?杂草已经被拔掉,水也是每一天都浇,庄稼为什么不长高?

(作思索状,后作恍然大悟状)诶,我有好办法了,哈哈哈哈,今晚我就来把他们帮。

第三次, 边说边揠苗助长

小哥我今晚不睡觉,再辛苦也把活干完,我一棵一颗往上拔,我拔我拔我拔拔拔,付出必定有收获呀,明天超过老哥和老爸。

b、禾苗悲惨的倾诉:这位小哥可真傻,以为这样是帮忙,不曾想,我们渴得快趴下.我们的命好苦呀,救命啊,救命啊!谁来救救我们啊!

场景3

小哥叫来老哥,正想炫耀,却发现禾苗都快枯死了,小哥急得哭起来。(怎么会这样,怎么都快死了?)

场景4 红领巾出场

出现三个红领巾 手拿奖状和奖杯 科技创新特等奖看见禾苗快枯死 拿出再生一号来,浇灌

a、 咦你们看,好好的禾苗怎么都被拔高了一节?

b、 是不是又有人犯了揠苗助长的毛病了?

c、 幸亏遇见了我们,快,把我们的再生一号给他们浇上,救救这些可怜的禾苗。

一起给和苗喝再生一号。

场景5

禾苗、红领巾、小哥快乐地又唱又跳《丰收之歌》(红领巾在中间,摆个造型。)

课本剧《揠苗助长》 篇2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有,我很好奇,以前真有这么个笨农夫吗?

师:你们认为呢?

生1:我认为没有。你们看,图上那个农那么老了,难道他以前没种过禾苗吗?怎么会到这把年纪才来做这种蠢事!我想,这则寓言只是作者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而捏造出来的。

生2:我认为是有的。因为以前科学不发达,农夫没多少种田的知识,他不飞外损伤禾苗的根就不能存活的道理也是有可能的。

生3:对,可能他以前没这么做过,而这次想要快点收成,就尝试了这种方法。

生4:我也认为是有的,因为老师经常说,写作文要从生活中选材,这篇文章这么有趣,一定是真的。

生5:我反对,谁说有趣的文章就一定是真实的。很多好文章都是作者想象创作的,这则寓言一定也是。

师(微笑):同学们都有各自的见解,这很好,至于这则寓言,由于它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我们很难印证它是真是假。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作者之所以写这则寓言,就是想让我们飞外一个道理。那么,是个什么道理呢?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

【评析】

课改下,“交往,互动,发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得他们的创新,独特的见解展现得淋漓尽致。就像上例,学生在分析“农夫”笨的交往互动中,开发了自己的思维,无形中引出自己潜在的“智”,达到了促进发展,张扬个性的目的。因而,课堂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片发展个性的天空,对于学生提出的出乎意料的问题,不能以搪塞的语言敷衍他们,否则便会扼杀了他们思维的火花,而应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再联系课文重点,用巧妙的语言将他们引回“正道”!

课本剧《揠苗助长》 篇3

作者:郑巍巍转贴自:北仑区淮河小学点击数:283

让课堂回归原生态——《揠苗助长》教学引出的思考

课堂,就象一首迷人的歌。

每当孩子们烂漫的神情随着我的讲解而变化;每当孩子们明亮的目光随着我的手势而闪动;每当孩子们涨红着小脸,思维闪耀、灵性涌动的时候,我就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快慰、满足和甜美。这不?孩子们时而高声诵读,时而低头沉思,时而轻声议论。我和孩子们的心在《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中时而撞击,时而徜徉。课在酣畅而投入地进行……

一、课堂实录片段:

(一)预设、生成点:

师:小朋友,我就是那拔苗人啊,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我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把苗往上拔,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你们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生:老伯伯啊,怎么种田的人连这点知识都不知道呢?

生:老伯伯,你错在不按庄稼生长的规律办事。

生:老伯伯,庄稼生长靠它自己,怎么能把它往高里拔呢?您这一拔,它的根不是要断吗?

生:老爷爷,帮助禾苗生长的想法是不错的,但你用的方法不对。你可以多施肥,勤除草!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小朋友们,你们再变换一下,做做拔苗人吧。面对田里枯死的禾苗,听了人们的教育,你会怎么想?

生:我真是太不应该了,怎么能不顾庄稼生长的规律乱干呢?花了时间,用了气力,还是吃力不讨好,我得接受教训啊!

生:我真(苹果***打不出去***怎么回事:首先可以查看一下左上方自己的信号是否正常,另外检查一下是否开启了飞行模式、呼叫转移等功能,又或是***欠费了,建议拨打运营商***试试,最后的方法就是重新启动***了。)是太傻了,庄稼生长得慢慢来,我怎能焦急呢?结果花了力气,做了坏事。真让人笑话。

生:这样的傻事今后我再也不干了。

生:看来,种地还要多学习学习,要按规律办事。要不然,是会吃亏的。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不错,看到了自己的错误。(生笑)老伯伯啊,听了人们的劝说,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以后会怎么做呢?(生笑)

生:我一定向老农请教。

生:我会把地翻了,重种庄稼,然后加强管理,使庄稼获得好收成。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这样的拔苗人吗?

生:没有,谁也不会干这样的傻事。

师:有没有类似的人呢?比如为了把事情快点办完,而用一些傻办法呢?

生:有,我哥哥平时不注意训练,体育达标考核的那天早上,他很早就起床掷垒球,结果还是没有及格。

生:我们小区有个阿姨为身材苗条吃减肥药,医生让她一天一片,可她一天四片,结果减出病来,进了医院。

生:我参加了学校绘画兴趣小组,老师让我们从一些简单的图形画起,练好基本功,我就不耐烦,我心里想的不也是揠苗助长吗?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学了这则寓言,你想告诉人们什么呢?

