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案 >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通用15篇)

  • 教案
  • 2024-09-21 07:03
  • admin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由图片生发丰富的联想

2.能把联想到的事情写具体

3.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把联想到的事情写具体

2.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能在这里给大家上课感到很高兴(--板画笑脸)

真的,上课之前,老师看到你们又是蹦又是跳,又是打又是闹,浑身上下无一不散发着生命的活力,看着你们这样无忧无虑地生活,真的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啊!

二、由图联想

1.同学们看到这张笑脸(指板画),是否想起了最近发生过的令你开心的事情啊?有人说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一个人就会有两份快乐,那么你愿不愿意让我,让其他同学来分享你的快乐呢?那么就请你看着这张笑脸,回忆一下这件令你快乐的.事情,然后讲给大家听,让我们也高兴高兴。

2.生思考发言谈令自己快乐的事(适时指导学生讲述语言、思路)

师过渡:我发现这位同学在讲的时候一直面露微笑,就像这张笑脸,可见这真是一件令你快乐的事情。同时,我还发现有的同学在听时候都笑得合不拢嘴啦,就像这样(--板画大笑脸)

但是,要知道我们生活中不光有快乐,有时我们也会这样--板画怒脸与哀脸

还有人说,一个他担你的痛苦,你的痛苦就会减轻一分,在这里,杨老师很愿意分担你的痛苦,你愿不愿意把你曾经经历的令你愤怒或伤心的事说给我听呢?

3.生思考发言谈令自己愤怒或伤心的事(适时指导学生讲述语言、思路)

师过渡:老师真的很为你难过(或气愤),不过不要再伤心了(或生气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或吸取这次教训,以后再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心地面对生活不是吗?

小结:经过同学们刚才的讲述,相信你对这四幅表情一定有了别样的体会。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四个表情中选择一个,看着它回忆曾经历过的一件事,以“令我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板书:令我的一件事

注意要把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板书:写具体真实感受

三、学生写作

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评议

1.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2.师适时指导

五、课堂小结

我发现大多同学的习作情感很真切,但还不够具体,没有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待明白,希望同学们课下根据课堂上老师的修改意见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把需要补充的细节补充上,这样你的文章才会丰富起来,然后再把作文誊抄到作文本上,杨老师期待零钱的精彩故事。下课。

板书设计:

习作5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2

一. 教材分析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对灰椋鸟的归林及它们入林后落下飞起,起舞争鸣的景象,作者观察细致,描述生动形象。要引导学生读通读懂有关语句,进而体会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 触摸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飞外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1.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2.在品味“树林是鸟的乐园”的同时完成语言的内化和积累。

四 .教学思路设计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可采用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

(一)教法:

1.以读代讲法。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练,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重在品析灰椋鸟归林和入林的词句。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紧扣场面的壮观和喧闹,品析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结构的解悟、情感的体会等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了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二)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重点指导学生用推敲重点词句、朗读体会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努力使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学法,使学生在自身的语言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引导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分别让学生自读这一自然段,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壮观?写下自己的感受。以及你最喜欢描写灰椋鸟的语句,写下自己的体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批注阅读,学生既认识了归林场面的壮观,又感受到了入林后的喧闹热烈的场面以及鸟儿的可爱。

2.提炼生活,丰富想象,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述可以适当点拨,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让学生理解“倾诉、呼唤、应和”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只灰椋鸟,想象自己会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学生众说纷纭。这里,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实现了个性化阅读。

3.设计开放问题。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如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设计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灰椋鸟入林后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学第六自然段时,设计让学生读了作者的感想之后,说说你读了之后的感想;这样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

4.倡导学生自主评价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评价,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热心反馈,使这种自我评价更为客观,更符合实际,从而提高评价的积极效果。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这样倡导学生自我评价:“你听出壮观的气势来了吗?你有信心比他读得更好吗?”教师这样引导着,学生进行评价,这个朗读评价过程教师始终让学生当自己的评委,教师仅在引导,教师在和学生作平等的交流,在这种和谐的心理环境下,学生是自己的老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点:

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

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4

一. 教材分析

习作七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引子,说明观察晴朗夜空的有趣现象,能激发有意思的想象。第二部分例文,介绍一位同学产生离奇想象后的文章,为自由表达提供了生动的范例。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范围和要求。

二.教学目标:

1. 能在观察夜空的过程中,产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2. 能自拟题目,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学会想象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重点:

1.把自己想象的内容写通顺、具体。

2.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四 .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课标》指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个理念,在设计这次作文教学时,无论开课还是写作前说话的训练,始终贯穿一个目标: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表达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不吐不快之感。

从例文来看,这是一篇关于星空的想象作文。文章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带上作者的主观色彩。想象和联想,是表现作者主观色彩常用的两种手段。

(一)关于想象: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写作中,想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2、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象。

3、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

(二)关于联想

与日常生活中自发、随意性、散漫无序的联想有所不同,在写作中产生的联想则有明确的目的,有由此及彼的清晰过程,能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联想方式很多,常见有: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进行的.同向联想;相反的事物之间进行的反向联想等等。善于想象和联想,离不开我们高尚的情操,离不开丰厚的知识和认真的思索,更离不开用心探究客观事物中所蕴涵的道理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因此,此次习作教师提前给学生习作要求,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收集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可写。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应重视作文材料的准备,大胆让学生提前收集写作材料,提高课堂的效率。也可以给他们一些写作的建议:

