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赏析吧,狭义的赏析,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赏析才是好的赏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姜夔《暗香》全词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姜夔《暗香》全词翻译赏析 1暗香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
① 辛亥:光宗绍熙二年。(1191)。
② 载雪:冒雪乘船。
③ 诣:到。
④ 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居住在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⑤ 止即月:指刚住满一个月。
⑥ 授简索:给纸索取诗调。简:纸。
⑦ 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⑧ 把玩:指反复欣赏。
⑨ 二妓:乐工和歌妓。
⑩ 隶习:学习。
寄与路遥:表示音讯隔绝。这里暗用陆凯寄给范晔的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千树:写寒冬时千树红梅映在西湖碧水之中的美丽景色。宋时杭州西湖上的孤山梅树成林,所以有“千树”之说。
【译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译文二】
旧时皎洁的月光,曾多少次照着我,在梅花旁吹奏玉笛。笛声唤起美丽佳人,不顾寒冷和我一起把梅花攀摘。而今我像何逊一样渐渐老迈,全无当年春风得意的动人文笔。但奇怪的是竹林外几枝梅花,偏把缕缕幽香送入华丽宴席。
此时,江南水乡正分外的凄冷静寂。想寄你一枝寒梅可惜路太远,还有一夜茫茫大雪堆积。手捧翠绿酒杯不禁伤心落泪,只能默对红梅深情想念你。永难忘那时我们携手同游,千树寒梅绽放,西湖一片澄碧。而今眼看梅花又片片落尽,可不知几时还能见到你?
【评点】
本篇为词人咏梅名作之一。全词将咏梅与怀人相结合描写,既咏赞梅花优雅的芳姿神韵,又抒写词人身世飘零之恨和感事怀人伤离念远之情。
上片写词人悲凉身世。前五句写对往事的回忆。“旧时月色”点出时间和空间范围,“旧时”拉开了时间的距离;月色在天,又撑起了空间的境地;“算几番照我”承接上句的月色,勾勒出词人回忆昔日情景时的凝神状态;“梅边吹笛”,点出“梅”字,切题咏物;笛声“唤起玉人”,她“不管清寒与攀摘”,此二句以美人烘托梅花,写玉人的一片深情都倾注在梅花上,增添了梅花的厚重。“何逊”三句写现实情景,词人以“何逊”自比,感叹时光易逝,面对梅花,再也写不出当年春风得意的诗句了。末三句笔锋一转,点明题旨,具体描绘了石湖的梅花。
下片感事怀人。前四句以江南的凄寂反衬内心的相思之情,想寄她一枝寒梅,却重重相隔无法寄达。自然引出下两句:“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三句写的是昔日与情人携手同游梅林的情景。最后两句转回现实,写此时梅花凋零的肃杀景象。“几时见得”一语双关,一是梅花落了几时开,又有几时还能见到心上人的意思,韵味深长。
【赏析】
这首词是姜夔客居范成大宅邸时的咏梅之作。上阕先追忆往昔在杭州西湖月夜赏梅的情景,和今日赏梅景况相对照,情怀凄清寂寞。下阕先写今日赏梅的遥远思念,再与离愁别绪,最后回到眼前,写梅的凋残,表现出无限怅恨。该词将咏梅与忆念“玉人”相交相织,时空跳跃幅度较大,穿插典故,咏物寄情,形神兼备,情趣高洁。
本篇为作者咏梅名作之一。本篇在咏梅同时抒发了怀念故人的情怀。此词作是作者载雪访范成大于石湖时写的,同时还写了《疏影》。张炎在《词源》中所说: 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张炎对林逋的《山园小梅》和姜夔《暗香》、《疏影》的评价是很高的'。但是他的作品没过多的历史价值,实际上只是借物咏怀、即景言情的抒情诗,写作者所见所感,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的慨叹。
《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词上片写月中赏梅。词人从回忆往日赏梅开头,凭空升出一番意绪,时间、意象重叠。赏析中“月色”几乎都有一种冷的意味,在月光的冷色调里就能造成一种幽冷的范围,着重色调与氛围的感受,多了一层朦胧。 “旧时”把读者带入一种对往事的回忆中,同时也含有一种今昔的对比,同时也见出“月色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毕竟“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算几番照我,梅花吹笛”。写月下赏梅,通过“月、梅、笛、人”和谐统一的立体意境,体现词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格追求。 “算几番”,说明月下赏梅吹笛的次数以及词人的兴趣之高。“算”不仅是对往事的回忆,而且带有对“往事如烟”的感慨。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续写赏梅清兴。玉人与月色相联,意境和谐,但“清寒”中显得意境幽冷。笛声引起玉人与词人共赏冬天的清寒, “与”,“共”之义,清兴之外,尚有一丝韵味和情味。以上五句是回忆当年赏梅雅兴。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由回忆转入现时, “而今”照应“旧时”,物是而人非。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是词人对眼前梅花的感受。从对梅的感受强烈到对梅的花期淡漠,只有梅香袭来方知觉。“但怪得”是惆怅,自己老了,梅花依旧送香来,平静的心因梅花的冷香而骚动起来。“疏花”,梅花疏淡,词人将梅与竹相连,以竹的雅洁衬托梅花。“瑶席”指雅洁的卧室,“香冷”,移觉手法,恰好地道出了梅香的特点。 “香冷入瑶席”与“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相比,暗含了对玉人的思念。