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遵循规律,不能一时求快,好心办坏事。

生:做什么事想快一点是可以的,但要讲究方法。

(其他学生发言略)

(二)无法预约、个性闪亮点:

生(犹豫地、怯生生地)老师,在老家,我看见田里都是有水的,禾苗都长在水田里。可书中插图那田黄黄的,像是沙地,没有水。

师(一怔,疑惑地,自言自语地)书中的插图会不会有问题呢?

师(反应过来,动情地):你这样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真值得大家学习。

[一石激起千层浪。片刻沉默之后,课堂上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

生:对,没有水,禾苗肯定长不了,会旱死的。

生:禾苗是几株捏在一起插下去的,不是单株单株插的,再说,旱地怎么插秧啊?

生:水田里,一株株的禾苗是横成行的,竖成行的,十分整齐,不像图上那样杂乱无章的。

生:我看见过稻田里劳动的人都是卷起裤腿,挽起袖子的,从没见过穿着布鞋、袜子下田劳动的。

生:我看图上画的不像禾苗,倒像玉米苗。(生笑)

师:(被孩子们细致和挑战的勇气所折服):看来,这幅插图还真有修改的必要了。

生:不,老师,不仅仅是图不对,课文也不对。

师(有了经验,为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故作吃惊地)课文有什么不对?大家找一找。

[课堂上又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场面。]

生:“一棵一棵”用得不对,禾苗应叫“一株一株”。

生:既然是禾苗,它一定还很小,即使向上拔,也只能高一点儿,高不了一大截。

生:对,水田里都是烂泥,拔高了还会回陷不少,高不了一大截。

生:再说,如果是水田,拔一下,禾苗是不会枯死的。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既然图文存在这么多“毛病”,总不能让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下去吧?我们何不动手修改修改呢?并试着给编辑老师提提建议吧!

生:(乐而激动)老师,我们马上开工吧!

[看着自己的学生那种忘我自信的样子,欣赏着他们不凡的学习成果,我写意而欣慰地笑了。]

二、解读、反思

(一)让语感走向深刻

能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是重要的言语感悟能力。培养这能力是语感训练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从言语中体会深刻内涵,从深刻内涵中赏析语言,不仅可以在促进认识深化的过程中促进言语感悟力的发展,而且能在发展言语感悟力的过程中推动认识能力的发展。

一次,老舍先生给齐白石出了一个《蛙声十里出山泉》的题目,请他老人家依题作画。白石老人只以极简括的笔墨勾出山溪和顺溪水游出的一群小蝌蚪,却没有画青蛙。然而,这却是一副意蕴深远的经典之作,如果欣赏者具有相当的洞察力,那此画在他眼前所展示的形象岂止是“蛙声十里”呢?

小语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是作者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佳作,不少课文都可比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的题画。教者的重要任务,就在于引领学生从画中走向画外,从言语的表层走向言语的深层。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言语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以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凭着教材中的一群群“小蝌蚪”,感悟弦外之音,体会言外之意。

1、在情境对话中领悟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颇有难度。上述案例中,笔者没有机械地讲寓意,没有抽象地说道理,而学生的理解却是极为深刻的。

“小朋友,我就是那拔苗人啊,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我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把苗往上拔,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你们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情境的创设,真心地请教,使学生走到了田头,来到了老农面前,“老农”的不解和真诚,使学生产生了帮助他解决难题的心理驱动,这种驱动催发了学生劝说的话语:“老伯伯啊,怎么种田的人连这点知识都不知道呢?”“老伯伯,你错在不按庄稼生长的规律办事。”“老伯伯,庄稼生长靠它自己,怎么能把它往高里拔呢?”这样的发言,不是对寓意的最好理解吗?

“面对田里枯死的禾苗,面对人们的教育,如果你是那拔苗人会怎么想?”“老伯伯啊,听了人们的劝说,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以后会怎么做呢?”提问角度的变换,促进了学生角色的变更,学生由劝说者一下子变成了被劝说者,真诚的劝说变成了真心的悔悟,深刻的教训又转化为改过的行动。

“我们这里有这样的拔苗人吗?”“有没有类似的人呢?”“学了这则寓言,你想告诉人们什么呢?”有机的联系,巧妙的启发,又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拓展中具体理解了寓意。“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按规律办,不能一时求快,好心办坏事。”这样,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又更进了一层。

可见,情境的引入,角色的扮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深刻的语感。

2、精选训练点。就一篇课文而言,蕴涵深刻的内容可能不少,是否都要引导学生探究呢?答案是否定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且阅读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语感深刻性训练仅是语感训练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要精心选择最有价值的训练点。上述案例的寓意,是文章的灵魂,笔者抓住了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可见,进行语感深刻性训练,须认真研究教材,精心选择最有价值的训练点。

3、把握训练度。语感深刻性训练还要注意把握“度”的把握。教材中不少言语的内涵,别说小学生,就是成年人,也难以说尽说透。如果一味追求深透,只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学生不得要领,教师只能以灌输作罢。上述案例中,教者注重了分寸的把握:〈揠苗助长〉寓意的感悟,以能悟出道理为限,没有在语言概括的精确性上多作文章……可见,在度的把握上一定要注意适可而止,以学生的能力所及为限。深挖“微言大义”将走向语感训练的反面。

言语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言语的凭借。对言语的深刻感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有了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才有对言语的深刻感悟。不可想象,一个不能透视生活现象的人,能够领悟言语的含义。同样,也不可想象,一个对语言文字难以深切感悟的人,能够对生活有什么深切的认识。可见,培养学生的言语感悟力,实际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洞察力。语感的深刻性训练,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

(二)让课堂走向个性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材往往被视为“圣经”,不要说是学生,就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它也显得神圣不容怀疑,不可“侵犯”;我们的教师则往往被视为“圣人”、标准答案,其“神威”不容质疑,不可冒犯;我们的教学往往习惯于主客分立,教师给予,学生受之。学生稍有“旁逸斜出”就被无情“修剪”,稍有“异念出头”,就有为众矢之的,被看作“怪异”。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学生的主动性缺乏了,独立性泯灭了,创造性被扼杀了。

