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案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5篇)

  • 教案
  • 2024-09-08 08:44
  • admin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整理与练习练习与应用的内容及练习五的1、2、3、6、7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五的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了解圆周率及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研究成果。

5.概括圆周长公式。

⑴ 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如果圆周长用字母C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谁来说一说、C、d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板书:Cd=,C=d ,C=d)

⑵ 求圆的周长用哪个公式?(C=d或C=2r)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试一试

⑴ 学生独立计算。

⑵ 全班展示交流。

2.完成练一练。

3.完成练习十四例1 1、例1 2和“练一练’’,第46练习七第9~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通过直观图理解两个数的倍数及公倍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公倍数,理解公倍数的特征;通过列举探索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合理和多样;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发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加思考和探索活动,感受学习的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今天这节课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提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你对公倍数有哪些想法?对最小公倍数呢?

引导:大家交流的想法,实际上是联系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进行联想,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好数学。那刚才大家的想法是不是正确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公倍数。

(1)出示例11,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些什么,提出的什么问题。

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铺两个正方形,哪个正好铺满,哪个不能铺满?看图想一想是为什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算式来说明理由,并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哪个正方形能正好铺满,哪个不能铺满?

提问:联系铺满长方形的图形,观察列出的算式,你觉得6和3、2这两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说明: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是3和2公有的倍数。

(2)引导: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为什么?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还能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明确可以正好铺满边长12厘米、18厘米的正方形)

你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厘米数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就能用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 像这样能被正好铺满的正方形有多少个,能找得完吗?

(3) 引导:现在你发现,6、12、18、24这些数和2、3都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想法。 指出:同学们的理解还真不错!大家发现6、12、18、24这样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也就是2和3公有的倍数,我们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

追问:8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不是?

那哪些数是2和3的公倍数呢?(板书:6,12 ,18,24是2和3的公倍数)为什么公倍数里要用省略号?你还能任意再说几个2和3的公倍数吗?

2.求公倍数。

出示例12,明确要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的公倍数。

让学生独立找出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的公倍数,与同桌交流自己的 方法。 交流:你是怎样找出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的公倍数的?

结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用不同方法找的过程和结论,使学生领会。

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6和9的公倍数有18,36,54其中’最小的是18。 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追问: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说明:两个数的公倍数有无数个,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倍数里最小的一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公倍数——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3.用集合图表示公倍数。

引导:你也能用圆圈图表示6的倍数、9的倍数和公倍数的关系吗?自己画一画。 学生交流,呈现集合相交的图,(图见教材,略)分别标注出“6的倍数”“9的倍数”“6和9的公倍数”,并强调三个部分都有无数个数,都要用省略号表示。

让学生看直观图说说,哪些数是6的倍数,哪些数是9的倍数,哪些数是6和9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几。

指出:从图上可以直接看出,6和9公有的倍数,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巩固深化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七第9题。

4.做练习七第10题。

四、总结提升

引导:今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可以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写公倍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8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册数学教材主要围绕“简易方程”这一单元展开,旨在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含义、方程的意义,以及等式的性质,并学会解简单的方程。同时,还涉及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探索。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知道方程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掌握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知道100以内的质数。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安排为12课时左右,具体分配如下:

方程的意义(2课时)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2课时)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学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2课时)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学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含有乘除法的简单方程。

质数和合数(2课时)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长方体和正方体(2课时)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复习与巩固(2课时)

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查漏补缺。

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实物模型(如天平、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等。

学具准备:学生自备笔记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六、教学过程示例

以“方程的意义”第一课时为例,教学过程如下:

引入新课

通过天平图等具体情境引入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新课讲授

出示天平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列出等式。

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讨论并交流: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这些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中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相关题目。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方程的意义及特点。

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或教材中的相关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基础数学概念,如质数、合数、方程等。

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

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

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学会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并判断哪些式子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方程。

进一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并能用此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第二单元:质数与合数

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制作质数表

学习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掌握筛选法等方法。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它们的特征。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如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学习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决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其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等概念。

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天平、实物等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含义和方程的意义。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等,掌握其特征。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见解,促进思维的碰撞和融合。

