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案 >

中华文化的勃兴(精选14篇)

  • 教案
  • 2024-04-29 21:45
  • admin

中华文化的勃兴(精选14篇)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1

【学习目标】:

1、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习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学习难点】:文字的演变,古代历法。医学成就。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48-52完成以下问题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_______.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朝开始 .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________,也称___________.

4.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_______

5.战国时期.人们用_________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6______朝就有日食的记载,商朝甲骨文有许多________.__________的记载.

7.______朝,就有历法 .今天的农历,又叫 _______.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12个月.______时期, 测出一年24节气.

8.__________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的_____.____.____.____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9. 屈原生活在_______末期的_____国.代表作_______.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定为______________.

10.春秋战国盛行的______________,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________最为珍贵.

1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这句诗是谁的作品? 生活在何时何国?

(2). 它的代表作是什么?

(3.)这句诗反映作者怎样的情怀?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2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文字的演变 教师讲解:“导入框”的“旦”( )字由线条刻画三种形状来表示太阳( )从山峰上( )的云雾中( )升起——天刚亮之意。这说明我国文字的产生与线条和形状有关。它的产生是众人智慧的结晶,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41—42页“文字的演变”内容,进行活动: 先看41页“陶器上的符号”,教师指出它们就是用线条刻画出各种形状来表示各种事物或人们的思想。 再指导学生浏览45页“自由阅读卡·占卜和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产生情况;接着根据43页“记有日食的甲骨文”,教师指出它们今译为:“祭酉贞,日( )夕( )有( )食( )”。(通过板书讲解,使学生体会甲骨文的线条、形状,了解其意思) 学生根据42页“动脑筋”:甲骨文“伐”字是怎样表达意思的?(“练一练”:选c——商朝。) 2、 指导学生观察42页“‘马’字的演变”,回答问题: a、 商周时期的文字演变过程怎样?(早期甲骨文→晚期甲骨文→金文→大篆) b、 大篆与早期甲骨文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线条由弯曲、复杂变得平直、简单,形状由具体变得抽象等。) c、 随着文字的演变,记载文字的材料也发生了哪些变化?(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丝帛) 3、 组织学生按45页“活动与探究1·看图猜字”,右边文字从上到下,依次表达了什么意思? (a、人荷戈,守卫之意; b、一手执斧钺、一手捉俘虏之意; c、人手持刀之意; d、用弓射箭之意; e、一手执戈,一手持盾之意。) 7、过渡留疑:后来,人们怎样简化和改进文字及其刻、写材料,使它们更方便于人们的使用?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解答。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指导学生阅读42-43页“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课文内容,观看43页“扁鹊”插图,探究学习: 1、日食月食是怎样的现象?(由预习过的学生介绍后,归纳指出:日食月食是太阳、月球、地球在运动中产生的相互遮掩现象。) 2、夏朝人在日食时为什么会那个样子?(对日食现象还不理解,所以产生心理恐惧。) 3、(出示一张现在的日历)这是今天的一张日历,我们可以从上面找到哪些历史知识?(由预习过的学生介绍24节气,归纳指出:节气主要用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从节气的产生,可以做出怎样的历史判断?(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已经很先进了。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学生根据43页“动脑筋”:这件事说明什么问题?(我国古代关于日食、月食、哈雷彗星等天文记录是宝贵的科学资料,运用现代技术研究它们,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你请中医看过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也可请几位学生表演) a、看病:看舌苔,问病情,切脉等。 b、治病:针灸、开药方、按摩、拔火罐等。 我们称赞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后人为什么这样崇拜“扁鹊”?(中医治疾病的方法是他总结出来的,相传他曾救醒被误认为“死”去的虢国太子。)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指导学生阅读43—44页“正文”和“阅读文字”,结合观看43页“文献资料.《离骚》摘句”和插图“屈原”,回答下列问题: 1、 屈原是战国时期哪国人?(楚) 2、 屈原的代表作是什么?(《离骚》) 3、 44页《离骚》摘句里,有一个表达情感的叹词是什么?(xī——兮,师指出:当年楚国方言有个特点,大量使用“兮”字来抒发情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写的诗篇中,自然也会这样。) 4、 教师出示教具,学生按组活动,背诵《离骚》摘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用2分钟记忆,然后当场表演:每组一句,6个组配合背诵一遍,另6个组再配合背诵一遍。 5、 春秋战国时期最盛行什么音乐?(钟鼓之乐) 6、目前已知春秋战国时期最珍贵的乐器是什么?(湖北随县出土的整套编钟)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1、 课内填充“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表(一)”的“内容”:

