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3篇)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篇1一、导入新课
师:唐代诗人贾岛曾写过一首诗《寻隐者不遇》,广为流传,同学们会背吗?(生背)诗人到山中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的名士。今天,我们要学的《山中访友》一文的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又是谁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山中看个究竟吧。(板书——山中访友)
二、整体感知
(配乐营造气氛)师:请同学们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小声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并划出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小声朗读课文)
师: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生纷纷作答)师整理明确——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师:读了文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初看文章题目以为作者去拜访的是人,没想到作者拜访的却是自然界的这些朋友,读后觉得非常新奇有趣。
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非常亲切,好像这些朋友也是自己的。
师:大家谈了自己阅读课文的初步感受,看得出同学们已被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真情所感染。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作者那样的好心情,用我们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去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
三、研读赏析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同学们认真看课文,圈点勾画)
生:我喜欢这一句,“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这一句用“德高望重”形容老桥,突出了桥的历史悠久,同时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并以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让人感觉非常亲切。
生:我喜欢“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清翠的手势”这一句,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师:请展开想象,这该是怎样的手势?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你能描述出来吗?(生描述,师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用语)
生:“我闭上眼睛,我真得变成了一株树……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这句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仿佛自己与树融为了一体。
师:融为一体是怎样的感觉呢?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一下。——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一句。(学生推荐一女生)——树木的成长是缓慢的,因此,朗读时声音要轻一点,语速要慢一些。现在,这位同学开始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举起双手,感觉自己也是树林中的一棵树,用心去体验一下树的成长。
(学生举起双手认真体验)
生:我喜欢“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这句,这里把“山泉”比作“明镜”,写出了山泉清澈、宁静的特点。
师:说得好,这一段除了写“山泉”,还写了许多景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生:写“白云”,突出了白云的洁白。
生:把“瀑布”比作“歌唱家”,写他“不拉赞助,不收门票”,体现了瀑布的奉献精神。
师:对,你真得很善于阅读。瀑布的奉献精神让我想起那些漫天要价,要“天价”的明星们了。——这一段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点?”
生(齐声):以第二人称来写,感觉很亲切。(师引导全班女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
师:作者如此亲切地称呼山里的众朋友,从中看出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生: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人。
生: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
生: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
……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作者独自一人走进山林,欣赏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是“山中访友”呢?
生:以大自然为友,体现了作者想象的丰富、新奇。
生:说明作者具有童心、童趣。
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以这样的方式叙述,我们感觉很亲切。
师:本文中作者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的,他对天地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用心去留意,用满怀的真情谱写了心中的赞歌,正是:山中访友访自然,心中蕴情蕴天地。(板书)
四、拓展训练
师: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生活,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动我们的情思,拨动我们的心弦,现在我们换个角度,改变角色,假设你就是那棵树,那片云、那座古桥、那山中的一景,你将向人类朋友倾诉怎样的心声呢?
生:我是一棵大树,由于人类的肆意砍伐,我的族类朋友日渐减少,为此,我常常掩面叹息。亲爱的人类朋友,停一停你们手中的锯斧吧,想一想,是谁给你们送来清凉的慰藉?是谁为你们阻挡风沙?是谁给了你们清新的空气。那都是我们,是我们大树,求你们不要再乱砍乱伐了,如果等到青山泛黄,洪水泛滥的那一天,就后悔不及了。(同学们都为他声情并茂的发言鼓掌)
师:精彩!真是精彩!——还有谁要诉说?