①夏夜遥望星空,由举目望见满天的星星,联想到老人经常讲起的每一个凡人在天上都有一个对应的星座,从而勾起曾经在星空下发生的平凡人与事的回忆。适宜写成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

②遥望星空,由星空的遥不可测,追溯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畅想人类探索宇宙的美妙蓝图。可以写成一篇虚构的想象作文。

③遥望星空,看到夏夜转瞬即逝的流星,由此想到了自然界尽情绽放的昙花及人类历史长河中如过往云烟般的凡人与伟人,进而体悟到人生的哲理:短暂与永恒。可以写成议论性的散文。

④夏夜遥望星空,联想到与星星有关的故事与传说(如牛郎织女的故事),想到人类现在的爱情。通篇可夹叙夹议。

这次习作课上也有难点:如有些同学平时的积累太少,只会用别人的素材或老师给的素材,一点自己的想法都没有,写的作文干巴巴,东抄西抄,有的还搭不上调,更别谈美感了,这怎么办呢?如果考试,估计连语句都不通顺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主题文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会课文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课文中的四字成语和常用语。

2.感悟文本主题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几首离别诗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3.培养言语品质

在四字成语或常用语的感情朗读中唤起鲜明意象。

围绕“依依惜别”的感情去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性。

在模仿迁移表达和想象表达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和审美感受。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语,指导朗读(幻灯片底色为插图景物,便于图文对照)

烟雾迷蒙俯临长江杨柳依依依依惜别脍炙人口浩浩荡荡

繁花似锦飞檐凌空沙鸥点点按捺不住誉满天下永世不绝

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一个词语,学生模仿朗读对应的词语,要读出画面、语气和情感。

(二)诗文对照初步朗读感知

1.课前板书:黄鹤楼送别,朗读课题,读出感情。指出课文特点,板书:文包诗

出示李白写的送别诗并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扬州是江苏省扬州市,它们都在长江边上,黄鹤楼在西面,扬州在东面。所以说“西辞黄鹤楼”。)

2.从课文中找找哪些语句表达的就是这首诗的意思。用直线“xxxxxxxxx”划出来。然后交流一下。老师读一句诗,让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感悟诗情

1.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当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板书:之景

(2)师:你觉得送别时的环境怎么样?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同学和老师带进那迷人的送别场景。

2.假如第一段侧重写的是黄鹤楼送别之景,那么第二自然段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二自然段,能否和第一自然段一样,用一个字概括。讨论并板书:之情。

(1)指名朗读,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离别之情。讨论板书:依依惜别

(2)什么叫依依惜别?“依依”什么意思?“惜别”什么意思?(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3)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4)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与原句对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xxxxxxxx,一会儿远眺xxxxxxx,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除了蓝天白云和江上景色,还可能仰望什么,远眺什么?比如:温暖的春日、雄伟的黄鹤楼、点点白帆、滚滚江水、飞翔的沙欧等)

与原句对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xxxxxxx低垂的杨柳,一会儿xxxxxxx似锦的.繁花,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除了仰望和远眺,还可以用哪两个表示看的词语?比如:俯视、注视、凝视、凝望、观望、紧盯等)

(5)集体朗读第二节,体会依依惜别的感情。

3.李白和孟浩然在一个特定的送别之景当中,深藏着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接着,课文又写了送别之什么呢?请读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之语)

(1)出示: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你能读出两人之间怎样的感情?请抓住关键词句你圈圈划划,并做批注。

(2)交流

(李白对孟浩然十分敬重,两人的友谊十分深厚。在谈出感受后,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①重点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指导朗读,问:猜想一下,孟浩然什么样的人品得到李白的敬仰?(有所领悟后再感情朗读,层层叠加。)

随机补充:

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出示):

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教师解释:我十分敬仰孟先生,他人格高尚才华横溢,名闻天下。年轻时远离官冕车马,年纪大了又归隐山林,常与松云为伴。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孟浩然很有才华,一生不贪图荣华富贵,人品高尚纯洁,深受李白的敬仰。指导朗读重点句。

李白说孟浩然的诗篇誉满天下,我们以前学到过孟浩然写的诗吗?出示: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指导集体朗读诗句,初步感受孟浩然诗篇誉满天下(几乎家喻户晓)的才华。然后指导朗读课文重点句。

②重点出示:“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指导朗读。对比出示: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蓝天下的白云xxxxxxxxxxxxxxxxx。(纯洁无暇)再比如:却像这雄伟的黄鹤楼名垂千古,却像这三月的繁花美丽动人,却像这杯中的美酒清纯甘甜……)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依依不舍的感情。教师读旁白。

4.黄鹤楼送别,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之情,再写到送别之语。接下来,又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四自然段,讨论并板书:之举

(1)在送别之举中,你又从哪里读出了人物的依依惜别之情?讨论,随机出示:“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随机理解:伫立(长久地站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指导有感情朗读

(2)好友已经乘船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久久不愿离去。此时,他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李白此时的内心活动。

(3)交流,点评。

5.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指导有感情朗读

(3)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之情、写到送别之语、写到送别之举,最后写出了李白所作的送别之诗。(板书:之诗)请你再仔细读读这首诗,你觉得这首诗哪里蕴含着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说说理由(蕴藏在烟花三月中、孤帆远影中、碧空的尽头中、滚滚长江水中)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黄昏的特点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3、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及交流,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培养想象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5、体会联想和想象的异同,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文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

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写黄昏的美景。

相关资料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黄昏》原载《太白》半月刊第1卷第5期,于1934年11月20日出版。