什么是理想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当是充满人性与智慧,是一种开放民主、互动对话的课堂,是一种依学定教、相机生成的课堂,是一种充满激情与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就像一条绚丽多彩充满神奇与变幻的七彩路,随时都有惊喜与收获;教学,又像一条充满激流与险滩的小河,随时都有旋涡和暗礁。

教学《揠苗助长》一课,备课时,笔者并没有注意教材存在不足,教案中更没有丝毫有关教材不足的讨论与修正。教学流程完全是相机生成的,教学的资源完全是相机开发的,教学的价值完全是意外获得的。这节课,根据学情的变化,笔者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创设和谐气氛,激励展示个性,学生在充满挑战、充满愉悦的情境中不断获得成功,收获喜悦。

(三)让细节展示生态

关注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鲜活的课堂教学生态总是呈现在许多课堂教学的“细节”中间。“于细节处见精神”,关注细节,尊重细节,剖析细节,也就成了我们研究生态课堂的一个全心视角的独特空间。

本堂课中就有着如此生动逼真的细节,这堂课中师生交流对话的状态就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笔者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课中如何顺学而导,由此激发了孩子的多元感悟;平等对话如何由谨慎到放松;在出现“另类”的声音时,教师的机智应对,又如何寓教于激发鼓励之中;而那种田人家的孩子则如何将所有孩子的思维扇动起来……你也许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体悟这些细节中所蕴涵的和谐与平衡,感受到生态课堂的那一份天然、精彩和美丽。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蕴涵着生态课堂的大量信息,都是学生、教师生命发展的节点。细节展示生态,我们可以听到开化的声音;细节构成人生,我们可以观赏缤纷的色彩。细梳这一缕缕的细节,我们才充分感受到了生态课堂的和谐与美丽。

我体会到,这是一堂语言与精神共舞的课!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激情的课!这是一堂孩子个性闪亮的课!这是一堂回归生态的课!这是一堂教师难以忘怀的课!

我相信,这也是一节孩子们难以忘怀的课!

作者:郑巍巍

来源:北仑区淮河小学

课本剧《揠苗助长》 篇4

一、读《揠苗助长》完成后面练习。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 ),( )地说 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他回到家里,( )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根据课文填空。 补上缺的标点符号。 按照 事情发生、发展、结果 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用 // 标出来。 二、写一件可笑的或有教育意义的事,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都要写。

学习小结: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跑到田里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都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 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他筋疲力尽。

他回到里,一边喘气,一边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思考.练习

1.朗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讨论:

(1)这个成语的意思。 (2)举例说明这个成语用在什么地方。3.读句子,去掉划线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找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和同学交流。

课本剧《揠苗助长》 篇5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者:江苏省泰兴市蒋华镇新市小学 陈云芳

评析者:江苏省泰兴市蒋华镇新市小学 张建权

email: 邮编:225452

一、教学说明

《揠苗助长》是苏教版六年制语文第五册课文《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课文。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如果就是论事地“奉送”寓意,他们则难以接受;如果对寓意避而不谈,又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含,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课堂实录

㈠揭示课题,引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板书课题:揠苗助长)请大家快速查一下字典,“揠”什么意思?

(生飞外网)

师:谁说一说“揠”什么意思?

生:“揠”是往上拔的意思。

师:谁把题目的意思说一说。

生: 意思是拔苗帮助它生长。

生: 意思就是把苗往上拔帮助它生长。

师:对了!看了这题目,你感到奇怪呢?为什么?

生:我感到奇怪,我没有见到过禾苗可以通过“拔”而长高的。

生:我们对各种禾苗见得太多了,可没有看到谁拔苗的,也没有见到禾苗需要人“拔”帮它生长的。

师: 从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是谁揠苗助长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呢?

生: 是怎样揠苗助长的呢?

生:揠苗助长的结果怎样呢?

师:不错,谁连起来说一说。

(生连说)

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师: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完成

作业(出示作业):①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对词的意思先结合课文猜一猜,猜不出来再查一飞外网;②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是谁拔苗的?他是怎样拔苗的?结果又怎

样?

(生自学课文,自学后指名读课文,读错的字及时正音)

师:谁告诉大家 , 你理解了哪些词, 是猜出来的还是飞外网理解的。

生:我理解了“巴望”这个词,联系句子我知道“巴望”可能是“希望”的意思,但可能比“希望”的意思进一层,大概是“非常希望” 的意思吧。

师:猜得不错,还可以说是怎样 希望。

生:迫切希望。

师:太好了!还有吗?

生:我理解了“焦急”这个词语, 这个词我们以前就用过了,是“着急”的意思。

师:说得不错,自己已经懂了的词语,只要回忆回忆也就行 了。

生:我理解了“筋疲力尽”的意思,我先理解“力尽”就是没有力气了,再联系这一节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我想“筋疲力尽”可能是非常疲劳吧!我还不放心,查一飞外网,还真是这样。

师:你看, 多么聪明啊!先是抓住理解的字,再猜猜不理解的字,又联系内容想一想,最后再查一飞外网,这种方法值得学习。

生:我理解了“一大截”,是“一大段”的意思,这是我猜出来的。

师:

大家真是聪明,字典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好伙伴,但不是每一个词语都要去麻烦它,可以联系课文内容,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联系以往经验去猜一猜,能猜出来

的就不要是去查,猜不出,或者有点怀疑的,可以先猜后查。这样,我们理解词语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了。下面谁说一说 这篇课文 写了什么事。

生:主要写了一个种田人 巴望禾苗长得快,就到田里把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师:谁再说一说。

生: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个人迫切希望禾苗长得快,就用“拔”的方法帮它长,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㈢引导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师:请大家 反复读读 ,一边读一边想,由这一节你读懂了什么,由课文内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哪怕抓住一点来说 。