生:朋友,我是你脚下那无名的小草,虽然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是我们一样都有生命。请高抬贵脚吧!难道你们就没看到我身旁的牌子吗?——“小草也有生命,请足下留情”。
师:同学们,对两位同学的发言——“大树”和“小草”的诉说,你们有什么感想?(因势利导,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16:我们要劝那些滥砍滥伐者放下斧头。
生17: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命。
生18:一定要保护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
……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环保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可看出同学们很有环保意识,这很好,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里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山清水秀的地方,作为其中的一景,你又将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
生19:你好,亲爱的朋友,我是你的氧气朋友,让我伴着你,追随春天的气息,聆听鸟儿的歌唱,欣赏这山中的美景……
生20:嗨,大家好,我是那山中的溪流,“叮咚叮咚”,我的声音好不好听,如果你累了,不妨到我身边来坐坐……
(下课钤声响了,许多同学还高高举着手)
师:今天,通过这短短四十五分钟的合作,我和大家一起感知了课文,欣赏品味了文中优美的语句,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正是有了大自然中的这些朋友,我们才有了舒适、温馨的家园。我想,只要我们用自己的一颗爱心,珍惜、爱护大自然的这些朋友,他们就会给人们最美的笑脸,人类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篇2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寻隐者不遇》——贾岛,请大家回忆并背诵.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
学生回答:(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3,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4,你喜欢在山里做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给以评价,鼓励)
5,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 就请我们来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出示课件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出声散读课文,并且依照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来读.正音.学生读课文.
3,作者进山拜访了哪些朋友
生: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还有云雀,小花,石头.还有雷阵雨,蚂蚁,归鸟.
4,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慈祥的)老柏
5,作者在拜访朋友时心情如何 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生:非常高兴.他带着愉快的心情拜访朋友. 他热爱大自然.
三,细读品味:
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
1,生默读.
2,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 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 3,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访友"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访友",使读者引起联想,使文章富有了童话般神奇,更加形象生动.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
老师小结:"访"是精神沐浴和洗涤的过程,"友"把自然人化了."友"是文眼,文章的切入点,作者情感的生发点,拟人手法的运用都缘与此,文章这样构思,非常新颖,可以尽情的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情怀.
四,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找同学们读一读,你们认为应怎样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有感情的朗读.
五,教师小结:虽然这篇文章有不合情理的地方,但瑕不掩玉,仍然是一篇美文,尤其是作者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就把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
①生写.
②师:哪位同学读一读 (可评论,看谁写的好)
③学生说完后,再欣赏别人写的内容(可让学生读).
④教师小结:听着同学们的真挚的赠言,我非常激动,后生可畏!
六,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
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篇3【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玄(xuán)奥 栀(zhī)子 津津(jīn)乐道
清澈(chè) 树冠(guān ) 湛(zhàn)蓝 凝(níng)静
犬吠(fèi) 吟(yín)咏 憔(qiáo)悴 禅(chán)心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⑶ “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⑵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⑶ 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⑷ 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⑸ 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qing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美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邀)(俯、府)(暴、瀑)(俏、捎、消、哨)(驱、躯、岖)(津、律、肆)(狭、陕、峡、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 (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篇4一、课题:山中访友
二、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全文思路;
3.培养从大自然中发现美与领悟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揣摩分析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
2.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方法。
五、课时:2课时。
六、课型:综合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八、教具: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悬测:阅读标题,悬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速读: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主旨: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涛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精读:潜心于作品之中,品味体会,理解赏析,分析作品都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写的,文章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等等,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研讨加以解决。
[精彩段落]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大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
1.这段文字运用了 、 、 、 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精彩段落]
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人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详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俯身凝神,才发现许多蚂蚁也在树下避雨,用手捧起几只蚂蚁,好不动情,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也该回家了。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1.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