在散文《黄昏》中,作者用象征性的写法,借客观自然景物来抒写主观思想情感,寄寓深刻的含意。所谓象征性的写法,是指借某一事物来象征另一事物,或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象征某一抽象的概念或某种思想情绪。在象征者与被象征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

散文近似诗歌,往往是景情并茂,写景中蕴含着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茅盾对大海的观察极其精细,描绘十分传神,并使用了许多拟人手法和形声词。茅盾先生那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黄昏》,词句是金色的,文采是斐扬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如果不知道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那风雨如磐的社会环境,不知道白色恐怖的残忍,就无法体验出散文中的个中滋味,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2、说一说自己看到的黄昏的景色什么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注书中标有拼音的字,把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教师指导朗读: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通过飞外网,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说一说,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

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

2、课文中哪处的描写,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二、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1、看来,作者笔下海上的黄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就回到课文中,请你再来默读课文,把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2、逐段交流:

重点体会和指导朗读:

(1)挤到沙滩边,啵嘶!队伍解散,喷着愤怒的白沫。

这是作者看到的吗?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3)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4)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三、从课文描写的景物和想象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小组交流。

2、交流讨论。

四、作业

写一写自己眼中的黄昏。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了解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并乐意宣传。

2、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明确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

教学准备:

1、八只苹果,八把小刀。

2、制作标语用的彩纸。

3、调查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4、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谜语,请大家开动脑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课件:1、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升起像青烟,遇冷结成小冰点)

(二)联系实际,感受淡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猜对了,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水”,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生活中那些地方需要水?

师:除了生活用水,还有其它的地方用到水吗?比如在工业、农业的生产中(发电、造纸、种田、盖楼房、生产钢、铁、洗衣粉、奶粉)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呀,我觉得这水的用处可真大呀!看来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水,因为有了水,才有了这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课件:美丽景色)

师:刚才的景色美吗?可是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随意的浪费和污染水资源,有一天地球上没有水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又会变的怎样呢?你们想一想,然后告诉老师。(课件:缺水的景象)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刚才的汇报让我知道了水真的是很重要,生活中真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水可是,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我们生活中所用的水是淡水还是海水呀?(淡水)

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海水洗脸、刷牙、洗衣服呢?

师:海水又咸又涩是不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

师:同学们,在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课件:海水与淡水的比例图)尽管70%的面积覆盖着水,但是大部分都是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淡水仅占水资源总量的3.5%,剩下的96.5%全部都是海水,那么,地球上所有的淡水资源都可以直接利用吗?(不能)因为大部分淡水资源都以固体形式存在于北极和南极,其余的在我们身边的又有一大部分被污染了,那么人类实际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到底还有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

(三)小游戏—体验淡水资源严重匮乏

1、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苹果)今天我们不把它看成苹果,看成是地球淡水资源的总量。那么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到底有多少呢?下面我们开始做游戏。(每个小组派组长上台领一个苹果,老师交待注意安全等问题)

2、把苹果切至十六分之一,再取一块薄薄的苹果皮

师:同学们,实际上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也就是相当于这个大苹果上一张小小的薄薄的苹果皮,而我们中国淡水资源占有率还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再切下苹果皮的一半)看吧!这么一小片就相当于13亿中国人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由此可见,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

师:同学们,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呢?想说点什么吗?

师:淡水资源如此匮乏,可是还有一些人不注意节约用水,同学们,你想不想说一说你自己或是你身边的人有那些浪费用水的现象!

同学们说了那么多浪费用水的现象,真是让我触目惊心,本来我们的淡水资源就非常有限,许多人还不注意节约用水。我们真应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杜绝那些浪费水的现象,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淡水资源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节水小卫士一起走进节水总动员(出示课件—节水总动员)

1、你有什么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吗?

(小组讨论,制定节水金点子)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节约用水的好办法,节水小卫是他有什么好办法吗?

2、节水金点子。

3、设计节水广告标语。

我们每个同学都想了那么多的好办法来节约用水,可是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不知道水的宝贵,所以我们就来设计一条节水广告标语来提醒大家。

(直接用彩笔写出一句话,花边课后再画,展示节水广告标语)

你们的标语做的这么好,节水小卫士有一首儿歌想送给你们!

4、学习一首儿歌(课件:别让龙头留眼泪,

一滴水,一个点,

一只蚂蚁喝一年;

十滴水,一条线,

两只蚂蚁能划船。

小朋友,不浪费,

别让龙头泪涟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今后打算怎样做呢?

结束语:同学们,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们不但自己要节约用水还要向你身边的人宣传节水的好办法,让所有的人都能珍惜水源,爱护环境,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珍惜水资源,让我们的学校、家园更美好!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读文,进一步感悟散文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当时的写作意境及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6个一类生字,4个二类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抓住课文所描写的具体景物,感悟作者所展开的联想,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抓住作者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展开的联想,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教学准备:

搜集茅盾的资料。

教学时数:三课时。

基础知识:

喇(lǎ) (喇叭)(喇嘛)

叭(bā) (喇叭)

鸥(āu) (海鸥)(鸥群)

燥(zào) (干燥)(燥热难当)

轰(hōng) (轰动)(轰鸣)(轰轰烈烈)

叠(dié) (重叠)(堆叠)(峰峦叠嶂)

焰(yàn) (焰火)(气焰)(势焰)

溶(róng) (溶洞)(溶解)(溶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到了什么?(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画面……)大作家茅盾笔下的`黄昏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读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基础知识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分清段落。(1—4,5—13)

