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案 >

教学反思案例(精选12篇)

  • 教案
  • 2024-05-26 18:53
  • admin

教学反思案例(精选12篇)

教学反思案例 篇1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目标,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

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5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

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

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4.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5.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6.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7.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8.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教学反思案例 篇2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会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教学反思案例 篇3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

在我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生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的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英语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设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

在我的教学过程,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其他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会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教学中,注重交际活动

学习英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两人之间的交际是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语言训练中应常开展二人活动。

两人之间的对话活动是最常见的两人活动。要求学生就某一话题、某一张图片、某一个人等进行一问一答形式的对话,也可要求学生发展一个发指令,另一个做的活动,还可以开展两人之间的讨论、辩论、商量等活动。

两人活动,很容易在课桌上开展,不需要学生离开课堂,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提供更多与不同人进行训练的机会,可以让前排的学生转身和后排的学生进行两人活动。

教学反思案例 篇4

语言《春天的秘密》教学反思

春天来了,万物都有了性的变化,河里的冰融化了,柳树的叶子绿了,桃花儿红了,春天还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这些都吸引了幼儿的目光。结合当前春天的季节,我开展了本节活动《春天的秘密》。

活动目标要求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能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续编诗歌,学习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自己发现的春天的秘密。

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拍了许多相关的照片,并在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图片绘制图片供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容。教师将诗歌内容的图片一课件的形式一张一张展现给幼儿欣赏,让幼儿更快的理解了诗歌的内容,还为续编诗歌的环节做了铺垫。通过教师的充分准备,幼儿对春天的景象非常感兴趣,所以能大胆地对自己知道知识进行描述。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只是活动的时间把控不够好,但幼儿在最后的续编环节,表现得非常投入,师生间的互动效果非常好。

大班语言《慌慌张张的莎莎》反思

《慌慌张张的莎莎》的目标是通过故事让幼儿认识每天早晨起床慌慌张张、做事丢三落四、上学迟到的莎莎,从中明白做事要有条理,就不会慌乱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幼儿乱放物品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养成做事认真、有条理的良好生活习惯是非常有效的。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是小学阶段而且是一生都需要具有的。

在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之际,为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进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故事中反面人物的塑造,引导幼儿从中领悟正确的行为要求 做事有条理才能快又好。

首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一遍,然后我通过提问让孩子先回答再讨论。在观察和认识时间时,幼儿说出是六点半,再讨论莎莎此时应该做什么,而莎莎又是怎么做的?莎莎的书包应该什么时候整理?等一些问题的呈现,幼儿儿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通过一系列的说理之后,再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因为前面有了很好的铺垫,还没等老师说,幼儿已经能够说出故事名称《慌慌张张的莎莎》。最后小结:每天睡觉前应该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都整理好、准备好,需要的时候一找就能找到。

最后一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续编故事。老师给幼儿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放手让幼儿大胆讲述的莎莎是怎样做事情的,同时让幼儿明确了方向,鼓励幼儿做事要有条理,当天要用的物品提前准备好,并知道今后我上学要怎样做,怎样整理自己的物品。

语言《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教学反思

绘本《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是一个温馨而风趣的故事,面对换牙,那颗要掉不掉的牙齿,小朋友会像主人公塔比莎一样紧张,为了让牙掉下来,小女孩尝试了各种办法:跳舞、让乌龟拉、在蹦床上蹦,甚至用上了超黏的口香糖等,可牙齿就是不掉下来。当她非常沮丧,觉得牙齿小精灵肯定不会来了,可是,结果真是出人意料 她打了一个喷嚏牙掉了。

在整个活动中,我以谈话活动引入,关于拔牙方式,从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从而激发幼儿参与讨论的兴趣,在非常认真的参与讨论。在活动中,我的一些提问能够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比如: 怎么样才能让牙齿快点掉下来?你是怎么做的? 其实,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换牙的时候,牙齿松动,然后拔牙都有了自己的一些体验,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能表现出较多的自己的想法。比如有个孩子说: 拿根线帮助,然后让爸爸妈妈拉掉。 这样的回答是孩子真实的经历过。也有的孩子说: 可以让她吃饭,我就是在吃饭的时候掉的。 也有的孩子说: 可以到医院里面去,请牙医用一个大钳子拔掉,我爸爸就是帮我请了一个牙医拔掉的。 孩子的回答永远围绕着他自己经历的一切,在这一环节中,学习的氛围非常的积极、热烈。

这次活动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孩子理解词语的方式。活动开始,我就提出 超级 顽固 是什么意思?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对于 超级 孩子们都能说出实例讲出大概的意思,可是 顽固 一次他们从没有接触过。我尝试把对这个词的意思作为疑问带入故事中,当故事欣赏到高潮部分时,教师相对引导,孩子们就能深有感触的理解 顽固 一次的意思了。