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四)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拨,要做到要言不烦。
1.排比、拟人、比喻、设问。2.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山泉:清澈。溪流:潺潺有声。白云:洁白。瀑布:雄浑而且高亢。悬崖:无言静默。云雀:叫声清纯。3.悬崖 无言静立
1.柏树下避雨的情景。2.拟人、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山间景物的美丽情态,更能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赞美之情。3.这里指老柏树的恩赐惠及作者,如雨泽润物 表达了作者对老柏树及山间万物的感激之情。4.因为我和蚂蚁一起在大树下避雨,所以说是患难的兄弟,更能突出题目中的“友”字。5.不行,本文结尾用省略号,表明景物、情感均未绝,给人回味的余地;用句号则不够深远。
(五)学生归纳本课的学习要点,按照“研讨与练习”的要求,写出学习心得。
(六)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十、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山中的朋友
古桥
大树
出门去山中访问 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 回家
石头、落叶、小花
树下避雨 柏树、蚂蚁
十一、课后小结: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篇5文学作品的意义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判别与择取,如果从不同的阅读视角出发,可以领略到文本不同的意义。《山中访友》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作者究竟带着怎样的眼光?作品究竟带着怎样的奇异色彩?我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作些揣摩、探析,会有不同的鉴赏景况。
一、孤独与欢欣
孤独是每一生命物种和每一生命的生存情态,孤独感是每一智慧生命生存的基本感受。人类心往和走往大自然的动力,或许就是摆脱孤独感的欲望。所谓“山中访友”,首先是作者的孤独之旅,他说:“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踏幽径,入幽谷,入访者成了“幽人”。苏东坡词“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道出了人在孤独无侣时的普遍心态。这是出发时的孤独。接下来的描写让人感到意外:所谓“朋友”竟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白云……一些没有理智与情感的景物。身处这样的“朋友”当中也许更增添与尘世的隔离感、心灵深处的荒凉感。这是到访时的孤独。至少客观上有一种孤独的氛围和情境。
然而这又是一次欢欣之旅。人的感觉对客观环境的反应,常常依凭人的心理定向而产生,而变化。作者感觉的欢欣,表现在对周遭景物的喜爱上;这种喜爱又是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神奇而自由的联想、想像来实现的。最为奇特的想像是作者走进树林的一段:“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人在观景时,常用的想像是我是旁观者,以我观物,此物依然此物,而我依然故我,正如辛弃疾词“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还是很分明的;这里的想像之奇特在于,我是想像中的参与者,不光是此物彼物相变,而且我也变为此物或彼物,此物或此物亦变为我,正如“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物化”是以欢喜欢乐欢悦为动力的,或者说“物化”本身就是欢喜欢乐欢悦的过程。
孤独是客观的状态,欢欣是内心的感觉。
二、回归与同化
大自然是人类最早的家园。人类往文明的道路渐行渐远,越加觉得故园的亲切可爱,越加有可能把自然之物当成自己的亲友、邻居、伙伴,这便是“山中访友”有别于上文“孤独与欢欣”的又一层含义。“访”的行为既是虚拟的又是真实的。人与自然之物本无同质同性可言,物理性的对话交流不可能在人与物之间进行,因而“访”是虚拟的;人却可以虚拟对话情境,在内心与自然对话,形成一种心理场,创造一种自身精神激荡、飞升、远游的自由活动,“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性格特点有哪些?性格特点包括无力性格、不适应性格、偏执性格、分裂性格以及爆发性格等。)壁赋》),这种心理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因而“访”又是真实的。
从这意义上说,《山中访友》写的是一次精神回归之旅,我们从文中的第一、二人称“你”“我”的对话,从景物都一一幻成亲朋好友的情景,可以悟出这种精神回归的含义:
老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近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该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在自然野地里筑起围墙、栅栏,树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种标牌,由导游引来成百上千人践踏、污染,这种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马路旁边或在水泥地中间种上一片红绿花树,这种“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带着各种欲念进入自然场地,拍张照片表示到此一游,这不是回归;即使带着画家、诗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却只是像旁观者似的张望一下便回家“创作”起来,也不是真正的回归。最重要的是端正或净化心态与意向。人们啊,不妨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面对山水林木飞禽走兽呼唤一回亲朋好友,放下红尘负载轻松自然地进入精神涅 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为物抑或物之为我,这才是真正的回归,或曰与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这样的回归与同化,足以永铭心间。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篇6【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玄(xuán)奥 栀(zhī)子 津津(jīn)乐道
清澈(chè) 树冠(guān ) 湛(zhàn)蓝 凝(níng)静
犬吠(fèi) 吟(yín)咏 憔(qiáo)悴 禅(chán)心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⑶ “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⑵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⑶ 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⑷ 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⑸ 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美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邀)(俯、府)(暴、瀑)(俏、捎、消、哨)(驱、躯、岖)(津、律、肆)(狭、陕、峡、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 (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篇7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意境高远,把读者引入了无边的遐思和精神享受之中……因此本文的教学目的为:1.体会学习本文的写景状物的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2.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3.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人文主义教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
教学过程中本课宜采用朗读体会法、导读法等。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有许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大家的朋友都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做事雷厉风行,有的考虑周到,遇事沉稳。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李汉荣到山中访问了许多好朋友,它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朋友呢,和我们的朋友一样不一样”)
(二)学习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
(1)作者访问的是些什么样的朋友?