词下片写雪中赏梅,忽然宕开,将已逼到近前的梅花推远,梅花变相,忽变作另一梅花,代表所苦恋已远离的女子。
“江国正寂寂”。“正寂寂”指环境幽清,不仅强调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词人心境的空寞。“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折一枝梅花寄给情人,表达思念,但雪深无法办到。“叹”字见出词人的惋惜,无法表达则借酒消愁。
“翠樽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写词人与梅花都在怀念玉人。 虽然“翠樽、红萼”色彩明丽,但凄冷的环境中却体现了一种冷艳的凄美。
“长记曾携手处,千枝压,西湖寒碧”。回忆当年雪中赏梅的情景,“携手赏梅”更显出两人情意深浓,情趣高雅。“压”为花多、雪大,千枝花被雪压住,也暗含词人心情的沉重。红妆素裹,雪压梅花的清影倒映在碧水中而清影满湖,“寒碧”与上片呼应,使词始终在一种幽冷的环境之中。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从回忆转入现实,“片片”连用,突出一种凋零感以及词人对梅落过程的关注、关情。“也”带有词人轻轻地叹息。 “又”与“算几番”共同体现时间过得久,以及词人思念之深。
此词将咏梅与思人交融,句句不离梅花,用梅花寄托怀人情思。上片的月中赏梅与下片的雪中赏梅融汇在幽冷的环境和词人感情的范围之中。今昔对比,精神骤现,“清空中”有意趣,使物性、人情与境共生,使得整篇词幽韵冷香,挹之无尽。
姜夔《暗香》全词翻译赏析 2暗香·旧时月色
宋朝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暗香·旧时月色》译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只见残梅片片,随风凋落,何时才能和你一起重赏梅花的幽丽?
《暗香·旧时月色》注释
辛亥:光宗绍熙二年。
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
止既月:指住满一月。
简:纸。
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工伎:乐工、歌妓。隶习:学习。
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但怪得:惊异。
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
红萼:指梅花。
耿:耿然于心,不能忘怀。
千树:杭州西湖孤山的梅花成林。
《暗香·旧时月色》赏析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淡远蕴藉的笔墨描画出烟霭深沉的旅行,而这“韵最娇”的“新词”便是《暗香》《疏影》二首。沈祖棻云,“《暗香》《疏影》虽同时所作,然前者多写身世之感,后者则属兴亡之悲,用意小别,而其托物言志则同。”小诗流露出的才子词人姜夔于音乐中的那丝陶醉与忧郁,使人不禁想去赏析这首“读之使人神观飞跃”的《暗香》,走进笛里梅花,走进姜夔的清刚幽冷之境。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月光清美,梅花溢香,这位词人吹的想必是笛曲《梅花落》了。笛韵悠然,当时的词人之心可是恬淡安闲,怡然自适,或是心有幽怀,黯然神伤,还是柔情蜜意,“相看好处却无言”?资人遐想,含有韵味。“算几番照我”,回忆并勾勒往事。“几番”约言其多,不止一次。唯“当时只道是寻常”,才有今日的追忆与幽思(话后面加jpg是什么梗?jpg是图片格式,jpg后缀一般在形容词后面,文字+jpg的描述形式是用文字给出一种画面感,更显生动。)。“算”字送出一种回忆往事的凝神静思的状态,而这种回忆从根本上是缘于内心生发的感情,这是一种怀旧的情绪,于是引起下句对往事的追述。
“唤起玉人”句,在月下、梅边、笛里复加一“玉人”,则美人梅花互衬,俨然有春日里“人面桃花相映红”之美。著一“唤”字则静中有动,静止的美丽图景变得立体而鲜活,出现了情趣。“不管清寒与攀摘”,冒着清寒,攀折梅花,则内心感情之热烈可知。这里清而不凄,清而非冷,清寒而不刺骨。“清”本是极普通的字,作者信笔写来,则天气之清寒,月色之清美,梅花之清香,都可融而为一,这里似乎凝含着往日的幸福之感与甜蜜之情。回视起句清空,它既可能是在“玉人”身旁的“吹笛”,也可能是孤身一人,因思念而吹笛,更可能是兼而有之,以“几番”二字囊括。和次句意脉似断非断,似连非连。这三个分句以寻常的字眼包蕴了广阔的时空,构造了悠远的意境,暗含了凄婉的感情,可谓很有笔力的开篇。
下句笔锋陡转,以何逊自比,而着意在于“渐老”的衰飒。“而今”和开篇“旧时”相对,扩大了时间的厚重感。这里不仅有对往日恋人的怀念,还含有对逝去的美好岁月、青春风华的怀念和惋惜,正与“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的嗟悼悲慨暗合。说“忘却春风词笔”,却隐约含有往事不胜悲的意味,正如那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伤心人,欲寄彩笺却又说“无尺素”一样。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低徊如斯,哀婉如斯,“春风词笔”如何忘却?否则,“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何以入眼,又何以“怪”之?此句又转入现时,竹外疏花萧瑟,冷香吹入瑶席,引人幽思,勾起回忆。正是“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梅花与人两相思。这里见花思人,生出“怪得”之心,必是至深之情。“疏”“冷”烘托凄凉,“瑶席”反衬哀苦,用字可见匠心。