在语言活动中,不单纯地是记住今天的故事,故事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一些语言的素养也是需要慢慢积累的。最后环节,我请孩子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换牙经历,让孩子们知道换牙是必须经历的事情,不需要害怕或者对它产生恐惧。

教学反思案例 篇5

一、案例分析:没有朋友的孩子

案例描述: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 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 都是我的好朋友! 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 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 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 让他很尴尬。

案例分析:

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

教育策略与措施: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 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

1.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波波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文明礼貌,互相谦让,团结合作,告诉波波只有这样才会被大家喜欢,才真正有自己的好朋友。

2.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波波与同伴之间合作,逐渐体验到友好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让自己变得被大家接受,喜欢。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生命的故事

案例描述:冬季的告别,迎来了一个美丽新鲜的春天,孩子们在我们的带领下寻找着春天的气息,泥土中探出一点点 小脑袋 的小草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偶尔蝴蝶的飞过总能激起孩子们纯真而又俏皮的笑脸,最近的植物角也热闹了很多,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喜欢的植物。

贝贝一早来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分享她的新发现: 老师,我来了就去看小鱼了,它们也想和我一起寻找春天 。 小鱼 ?一时间我还未反应过来,其他孩子就已经被这个话题吸引了,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琪琪说: 那是河里不结冰了,小鱼开心就出来了 。强强说: 不会是小鱼想和我们做朋友吧,可是今天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统统都游走了。 妙妙这时插上来还抱着我的肩膀兴奋地说: 老师,要不我明天给小鱼带好吃的吧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只有璐璐和航航一声不响坐在座位上,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介于他们两个内向的性格我也没有多加留意!

第二天一早先是璐璐带着小金鱼来了,我和孩子们都很开心小金鱼的到来,璐璐悄悄的告诉我: 老师,能把我的小金鱼放在我的植物旁边吗?我想让小金鱼和我一起照顾植物 我为她的想法感到骄傲,一整天她都很开心,只要有空就会去看小金鱼。同时也很意外内向的航航和妈妈一起带来了两条小金鱼,奇怪的是为什么要分两个鱼缸呢?我再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也不许我把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

下午的时候传来了孩子们的叫喊声: 老师,璐璐的小鱼死了 当时我并未特别重视,只是疏散了孩子和他们说明情况小金鱼有可能吃得太饱了,草草就把小金鱼处理掉了。没过多久又传来孩子们的叫喊声: 老师,璐璐哭了 ,这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璐璐虽然内向但却很懂事也很能干,从来不会没缘由的乱哭!我走过去轻轻抱住她: 宝贝你怎么了?老师抱抱好吗? 抽泣声好久没有停止我只能询问原因, 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是不是想妈妈了? 。。。。。。。她都摇头表示不是!还是孙老师问了一句: 是不是小金鱼死了? 她哭得更加伤心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小金鱼却牵动了孩子们的善良心灵,顿时我感到百感交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她给予安慰,我想我还要为孩子们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潜意识里让他们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共同探索了为什么小金鱼会死掉呢?进而结合本班特色我们讲述了绘本《生命的故事》。整个活动中璐璐都表现出了一份强烈的探索欲望。

孩子们都沉浸在此次活动中,只是航航时不时就去看他的小金鱼们,还会傻傻的露出笑容。我隐约知道他肯定藏着自己的小心思,于是晚上放学我悄悄问了他的妈妈,***妈告诉我,家里的小金鱼因为放在一起死掉了,他爸爸告诉他是因为打架了!原来孩子,你的善良不因你的沉默,你的纯真只因你的善良。

只是双休日的时候,门卫告诉我,小鱼一条被猫打翻了,一条被猫吃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孩子们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

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的心里藏着多少的秘密呢?这些秘密都来自于孩子的善良与纯真,只是由于孩子年龄特点,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他们只能用细微的变化传达他们的情感,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情绪表现。 蹲下来 和孩子去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我也是一个孩子,一个和他们玩耍在一起的孩子,但是我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

小鱼的死对于璐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那是她很心爱的东西,她不能很好的接受这个事实,同时潜意识中她认为原来最心爱的东西总有一天也会消失,所以让璐璐感到很是伤感,我的及时拥抱与关心让她有了一丝安慰,但是我们不是要一直做一个大树妈妈,我们的小鸟总有一天要自己飞出他们的天空,我们必须要让她们勇敢,要有一定的承担能力,于是我结合本班特色绘本选择了《生命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凡事生物都是有着一定的有限生命,包括我们人类。

教学反思案例 篇6

遗憾中的收获

――一个叙事的教学反思案例

灵溪一中 饶大思

市里校本教研研讨会要在学校召开,接学校通知要我上一节公开课,为校本教研做载体。领导说这是一节重要的公开课,有不少专家来听课,要把一中的风采展示出来。毕业两年了,上过几节公开课,大家评价还好,但上如此规格的公开课,还是有点紧张,而更多的是期待。我希望找一篇能突出“对文本多元理解”的文章来上,因为现时公开课比较看重学生的参与、学生的表现,注重课堂的“热闹”氛围,而“文本多元理解”的课型恰能达成这一要求。翻了课文,发现后面的文章并不适合这以主题。我处于迷茫中,组里几位老师说不要先设定这一主题,要我管自己找好文章备好课,大家再根据文章来确定主题。思索再三,我选定了《土地的誓言》,因为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我想我可以利用文本来激发学生情感,走进文本。现在回想,当时组里老师的建议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信心,如果没有他们的建议,我可能还在为选择一篇适合“多元化”理解的文章而苦苦找寻。