(2)作者为什么把看这些景物说成是拜访朋友?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拜访自己的这些朋友的?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一步步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适时地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使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满怀激情,满怀喜悦,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悟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
3.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1)作者是如何描写自己山中的朋友的?
(2)作者的“朋友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设计说明】以问题的形式使内容一步步深入,学生的思想也一步步地在发展。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5)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
(3)你好,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
(4)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设计说明】体会作者将要溢出来的满怀的真诚和喜悦。体会作者用语的亲切,恰当。全文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的。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留意,都用心去谱写心中的赞歌,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细腻的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5.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
【设计说明】此题旨在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体会作者融入大自然,领悟大自然的奥妙,接受大自然的恩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使学生同作者一起领悟大自然,热爱生命,感悟生活的真谛。
6.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设计说明】教师可选择表现大自然美妙声音的音乐,如林涛、鸟鸣、海浪、潺潺的水声内容,把学生再一次带入充满温馨和感情的大自然中,使学生真正用心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同作者的感情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三)拓展课文内容
假如你是某一景物,面对来来去去不同身份、特点的游人,面对游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神态,以及他们在你身边的不同表现,你想跟游人说说你的心里话吗?
【设计说明】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当然也不排除反面的例子。此题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并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中体会大自然的语言,加强同学的集体主义感和合作意识。
(设计者 马丽艳)
四、课堂实录(片断)
……
师: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那么可爱,那么奇妙。你不禁从内心喊出“大自然原来如此多姿多彩。”现在,假如你是大自然家族的一员,面对你的游客朋友们,你将向他们倾诉怎样的心声?
(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1:(先介绍自己的身份)嗨!朋友,你好!我是你的大树朋友。你每次来的时候,我都用绿色的笑脸迎接你,但是,你知道吗?这种快乐的日子快到头了。由于你们不注意爱护树木,走到这里时,不是在我身上刻字,就是折断我的胳膊,现在的我已是遍体鳞伤了。我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活在痛苦之中。求你捎个信吧,为我们的生存留一方空间,也为你们的生活多一份绿色,行吗?
(同学们为他精彩的发言,丰富的表情鼓掌)
生2:“喂!小朋友,请不要把垃圾袋扔到我身上,好吗?”小河脸色沉重地说:“我以前是多么的干净,皮肤是那么清爽,声音也优美动听——哗,哗,哗,每天都有许多小朋友,跟我玩耍,可现在呢?美妙的声音不见了,白皙的皮肤变黑了,清澈的眼睛变得浑浊了。你们从我身边经过时,还会捂住鼻子,说我是臭水沟,可这些能怨我吗?我多想和你们一起玩耍呀!”
师:同学们,对以上两位同学的发言,你们心里怎么想的?(因势利导,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3: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命。
生4:我们每个人都要起来加入“清理河流”这一行动之中。
生5:……
师: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都比较高,大家想想有的地方也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假如你是其中一景,你将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
生6:“嗨,我的恩人,我的知己,记者姐姐!还记得我几年前送给你的诗吗?从前有座山,山上长满树。人们为致富,上山砍伐树。腰包渐渐鼓,山上光秃秃。”自从你向社会呼吁了要爱护森林以后,大家开始植树造林了,你看我现在生活得多好,我的身边没有了可怕的砍伐声,有的是朋友的问候,花草的陪伴。当然喽,我们不辜负你们的厚爱,我们会做环境的保护神,绿的天使,为人类的生活贡献一片绿茵。
生7:早上好,亲爱的朋友,我是空气先生,让我伴着你,追随春天的气息,在宽广的田野里漫步;让我们走向山顶,眺望远方,听鸟儿的歌唱;让我们一起欣赏碧海的波涛,让我们呼吸花的芬芳……
生8:大家好,我是一朵小白云,你看我再也没有以前的烦恼,我的身边变得如此清爽,我的衣裳也不用担心被灰尘弄脏了,总是干干净净的,这都是你们大家保护环境的功劳。为了表示对大家的感谢,我给大家变个魔术吧,看!像不像棉花?看!像不像金鱼?看!像不像高耸的群山……再见了,朋友,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季节,快快享受这美丽的风景吧!我要去拜访其他朋友了,再见!