2.读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

(浪头、白鸥、风、夕阳、白鸽、笳声)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认真读一读。

4.了解作者生平,学生汇报课外查阅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认真读文,通过作者对所见景物展开的联想,进一步感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1.指名读1-4自然段。

思考:作者主要描写了哪种景物?怎样描写波浪的?自己读一读。看到波浪展开了怎样的联想?(正步走的队伍、愤怒、冲锋号、喊杀声、一排怒似一排。)体会当时作者内心的情感,再读文。

2.自由朗读5-13自然段。

思考: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

什么样的夕阳?(愤怒的、挣扎着的。)

(对明天、未来美好的憧憬与期待)

二、自由读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破折号的停顿。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黄昏

波浪太阳

正步走的队伍愤怒

愤怒燥怒挣扎着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读议文章二、三两段。

2、进一步学习“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3、明确陈毅先生的沉着应敌、大智大勇。

4、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日本鬼子的凶狠、狡猾与陈毅先生的沉着、大智大勇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通过第七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可以如何来概括人物的特点呢?(明确“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并板书)

2、导入:这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8、“私塾先生”,领略陈毅先生的大将风范。(板书课题)

二、读议文章二、三两段

1、初知形象

(1)自读课文二、两段

引:文中同样的意思的话仲先生却说了两次,找出这两句。(幻灯出示)

①“写字心要静,不管有什么情况都不要紧张,不然是写不出好字来的。”

②“写字第一心要静,第二心要真,不把心思集中在字上,字就没有精神。”

(2)读读这两句话:你觉得仲先生同样意思的话说了两次,有必要吗?(各抒己见,不作定论)

(3)要真正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再一起去读读课文,找找文中有关语句,说说仲先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两句话的?

第一次:

①在练字时:“这天中午,天……认真地练写毛笔字”(针对性)

②在敌人包围时:“立刻调来了军队,把全镇包围起来。”(紧急中)

③学生认识且疑惑时:“他不是在李家作客的仲先生吗,怎么当起私塾先生来了?(表明身份)

第二次:

①连续盘问时:一个小头目……问:“***的有?”

“你的,什么的干活?”小头目又问。

……(证明身份)

②鬼子查看时:鬼子没吭声,不断查看着学堂里的.每一个人。(稳定情绪)

③暗示身份时:“他们都是学生的干活”(再明身份)

(4)再议:有必要吗?(而且很重要)

他真正的目的在于什么?

可见仲先生的?(遇事冷静,沉着对敌)

以上隶书部分教师相机板书。

2、进一步感知

过渡语: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抓住人物言行能概括人物特点。那么文中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言行还有吗?找出来读读、说说。

(1)找、读、练说。

①“***的没有!”仲先生泰然地回答。(镇定)

②“我的,私塾先生……,”仲先生指指在座的学生,接着说,“……”

(借机行事)

③“……”仲先生说到这儿,哈哈大笑了。(智高胆大)

…………

(2)四人小组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交流评议。指导感情朗读。(抓住人物提示语)

教师借机表扬: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把仲先生的大智大勇表现得很充分。

(板书“大智大勇”)

3、对比

过渡语:应该说仲先生的人物形象已跃然纸上,但文章还用了不少的笔墨写了日本鬼子的言行,这是为什么呀?

(1)找出写日本鬼子言行的语句,说说你觉得日本鬼子怎样?

凶狠:杀气腾腾……

狡猾:“鬼子没吭……,不断查看……”

“既不走,也不查问,只是一边走,一边察看。”(板书隶书部分)

(2)读表结果的内容,问:你对文章为何写这部分内容是否已经恍然大悟了呢?

①情节安排上的需要。

②衬托(更显大智大勇)。

(3)分角色朗读体会。

过渡语:那我们可要把仲先生的沉着、大智大勇与日本鬼子的凶狠、狡猾同时也愚蠢之间的对比给体现出来。

三、小结

1、人物形象。

2、学法。

3、延伸

(1)学“写人”文章的方法——写“写人”文章的方法:把事情交代清楚,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是一种好方法。

(2)人物:课外可找有关介绍陈毅的文章去读读更深了解他。

四、作业布置

作业本5

板书:

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

仲先生(陈毅)大智大勇日本鬼子

一、成功之处

1、针对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获取信息,自主分析史料,培育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突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教学以有机结合的五个环节结合而成,把分散的人物主线,糅合成以人物简介、思想与反思为主线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课时内容。并通过补充典型史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把握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培育了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与史论结合的意识。

3、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高,兴致盎然,能积极思考,积极作答,对问题的思考深入且有自己的看法,这一探究课的特点是符合的。

二、不足之处

1、选择的史料多为文字资料,为尊重史实,基本保持文言风格,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部分字句难以解读,教师在史料解读方面的引导时间过多。

2、教学中学生提出部分颇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难道不对吗?为什么同样是面临侵略日本却如此欢迎《海国图志》一书?,限于时间与教师思考深度,只能将这些问题延后解决,总觉得有遗憾。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和讲述,了解“幔子、调度、水寨、擂鼓、呐喊、丞相、都督、军令状、翎毛、胶漆”等名词术语,结合课文,采用推测、换词等方式,了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支援、自有妙用”等词语,通过飞外网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才干、妒忌、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特征(反应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主要情节)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结合全文内容和词语之间的联系,来深刻理解“才干、嫉妒、神机妙算”几个词语并体会七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诸葛亮敬仰、赞美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处处伏笔照应”、“人物对比”“诸事情发展一切由诸葛亮自己掌控的特殊顺序”的表达方法和思路对表现诸葛亮“计谋神妙”的作用,深入体会“神机妙算”的含义和作者对诸葛亮敬仰赞美的情感。