项目

文字

天文

历法

医学

诗歌

内 容

商朝 甲骨文

商周时期金文

夏朝日食

商朝 日食月食

夏历

商朝历法

战国时期24节气

扁鹊 四诊法

屈原 《离骚》

2、 课内完成课本44页“练一练”:应选c(商朝开始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3、 课外完成《新学案》81-84页“[自我测评]。(必做题) 5、 提醒学生预习,收集春秋战国时期与诸子百家相关的详实史料,正确把握各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及主要思想;深入分析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变革促进了文化领域的繁荣等。

(2)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特长、个性等,以确立适当的教法与学法。

学生:(1)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了解古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社会制度的变革等因素促进了科技文化的繁荣发展。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2)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之前,搜集有关资料,并作一定分析,能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同时将有关资料包括图片制成幻灯片,适时展示。

活动步骤:

1.教师布置此次活动:说明活动要求,规定各组任务,分别完成;

2.各组准备表演所需道具、收集各派思想主张资料等物品。

3.将学生分成五个组,分别代表诸子百家中某一派别,选派代表发表其主要思想。推选一名学生饰演战国时秦国国王(简称秦王)。

4.教师控制整个活动过程。提出活动话题:各派代表向秦王进谏,陈述治国的主张。可分为五种观点:“仁政“治国论、科教兴国论、改革致富论、依法治国论和军事强国论。

5.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简要总结与评述,评出最佳表演者,适当进行奖励。

活动过程:

活动1:人物篇──角色扮演

由5-8名学生分别扮演一个派别的思想家代表,分别介绍各自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活动2:动手篇──资料展示

分别收集各派治国的主要思想主张、图片,并制成幻灯片进行展示。

活动3:模拟表演篇──“谏秦王”

由学生表演、宣传每一派别的治国思想,其他派别可以反驳。(共分五个镜头,此部分应为本活动的重头戏)

(l)“仁政”治国论──“苛政猛于虎”

由儒家学派学生现场表演,并代表本派向“秦王”陈述“为政以德”、反对暴政的治国思想主张。

(2)“科教兴国”论──“孔子讲学”

通过表演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及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等方面,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3)“改革致富”论──儒道法论改革

争论焦点:儒家──保守,恢复西周的制度;道家──消极、悲观,“顺其自然”;法家──主张改革,社会是向前进步的。

(4)“依法治国”论──儒法之争

儒家──反对苛政与严酷刑法;法家──主张“法治”,制定严厉刑法镇压人民反抗。

(5)“军事强国”论──墨儒兵论战争

墨家──“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儒家──“仁爱”,反对任意刑杀;兵家──“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教师总结:肯定各组同学的表现,各派主张都有道理。但作为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秦王终究会采纳哪些主张呢,等同学们学完下一课后就自然知晓。

(注:上述表演活动中,表演者应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根据其内容辅以语言、体态等,保证活动过程中既有针锋相对又能长短互补,论争与交融的和谐气氛。活动内容可根据时间需要适当取舍。)

学生天地:

1.利用课余时间,从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查阅、收集与活动相关的资料,制成卡片、幻灯片。

2.根据对各学派思想的理解绘制相关表演角色的脸谱。角色要求可以是:道家──消极、悲观;儒家──仁慈、清高;法家──严肃、远见;墨家──友善、亲近;兵家──威武、信心。