(许多同学还是高高地举着手,不肯放下,气氛越来越活跃)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如此丰富,思维也很敏捷,连老师也很佩服大家的才能。(同学们脸上是自豪的笑)你们的心声其实也是我的心声,更是广大人民的心声一一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希望同学们能真诚地为我们的承诺而付诸行动。(再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执教 马丽艳)
[1]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篇8【学生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②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
③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一) 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
栀(zhī)子 湛(zhàn)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②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
师: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段落: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篇9《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教学《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我就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接着我选出三,四,五,六,七自然段,特别是第三自然段,我作出了重点讲解,然后进行学习归纳:朗读 句话 理解 体会 诵读.接下来的几个自然段要学生按学习方法自学四,五,六,七自然段.这样就把学习方法很好地贯彻到全文的学习当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文学完后,学生既学习到了方法,又得到了启示:做人要有持久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要爱护大自然
另外,教学这篇课文最大的亮点便是提出修辞手法来,包括比喻,拟人,排比,联想,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一节课下来的朗读入语境,不够有感情.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党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走进山林,探访 山中的众朋友 ,与 朋友们 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升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景物、优美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
我在导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上课时,首先出示文题,我以本文题目展开线索。因为课题是全文的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是本文的文眼。所以我让同学么们边读边思考:(1)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 朋友 ? (3)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 朋友 有着深厚的感情? 让同学们揣测文章的内容,捉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合理想象、表达,从而引入本课。学生谈得丰富极了,有的认为去访问一位隐居的老人,有的认为去访问稀有动物,有的认为去访问某个建筑等等,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引导其合理想象、表达。
2、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本文有着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飞扬着作者丰富的想象,从文字背后投射出诗人一般鲜活的气质和性情,让人越读越爱步释手。因此,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收获:学习了这一课,我们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
1、《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手捧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课本,我和孩子们进入了小学阶段最后学年段的学习。
打开语文书本,第一单元的《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 朋友 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 野 》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于是我和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随着作者李汉荣到山中去拜访了他的朋友们。
一、设疑入境
初读课题《山中访友》我马上想到了: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因此,课文教学法的导入并以《寻隐者不遇》的经典诗篇诵读中进入了对课文学习的思考,诗人对隐者的寻求不遇,那么他会遇到什么呢?这种张冠李戴的导入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可是细读课文才知道作者笔下的 友 那是大自然的精灵:古桥、树林、山泉、小溪 古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走进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互换眼神、自己也成了一棵树,山泉捧出明镜让我梳妆......这一切唯有童心才能进入作者所描绘的 童话般的世界 。好吧,让我也像作者一样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领着孩子们在童心世界里飞吧!教学中通过快速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并通过课文首尾两个句子的写法和句子中的词语揣摩作者的心情,从而找到了整篇文章的教学情感基调。在这种基调的熏陶下寻找作者到底访问了哪些朋友,用笔在书上圈划出来,并引导学生逐一和他们亲切地打招呼:老桥老朋友、树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 .......一种亲切、和谐的课堂氛围悄然形成。
二、读 友 感 情
本文有着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飞扬着作者丰富的想象,从文字背后透射出诗人一般鲜活的气质和性情。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大胆地放手让孩子们在诵读中,领悟作者描写的意境、表达的感情。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到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再读课文,对最有趣的朋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拿起笔在文中写写画画,留下了自己的阅读感悟:1.读出对 桥 的尊敬;2.读出与 树 的知己;3.读出对 泉、溪、瀑、崖、云、雀 之热切;4.读出对 落花、落叶、石头 之敬畏;5.读出对 天地 之感恩
配乐朗读,学生们兴趣盎然地翩翩起舞, 小鸟向我飞来了! 听着悠扬宛转的音乐,孩子们似乎自己真的生了一对翅膀,拍打着飞向那葱郁的树梢,蓝丝绒一样的天空中漂浮着雪一样的白云,它们无忧无虑地飘动,或浓或淡,或聚或散,还时不时地变换形态,在这样的天空中飞翔真舒服,喳喳的云雀在空中微微荡漾。合上书本,脑海里浮现出童话般的世界老桥老朋友、树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 .......这么多的 人 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人与自然合一,人与自然共生。
带着满怀好心情随着作者在优美的字里行间里飞,真浪漫!