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认准读音;找到文中的一些介绍古代官职、器物名称的词语,通过询问、揣摩、结合影视剧回忆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意思;读课文,尝试着通过结合上下文、飞外网等方式,来理解文中一些其他读不懂的词语的字面意思。

2、反复讲课文读几遍,力争将课文读通顺,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跟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不一样,除了小说内容是古代故事,文章一些言语也还带有古代的文言文的痕迹,我们先来认真读懂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文字。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词,纠正易错读音。(强调擂鼓助威的“擂”字读音,区分多音字。)

2、让学生介绍自己课下了解到的课文中写古代官职、器物词语的意思。在学生不能介绍清楚的情况下,教师介绍“丞相、都督”,顺便向学生交代清楚“三国魏蜀吴、曹操的丞相、诸葛亮这个丞相、周瑜这个都督”的官职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介绍自己飞外网、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情况,结合“才干、妒忌”的理解,介绍小说第四十五回周瑜设计杀曹操水军头领被诸葛亮看破而生嫉妒之心,要杀害诸葛亮的缘由,结合理解“神机妙算”的字面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写周瑜要害诸葛亮,最终没害了,周瑜不得不服了诸葛亮。

4、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分段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汇报自己对课文的了解:草船借箭讲了怎样的故事?要求抓住主要情节来介绍。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周瑜做事的目的(前因)、诸葛亮的应对、诸葛亮的作法及做法的特点、结果(包括周瑜长叹)”,用简单但是能明白把主要情节、做法主要特征介绍清楚的话,表述主要内容。

指导要点:看看学生是否把上面的要点介绍清楚;语言是否简练。针对存在问题,让学生跟重复说,一直到说清楚,符合要求(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说清楚)。

(意图,通过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表述,基本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个故事,知道了诸葛亮用怎样巧妙的方式来“造出”了十万支箭。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回忆神机妙算的意思: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推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在本文,诸葛亮的什么计策是巧妙地?那些机智是惊人的?(回忆课文内容)

好,那么,我们换个词:说,诸葛亮“足智多谋”,我这比不上他。这样换行不行?

(可能有结果。如果有结果,就是:足智多谋,没有高明、神奇、巧妙的意思,表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的程度不如神机妙算高。如果学生有结果,那就顺着学生的结果往下进行:好,那么,我们来研究一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高明、神奇、巧妙的程度写出来的。

如果没结果:好,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神机妙算”的特点表达出来的,看看换了到底行不行。)

一、研读本文相互照应的.特点,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体会诸葛亮的计谋的“神妙”所在。

1、教师布置任务:本文写作上很有特点,那就是我们读文章的时候,一边读一边会产生一些疑惑,一直读下去,疑惑解开,一直读到事情做完,疑惑才全部解开。

请同学们读课文,用笔勾画出那些让我们疑惑的地方,表上序号,再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出疑惑解开了的地方,标上上同样的序号,看看我们能够找出多少这样的地方。

2、学生自己读书,做对应性勾画。

3、学生相互交流。(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不采用)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读书,感受文章伏笔照应的地方,初步感受伏笔照应)。

相关要点:

(1)周瑜要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答应,并且说只要三天,还立了军令状(——为什么答应人们都做不了的事情?而且立了军令状?能完成吗?为诸葛亮担忧),结果:草船借箭,借来了十万多支。

(2)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只要船只、草把、军士,能够造箭吗?(——莫名其妙)去“草船借箭”才明白。

(3)鲁肃是周瑜的人,诸葛亮不让鲁肃告诉周瑜准备船只草把军士的事情。(万一告诉了怎么办?)鲁肃果然“没提”。

(4)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白天,都没动静。诸葛亮不用做准备(因为开始我们并不知道他要草船借箭)。到了出发才明白,诸葛亮要等大雾。

(5)到曹营阵前擂鼓呐喊,(曹兵出来怎么办——才二十条船,六百军士啊,鲁肃替我们提出了担忧),诸葛亮断定曹操不敢出来,(真的吗?)曹操果然没出来,只是射箭。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提出来:为什么不到这里不明白了,困惑了,甚至担忧了。

3、讨论,认识诸葛亮对所有事情都“胸有成竹”

我们不明白的这些事情,鲁肃明白吗?周瑜明白吗?曹操明白吗?他们分别不明白什么?

但是,诸葛亮明白吗?他都明白什么?(对应上面所有的疑惑,一条一条的体会)

周瑜肯定不会给他造箭的材料,他必须另想办法(教师总结:知道周瑜的害人之心);明白三天后有大雾,可以去草船借箭,曹操多疑不敢出兵(教师总结:知曹操、知天文);明白鲁肃这次一定不告诉他借船的事情(教师总结:知鲁肃)。

教师引导思考:这么多事情,文中的其他人物不明白,只有诸葛亮自己明白,所以,一些事情都按照诸葛亮的设计,顺利发展、实施,最终成功。你们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谋”怎么样?

神机妙算!

用足智多谋行不行?

不行!

诸葛亮太神奇了,说是什么事情都聊得到——这叫料事如神!

正因为诸葛亮知道一切,所以,“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事情吗,对诸葛亮来讲,可以立军令状吗?既然可以,说明诸葛亮觉得这事情怎么样(提示:他是刘备的丞相,军师,还得帮助刘备打天下呢!)?(非常容易,很有把握!)