3.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设计春秋战国时的传统服装,在表演时使用,增强活动情景的真实感。

4.各组学生以自己的认识分别以“秦王的强国梦”为题,为秦王写一份100字以内的进谏书,以备活动使用。

背景资料:

1、咏孔子

华夏谁人称第一?姓孔名丘字仲尼。

三教九流皆致敬,千秋万代不能移。

自述平生经岁月,时年十五志于学;

三十而立壹心守,四十不惑群疑绝;

五十知命天然具,六十耳顺来不拒;

七十无可无不可,从心所欲不逾矩。

盛年列国好周游,如其用我为东周。

晚岁回归修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

发愤忘食理万事,乐以忘忧知百世。

损益斟酌三代礼,夫子不知老将至。

因材施教学不厌,有教无类诲不倦。

贤人七十尽狂狷,弟子三千少乡愿。

后生登堂且入室,门人学而优则仕。

三军虽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

上智下愚不可移,中庸无过无不及。

小子何莫学乎诗?若不学诗无以立!

温故知新一反三,侍于君子有三愆。

巧言令色鲜矣仁,意必固我太主观。

至圣先师称素王,全凭道德及文章。

博施于民能济众,述而不作自流芳。

父子君臣子称许,怪力乱神子不语。

不过祭神如神在,敬而远之最可取。

君子三畏须知晓,获罪于天无所祷。

父子之间是天伦,君臣之际亦人道。

颜渊曾问何谓仁?夫子答曰能爱人:

仁者能爱亦能恶,克己复礼即为仁。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礼乐不兴善不劝,刑罚不中恶不惩。

君子小人可分辨,性相近也习相远:

求生害仁岂有德?杀身成仁义无反!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者无忧诚坦荡,勇者不惧且弦歌。

歌咏而归吾与点,直道而行人与天。

四时行焉谁做主?百物生焉天何言!

圣人之道与谁共?夫子之言有何用?

熟读儒经二十篇,何须佛典三千颂!

原载***(作者:黄玉顺)

2、孔子文化节:祭孔──千余名海内外华人参拜万世师表

XX年9月28日,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53周年纪念日,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祭孔大典。这是自9月26日开幕的第十九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中的重头戏。上午8时,祭孔大典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的是开庙仪式。金声玉振坊前,锣鼓声响,醒狮舞起,接着,天空中响起古朴、悠远的音乐。在音乐声中,身着红黄清代皇室祭孔礼服的祭孔队,孔子后裔参拜团、加拿大参拜团、日本参拜团、马来西亚参拜团、国内百座城市参拜团、学生参拜团等依次来到至圣门前。千百年来,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还是平民百姓,无数朝拜者来到孔庙,无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虔诚朝圣。今天,1000多名来宾纷纷整理衣冠,庄严肃立。在神圣的音乐中,庙门徐徐开启。祭孔大典的第二板块是祭孔巡游。进入孔庙,一种庄严的气氛扑面而来。大红地毯沿孔庙中轴线,直铺至壁水桥。孔门72贤弟子模样的人结发、着长袍、手持书简肃立两侧相迎。在以古琴、箫和坚琴为主的典雅音乐声中,祭孔的人们一一行至孔庙内的九进院落。生动地再现出“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历史盛景。接下来,在大成门以内至大成殿举行的祭孔活动,是祭孔大典的第三板块。大成殿正门前,摆放着全猪全牛全羊三牲祭品。72弟子在杏坛周边席坐蒲团,手持竹简,高声诵咏孔子《论语》片段。在钟磬声中,仪仗队进行了神圣古朴的祭孔乐舞表演。64个舞生分纵八横八排列,随着乐歌节拍,俯仰旋转,舞姿舒缓,庄重肃穆。舞蹈完毕,仪仗队分列东西两侧,中间形成祭孔区间。身着红黄清代皇室祭孔礼服的队伍首先行礼参拜。随后,曲阜市官员向孔子像三鞠躬。孔子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女士代表最后一代衍圣公、在中国台湾的孔子第77代孙孔德成先生行了鞠躬礼。其后孔子后裔参拜团、加拿大参拜团、日本参拜团、马来西亚参拜团、国内百座城市参拜团、学生参拜团和社会各界人士也先后行礼。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