(生自读课文)

师: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要说出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从第一句话知道那个人就是希望自己 的禾苗长得快,我从“巴望”和“天天”两个词 好像看到这个人天天在田头跑啊转啊,一会儿

弯下腰看,一会儿蹲下身子看,一会儿又对禾苗说 :“禾苗啊,禾苗,你快快长吧,越快越好。”

师:理解得好,从句子中都想出了那个人的动作、神情。 真不错,这说明你真的读懂了。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课文)

生:我从第一句知道那人真有点傻,天天到田边看,禾苗不可能看得高。

生:我从第二句知道禾苗实际是长高的,而那个人只是天天去看,好像没有长高,我们知道,禾苗生长是较慢的,天天去看,怎么可能看出它有明显的变化呢?而事实上它天天在长。

师:不错,对“好像”一词你理解得不错,谁接下去说。

生:禾苗没有他心里想的那么长得快,因此他就嫌慢了,就认为它一点儿没有长高,所以用“好像”。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三句知道了那人见禾苗好像没有长高,非常焦急:从“焦急地转来转去”和“自言自语”,我好像看到了那人转到这,走到那,一会儿搓手,一会儿啧嘴,一会儿又叹气。

师:这里的“得”是什么意思啊?

生:是“要”的意思。

生:是“必须”的意思。在他看来,我必须想办法,要不然禾苗是不会长的。

师:说得不错,如果你看到他的表现,知道他的心思,会如何劝他。

生:我会对他说:“老伯伯,这禾苗不是天天在长吗?你着急什么呢?想一天就看出它长得很高怎么可能呢?”

生:我会说:“老伯伯,别焦急,它在慢慢长呢?你急什么呢?”

生:我会说:“你要帮它们长可以,只要多除草,多施肥就行了。其他有什么办法呢?”

师:不错,下面我们就运用上述方法自学课文2——4节。一边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看到这情景如果你在场会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

(生 自学课文)

师:谁汇报一下第二节的学习情况。

生:从这一节我飞外了那个人是用“拔苗”的方法帮禾苗生长的,这是做了一件傻事。你想禾苗*它自己的力量往上长,往上拔有什么用呢?读了这一节,我好像看到那个人弯着腰、弓着背在田里拔呀拔,喘气了不休息,流汗了不肯歇、一边拔心里还美滋滋的,“哎,我真笨,早早想到这办法多好啊,你看,这一拔,禾苗一下子长了许多。太好了!”要是我在场

,我一定会走上去不让他拔:“老伯伯,你这是做什么傻事啊,你把苗往高处拔 ,它是要死的。”

生:我从这一节好像看到了那人干得有气无力

的样子,看到这,我心里又好笑又好气,我一定会这么说:“老伯伯,你怎么做出这样的傻事呢?你把禾苗往上拔这是送了禾苗的命啊!”

师:说得不错。第三节谁汇报一下。

生:由第三节我知道,那人拔苗吃了苦,但心里很高兴,总认为禾苗长了一大截,实际上他是好心办了坏事。我好像看到了那人非常高兴的样子。

生:我从第三节知道了,那人拔苗后虽然直喘气,但看到禾苗长了一截,心里很高兴,他满以为这下

做了好事。我好像看到了他那得意洋洋的样子。我要是在场啊,一定会对他说:“老伯伯,你别高兴啊,你干了一件大错事啊!”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第四节谁来回报一下?

生:我从这一节知道 禾苗全部枯死了,这是他做傻事的结果。从这一节我好像看到了满田的禾苗都枯黄了,我好像看到他儿子在地头上焦急万分的样子。如果我在场,

一定会对他儿子说:“都是你父亲做的好事,他想帮禾苗生长呢,你看这就是结果啊!”

㈣活化剖析,理解寓言蕴涵

师:面对那枯死的禾苗,你会怎样指出拔苗人的错误呢?

生:老伯伯啊, 怎么种田的人连这点起码知识都不知道呢?

生:老伯伯,你错在不按庄稼生长的规矩办事,庄稼生长*它自己,怎么能把它往高里拔呢?

生:老伯伯啊,你错在不按事物的规律办事,帮助禾苗生长的想法我认为是不错的,但用的方法可不对呀。你可以用加强管理的方法促使它生长啊!

(生其他发言略)

师:面对田里枯死的禾苗,面对人们的教育,如果你是那个拔苗人会怎么想?

生:我会这样想,我真是太不该了,怎么能不顾庄稼生长的规律乱干 呢?花了时间,用了气力,还是吃力不讨好,我得接受教训啊!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如果你是那个拔苗人,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一定向老农请教 。

生:我会把地翻了,重种庄稼,然后加强管理,使庄稼获得好收成。

(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我们这里有这样的拔苗人吗?

生:没有,谁也不会干这样的傻事。

师:有没有类似的人呢?比如为了急着把事情办快一些,而用一些傻办法呢?

生:有,我哥哥平时不注意训练,体育达标验收的那天早上,他 很早就起床掷垒球,结果怎么会及格呢?

生:我队有个女青年 吃减肥药,医生让她一天两片,可她一天四片 ,结果把身体减出病来,进了医院。

生:我爸爸厂里有个工人,加工一种 零件,本来要6套工序,可他嫌麻烦,减了一道,结果 成了废品, 他本人受到了处分,还给厂里造成了 经济损失。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从这则寓言,你会告诫自己和他人该怎么接受拔苗人和以上一些人的教训呢?