《暗香·旧时月色》赏析二
《暗香》、《疏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物词,曾被誉为姜夔词中具过际表性的作品。关于这两首词的题旨,过去过许多说法,但都难以指实。实际上,这两首词只不过是借物咏怀、即景言情的抒情诗,写的是作者所见所感,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来今衰的慨叹。 古际咏梅的诗词很多。但是,正如张炎在《词源》中所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张炎对林逋的《山园小梅》和姜夔《暗香》、《疏影》的评价是很高的。姜夔这两首词并不一定过什么重大社会价值,但它却能从现实的官感中引起诗兴,摘林逋著名诗句为词牌名,适当地提炼和化用某些与梅花过关的典故,并由此生发开去,立意超拔,另创新机,构思绵密,错综回环。而且能自度新曲,叮当成韵,铸词造句,意到语工,丽而不淫,雅而不涩,在艺术上确过独到之处。对这两首词扬之太高固然不当,抑之太下,恐亦非是。
《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来衰之感。全词可分为六据。上片,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为第一据,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那时,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境界第等幽雅,生活第等美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第逊而今渐老”两句,笔锋陡转,境界突变,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再雉过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词笔了。正如作者所说:“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蓦山溪》)。与上五句相比,境界第等衰飒。这是第二据。从“但怪得”至上片结尾为第三据。这两句点题,写花木无知,多情依旧,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词人的室内,浸透着周围的一切, 尽管你“忘却春风词笔”,却仍免不了撩起深长的情思,引起词人的诗兴。下片承此申写身世之感。从“江国”到“红萼无言耿相忆”是第四据,感情曲折细腻而又富于变化。换头,叙写独处异乡,空前冷清寂寞,内心情感波澜起伏:先是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次想借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最后,作者想从窗外红梅身上来寻求寄托并据以排遣胸中的别恨,然而引起的却是更加使人难以忘情的回忆。些少六句,三致意焉。“长忆曾携手处 ”两句,是第五据,其中“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境界幽美,词语精工,冷峻之中透露出热烈的气氛。这是前句“忆”字的具体发挥。这两句说明词人最难忘情的是西湖孤山的红梅,它傲雪迎霜,幽香袭人,压倒了凛冽的冬寒,似乎带来了春天的信息。携手共游,第等惬意!词脉发展至此,终于形成高潮。结尾两句又是一据,词笔顿时跌落,终于又出现了万花纷谢的肃杀景象。“几时见得”一句埋伏下许多情思,引起无限悬念。
这首词构思绵密,自出机抒。词的创作虽与林逋《山园小梅》过关,但其境界却远远超林逋的诗作,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不相类。林诗“曲尽梅之体态”(见司马光《温公诗话》),陆词借梅比喻诗人的品德,姜夔这首词却织进了个人身世来衰之感。但写法上却“不即不离”,看上去,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正如张炎《词源》所说:“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姜夔词的“清空”也正表现在这里。其次是,对比照应,似纵旋收。作者本来以梅花为线索来抒写个人身世之感,但他善于把今昔来衰之情捏在一起,在对比中交替进行,给人以强烈印象。如第一据写的是昔来,第二据便接写今衰;第五据写昔来,六据又以今衰作结。这二者形成强烈对照,境况十分鲜明。再次是,抒情写意,曲折尽致。这是一首抒情词,侧重于叙写词人激烈起伏的内心活动。以第四据为例,短短六句,却过三次转折,感情上的波澜回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是音节谐婉,字句精工。《暗香》、《疏影》与《扬州慢》一样,前无古人,纯属自创。这两首词经过歌伎演唱的实际检验,作者自认为“音节谐婉”。当时曲谱,今已不传,但读起来仍能琅琅上口,叮当成韵。如前所说,作者是很注意研辞炼句的。这首词,词句秀美,用字精工,“冷”、“压”的准确鲜明,虚字的恰当适度,都过益于诗意的增强。
《暗香·旧时月色》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与词人《长亭怨慢·渐吹尽》为同年之作。是年冬,姜夔载雪访范成大于石湖。他在石湖住了一个多月,自度《暗香》、《疏影》二曲咏梅,使人神观飞越耳目一新,又深蕴忧国之思、寄托个人生活的不幸。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