《土地的誓言》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几近散文诗的文章,文中充溢的是众多的鲜明的意象和丰沛激越的情感。写于特定的时代,有着时代深刻的内涵,激荡着浓厚的爱国激情。我把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设定为教学的重点。

这节课是从课前的几分钟开始的,为了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情感,我播放了《松花江上》。最初的设计,是准备用这首歌导入的,但是发现这首歌比较长,文本的学习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如果再放音乐,时间不够,因此就利用课前的时间反复播放,发现,大多的学生都被那悲凉的音乐感染了,我也被感染了。课就从这里开始了。

结合了《松花江上》,问学生:“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好些学生喊来起来:“我知道,是《松花江上》。”听了学生的回答,我感到很是欣慰,学生能知道歌名,就说明学生已经对课文有过认真的预习,如果这篇文章没有进行预习的话,是比较难处理,但我也不好叫学生怎样怎样预习。我很是兴奋的追问,知道这首歌中所表达的时代背景吗?更多的学生回答,“九·一八事件。”为了激励学生,我马上进行表扬,“同学们的知识真是渊博”,现在想起来,这句鼓励性的语言有些不妥,“九·一八”这样一个国耻日,作为中学生应该知道得很清楚,怎么好用“渊博”一词来表扬哪?

然后我用了一段话导入到“九·一八”事件中,同时播放了自己制作的配有凄凉音乐的九·一八事件图片。在悲哀的音乐声中,所有的学生的目光都被那凄惨的画面所吸引,那纯洁的眼光中透出悲愤。学生生活已经远离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如果不创设一种情镜,对文本的理解将浮于表层,通过这画面、音乐,调动学生恨之情,把他们朴素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后,就能顺利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聆听作者的心声。我想我最初设计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趁学生还沉浸在悲愤的情感之中,我马上导入课文,并播放了课文的录音,这篇文章本来并没有课文的录音。本文又需要朗读的渲染了,但我自己朗读不行,我的朗读难激起学生的共鸣,我特地请一位北京的女网友来朗读,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她读的真得很好,情感饱满,投入,听者无不动情但如果让一位男性来朗读,效果可能会更好。

此时,教室一片沉寂,学生都沉浸在朗读所营造的氛围中。我没有打破这沉寂,因为这是一个情感酝酿的阶段,30秒左右,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听读后的感受,或从中体会到作者蕴含于文中的情感。”刷的,全班三分之二的学生都举起了手,我欣喜于这种场面,因为学生的情感被调动了,我意识到我这节课一定能成功。

第一位学生回答:“我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回答。

此后,有答 “热爱之情”,有答 “悲愤之情”,有答“仇恨之情”,对这些回答我都给予了一一肯定,这小小的肯定能激励学生,因为我看到他们坐下时那愉悦的目光。如此看来,学生已经走入文本,把握住了文章的情感基调,后文的继续将顺利很多。于是就在黑板上写下了“爱与恨”两个大字。

在研读课文之前,我准备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试教的时候,并没有这一环节的设计,而是直接让学生接触文本,教后发现,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比较难深入文本的赏析。我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固然重要,但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不可忽略,如果教师放弃了这一角色,容易走极端。我从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入:“这类的文章应该怎么学习?一个字“读”,读出作者蕴含于文章的情感,读中品味关键句段。”我便选择了第一段中的三句话,进行朗读评析指导,因为文章前三句蕴涵着作者那种对土地的复杂的情感,,适合进行朗读指导。我让学生齐读后,追问:“读的怎么样?”大多的学生认为读不好。一位学生回答,因为没有读出作者的那种情感,一生补充:“应该读出对土地的那种热爱之情。”生说:“没有读出重音,”我问:“哪些地方需要读重音,”生答:炽痛,无时无刻等。我马上请这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我问:“读得如何,”学生答道,重音突出了,接着齐读,突出重音。一位女生指出:在这里还要读出那种召唤的感觉,母亲对儿子的召唤。我请这位学生读,读了后,一位男生评,说她读的不够深情,我就让他读,果然有所改进。一生再指出,文中“泛滥“一词要读出泛滥的感觉。我追问:“泛滥”是什么意思?此生说:泛滥成灾,这也是作者情感四溢出的时候,语调要高昂。我根据这位学生的理解让全班再读,大有长进。我深有感慨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我们常常缺乏对学生的信任,以为什么都需要我们的“到位”指导,以后上课我会把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我再让学生听这一小段的课文录音,听读后再让学生读,如此反复的读,评,读,学生在读中体味,感受。