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按规律办,不能一时求快,好心办坏事。

生:做什么事想快一点 是可以的,但要讲究方法, 否则不仅快不了,还会把事情办糟。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不错。那人听了你们的介绍,定会接受教训,该怎么做呢?请大家想一个画面写下来……

(生写画面)

[评析]

培养学生独立创造、主动求索的精神,这是阅读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这 在《揠苗助长》的教学中 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首先是

引导大胆猜测。猜测是由已知推测未知,用已知解决未知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对课文中的词语解决,教者较好地运用了“猜想”的方法,要

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知识基础,能够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飞外网,对猜测不放心的可以飞外网进行验证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培养学生独立求索的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其次是引导创造形象。 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课文情境,教者一是引导展开丰富想象,还原具体形象,通过“从课文内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引导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诸如:盼苗生长的形象、帮苗生长的形象、洋洋得意的形象、禾苗枯黄的形象。二是展开丰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教者还注意随机引导,促进学生拓展开去,创造新的形象,诸如:儿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这就能让学生在形象的想象创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强对课文蕴涵的感悟和挖掘。

再则是引导介入评价。小学生对蕴含于课文情境中的深刻蕴含往往难以理解,就事论事地引导理解,学生则难以接受。为此,教者引导学生一会儿充当拔苗人,一会儿充当旁观者,进入情境,介入其中,谈看法,提建议,说感受。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筹备和知识积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求索,以浅化知识难点,活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文蕴涵的领悟同时,得到创新能

力的培养。

课本剧《揠苗助长》 篇6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纪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一个二类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飞外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 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说教学思路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启发学生质疑、朗读、表演 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 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经纶真正成为师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的乐园。

因为本课是一则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准备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四、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孔子说过:疑,思之始,学之过。一篇新的课文,在学生还没有阅读之前,他们肯定有很多疑问。那么,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并且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阅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在老师的辅助对一篇陌生的课文逐步熟悉,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也熟悉了生字词,达到了初读课文的教学效果。

(二)、指读课文,学生字词

在初读课文过后,我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且学习生字新词。学生朗读完一个自然段我会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引出生字词,再指导生字书写,然后换一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再读本段。读完课文,也就学完了生字,最后复习巩固生字,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来完成生字词的教学。

(三)、齐读课文,感知大概

通过回归整体,再读课文,指名回答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内容。

(四)、精读品味,议中悟理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路,采用了 逆推情节,顺推结果 的方式。我逐步提出了禾苗为什么枯死、为什么要把禾苗往上拔高两个问题,从结果推原因,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也使学生明白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渗透了新的学习方法,这比读懂这篇课文重要得多。语文的学习,一方面是学习语言,另一方面也是学习方法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语言的情况下,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越来越多的语言知识,找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方法,拥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精神。

(五)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两全其美。

(六)劝导农夫,得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上提到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师所不容忽视的。在教学的过程的尾声,我贴出了课文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位农夫在炎热的气候下在田里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禾苗。我于是顺水推舟地提出:同学们,看着这位农夫在这么炎热的气候下,辛苦地拔禾苗,你忍心吗?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慢慢地他们由笑话农夫转化为同情农夫,产生帮助他人的思想。这个过程就是本课人文性的体现。

课本剧《揠苗助长》 篇7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学习第24课,抬起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看认真,写在心里。(教师板书寓言两则)要特别看清寓的最后三笔的写法,竖、提、点(用红笔标示)。由这个字我们想到和它写法相同的是什么字?

生:遭遇的遇。

师:请同学们在语文纸上把这字写正确。

生写字。

师: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寓言故事简短有趣,都又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则相当于(学生说篇)。今天我们学习第一则《揠苗助长》。(教师板书揠苗助长)

生齐读课题。

师:你知道 “揠苗助长”故事中的主人公吗?你知道故事的大致内容吗?

生:故事中的人物是宋国的农夫。

生:故事说一个农夫想禾苗长快些,就到田里去拔,结果禾苗全枯死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预习了课文。

师:预习课文是个好习惯,你真不错。大家从不同的途径了解了这个寓言故事,那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打开课文,小声朗读,要读通读准。

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相信这些生字词一定难不住你们。出示生字词。

生:宋国。

师:宋是平舌音,读得准。谁再读?

指名三人读。

生:巴望。

师:读出了特别希望的样子。我们读词语除了要读准,还要学会读出词语的意思。谁能学着他的样子来读?

指名三人读。

生依次读好焦急、揠苗助长。

生:筋疲力尽。

师:尽是什么意思?

生:用完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筋疲力尽。

生:兴致勃勃。

师:这个词很有特色,你能说出和它一样结构的词语吗?

指名十人左右回答。

生:纳闷。

师:你会记住闷字吗?

生:外边是门,里面是心。

师:边板书边描述:心被门关起来了,就会觉得不舒畅。这时候闷读第四声。出示闷的第二种读音。

师:纳闷是表示心情的词语,再读一读,找找还有表示心情的词语了?

生:巴望、焦急、兴致勃勃。

师:打开文书,把这些词语带到课文里,看看农夫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生一边读一边想。

师:农夫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呢?

生:农夫很焦急。

师:出示: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板书焦急。

师:你知道是焦急什么意思吗?

生:非常着急。

师:十分焦急呢?

生:特别特别着急。

师: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课文。

师:还可以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农夫很焦急呢?

生:“巴望”可以看出。(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

师:巴望的近义词朋友是?

生:希望、渴望……

师: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我们换个词来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出示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长得快些……

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师:你们会在什么情况用巴望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生:我喜欢看书,我想得到一本想要得书的时候。

生:期中考试的时候,我特别希望得到一百分。

师:想象一下农夫巴望焦急是什么样子的?

生:他会在田边转来转去。

生:他会对禾苗说快点长吧!

师:用巴望比用希望更能表达农夫焦急的心情,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再快些。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还可以从“天天”体会到,就是每天都来。

师:星期一来吗?星期二来吗?……

晴天来吗?阴天呢?

身体不舒服回来吗?

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吗?

我们也来学着他的样子来把这一句读读看。

生齐读。

生:还可以从“可总他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体会到。

师: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

生:禾苗实际上是长高了,只是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的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于是就想办法帮它长。

师:这个人为什么总觉得一点儿也没有长?

