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0篇)

  • 教案
  • 2024-08-24 10:05
  • admin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

2.通过大量的计算培养同学们仔细认真的习惯。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27+38 64-38 670+80 530-400

2.把下面各数简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0000 70000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口算:250+470。

让学生自己先想该怎样算,然后说出不同的算法,教师把有代表性的几种想法板书出来,如:因为25+47=72,所以250+470=720,共同讨论,看一看这些想法都对吗?再看一看课本中小明和小华是怎样想的,他们都算得对吗?谁跟他们想的一样?然后教师告诉大家只要算得对,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口算:540-370。

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口算,想好后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指名说,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因为54-37=17,所以540-370=170,也是可以的。学生说完后,再看一看课本中小强是怎样想的.,看看他算得对吗?谁的想法跟他一样?然后教师告诉大家,做这样的口算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口算方法,怎样算得快就怎样算。

3.做教科书最上面的做一做中的习题。

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能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初步了解计数法,在不断更新、完善的探究过程中认识算筹,了解珠算的计数方法。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感悟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

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生:小棒、计算器、算盘等。

教师:课件、计算器、计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次计算比赛(出示口算题)。仔细观察,你准备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让自己算得又对又快?

55846+7646=、6908×7=

13027-8934=、992÷4=

353+958×3=、436-、(228-179)=

(预设:大部分学生选择使用计算器。)

师:为什么选择计算器?你还知道哪些计算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计算工具。

二、操作交流,学习使用计算器

(1)师:同学们都带计算器了吗?请拿出来仔细观察。看看它上面都有什么?

(显示屏、按键、电脑芯片、电源)

(2)看书,试按。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3)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a、请会使用计算器的同学上台用课件演示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b、生尝试计算825-138

c、师介绍储存、提取键使用方法

d、生尝试计算876-738÷9=

e、开始计算比赛。(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上面各题。)

(4)你认为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什么?你觉得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怎样?

【设计意图:学生对计算器已并不陌生,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两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计算快捷、方便、准确,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这么先进方便的计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计算工具就像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计算工具是怎样演化的。

1、介绍远古时代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

(1)课件出示配音动画: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绳、刻痕……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

(2)师: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么样?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直接向学生展示最古老的计数法,让学生感悟体会计数的原始历程,初步了解计数的变革是人类生活发展的需要。】

2、模拟算筹的使用方法

师: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片),用算筹作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筹算”。

师:对于算筹,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什么时候发明的?是谁发明的?怎样使用的?)

师:首先来猜猜看,古人是怎样用算筹表示1到9的。

纵式就是竖着摆、横式就是横着摆。(手势)

师:(微课植入方式)古人摆放1、2、3、4、5的方法。

师:古人摆6只用了两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么想的呢?

师:都想到了用一根表示5,这是一个好主意。

据古书上记载,上面的这根表示5,下面的这一根表示1。

师:这样7、8、9也就好理解了。请你试着摆一摆。(屏幕出示)

师:用算筹可以摆出1-9这几个数,那怎样来表示更大的数呢?

出示用纵横相间的方式来表示多位数。

这些数你认识吗?出示29、306、632(了解0的出现也经历了空格、小正方形、圆形的过程。)

师:想知道古人怎样用算筹计算的吗?(课件演示)

师: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是摆放算筹来计算的。(出示动画小视频)

看完后,你们觉得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怎么样?怎么评价祖冲之?

(预设:计算时算筹摆了一大片容易混乱。如果能把活动的小棒固定起来就好了。我们要学习祖冲之计算认真,不怕苦累,执着追求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数让学生体会位值制的含义,体验古人的智慧以及算筹计数法的繁琐;通过读算筹摆出的数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感受到算筹在使用中也有弊端,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从而推动了计算工具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利弊两个方面,扬弃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通过观看小视频体验用算筹计算的弊端以及数学家严谨执着的数学精神。】

3、小组合作,研究认识算盘.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新的计算工具---算盘。你见过它吗?在哪里见过?

师:之前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过算盘,课前又收集了相关知识,就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预设:学生知道算盘的名称,课件配合演示:框、梁、档、上珠、下珠;学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学生会在算盘上拨简单的数;学生会收集关于算盘的辉煌历史以及现在使用情况……)

师: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在算盘拨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学在课件上演示,其他同学在算盘上试拨,师适时引导在算盘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学会用算盘计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让学生体会算盘拨珠即答的优点。)

生:我在家里收集算盘的资料时,读到了很多有关算盘的历史资料,知道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并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

师:在我国,人们至今仍然非常喜爱它,把它制成这样来装扮生活。(出示配音图片展示各种算盘)

【设计意图: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课中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盘这一灿烂的文化。】

4、感悟世界各国人民对计算工具的探索

师:不仅仅是我国人民在发明计算工具,世界各国人民都在积极的探索各种计算工具,请看(课件出示世界机械计算器发展史:计算尺-手摇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等)。

师:就这样,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也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师:目前人们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还在继续研发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出示健康环保电脑、小巧方便电脑笔图片)

师: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计算器会是什么样的吗?