完成了上面的环节,开始了文章的赏析。我让学生读刚才听读录音所划出的感触深刻句子,发出指令:以四人小组为单元,深情朗读句段听读过程中所划出的句段,然后交流自己感悟,他人评价、修正。指令发出后,发现学生并没有我所希望的那样“书声朗朗”,只有部分小组在很认真,深情的朗读,这颇让我失望,于是提醒要发出声音,有感情的朗读,情况稍微好转。但是在四人小组中还是由不少的学生并没有参与进去,活动的有效性难以保证,我突然想起市教研院麻所长转述他人颇有另类的一句话:小组学习,其实是学生学习之余的休息。我没时间去想更细的,但我感觉到小组学习的功能,形式和操作方面有许多法国难免需要重新界定。几分钟后沉寂下来全班交流朗读的体验和感悟。我要求求学生先读自己所划的片断,再进行品味。

第一位学生:“我喜欢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描写故乡景物的段落。”我马上进行纠正,要先读出感情,再进行品味。生比较平淡的读了这一段,我再问,自我评价一下,读得如何。生答:读得不好。师:哪里不好。生:没什么感情。师: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另一生插话:对故乡的激情的赞美,深情的怀念,特别是排比句更要读出哪种冲动的感受。此生再读效果还不很好,基于时间的考虑,我没有让学生再读,马上让全班评析,生答,这里作者用了大量的优美词语写了故乡的美丽,让我感受到东北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此时,把准备好的东北美丽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播放,再次创设一个情镜。我马上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个东北人,你的美丽的故乡遭受日寇蹂躏时,你会怎样?学生在我“预设”的情镜中,再次体会作者那种爱恨情感。

第二位学生,生读:“我必须看见一个更加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我问他什么地方读得不够。现在回想这种的发问有着消极的暗示性,当学生调起做好的状态读出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肯定已经饱含情感,老师应该问的是,你觉得自己什么地方读得好。

一位女生站起来,说喜欢作者描写在故乡生活的那一段,我请她朗读,她读了,我马上追问,觉得自己读得如何。这位女生迟疑了一会,喃喃的说道,还可以。我马上问其他的学生,还有没有读的更好的,我现在后悔于我的这种发问,当这位女生很有勇气的肯定自己时,而我却没有及时的激励,我想当时她肯定很失望。我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很多学生读了自己感受比较深的语句,并说处了自己的看法。但很多的语句都仅仅让学生读一下,谈一下感受,然后我相机点拨一下。在评读过程中,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有问题,我当时很感激于这位学生,因为他的出现,使课由“评析”转向“置疑”,让我的教学设计得以完整的进行。我担心学生在评读语句上逗留的时间长,而导致课上得不完整。现在回想,因为当时过分追求过程完整,有几处能激起火花的地方,都没有及时把握。如果再让我重来一遍,我宁可上一节不完整的课,也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深入评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获得一分独特的情感体验。

刚才让我感激的学生一下子就提出了两个问题,让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惊人表现,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说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让其他的学生帮助解答,我看到平时表现很差的学生“黄”举手了,我马上点了他。他说:作者的故乡被日本人侵占了,连树都呻吟了,那么人的就更加痛苦了。他的回答让我很是吃惊,也很感慨。我脑中冒出了一句话:差生是老师制造出来的。平常哪些差生,我们给予关注的目光可能还不够,应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尝到小小的成功的愉悦和自信,而这又会转化为新的学习的动力,老师需要给他们创设机会。

又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文章中人称为什么既有“她,又有你”。这位学生的问题这又正中我意,所以我又迫不及待的抛出准备好的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她,而不是它?学生对两个问题的答案很令我满意,但我后悔自己太快的追问。我可以让学生解决前一个问题,让后再让学生去发现人称中的问题,再追问,这样学生的思考会更深入。

又有一位学生说:“为什么标题用土地的誓言而不是我热爱这土地”。这时,我感觉到了快下课了,还有一个小结没完成,我只好匆匆的让学生比较性的朗读一下,发现一下朗读过程中的不同点,可惜,我未能地抓住这个契机,这问题是对作者和文本的挑战,也是对教师的挑战。应该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展示他们的认识成果。我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被调动起来了,但调动起来后怎么办,怎么来呈现学生贡献出来的、建构起来的知识?教师如何参与进来?当我小结完之后,铃声如约的响起了,时间掐的很准,但我有点后悔于掐的如此之准。学生还沉浸于课堂中,我也意犹未尽。

但课还是在《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中结束了。我期待中更多思想撞击火花没有出现。我发现自己失去了太多火花撞击的时机,为了课的完整,因为课的不可预设,让许多生成的东西站在了一边。