生:因为他太着急了!

师:农夫来到农田边,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

生:禾苗你怎么长得这么慢呀?

生:用什么办法能让你长得快些呢?

师:正是农夫太焦急,巴望禾苗长得快,天天去田边看,就会觉得禾苗一点也没有长,我们一起再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农夫焦急的心情。

师:文中还有哪里能体会到农夫很焦急?打开课文再读读。

生:心里着急就想办法啊,于是他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

师出示: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师:老师就请你做故事里的农夫,到田里去拔苗。

生点点头,慢悠悠的走到两组中间的空地上。

师:你们觉得她是故事中的农夫吗?

生异口同声喊道:不是。

师:为什么?

生:课文中说是急忙跑到农田里。

师:对呀!我们一起读读,你看农夫多焦急呀!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对表演的同学说,农夫回来,重新表演一次。

生回到座位上,急急忙忙往田里跑。两手用力往上拔。其他同学都站起来认真看。

师:农夫你这样拔可不是故事中的拔呀,老师查了资料,揠就是拔取苗心,(出示:揠≠拔,揠:拔取苗心。)农夫一手扶着禾苗,一手抽取苗心。

请你按老师讲的动作再来演一演。

学生一直按老师的要求在田里干活。

师:同学们,农夫是怎样揠苗的?

生:一棵一棵的往上拔。

师:农夫忙了多长时间?

生:从中午忙到天黑。

师:从中午忙到天黑大概五六个小时吧,就是300分钟左右,四十分钟一节课,大概七节课左右。

生都发出惊讶的声音。

师:农夫有没有停下来?

生:从一直看出农夫没有休息。

师描述:一小时,汗如雨下;两小时,腰酸背疼;三小时,头昏眼花;夕阳西下,几乎没有了力气,非常疲劳。(表演的学生一直在表演)

师:xx同学,你现在累吗:?

生:我现在累得直喘粗气。

师:你看他脸色通红,上气不接下气,我们可以用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来形容他现在的样子。(出示筋疲力尽)你能给我们读读这个词吗?

生读词。

师:感谢你让我们生动的理解了筋疲力尽的意思。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

生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图

师:农夫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虽然是这么的累,你看看他的脸上的表情: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词语训练)

生:他乐呵呵的。

师:急性子的农夫,怎么会是这样的表情呢?

生:总算是看到了自己的禾苗生长了一大截。

生:喜笑颜开。

师:农夫,你看到你的禾苗长了一大截,心情怎么样啊?

生:高兴啊,再累我也高兴,总算看见我的禾苗比别人的又长高了一大截。

师:书上是用什么词语来表达农夫现在的心情的?同时出示: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了!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生:兴致勃勃。

师板书兴致勃勃。

师:谁能学着农夫的样子来说说他的话?

出示 第三自然段

指名三人后齐读。

师:他的儿子听了他的话,引读第四自然段。看到这个闷字,你们猜他的儿子是怎样想的?

生:禾苗怎么会长高一大截,不会是爸爸眼花了吧!

生:想不通,不可能这样。

我们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师:这个农夫也跑到农田里一看,心里也很纳闷。农夫的心愿是好的,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如果你是这个农夫的邻居,看到了这一幅情景,你能告诉这位农夫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吗?默读全文,理由会更充分一些,更有说服力一些。

学生默读课文。

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禾苗要慢慢的长,急着长只会是坏事。

生:他不明白禾苗的生长不能靠人去拔高,而只能靠自己的力量。

生: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

生:如果硬要把禾苗拔高,损伤了它的根或者切断了它的养份来源,禾苗怎能不枯死呢?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生:种田人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落得个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师:对啊,禾苗的生长也有它一定的规律,我们在生活中可不能做宋国的农夫呀!我们要记住,出示寓意

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师:小朋友们,农夫听了咱们大家的话,他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后悔,早知道就不花这力气啦!

生:难受,今年可就没有收成啦!

生:沮丧,为什么自己要这么急于求成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个字,可有意思了。

【出示古文内容:】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师:今天学的寓言就是根据这篇古文来的。想不想读读古文?自己对照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读一读,再看看下面的解释。能读懂哪些。

生自由阅读。

师:谁能说说自己懂了哪儿?

生回答(略)

师:我们一起读。读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晃晃小脑袋。

师:同学们,从远古时代起,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伊索寓言》这本书,这本书中有一个相似的故事《寡妇与母鸡》。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

师:读了这两则寓言,你有什么感受呢?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

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师:的确在生活中不能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主观地急躁冒进只会适得其反.充满智慧的人民又创造了许多现代寓言故事。这些优秀的作品充满了智慧的故事和话语。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

课本剧《揠苗助长》 篇8

生:老师,古代真有这样的老农吗?他叫啥?

师:你说呢?你觉得他叫什么名字合适呢?下面我们结合寓言内容给拔苗的老农取个名字。(学生当即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讨论,课堂气氛活跃。)

生:老师,我觉得他应该叫“白费力”。您看,他顶着烈日,白白忙活了一个下午,结果禾苗都枯死了,气力岂不白费了?

师:能结合课文来取名字,真不错!看来,老农要好好谢谢你。

生:按理说,老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我觉得他连苦劳也没有,辛辛苦苦种下的地就这样白白糟蹋了,徒劳无功,所以我给他取名“吴功”。

师:挺有道理的。还有别的名字吗?

生:聪明反被聪明误,那不是“贾聪明”吗?

生:我给他取的名字是“胡涂”。你看他也不顾禾苗的死活,就胡里胡涂地将禾苗拔高了一大截。

生:那都是心急惹的祸啊!叫他“辛急”算了。

生:老师,我叫他“大傻”。我还编了个顺口溜:大傻大傻你真傻,心急禾苗长不佳,尽将禾苗往高拔,还说气力没白花,结果禾苗都枯死。你说他,傻不傻?