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课时安排

根据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具体内容,课时安排可能因学校、教师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每个单元和课题都会安排相应的课时进行教学和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能够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并会解简单的方程。

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使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熟悉100以内的质数。

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等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简易方程: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质数与合数:质数、合数的概念,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制作质数表。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会判断质数、合数。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难点:

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的概念。

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挂图、小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学生用的学具(如小圆木棒、橡皮泥等,用于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

五、教学过程

以“简易方程”单元中的“方程的意义”为例,教学过程可能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导入新课:

通过天平图等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新知讲授:

出示例题,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揭示方程的概念,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讲解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不仅仅是x。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方程的意义和重要性。

提醒学生注意方程与等式的区别和联系。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认识质数、合数的概念,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简易方程

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

通过天平图等直观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揭示方程的概念,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学会解只含有加法、减法、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2. 质数与合数

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写出1~20各数的因数,根据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即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质数与合数的判断:

判断给定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3.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特征。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性质,如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等。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

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挂图、小黑板等。

实物模型(如天平、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练习题和补充习题。

五、课时安排

根据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通常可以安排多个课时进行教学。例如,简易方程部分可以安排4-6课时,质数与合数部分可以安排2-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可以安排2-3课时。

六、教学过程示例(以“方程的意义”为例)

导入新课:

通过天平图等直观情境引入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新课讲授:

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列出等式。

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含义,并揭示方程的概念。

出示例2的天平图,让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并讨论哪些式子是等式,哪些式子是方程。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中的相关题目,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

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能正确解答相关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合作等方式,经历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探索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通分过程及计算结果的化简。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学用具。

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学习分数加减法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学习分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通过具体情境引入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探究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难点在于分母不同。

讲解通分的方法,强调通分后分母相同,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练习巩固,注意通分过程和计算结果的化简。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特点。

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练习巩固,注意检查结果是否能约分。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巩固练习

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

强调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分数加减法的应用实例。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预习下节课内容,思考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及通分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分数卡片、练习纸等。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复习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

出示几组分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同分母分数,哪些是异分母分数。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异分母分数如何相加减。

介绍通分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通分的必要性。

示范通分过程,强调通分后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创设情境,引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

归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巩固练习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包括基本计算、实际应用等。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强调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自主设计几道分数加减法的题目,并解答。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熟练解形如x+a=b、ax=b等类型的方程。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并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进行简便计算。

理解体积与重量的关系,会计算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的重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及估算。

分数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体积与重量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灵活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复杂的分数问题。

熟练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

理解并应用体积与重量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拓展。

实践法: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使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示例

复习导入:

复习方程的意义,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方程。

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

新知讲授:

引导学生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列出形如x+a=b的方程。

利用实物演示(如天平),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并在小组讨论后汇报。

巩固练习: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答案。

强调解方程的每一步都是等式,注意书写规范。

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等式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

强调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苹果***强制关机发出警报声:苹果***强制关机发出警报声的原因:一、进水过,干了又能用了,当没事一样。其实要清理主板的,不然线路生锈,用一段时间就出问题;二、摔过,或者不久前摔过,屏幕触摸屏已经松了,用一段时间,直接接线脱落;三、高仿充电器,充电线。很多人买的时候就给掉包了,拿回来就是高仿货,用一段时间,伤了电源。直接废机子,特别是港版***。四、边玩***边充电,也会伤害***。有时候电流过大,把内屏烧了。)书写规范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算术思维向方程思维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要重视对学生书写规范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强化书写规范,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形成。

要关注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它解形如x+a=b的方程。

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给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某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对等式的基本性质一的理解和运用。

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天平图片、情境图等)

实物演示工具(如天平模型)

学生预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复习方程的意义,引导学生回忆方程的基本形式。

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解决。

新课讲授:

学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

小组讨论后汇报,强调解方程的每一步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教师引导学生规范书写解方程的过程。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利用实物演示(如天平),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列出方程:根据情境图列出形如x+a=b的方程。

探索解方程的方法:

巩固练习: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解法。

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用方程法检验解的正确性。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强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预习下一节内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2-27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15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09-28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24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02-06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2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3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20篇)07-04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5篇)01-04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5篇01-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