摘自《新华网》

3、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子·秋水》

主要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

《中华百杰图传·华夏先哲·孔子》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中华百杰图传·一代亚圣·孟子》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中华百杰图传·道家始祖·老子》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中华百杰图传·致富先哲·荀子》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中国史画卷·上古卷》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文史知识辞典》延边人民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6月第一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指导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6月第一版

《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6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小学教师资源网

:com/ 诸子百家研究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12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对后世影响深远。准确、详细了解孔子,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上的许多问题。另外,由于孔子是一个争论颇多的历史人物,通过实事求是地了解孔子,也有助于我们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

各位思想家的主张是本课的难点。思想史本身就很难,加之这一时期思想繁杂,理论抽象,更增加了我们学习的难度。

知识网络梳理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览表

流派人物历史时期主要思想代表作品及影响

儒家春秋晚期

战国时期

道家春秋晚期

战国时期

墨家战国初期

法家战国末期

兵家春秋晚期

合作探究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诸子百家的学说中那些积极的东西值得我们吸收和利用?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苹果***强制关机发出警报声的解决方法如下:1、线路松了,换个排线。2、如果是内屏坏了,直接换屏幕总成。3、如果换了屏幕还不行,那就是主板的触屏ic问题了,所谓触屏ic就是控制触摸屏的一个芯片,能换,但是对工艺要求非常高,这是芯片级别的维修,一般的小店都不会的。只能联系售后中心进行维修。)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3.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4.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5.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一主张的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6.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7.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这一思想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8.试找出下列人物中不同类的一项(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9.庄子代表的学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 d.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11,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民贵君轻”的代表人物是( )

a.韩非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12.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13.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4.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15.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中,既是儒家代表人物,又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荀子

16.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主张改革,提倡法制的代表人物是( )

a.孙武 b.孙膑 c.孟子 d.韩非

二、材料分析题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阅读材料回答:

①上述内容是谁的名言?

②他在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名言,试举两例。

③我们应怎样评价他?

三、问答题

18.试简述孔子在思想、文化及教育上的贡献。、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13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掌握甲骨文、金文和竹帛书。《诗经》和屈原、商周的青铜艺术、钟鼓之乐。

能力方面: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甲骨文、金文、大篆等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以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的内容和春秋战国时期突出的科技成就,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介绍先秦时期灿烂的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先秦时期我国的天文和医学等科学技术处于之所以能够位于世界先进行列,是与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对《离骚》中部分作品的朗读、学习,体会分析其中含义,使学生理解屈原的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对其进行人格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诗经》中部分作品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人民是历史的真正的主人,灿烂的文化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

二、

教学重点:甲骨文、《诗经》和屈原。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节气等较难讲述清楚;本课内容较多,头绪复杂,比较难于掌握。

三、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谈话法、启情法、读书法、直观法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从甲骨文到竹帛书

1、商朝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XX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通过文字的阅读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从中捕捉到有效信息,了解到甲骨文的发现、名称来源和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占卜的内容总结出,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堪称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商朝和周朝的金文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 为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3、战国时期的竹书和帛书

教师直接点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和我们刚刚学习的甲骨文和金文比较,竹书和帛书的最大进步在哪里?加深学生对书写材料的变化的认识。

二、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填写本表格。

科目时间成果

文夏朝记录了我国最早的一次日食。

春秋(公元前6XX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法夏朝农历又称“夏历”源于夏朝。

商朝历法逐渐完备,历法称为“殷历”

战国制定出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最大的成就。

学商朝甲骨文中记载的疾病有数十种。

周朝医学分为内科、外科、营养保健科和兽医四科。

春秋战国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三、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