……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拔苗的老农听了大家给他取的名字,肯定自叹不如。

评析:

“我给老农取个名”这一设计看似闲笔,实则不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上述片断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展开的。教例以学生的疑问为契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拔苗老农的名字。学生外引相关经验,内联课文内容,兴致盎然。从课堂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从寓言内容出发,同时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将个体自身的相关语文经验融入其中。于是,“白费力”、“吴功”、“贾聪明”、“胡涂”、“辛急”、“大傻”一个个富有想象力、充满灵性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让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同学们可真聪明!”我们有什么理由抑制这一朵朵创新的小花呢

课本剧《揠苗助长》 篇9

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但是在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可以采用逐字理解或表演说话等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

第三,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可以采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以进一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种辅助教学,学生在轻松,愉悦,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做各种游戏,在学中玩,玩中学.在创设教学情境,呈现教学内容等方面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自然地,主动地将自己的情和感融入到学习中.本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满意:

1,在设计"导入新课学习生字"等环节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设计了讲故事,闯关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富教于乐,达到了学习最佳境界.

2,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支持了学生的想象.

3,"自主学习"拓展练习中,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更好地做到因人而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

4,"我给老农取个名"这一环节以学生的疑问为契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拔苗老农的名字.学生外引相关经验,内联课文内容,兴致盎然.从课堂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从寓言内容出发,同时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将个体自身的相关语文经验融入其中.于是,"白费力","贾聪明","胡涂","辛急","大傻"一个个富有想象力,充满灵性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让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同学们可真聪明!"我们有什么理由抑制这一朵朵创新的小花呢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拔苗助长》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课文。就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必须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

语文学习应时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带到生活中。本片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拔草的感受,利用已有的经验体验劳动的辛苦,再让学生演"筋疲力尽"可谓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唤醒了生活场境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沟通了书面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发了学生与语言文本的对话。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澜教授也指出:"只有关注学生的潜在性,才会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在这里我摒弃了以往教学寓言时,把隐含的寓意用语言向学生描述的做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演、去说、去感悟、去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拓展。在轻松、愉悦的表演中、笑声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挖掘出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类似"拔苗助长"的现象,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这些是我始料不及的,但这又仿佛是必然的,因为我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翅膀,还给他们展翅腾飞的空间。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说,给学生一个空间,学生就能释放潜在的才能,在课程改革的课堂中,"教教材"只会令课堂产生窒息,"用教材教"才能凸显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应抛开一切杂念,做课改全心全意的拥护者,去追求教学合一的境界。

课本剧《揠苗助长》 篇10

科目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执教人

齐利娟

课题

11、揠苗助长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审核人

导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读懂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 3、飞外必须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的道理 重点、难点

1、理解寓意。 2、明白必须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的道理。 知识连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通过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再读课文

合作交流

1、读完课文,同学们能给 揠苗助长 换个词语说说吗?(拔苗助长)那你知道 揠 的意思了吗? 2、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 3、禾苗有像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会怎么样?(焦急)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这个人非常着急呢?(指导朗读,注意读出焦急的语气) 4、他想出办法了吗?想到办法后,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5、议一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6、学了这则寓言,你飞外了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这个人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汉字:

y y n p n w ng jiāo j jīng p l ji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枯( ) 披( ) 揭( ) 盼( )

苦( ) 疲( ) 竭( ) 胖( )

3、读语段,完成练习。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① 他一边喘气一边说 表明农夫:

② 累坏了 用文章中的四字词语来表示:

③农夫认为他的力气没有白费,你认为呢?为什么?

我的收获

课本剧《揠苗助长》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飞外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 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 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二、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三、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飞外了什么?

2. 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 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 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 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 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 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课本剧《揠苗助长》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寓”、“则”、“宋”、“焦”、“疲”、“勃”、“闷”、“枯”8个生字,理解“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说一说“的方法读懂课文。

4、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言意思。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寓言故事吗?听说过哪些寓言故事?(学生汇报交流)

指导写“寓”:同学们,“寓言”的“寓”是个生字,和我们学过的“相遇”的“遇”字长的很像,只要把“相遇”的“遇”的走之底换成宝盖头。(设计说明:用学过的旧字为基础进行新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识记新字更较容易。)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写,有一个地方容易写错。(第10笔和11笔)(写完“寓言”)

简介寓言: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完成板书“寓言两则”“则”在这里是个量词,“两则”是指两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板书:“揠苗助长”理解“揠”的意思:小朋友,你知道“揠”的意思吗?是怎么知道的?(飞外网,遇到不懂的字就去飞外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设计意图:给学生渗透通过飞外网、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方法)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 初读指导。

1、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新词

sòng jiāo pí

宋 国 焦急 筋疲力尽

bó mèn kū

兴 致 勃 勃 纳 闷 枯死

(2)自由读一读,如果还没有把握读准,可以借助一下拼音。指读。去掉拼音读一读。

提醒:“宋国”的“宋”是平舌音。

(3)指导写“焦”(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个“隹”字,下面是四点底,写的时候要注意上面的“隹”要写得紧凑,下面的四点底要写得开一些,把上面的“隹”稳稳托住。)学生在书上描红。

2、初读课文。

认识了生字,我们可以读课文了,首先,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要做到这一点,第一,精神要集中,要眼到、口到、心到;第二,哪一句读得不流畅就反复练习几遍。自由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 理清课文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因为 ,就把禾苗 ,结果禾苗 。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句式说一说故事内容。进行学法指导:同学们,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主要内容,第一句是起因,第二句是经过,第三句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就要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就是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设计意图: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应该有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读完一篇课文,让学生说一说主要内容,学生往往说不清楚,其实,对于概括能力的训练还是有方法可寻的,像本文写的就是一件事情,教给孩子说清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就是“授之以渔”。)

四、 精读指导。

今天,我们运用“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要想演好,就必须读好,读出感情,怎样才能有感情呢?第一要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第二要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

1、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

2、演一演。(同桌分工,一个读,一个演,演的同学除了演出农夫的神态、动作以外,还可以发挥想象,加入一些话语等。)

3、评一评。(评后再请一组学生演一演)

对读和演的评价。教师相机点拨。(抓住关键词:巴望 理解意思,“巴”就是急切、迫切的意思,“巴望”就是十分急切、迫切地希望。天天 前天去过了,昨天去过了,今天也来了,明天还要去,没有一天不去。焦急 筋疲力尽 你有过筋疲力尽的体会吗?说一说,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兴致勃勃 纳闷 理解意思,儿子为什么会纳闷呢?他听了父亲的话,心里会想什么?)