课好了,我不知道在听课老师的眼中课上的如何。我知道,我很投入,学生也很投入。投入,是最需要的。但我更知道,在这节课中有太多的遗憾,但我感谢这遗憾,因为有了遗憾才能促使我思考、前行,遗憾中我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反思案例 篇7

我觉得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就应是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基于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营造融洽的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教学中,与学生拉近距离、多交流,寻求与他们的认同点,找突破口,情感方法等全面关注他们,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以此为起点,给适当的任务,促其自学,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目标和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他们,让学生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获,引起兴趣,并在其中体味到快乐。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取得好的效果。

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要做到知识容量、广度、深度、技能训练达要求,课堂上注重过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释疑针对性强,收获全方位,课前准备很重要。平时备课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参,还应广泛的收集资料,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富有激情的导入课堂,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信号,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巧设问题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做到不走神、认真听讲,积极地动脑思考。

四、注重学生自我展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

注重分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

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尽量做到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且能够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勤思考、敢发言、勤发言,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培养其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使课堂效果更高效。

教学反思案例 篇8

《给口吃孩子特别的爱》活动反思

镜头一:

小班的李老师来我们班有事,她看见了小祥,很喜欢地拍拍他,小祥也有礼貌的喊: 李 老师好。 李老师笑起来,也学小祥的样子说: 小 祥好。 小祥的脸刷的红了起来,满脸难过的样子。

镜头二:

大家都在教室里开心地玩游戏,同时自然地大声念儿歌,晓祥也跟着大家齐声说: 小白兔去插花,路上遇见小青蛙

分析和措施:

小祥是我们班有口吃的小朋友,为了纠正他的这一毛病,我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教育措施李老师的模仿给了晓祥一个打击,我们应该建立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信念,杜绝嘲笑、模仿等类似的情景再次发生。

儿歌的节奏较慢,他念起来一点也不打顿,表情很自然,但他发现我在注意他时,立刻显得十分不安,嘴巴也不动了,等到我转过头暗中观察他时,发现他已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正起劲地念儿歌,可以肯定地说小祥的口吃跟生理因素无关,完全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在以后纠正孩子口吃活动中,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1.要多给他一些表扬与鼓励,逐渐增强他的的自信心。帮助他消防心理上那些不怕说的念头。

2.孩子说不好的时候不要批评、责备。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建立一种自然轻松的心理环境。

3.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

语言活动诗歌《家》的反思

活动实录片段: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有家吗?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有

老师:那你们知道小鸟、蜜蜂、小鱼、有家吗?

幼1说:我看到过小鸟的家,小鸟的家在树上。

幼2抢着说:我家墙上的瓦缝里也有鸟窝。

幼3说:小河是小鱼的家。

幼4说:小河是乌龟、虾还有螃蟹的家。

幼5说:花儿是蝴蝶和蜜蜂的家。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并用肢体表现模仿小鸟飞、蜜蜂飞、蜻蜓飞,使幼儿在宽松愉快的语言交往环境下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通过直观教学法结合多次欣赏,使幼儿更好的掌握诗歌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意境,为仿编诗歌打下了很好的铺垫。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通过小鸟的家、蜜蜂的家、鱼儿的家、蜻蜓的家,让幼儿听听看看讲讲做做,引导幼儿仿编诗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时,应多多让幼儿去感受去体会,教师应多引导、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体会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在仿编诗歌时,大多数幼儿都能理解,但作为教师应兼顾到个体差异,多关心、多帮助、多锻炼那些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幼儿。

《美丽的春天》活动反思

我们在进行主题活动《春天来了》的过程中,很多孩子表现出对春天发生的自然现象很感兴趣,但是图片和老师的讲解已经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和兴趣了,于是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就注意到这几天的天气,一直是以晴好的天为主,所以我就设想了在室外上这个活动。开始上课时,我就很神秘地对孩子们说: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外面上课,你们想不想去? 安排孩子在草坪阴凉的地方坐好以后,我就引导孩子说 你们抬头看看,春天的天气好吗? 孩子们都说 好 ,我套用歌曲的歌词第一句话 春天天气真好 引导孩子说话,我说 公园真好看,你看到公园里哪里好看? 引导幼儿说出 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 。同样的方法我又引导孩子们说出第二段的歌词 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 。接着我就对孩子们说 春天真好,老师把刚才你们说的话,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 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后,问 孩子们歌曲里你听到了有什么? 当唱第二遍时就请孩子们跟着老师轻轻的唱,这时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请孩子一起轻轻的唱,同时请孩子们跟我做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最后我就请配班老师放歌曲《春天》的录音磁带,我就领着孩子们一边围着草坪学蝴蝶飞,一边唱。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在我和孩子说说唱唱做做中结束了。由此次活动后我发现:

(1)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活动开始,就请幼儿去户外有阳光有树荫的地方,使得孩子对这个活动很期待。通过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孩子们会很欣喜的看到,原来歌曲中的内容竟然是平常看到的东西,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活动积极性也提高了,不是一节普通的音乐课所能达到的效果。而教师的作用也不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的人,而是孩子们的玩伴,就在旁边适当引导,把孩子说的话整理一下,然后编成完整的歌曲。