所以,诸葛亮在整个过程中,他都表现得非常轻松,用一个词语来讲叫举重若轻。

读课文,看看诸葛亮的言行、语言中,哪些词语突出了诸葛亮的举重若轻。

学生读书,再勾画。

(只要三天!原立军令状。甘愿受罚。自有妙用。保管。曹操一定不敢出来,只管饮酒作乐!),指导学生朗读有关部分,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4、认识对比写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回忆第一课时,文中人物的官职:(顺便介绍鲁肃的官职:参军校尉,相当于部队的参谋长),想象:这些人都是傻瓜吗?

但是,在诸葛亮面前,他们显得怎么样?(弱智一般)

介绍小说的特点:很多情节为想象出来的,而不是现实中真实的存在。在《三国志》(介绍《三国志》),其实是没有“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情节是虚构(介绍虚构的概念)出来的。作者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将周瑜、曹操、鲁肃这些政治家、军事家写成这个样子呢?(为了表现诸葛亮,诸葛亮做事,这些人都被蒙在鼓里,而诸葛亮却知道他们所思所想,实在太神奇了!)

老师总结:这就叫做对比衬托,是为了更好的突出诸葛亮的神奇啊!

5、研究开头结尾的特点:首尾照应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文章开头写了周瑜,结尾又写了周瑜。我们看结尾: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结合全文来思考,这一叹,叹出了周瑜当时怎样的情感态度?

佩服、恼怒、心有不甘、无可奈何!朗读这段话!读出周瑜的感叹中的“无奈、佩服、恼怒、心有不甘”来!

二、布置拓展阅读

本次诸葛亮给了要加害诸葛亮的周瑜不小的教训,此后的教训还多着呢。《三国演义》中,有的情节“诸葛亮三气周瑜”,怎么气的?气到什么程度?请同学们去读三国演义,找到有关章节,一睹为快!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词语,积累“譬如”等词语,积累名人名言。

2、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3、阅读短文《火箭为什么能飞行》。

4、习作: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写——篇习作。

5、学写毛笔字“歧”跑”“站”。

教学难点:

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运用。

2、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要大胆、合理。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语海拾贝以及自主阅读部分。

教具准备:

1、词语卡片。

2、搜集到的火箭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再强调。

字音:“譬”读作“bì”,不是“bì”;“善”“属”“鼠”“罩”“质”“宙”是卷舌音,“啬”“藻”索”是平舌音。

4、学生再读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

5、学生动笔抄写要求写下写的词语,教师巡视辅导。

6、用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二、金钥匙

1、指名读文中的语段。

2、指名反馈:金钥匙中为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说明事物的时候,可以运比较、列数字等方法)

3、教师以文中的句子为例,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好处。(更加地形象、生动)

4、教师小结:我们在介绍某些事物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5、练习:运用比较,列数字等方法向别人介绍我们的学校或学校的大操场。

三、名人名言

1、学生自由读,把句子读准确、读通顺。

2、教师出示下列字词,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耐心 才智 淳朴 谦逊

3、学生再读。

4、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每句活给我们的启示。

5、指名反馈。

6、教师小结:同学们,这些名人名言言浯简洁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科学,时常怀有—颗好奇心、耐心,谦逊地待人待事。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熟读成诵。

8、所说你平时还积累了哪些名人名言,最欣赏哪一句。

四、自主阅读

1、教师展示火箭升空、飞行的图片或者录像。

2、教师导:同学们,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看着火箭升空、飞行,你们有什么疑惑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人胆质疑)

3、教师小结:同学们想知道的东西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子解一下火箭为什么能飞行。

4、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火箭为什么能飞行?

5、指名反馈。(气体同样也有反冲作用,火箭就是靠燃气的反冲作用前进的。燃气向下喷的时候,火箭就向上升) 。

6、教师引导:同学们,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作者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提示”,从中受到启发)

7、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问题说清楚的呢?(作者先提出问题,然后借助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推理、说明)

8、学生选择自己员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科举就是这样神奇,科学家不仅发明了飞机、火箭,还把人类送上了月球。同学们把自己对事物的好奇心作为起点:不断地努力,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名人关于写日记的心得,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写日记的意义。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掌握写日记的要求和方法。

3、拓展学生日记的内容。

4、帮助学生形成坚持写日记的良好意识,努力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拓展学生日记的内容。

教学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坚持写日记的良好意识。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师: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我们受益终身,今天,我们要学习,要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是什么呢?教师板书:坚持写日记

2、过渡:为什么要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它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看幻灯……

二、明确意义。

1、学习名人关于写日记的心得。

(播放幻灯片)

指名读,集体讨论。

“你要仔细观察身边的老王或老李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要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录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观察生活,经常积累,养成一种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 写作品不仅仗着临时观察,更需要随时留心,随时积累。”———老舍

“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鲁迅

2、师生交流写日记的好处。

师:看了上面的两段著名作家关于写日记的心得,你觉得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呢?