在学生演的过程中教师完成板书

24、寓言两则

巴望

天天 揠苗助长

焦急

筋疲力尽 纳闷 枯死

兴致勃勃

板书设计意图: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设计板书,抓住关键词语,帮助学生能更好的说这个故事。

4、说一说。(根据老师的板书说一说这个故事)

五、 揭示寓意。

1、当农夫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发现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会怎样?儿子会对农夫说些什么。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揭示出寓意: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

3、举例说明: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像《揠苗助长》中农夫的例子,你能举一举吗?

六、 成语拓展

同学们,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很多已经演变成了成语,像以前学过的狐假虎威、坐井观天,今天学的揠苗助长,下节课将要学到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以后会学到的……课件出示: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狐假虎威 坐井观天 揠苗助长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滥竽充数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过渡到刚学的知识,再到将要学到的知识,不但巩固了知识,使的旧知更具有系统性,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七、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让我们动手去找一找、读一读吧!

3、向你推荐: (中国寓言网)

(设计意图:把学生从可内引向课外,努力实践“大语文”教学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教学反思:浅谈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教学

本文内容是我在“区学科带头人”课堂考核中执教的,是借班上课的,拿到《寓言两则》这一课题,我经过反复思考,最终还是选择上《揠苗助长》,因为这个故事比较浅显易懂,而且有趣,孩子们肯定会喜欢。在备课时,也想到了很多的东西,例如:“揠”和“拔”的不同之处,《揠苗助长》的原文等等,但是我想一节课不能给学生呈现出太多的东西,像“揠”的意思,我通过飞外网知道是拔的意思,又通过查资料知道“揠”与“拔”不是毫无差异,“揠”虽指“拔”,但是特指“拔心”或“拔草心”,不是连根拔。这一点和不和学生说呢?说,可以给评委看出教师钻研文本的深度,或许印象会更好呢。可是,当我又仔细地看了一下书上的插图,图上呈现出来的是把禾苗连根拔,我想还是应该尊重教材,再说,三年级的学生能理解到“揠苗助长”中的“揠”有拔的意思,就可以了,没必要搞那么深奥,更何况,这并非是教学的重点。所以,我还是舍弃了。

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钻研后,我设计了教学方案,设计中我尽量体现语文的特点,对语言的训练较扎实,但总觉得课的设计是四平八稳的,学生的兴趣性、积极性可能不会太高,所以,我决定用“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虽然我一向不喜欢用“表演”,但是,想一想,三年级的孩子,年龄还小,他们喜欢表演,为了让学生有兴趣,我还是决定用这样的方法来处理课文,虽然这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但我觉得,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对学生有好处的,都可以选择去做,都应该去做。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习兴趣浓,第一组同学读书、表演都不太尽人意,这是学生的原始状态,怎样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得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这时教师带领学生评一评,学生说的不到位的教师加以引导,再加上教师有机的点拨,指导,第二组学生朗读、表演就上了一个台阶。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学目标较好地得到了落实。

推荐阅读:课本剧《揠苗助长》《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12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通用16篇)《寓言二则》之《揠苗助长》 教案(精选17篇)我为老农起个名 《揠苗助长》(通用13篇)《揠苗助长》导学案(精选13篇)揠苗助长教案课本剧教案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24寓言二则《揠苗助长》(精选17篇)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 3、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教案(通用12篇)

一、教学设计思想:寓言《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突出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揠苗助长》教学片段(精选14篇)

作者:陈红线转贴自:金城江区第四小学点击数:113突出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揠苗助长》教学片段金城江区第四小学陈红线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新理念,故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学习、主动参与,才能积极思考...

《揠苗助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作者:佚名转贴自:老百晓在线点击数:81《揠苗助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识字写字。2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3 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尝试边读边想,做简单批注的学习方法。...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精选17篇)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读思结合 优化感悟——我教《揠苗助长》。(精选15篇)

读思结合优化感悟——我教《揠苗助长》。作者:何庆红转贴自:宜昌市猇亭区实验小学点击数:97读思结合优化感悟——我教《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则寓言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

揠苗助长教案(精选16篇)

一、概述《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寓言两则”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二课时。这是一则出自战国时期得寓言故事。...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精选17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飞外复述课文。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通用12篇)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一位农夫想使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精选3篇)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郑晓莉 一、教材分析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让课堂回归原生态——《揠苗助长》教学引出的思考(精选13篇)

作者:郑巍巍转贴自:北仑区淮河小学点击数:283让课堂回归原生态——《揠苗助长》教学引出的思考课堂,就象一首迷人的歌。每当孩子们烂漫的神情随着我的讲解而变化;每当孩子们明亮的目光随着我的手势而闪动;每当孩子们涨红着小脸,思维...

揠苗助长 教案(精选15篇)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像 一词的不同用法。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精选12篇)

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本则寓言中的6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3、在读准、读好的基础上练习讲故事。...

《揠苗助长》读写练习题(通用12篇)

一、读《揠苗助长》完成后面练习。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揠苗助长》说课(精选12篇)

《揠苗助长》是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则寓言,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看到何苗长得太慢,想了一个好办法,通过拔禾苗的方式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结构简明清晰,但寓意却深刻理智。...

课本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