三、仿段练笔促表达。
本课的教学要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第二人称写法,面对面的描写与抒情和物我交融的独特感受)及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本文有着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飞扬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教学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一段时,作者连续跟六个朋友打了招呼,可以让学生模拟当时的情境,学习作者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韵律,引导学生再想一想:这山中还可能有哪些朋友,你能像作者一样说一说吗?(你好, 的 !你 )
学生笔下不乏灵动的文字:
你好,尖尖的笋牙儿!你着急地探出头来,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美好吧!
你好,芬芳的野花儿!你打扮得如此艳丽,是要去参加舞会吗?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篇10时间:2004年11月14日第2节课
地点:初一(3)班
学科:语文
授课人:聂君晏
授课内容:7年级上册第13课《山中访友》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2. 能力目标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三、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教学方式
合作探究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具体教学步骤
a) 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想在古桥上眺望吗?想在树林里奔跑吗?想在山泉旁嬉戏吗?想在悬崖边呐喊吗?好,就趁着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大家一起进山去看看这些美妙的风景。(在我们出发前,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擦亮你们的眼睛;第二,竖起你们的耳朵,用心去感受自然。)
b) 学生听朗诵看风景
c) 学生分段落朗读
(1) 作者
(2) 古桥
(3) 树林
(4) 山泉、溪流、白云
(5) 瀑布、悬崖、云雀
(6) 石头、落叶、小花
(7) 阵雨、老柏树、蚂蚁
d) 明确读音
树冠(guān) 唱和(hè) 一卷卷(juàn)天书 湛(zhàn)蓝 清澈(chè)
涧(jiàn)水
e) 解释下列词语
逝川:流逝的河流,多用于比喻流逝的时间。
凝神:聚精会神。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乐道:形容很感兴趣地谈论。津津,指兴趣很浓的样子。
f) 课堂思考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详写了其中的哪两位?
自然界的朋友依次为:古桥 – 树林 – 山泉 – 小溪 – 白云 – 瀑布 – 悬崖 – 云雀 – 石头 – 落叶 – 小花 – 阵雨 – 老柏树 – 蚂蚁 – 归鸟;
详写了:古桥和树林。
b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山中世界变成了童话世界,将各种景物变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进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访友”.