生:写日记能使我们平时注意多观察、多记录,能使我们写作文时有内容可写。

生:多写日记,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作文水平。

生:写日记不是写一天就完事儿的,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这样能锻炼人的毅力。

生:写日记能帮助我们练好字。

生:写日记需要我们把每天的'想法写下来,能帮助我们总结思想。

2、教师总结。

师:是啊,写日记好处很多,写日记不但为我们积累珍贵的资料和见闻,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机会,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除此之外,它还有两个好处,就是磨练我们的意志,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北京有一个著名的特级教师就称写日记是一种“道德长跑”。因为,一方面,写日记必须持之以恒,一曝十寒,时断时续,意志薄弱,没有恒心和毅力,只凭心血来潮是写不好日记的,将来也必然是个无所作为的人;另一个方面,它还要求我们每天总结自己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从故事中体会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让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蕴含着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3、飞外人与人之间需要用语言去沟通,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能默读短文,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真实、朴实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爱是需要表达的,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用语言、眼神、行动、用笔,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体会爱的传递。

(一)激情导入,(出示课件)听歌曲《爱的奉献》。

(二)回顾本单元课文那浓浓的爱意,思考这爱是怎样传递出来的呢?(出示课件)

1、《灯祭》父女的对话:

父亲:“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和谐、融洽的父女关系感受到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的温暖。

2、《捐赠天堂》的捐赠物小毛毛熊、两张剪纸用儿童语言表达孩子对灾区孩子的牵挂。

3、《小抄写员》中儿子深夜起来抄写的行动坚持四个月让父母震撼,感动和欣慰。

(三)小结:(出示课件)爱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更需要用行动来诠释。

二、走进故事,体味语言的魅力。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变化”,启发思考

1、我们已经知道随着木牌上的.话发生了变化,行人的表现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下面默读课文,思考:你发现哪些情况没有变?那些情况变了?(出示课件)

不变:一天中恰恰事情发生的地点还是那条大街、人物还是那位盲老人。

变化:木牌上的字和人们心情与行为的变化。(出示课件)

(三)引导思考,感受语言魅力

1、启发思考: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启发谈话:

美丽里的春天,天空……

美丽里的春天,田野……

美丽里的春天,花草……

……

美丽的春天和双目失明相成了残酷的对比,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进而使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出示课件)

(四)联系生活,适当拓展

1、结合实际,说出自己发现的生活中打动人的语言(如广告语、名言警句等)。

2、根据提供的画面,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出示课件)

三、走进生活,表达自己的爱意。

(一)启发谈话,我们曾经如此的和谐……

1、介绍自己父母疼爱自己的事情。

2、说说融洽的父子(女)母子(女)关系

(二)谈谈现在的和父母之间沟通时的变化。

与父母的沟通有没有出现问题?怎样的情形?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的你们和父母之间好像没有往日亲密了,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无形中在拉大,和爸爸妈妈之间可能再也不是无话不谈了。

(三)是什么使我们疏远?

分组讨论:是什么使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从学生讲述的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出原因)

(四)我们还能亲密如初吗?

1、思考:《小抄书员》中,在叙利奥抄写的四个月中,为什么感觉父亲不在爱他?

2、当我们和爸爸、妈妈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首先,理解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父母,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五)小结:一句知心的话语,可以使亲情迸发出灵性的火花,如果你爱你周围的人,就要勇于告诉他们,爱可以用语言直接表达,也可以用含蓄的方法表达出来,让我们大家把自己的爱说出来、写出来,与我们的家长、老师多进行沟通,你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爱心在行动。

做一张亲情卡,送给自己身边的人,表达你的理解、尊重、宽容、谅解……以自己的火点燃旁边的人的火,以心发现心,让爱心传递。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14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敏捷、光滑、搭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

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有关松鼠的资料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学习了第13课,我们了解了一位非常有趣的动物朋友──猫,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活泼淘气)作者运用具体事例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见面,它是谁呢?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四课《松鼠》。(板书课题)

二、多种形式,自主识字

1、出示单独的生字,多种形式认读。

敏捷嵌搽茸蹦藓蔽榛

2、课件出示词语多种形式认读。

敏捷光滑遮蔽榛子储藏缝隙橡树栗树扒开嵌着

苔藓毛茸茸搽过油连蹦带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熟练的地方反复读几遍。)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篇文章写了松鼠哪几方面的内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正音)

四、朗读课文,品读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学习莫泊桑前两次拜师,弄明白莫泊桑的疑惑所在,读懂福楼拜的话,知道福楼拜是个怎么样的老师。

3、明白要想写出好作品来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4、让学生感受到莫泊桑的勤学好问,并能自觉以漠泊桑为榜样,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1、弄明白莫泊桑的的疑惑所在,读懂福楼拜的话,知道福楼拜是一个怎么样的老师。

2、明白要想写出好的作品,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本课采用开门见山导课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0课《莫泊桑拜师》,看老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的预习。听写由本课生字组成的四个词语。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此举意在检查同学们的独立识字能力如何,同时也在督促独能识字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概括主要内容。先出示以下词语:

孜孜孜不倦、焦急万分、一无所获、万般无奈、全神贯注、勤奋努力。

先让学生仔细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语是写谁的。然后让学生选用这些词语说一说《莫泊桑拜师》这个故事。这样做的意图是既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让学生明白抓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2)理清文章脉络。

A、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名著”。

过渡: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写了莫泊桑几次拜师(三次)这三次拜师的结果是(大屏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全班齐读。)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生读完后师边总结边板书“名著”二字。

B、请同学们再看看莫泊桑第一次拜师时带去的是什么,第三次拜师时带去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在“名著”二字前面板书“文章、作品”,最后形成这么一行板书:文章→作品→名著。

C、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三个词语,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莫泊桑的写作水平越来越高。)是啊,莫泊桑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他的拜师经历,离不开老师福楼拜的悉心指导。

三、精读莫泊桑前两次拜师的内容。

(一)走进莫泊桑第一次拜师。

1、哪里写的是莫泊桑第一次拜师的内容,请找出来。(2——5自然段)

2、默读这一部分文字,思考:莫泊桑是带着怎样的困惑去拜师的

3、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出示莫泊桑的话,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4、仔细琢磨这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莫泊桑的困惑到底是什么(先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如果学生说的不太准确,就用以下填空的方式帮其梳理清楚:老师,都说读书破万卷,我已经读了很多书,按理说我应该,但是,这是为什么呢?