(2)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边玩边学。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暖暖的阳光使孩子沉静在大自然的和谐中,身心可以放松。老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现在孩子面前。时而用神秘的声音,时而用欢快的声音吸引着孩子。给孩子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的边做边唱,不怕说错,不怕唱错,能开心地跟着老师唱起来做起来就已经达到教学目的了。

(3)选择合适的环境很重要。

到户外上音乐课对于我们托班的孩子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虽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够做到有始有终上完课,但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现自由走动涣散的现象,所以除了要请配班老师做好配班工作外,场地的选择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现,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没有大人的世界》活动反思

本课的活动目标是在让小朋友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会讲故事,知道大人对我们很重要。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为小朋友们介绍一个生气的小朋友 阿贵,他为什么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儿能有较高的兴趣,跟老师一起听听这个故事,在导课部分充分调动了小朋友的积极性,使幼儿注意倾听。

听完故事后,引导小朋友说出,阿贵为什么会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大人呢?他的愿望是在哪里实现的?在梦境中阿贵在没有大人的世界里遇到了什么困难?在此部分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幼儿充分理解故事。能够大胆来表述故事,进行自由的交流,锻炼了小朋友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在练习巩固的环节,让小朋友们对阿贵所遇到的困难按顺序进一步进行表述,在这里进行这样的处理是为了让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训练小朋友们表达事物的条理性,让小朋友们进一步理解大人在对自己的重要性。

在授课过程中,没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训练幼儿的表达能力,如果在此活动中将此部分进一步深化、扩大,幼儿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培养。

《歌声与微笑》教后记

在《歌声与微笑》活动中,我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相互赠送着微笑。有小朋友说: 我把微笑送给你让你快乐! 还有个特别善于交往的孩子找到了听课老师,微笑着说: 老师我喜欢你,祝你快乐! 一个小女孩走到一位老师的身边,微笑着说: 老师,你教我唱歌比赛得了三等奖,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给你。

从此次活动中可以发现:情感交流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音乐又能给人快乐和一种美的享受。让孩子们在优美、富有节奏的《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声中互送微笑,体现了 情感与音乐 的交融,使活动在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微笑的美好和所蕴涵的力量。

语言活动《长大了》

在《长大了》活动中,当活动进行到仿编儿歌内容时出现了让我觉得比较棘手的问题,幼儿在仿编儿歌时总是转不过弯来,总是围绕自己说,思维受到了限制,而联想不到自己的东西也会变长变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导上出了偏差吧,因为刚开始我只是口头上简单地解释和引导了一下,似乎有点高估了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我便用食物和动作进行引导,这时才有一部分孩子反应过来。

从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启发孩子的思维必须借助具体事物来进行,采用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同时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通过视觉触觉等来认识事物,描述事物。

尝试运用关联词 语言活动《分房子》的教后反思

在语言《分房子》活动中,结尾部分我设计了语言游戏 接龙 ,让孩子在孩子的提问要求下尝试接答结果, 因为天气太热 (所以我要洗澡,所以我出汗了,所以要开空调 ) 因为我爱吃蔬菜 (所以我的身体好,所以我长得高,所以 )

结尾部分的设计,将故事教学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有助于幼儿更好的掌握 因为 所以 的句式。 因为 所以 是一个因果关系的短语,将这个短语的学习运用在语言游戏中,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孩子们的情绪,为幼儿正确使用短语 因为 所以 作了铺垫。让幼儿能主动学习,敢于尝试思索,说出不同的答案,较好的体现了幼儿的尝试精神,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教学活动反思

《城里老鼠和乡村老鼠》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语言活动,它通过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城里老鼠去乡下做客与乡下老鼠去城里做客时所引起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引领孩子们去了解另一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为了有效开展这次活动,课前我不但自己收集许多有关城市和乡村的图片、照片,还让孩子收集尽可能多的有关城市和乡村的图片、照片并带到幼儿园,同时还要求孩子利用双休日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积累一些经验。活动的开始,先让小朋友一起在投影仪上欣赏这些画面,聆听小朋友的介绍,然后老师提问: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给你什么感觉呢? 在此基础上,大家对城市和乡村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在活动中,我和小朋友围绕 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欢到城里生活呢?还是喜欢到乡下生活?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孩子的精彩回答让我赞叹不已,感触很深。我深深喜欢这些孩子们。

其实,城里和乡下都有自己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都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孩子们都说了自己喜欢城市和乡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适合我们自己的都是最好的。现在我们的城市和乡下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农村的生活条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特别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活动中孩子勇敢的辩论是整个活动的亮点。

《聪明的乌龟》的教后反思

《聪明的乌龟》是一个寓意很强,角色语言比较鲜明的故事。故事中用不同的角色扮演来描述一件事,用鲜明的语言来烘托其中的寓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活动中,让小朋友按角色的特点模仿对话。