c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问自然界的朋友,从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里,饱含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作者描写这些“朋友”时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亲切活泼有亲切感。
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有浪漫色彩。
在叙述上独具匠心。恰当的变换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
g) 想象训练:
a齐读“树林”一段,体会其写作方法的妙处。
通过奇特丰富的想象,让“我”变成了树,创造了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把树写得栩栩如生,灵气飞扬。
b模仿“我是树”一段,任意选取一景以“我是……”为首句作想象片断描写。
c交流“我是……”片断描写。
h) 小结
今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与李汉荣先生一起拜访了他的“朋友”,从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进而对生活的热爱,愿在座的51位同学也能走近自然走进生活,做个热爱生活的人。
i) 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篇11○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篇12让你的课堂“亮”起来──《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西省阳泉市固庄煤矿子弟学校 孔 庆
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节好课,一节大家都认可的成功课。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内涵丰富、可操作性极强的语文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会更强烈一些。
面对刚刚讲完的《山中访友》一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一点。我校的教学评估一年也只有一次,我们从教的时间是何其有限,成功的体验对许多人来说是何其的珍贵。我是个很幸运的语文教师,在自己语文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在放弃生物从事语文教学的10次教学评估中,无一例外的获得的一类课,而且近三年来稳居语文组的第一名。这个成功,有幸运,但决不是偶然。下面就以《山中访友》一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经验。
《山中访友》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力求用“美”的课件感染学生:
为了让课件更“美”一些,为了让课件更好地展示出教材的优美之处,我在课件中插入了本课的flash朗读素材,集图片、文字、课文朗读、音乐于一体,让学生在听读这一环节充分感知课文;其次在其他幻灯片中,或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或用图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丽形象,让学生的视觉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课文的教学环节的名称设计中也突现“美”,主体部分设置了“美文听读”、“美文美读”、“美文研读”等环节,对学生 “美”的感知无形中又是一种强化。
2、力求挖出主题的深度,让学生有新鲜感:
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二的解决,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同时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爱护、关心大自然中的一切。
3、力求将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各个环节中又分别有所侧重:美文听读中有美读的示范,又是听的训练;美读的要求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是读与说的双重结合;研读则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情境演读、习作美文则主要进行写作水平的训练,等等。在环环相扣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4、力求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的,除了听读这一环节,其他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四人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他们的合作、探究中学习方法进一步完善。
5、力求课堂教学的完整与和谐:
本课的学习导入是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开始的,课堂小结以方舟的小诗结束,不仅结构完整,而且两则材料又都与本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不仅增强了本课文学方面对学生的熏陶,而且它们与教材很和谐的统一到了一起,教学拓展的有了宽度。
正是这些方面的努力,使得我的这节看似简单的课有了许多的亮点,学生学习的眼睛亮起来,激qing高涨了起来,我的课才随之而“亮”了起来。我想,只要每个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环节多设计一些亮点并且努力实践,你的课也可以“亮”起来。
让想象的翅膀飞起来──教学《山中访友》课后反思
黑龙江省阿城市新华第一中学 李晶波
人类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学生的潜能更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尤其是学生的想象能力。据调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及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想象能力逐渐下降,初中阶段尤为重要,学生升入中学,怎样培养他,他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所以,在课改形势下,我十分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文章《弯弯的月亮》中老师的 “弯弯的月亮只能像小船”,学生星子成为老师后,让学生充分想象:像豆角、像眼眉、像镰刀……星子老师的做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真怕自己会成为扼杀学生想象力的杀手,所以我在课堂上也有如下尝试。
一、导入环节中注重培养
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课堂及课外,如《山中访友》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初看这篇课文,我也被它深深吸引,所以在备课中我也想通过这一点想象来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首先由教师出示文题,让学生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合理想象、表达,从而引入本课。学生谈的丰富极了,有的认为去访一位隐居的老人,有的认为去访问大狗熊……,从而教师加以引导,引导其合理想象、表达。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能力真的不可估量,甚至比教师自身都丰富,在具体课堂中,我真的体会到了,若真的不设置这样的情境,学生的想象力、作文能力不可能提高。在综合性学习中,我首先让学生到自然界结交一位朋友,然后充分发挥学生想象为去想对这位朋友要说的话,学生有的模仿《山中访友》中的写法,有的从另一个角度去想象,学生有的把电线杆想象成五线谱,小燕子是音符,叽叽喳喳奏出美妙的音符,有的对树说:“你恨人类吗?人类制造出废旧污染空气,让你呼吸,人类还砍伐你,你为他们付出了那么多,结果遭此厄运,你不难过吗?”听着学生的表述、写作,我感到欣慰,同时也产生了和幸福感。是的,学生的想象力大无边,我们更应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在无边的基础上再扩大。
三、评价上鼓励标新立异
学生也需要成就感,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跟上,对学生极富创意的想象应给予高度的评价,学生会更加积极地想象。如每次想象后,都给学生的想象力打分,并且由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打分后,说出评价的理由,有了这种鼓励措施,想象的同学、评价的学生都会把想象力作为评价一个人一条标准,也转变了以往靠分数、名次来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想象力会更丰富、更乐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通过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有的增强,作文能力明显提高。
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的首要目的是:在强调打好基础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便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在新课改教学中,虽然只是初步尝试,但我会坚持,也会继续探讨其他方法,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篇1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 友 .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感情领略情节魅力.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假如你到山中访友,你会访问什么样的朋友 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可作者是怎样说呢 (学生回答)让我们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 山中的众朋友 ,共同聆听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出的童话般的世界.