5、聆听大师的教诲。

听了莫泊桑的疑惑,福楼拜是怎么说的呢

(1)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出示福楼拜的话。“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2)琢磨福楼拜的这句话。然后用自己话说说你的理解。(老师说莫泊桑虽然在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功夫,但功夫还不够。学生能理解到上面这层意思就行。)

(3)福楼拜老师承认莫泊桑在写作方面已经下了一定的功夫了,那么就请同学们联系前文想一想,莫泊桑在哪些方面下了功夫了。

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他已经读了很多书,学生会从前文读到这些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多读勤写。

(4)读了许多书,写了很多文章,福楼拜老师说,只有这些功夫还不够,那么,还要做些什么呢默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福楼拜老师告诉莫泊桑了些什么。

(告诉莫泊桑要肯吃苦,勤练习;要天天站在家门口看马车;要把看到的情况都记下来;要记详细,还要坚持长时间记下去。)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总结边板书:要天天看,也就是要天天观察(板书观察)原来,要想写出生动的文章,不仅要在读书、写作方面肯吃苦,勤练习,还要在观察方面肯吃苦,勤练习啊。

(二)走进莫泊桑第二次拜师。

莫泊桑得到老师的真传,兴冲冲地回到家,老老实实在按老师说的去做。

1、指名读莫泊桑怎么做的句子,感受莫泊桑的肯吃苦、勤练习的精神,体会他一无所获的莫泊桑万般无奈的心情。

2、莫泊桑第二次拜师又是带着怎样的疑惑去的呢?

(1)读莫泊桑的话。万般无奈的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的家,一进门就说(生一齐读莫泊桑说的话: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画,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2)理解莫泊桑的困惑。

认真读读莫泊桑的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马车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很单调,没什么好看的,也没什么好写的。)(看马车太没意思了,太无聊了,您为什么要让我看马车呢?)

(3)针对莫泊桑这样的困惑,福楼拜老师又是如何指导的呢(指名读福楼拜老师的话,学生读完后大屏出示这段话。)

(4)品味这段话。

A、用心读一读这番话,细细品一品,想一想,福楼拜老师想通过这番话告诉莫泊桑什么。这里要放开让学生畅所欲言。(告诉莫泊桑马车不单调,很有看头)(告诉莫泊桑看马车不是无聊的事,看马车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想告诉莫泊桑马车里也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的马车富丽堂皇,有的马车装饰简陋。)(告诉莫泊桑即使是同一辆马车在不同的路上走表现也不一样,上坡时跟下坡时不一样,在马路上走跟在土路上走不一样。)(想告诉莫泊桑即使是同一辆马车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表现也不一样,烈日炎炎下一个样,狂风暴雨中一个样。)

B、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好福楼拜老师的话。听了福楼拜老师的话,我们才发现,原来马车有这么多值得看的.地方!福楼拜老师让莫泊桑看什么,写什么呢让我们再来用心地读一读福楼拜老师的话吧!

C、注意这段话的形式。再用心看看福楼拜老师的话你会发现,这段话很特别。(老师的话全是问句!)

数一数一连用了几个问号(九个)

D、体会这种形式的好处。

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老师问,学生才会动脑想。老师这样说是为了让莫泊桑好好想一想。)

(5)走进莫泊桑的内心。

A、是啊,老师的每一问,都在莫泊桑的心里激起了很大的波澜,那么,他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B、师生对读,体会福楼拜的话对莫泊桑产生的巨大影响。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呢(那么单调的马车,就是没什么好写的嘛。)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我还真没注意)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真不好意思,没太仔细看,我还真说不出来。)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我刚看了三天,还没遇上刮风下雨天呢)上坡时,马怎样用力(不知道)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我以(话后面加jpg是什么梗?jpg是图片格式,jpg后缀一般在形容词后面,文字+jpg的描述形式是用文字给出一种画面感,更显生动。)为只用眼看就行了呢,怎么吆喝根本没听。)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我只顾傻瓜兮兮的看马车了,没看人。)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您说的这些我都没看到,怎么能写清楚呢)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现在我知道了。马车竟然有那么丰富的内容,有那么多可看的,可写的。以后,我一定按您的教导去做,用心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样,我就一定会有东西可写了。)

(6)你们看,听了福楼拜这样一指点,莫泊桑恍然大悟。请你说说,福楼拜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师(很会教育学生。教育有方。循循善诱……)

(7)理解“滔滔不绝”的意思,读出滔滔不绝的感觉。

这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口气说出了九个问题,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滔滔不绝。请同学们滔滔不绝地再读一读福楼拜老师的话,让他的教诲也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四、课堂小结。

老师的这次教诲莫泊桑铭记在心,回去后他在观察方面更加肯吃苦,勤练习了。于是他写出来的东西终于可以称为“作品”了。那么,要想写出“名著”来,还需要有哪方面的功夫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板书设计:

20、莫泊桑拜师

多读文章。

勤写↓

观察作品

名著。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01-02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案02-06

小学五年级语文《天窗》教案01-24

小学五年级语文鲸教案01-31

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教案01-24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01-23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小学五年级上教案02-28

小学五年级语文猫教案08-26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0-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