四、再次体验,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五、课外活动延伸:

1、每个小组设计“新型计算器”的方案。

2、调查了解更多与计算工具有关的知识制成数学小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并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数学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收集整理一至六年级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调查的?

生1:问各年级的老师。

生2:问以前的同学。

2、师:看来同学们飞外利用身边的资源,非常好。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调查结果呢? 生上台展示。

师:这是用什么方式来描述数据的?

生1:我是用的单式的统计表和单式的条形统计图。

生2:我是用复式统计表。

师:跟大家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生3:一样。

师:你真用心,飞外学以致用!

3、 师:老师也收集了数据并制成了复式统计表。

例2及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练习,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地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难点:正确地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并能正确估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苹果树和数字苹果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上节课同学们帮助老师分气球,老师知道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今天老师还有120面彩旗,每班分给30面,你又会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0÷30=

师:像这样的式子跟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一样吗?应该怎样口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整百数除整十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本课中,我创设过节分气彩旗这样的一个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整百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有信心解决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指导。

2、互动交流:

(1)小组交流

老师提出几点要求:小组长负责组织,每个同学都发言,按次序发言;记录员作好记录。

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比一比谁的想法更棒。形成小组意见。

3、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算法,教师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

(1)可以是用实物来说明的。用分小棒的表示方法,分一分,把120根小棒代替彩旗的方式,以30根为一份,可以分成四份,所以120÷30=4。

(2)120里面有4个30。

(3)120÷30把后面的0都去掉就变成了12÷3=4(表内除法)

(4)4乘30等于120,所以120÷30=4,我们组直接口算就出来了。我们组是用的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师:你们想法真棒啊,老师以你们自豪,为自己鼓掌吧!

(二)教学整百数除整十数,运用估算意识。

还能接受挑战吗?用小黑板展示题目

122÷30≈120÷28≈

①我们这两道题跟前面的有什么相同点呢

②我们该怎么做,试试吧!看看谁的想法最好!

③先自己做一做,然后交流想法

(三)引导学生得出的方法,得出整百数除整数的口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三个题,你发现有什么异同?得出结论

(小结:整百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通常把被除数和除数看作整百除整十来计算,或者根据表内除法和看乘数想除法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探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整十数除整十除》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网!http://

数学知识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段体验成功的机会。逐渐的引入到整百数除整十数口算的重要性。体现了运算推理的多样化)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出示数字卡片。

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算得最多。然后订正答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并说出口算过程。

30÷10=60÷30=80÷40=240÷60=

210÷70300÷50=270÷90=630÷70=

2、开火车

(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的练习十三的.练习十三例3。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15×8=

25×4=

170×5=

26×100=

30×50=

32×300=

36×20=

9×800=

42×400=

8×600=

20×300=

240×5=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学生开火车练习。

2.引入。

买一个文具盒需12元,买2个文具盒需多少元?(24元)买4个文具盒呢?(48元)买6个文具盒呢?(72元)买文具盒的个数越多,所需的钱就越多。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ぃò迨榭翁猓夯的变化规律)

二、自主探究

1.投影出示例3。

(1)6×2=12

(2)20×4=1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仔细观察两组题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讨论,互相说出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交流看法,在学生汇报中点拨。

(1)左边“做一做”“做一做”例1、例2,课堂活动例3和议一议,上的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四课堂活动1、2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

1. 国庆xx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我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首先,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建立直观表象。然后丰富拓展,归纳1万多的近似数在什么情况下是1万,在什么情况下是2万。理解“四舍”和“五入”规定的合理性,了解“四舍五入”法的道理。

3. 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桌合作学习:在本环节中,直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六位数,既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了数学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难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是集体学习:探究把233482“四舍五入”到不同数位的近似数,归纳推理得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4. 练习巩固,个性化讲解促进个别化指导。从数的分类和求近似数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巩固,并通过个别指导,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清晰所学知识,最终形成技能,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练一练例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适当提高计算难度,加深学生对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和认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会使用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谈话引入: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投影出示)

120÷5-2 120÷(5-2)

学生计算,分组汇报计算结果。

提问:同样的数字,同样的运算符号,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学生讨论)

引出是括号( )改变了题的运算顺序,( )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复习巩固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完成下列计算。

78×(5-2) 120÷(10÷2)

360÷(43+29) (56-12)×4

【新课讲授】

知识点 运用含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教材的例4(1)。

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96÷(12+4)×2

提问:这道算式分别含有哪几种运算?

小结:加法,乘法、除法。

提问:说说这道算式的计算顺序。

练习二的第1、2、3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4课时括号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96÷(12+4)×2

=96÷16×2

=6×2

=12

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96×32

=3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如果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进一步理清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注重分层指导,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列综合算式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学会通过添加括号,改变计算顺序。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案01-15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1-30

小学数学上册教案01-29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1-26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1-25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23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4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27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01-25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