学法导航
速 读 课 文 通 读 课 文 精 读 课 文
││ ││ ││
扫清文字障碍 感知文章大体内容 重点内容重点分析
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 逝川 憔悴 玄奥 禅心 唱和 德高望重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3,通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 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
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 树林 山泉 小溪 白云 瀑布 悬崖 云雀 石头 落叶 小花 阵雨 老柏树 蚂蚁 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精读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a,自主探究:
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 朋友 具体是怎么写的 分别从众朋友身上学习到了什么品质
简析:
古桥 德高望重 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 知己 我变成了树;
山泉 姐姐 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 妹妹 唱和小诗(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德育渗透: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 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齐读七段.
b,合作探究:
作者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进山看景为何说成 山中访友 同时体味想象丰富,充满童趣,浪漫色彩的构思 (重点研读四,五段)
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 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 .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 《贺新郎》
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看为朋友,为我们等外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3,精彩回放(听第四段录音),再次共同领略文章中大自然的呼唤,品味文中语言的魅力.
○教师小结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多么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 自然 则更珍贵,最重要的是端正,净化我们的心态与意向. 同学们我们也不妨试一试 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一定也能感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 (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即可.
与君共享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囚绿记》片段)
○布置作业:
1积累优美字词句,记在摘抄笔记上
2完成拓展练习中小练笔
○板书设计:
古桥 老朋友
山泉 姐姐
清 晨 访 友 悬崖 爷爷 夜 色 归 家
(好心情) 老柏树 慈祥 (好记忆)
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
推荐阅读:《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通用14篇)山中访友教学反思(精选16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精选17篇)山中访友教案(精选13篇)山中访友教案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 知识能力目标: *扫清文字障碍,老师进行正音、释义:幽径、逝川、青翠、湛蓝、禅心、波光明灭等)。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文章意境,找出所访之“友”具体所指;鉴赏文章的诗化语言,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又逢春天──《山中访友》教学案例(通用12篇)毕业十一年,连续七年带毕业班。七年的毕业班经历虽让我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但也让我成熟不少。想起这七茬毕业班,唯有一茬学生让我备感省心,教起来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其余的都是那样平淡无奇,甚至还有两茬学生让我深感力倦神疲、...
《山中访友》导学案(精选16篇)【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愉快教学与拓展--《山中访友》是夏还是秋(精选17篇)开学的第一天,崭新的课本发下去,我首先请学生浏览全册课文,看看本学期要享用的精神大餐的菜谱——目录,初步感受课文的总体内容,然后锁定第一组课文。...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精选13篇)《山中访友》教学实录翠园中学初中部 朱碧波( 课前放林中景色课件,创造与课文近似的意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好!我是第一次来泰山,第一次来泰山,我就发现泰山人民的心情非常好!是啊,最近,全国人民的心情都 非常好!...
《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通用17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7篇)《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我在导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看篆体字“友”,从古文字入手,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需要...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精选14篇)无锡市八士中学 马群 高凤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叙事简略,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精选17篇)《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至第三自然段,我们会猛然发现作者通篇运用了想象、拟人的手法将山中...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精选17篇)【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力目标:鉴赏文章新奇丰富的想象美,学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并能从中悟出生活哲理.【教学思...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精选17篇)引言与背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人文精神和美的教育,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上课前,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少,而且由于生活经验与视野所限,对写景类的文章,学...
《山中访友》赏析(通用15篇)一、导入。1.播放轻音乐《月光》,师有感情地导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我们人类好心情的家园。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镇里。...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精选15篇)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亲近自然的童心童趣与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通过想象和拟人化手法营造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的巧妙构思。3、品读优美生动且富于哲思的语言,体会变换人称所传达出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精选13篇)○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山中访友》教后记(精选14篇)《山中访友》教后记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公维忠《山中访友》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因此我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作者,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两个新的生成点。...
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