本次活动中,在叙述故事这一环节,教者没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整个故事,这样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就没有完全理解故事内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浓。如果去夸张的表现故事,用故事的情节去感染孩子,让孩子注意力集中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可能效果会比较好。在第二次复述故事中教者只是看图复述,没有很好的引导孩子自己去看、去说,如果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来引导孩子去看图说话,充分的让孩子去 说、想、看、演 。本次活动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些。

语言《耷拉耳朵的小兔》

语言活动中学习材料的选择是第一关键 《耷拉耳朵的小兔》也是选材于幼儿画报,来源于幼儿中间。我用电脑放大情节,根据目标需要改编并制作了部分情节,色彩明快,动作表情明显,直接刺激幼儿的感官。一出示这样的图书孩子们立即有了兴趣,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气氛。《耷拉耳朵的小兔》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而且大班孩子在交往中会出现被嘲笑时和生气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他们在故事中会找到相同的感受,我想这样的选材有利于清楚地表达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激发孩子的表现力。

有了适宜的材料以后,我感觉提问的技巧是展开幼儿想象力,引导幼儿观察,充分表达自己的第二个关键。每一个画面我都抓住了关键点去提问,每一幅图都让孩子学会怎样观察, 世界上有很多的兔子,有胖的、瘦的还有---但他们都有一对竖着的耳朵,看这只小兔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孩子们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出示的小兔子身上,发现小兔的耳朵不一样。我觉得开放性的问题会让孩子们更仔细地观察、思考、再表达,所以每一幅图片我都不会给孩子直接地讲述,让孩子自己猜测下一个情节, 你们看小伙伴们见到这只特别的兔子会怎么说? 它是怎么对待小兔子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兔子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兔子非常难过一心想把耳朵竖起来,怎么办呢?你快来想一想。 老师最后再引导孩子简单地整理或巩固幼儿的回答,达到分享的目的,我也发现孩子们由只能续编结尾的能力发展到猜测高潮以至于续编开始部分。《耷拉耳朵的小兔》使孩子们沉浸在续编的快乐中。孩子们为帮小兔子把耳朵竖起来及怎样救小兔子想出了十余种办法,在这次创编中我没有把孩子想象的整个画面画出来,因为在以前的创编中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耗费时间太长,使注意力差的孩子精神涣散,因此我用简单的图谱来表示,孩子们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如:用绳子帮忙,用曲线表示,请大象则画出他长长的鼻子,用老虎的尾巴则画一个粗粗的尾巴。对孩子来说我想这是一个肯定,既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又丰富了幼儿对续编想象的理解,他也记录了我们班不同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及想象水平,为后面的绘画结尾及制作成完整的图书提供了依据。

在创编结尾小兔看病的过程中,孩子们猜测小兔肯定有病,这是医生的话需要老师点明中心 小兔没有病,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只耳朵。 ,这种间接地讲道理,让孩子心理更容易接受,所以后面的讨论更结合了实际生活中的感受, 如果小朋友有了错你会怎么办?如果你遭到了嘲笑,你生气了怎么办?你遇到了小兔这样的困难怎么办? 这里融入社会性领域的问题,既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解决了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调皮的太阳》教后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感受散文中太阳 调皮 的表现。

2.体会散文的幽默、诙谐意味。

活动准备:

1.挂图。2.太阳头饰,红色圆形纸板若干(同幼儿脸大小),自制乌云图片一张(同脸大小)。

3.故事磁带。

4.活动前带领幼儿感受太阳升起、落山的方位变化。

活动过程:

1.欣赏图片。

这些图片讲了些什么事情?

幼儿独自阅读幼儿活动材料,看后可小声讨论。

你看到了什么?

太阳在干什么

这个太阳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帮助幼儿理解:调皮)

2.欣赏散

散文里讲了谁的事情

听了散文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3.再次欣赏散文。

散文的题目是什么?为什么要说它是个调皮的太阳?

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吗?

4.游戏:调皮的太阳。

幼儿分成五组,在五个不同的地方站好,分别扮演小朋友、庄稼、苹果、草莓、小朋友、雨点儿。

跟着录音,幼儿与教师一起游戏。教师扮太阳,跟着散文的情节发展,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中班后期幼儿已经能够完全欣赏理解短小的散文诗的涵义和意境。在看到幼儿对欣赏活动充满兴趣的时候,我觉得,停留在让幼儿感受意境,创编几句还是不够的,还可以进行第二次欣赏教学活动,教幼儿朗读诗歌及再次创编。因为幼儿对诗歌已经产生兴趣了,他们爱听,想念,教师就可以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熟记诗歌内容,并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更是对散文诗意境的深入。同时,教学时,除了让幼儿说一说外,还可以启发模仿,并把幼儿模仿的诗句编成一篇散文诗。并可用身体动作表演,体验调皮的情绪。我想用不同艺术形式的同构活动,会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多一份真切的感受。