1、《诗经》

教师总结指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由孔子编订,全集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中的大部分作品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在我国诗歌创作史上初步形成了现实主义传统,这种现实主义的写法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

2、屈原和《离骚》

教师提问: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继续提问:他为什么受到人们这样的爱戴呢?教师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插图《屈原》和教材中有关内容,并配以画外解说:这位目视远方,面有愁容的人物就是屈原。屈原不仅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吸收南方民歌之精华,采楚国方言,创造了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写下许多优秀诗篇,《离骚》是其中名篇。

3、钟鼓之乐

教师出示编钟的图片,边看边讲:编钟由青铜铸成,分三层排列在刻满彩绘花纹的钟架上,气势宏伟而壮观。最上层的叫钮钟,是用来定调的,只要准确地敲击标音位置,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音阶的声音。中层叫甬钟,有三个半八度音阶,能演奏各种乐曲,声音清脆嘹亮,悦耳动听。下层也叫甬钟,因为形大体重,所以声音深沉宏亮,在演奏时能起到烘托气氛与和声作用。用这套悬挂的编钟,至今仍可以演奏出古今中外的各种乐曲。

教后记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14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入新课:利用XX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

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

1.人物: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

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图1 图2

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合作探究:

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3. 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

4.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

精讲点拨:

1.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非常大,其中主要的一点,便是把文献资料的真伪可以通过考古成果来证明。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料。

2.夏、商、西周的天文、历法和医学,处于当时先进水平,古书上关于夏朝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的最早的记录。

3.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楚辞”,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大诗人,后跳汨罗江自杀。相传,他在五月五日投江,当地人民驾舟前往救援,终于不及。但这一举动在后来却变成为一种风俗,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现在这个风俗已发展得规模宏大,非常壮观。另外,汨罗江人每年五月五日都要用箸叶包了粟(黍)米做成“角黍”投入水中,使屈原死后免于饥饿。这一举动在后世也发展成为全国性风俗,就是端午节要包粽子。粽子便是古代所说的“角黍”。

达标训练:

巩固基础: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b.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

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

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李时珍

4.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 b.马王堆帛画 c.秦兵马俑 d.湖北随州编钟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时候开始的(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6.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

a.商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7.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制定这种历法是在(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春秋初期

b.战国时期定出一年中有24个节气

c.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9.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已相当成熟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凡是金属器上的文字都叫金文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能力提升:

10.阅读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2)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跟纪念作者有关系,是哪一个?人们为什么纪念他?

知识梳理:

课外作业:必做题: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选做题:《离骚》里有许多名句,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生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可以多查一些《离骚》里的句子,并适当背诵一下,体会这些语句的优美和其中的含义。

图说历史:

推荐阅读:中华文化的勃兴(通用12篇)中华文化的勃兴中华文化的勃兴(2)中华文化的勃兴中华文化的勃兴
科举制的创立(通用17篇)

【课题】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四课 【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

第18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精选2篇)

第18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教案(通用2篇)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

昌盛的秦汉文化(精选12篇)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道教的兴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王充与《论衡》。通过分析佛教和道教对我们周围事物影响的实例,说明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理解宗教迷信...

第5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学案(精选2篇)

第5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 事件,锻炼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通用12篇)

第22课 [设计理念]初一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读过四大文学名著,教师单纯的叙说介绍,对学生而言,终究是隔靴搔痒,且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详尽介绍。...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精选2篇)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佛教和道教产生的时间、传入路线及基本教义,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学习司马迁生平及其编撰的《史记》的内容特点,了解什么叫纪传体。...

开元盛世(精选17篇)

第3课 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盛世景象的主要史实。...

封建专制的加强(精选2篇)

第一节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 军机处的设置;文字狱2.思想认识军机处和文字狱是清王朝在政治思想上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3.能力培养① 清朝前期政治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② 政治特点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七年级历史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