教学反思案例 篇9

范文一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

在我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生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的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英语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设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

在我的教学过程,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其他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会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教学中,注重交际活动

学习英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两人之间的交际是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语言训练中应常开展二人活动。

两人之间的对话活动是最常见的两人活动。要求学生就某一话题、某一张图片、某一个人等进行一问一答形式的对话,也可要求学生发展一个发指令,另一个做的活动,还可以开展两人之间的讨论、辩论、商量等活动。

两人活动,很容易在课桌上开展,不需要学生离开课堂,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提供更多与不同人进行训练的机会,可以让前排的学生转身和后排的学生进行两人活动。

范文二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 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 你学懂了什么 。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 拨云见日 的功力,给人以 神龙见首不见尾 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 零起点 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 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 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

4. 你真棒 。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 牛顿 ,夭折了一个 爱迪生 。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 温柔杀手 。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 你们都有一定道理 你们都很聪明 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 自主 与 自流 。

你喜欢学哪一段? 你想先学什么? 你想怎么学? 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 流行曲 。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 诱因 、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 平等中的首席 ,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 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 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 引导 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 穿针引线 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 合作学习 拉郎配 。

合作学习 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 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 拉郎配 ,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 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 第三次大组交流: 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 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 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 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 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 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 ,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 一言堂 。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例如,某教师教学《家》(苏教版第一册)时,这样活跃课堂,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刚入小学,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教师又是范唱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再表演,花去近半节课时间)。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 整合 ,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 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服务,应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为追求气氛而 艺术 ,为整合而 凑合 ,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教学反思案例 篇10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这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收获多,反思亦多。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导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1.反思是否已转(避暑胜地有那些?黑龙江伊春:被誉为“天然氧吧”,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林海景观。湖南张家界:位于湖南西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相对较低,空气清新。变了自己的角色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3.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等等。

4.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

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教学反思案例 篇11

功率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利用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P=F v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例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理解;机动车起动问题的分析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通过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以及联系生活中实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反思案例 篇12

久违的课堂,久违的一双双期待的眼睛,重新站在这三寸的讲台,不安的心一下子得到了平静。喜欢这种站在讲台上的感觉。《雨的四季》是开学来的第一堂课所讲授的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它还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个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在引导学生感受优美散文时,要立足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得能力。我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了解到七年级的学生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但是学生在感受散文和鉴赏散文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在设计这边课文时,通过让学生四读课文,去感受散文的优美。首先初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同时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拿出手中笔进行批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阅读完之后检测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一些易错、难懂的字词进行讲解。其次,让学生带着问题二读文章,“这篇写得是雨的四季,那么雨在四季有什么特点呢?”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很多学生会从文中圈画出雨的夏、秋、冬季的特点,但对于雨在春季的特点不知道如何去总结。我在这点做得不太好,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有层次引导,这使学生直接去总结雨在春季的特点时显得不知所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学生自身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再次让学生三读文章,感受散文的美,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处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可以从修辞、不同的角度等方面进行赏析,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但从这个环节我也了解到一些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一个是学生对一些修辞把握得还不是很到位,例如一部分同学不能够准确区分比喻和拟人。第二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鉴赏时,学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下手。对于这些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进行专项练习加以巩固。最后,再让学生四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感情。

虽然这堂课结束了,但我的人生教学课堂才刚刚开始,对于刚刚讲过的这堂课,觉得自己对本篇文章的重心把握得还算准确,思路还算清晰,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让学生个性化读的时间少;在鉴赏课文美的时候,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课堂中语言不够简练,造成拖堂的现象。了解到自己存在着不足,在以后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己、改善自己、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小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精选4篇)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一内容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两头植、两头都不植、封闭情况下的植树问题(一头植和一头不植)这三种情况。...

《Welcome back to school 》教学反思(通用2篇)

Unit1是三年级下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向学生展示了与上学期很大不同的学习侧重点。也因为是第一单元,所以内容也比较简单。这册内容还是分为A,B两部分。...

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通用3篇)

《不瞒真情》讲述的是作家老舍先生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为了和好朋友高煜年快点去放风筝,老舍帮他写了作文的开头。老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高兴地表扬了高煜年。两人最后还是认识到不能欺骗老师,就对老师讲了实情。...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通用16篇)

成功之处《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诚请不吝指导。一、先入为主,激发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优]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2篇)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宣告结束,虽然力图使工作更出效果,但往往功效甚微,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仍未解决好。总结出语文教学中的问题,集众人智慧,再谋良策,定能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分钟》课文教学反思(通用13篇)

一堂好课就应是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但是这堂课,我看不到学生小手常举,看不到学生有急于发言的欲望和冲动,感受不到学生思维的迸发,听不到学生对课文的深刻明白和感悟。因此说呈现这堂课的教学收效是甚微的,不能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语文《小小的船》教学反思(通用14篇)

今天,我上了语文《小小的船》一课,觉得收获挺多的,现作反思如下:一、加强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