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总结 >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3篇

  • 总结
  • 2024-07-13 09:57
  • admin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3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1

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2

一、有了“终身备课”思想。

通过学习,我见识了专家的风采,见识了全省众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真正是“学然后知不足”,更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坚定了终身学习的信念。回忆自己的教学历程,工作十几年,某个时间段稍不注意学习,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就会落伍。踏上工作岗位后实际上才是一生中最漫长、最重要的学习之路的开始。我越来越觉得,作为教师特别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文学知识要丰富,语文素养要丰厚——这要靠终身的学习和积累,更需要教师终身备课。

在这个学习化的社会里,不学习自然会落伍。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我会抽时间读更多的书,让语文的底子再增加点厚度,另一方面,我会在业务上持续不断的学习,多吸收多借鉴,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更要在工作中多积累多历练,笃学慎思,不断充电!

二、有了“大语文”观念。

新课程指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想想以前不管是读书还是教书,总是认为老师是教课本,学生是学课本,老师是通过教课本教给学生知识,学生是通过学课本掌握所学知识。课本是“经”,老师和学生都是课本忠实的追随者,这就导致我在上语文课时总是对教材的每一篇课文不厌其烦的、详详细细、认认真真、方方面面的讲解;导致课堂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脱离了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

三、加深了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认识

1、教师主导:

教学的知识对老师来说是已知的,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课前认真备课,翻阅了大量的参考书,对上课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了如指掌,甚至语言的表述都非常符合参考答案的特色。结果是上课时虽然展示了老师的风采,自我感觉不错,可学生总是一脸的茫然。我当时真是不明白,为什么投入的时间与产出的效果不成正比呢?

现在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第一,它为教师挤占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且为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说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第二,它会潜在地钳制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自觉的以教师为中心,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今后教学我要注意在知识的系统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导向作用,但对具体的问题无需一一作细致的讲解。这样,既能保证上课中教师“导”的作用,又能使得师生面对同一问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利于师生共同参与交流、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分析。

2、学生主体

我过去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过去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今后不管再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备课、上课。

今后教学中,我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制定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并且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的不同,设置科学合理的起点。既考虑到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课业学习的目标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又充分考虑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开放式培养,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特长都能得以发挥,学困生有成功感,学优生能最大程度的放开手脚,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掌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各展所长,各有进步,各有收获。

四、有了“角色意识和过程方法”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今后教学中,我要做学生的朋友,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和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2、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习过程要引导学生不仅用脑子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写;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始终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无拘无束的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让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使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3、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五、理念必须武装实践:

通过研修学习,接触到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心无数次震撼,好像自己已经占领了一个个制高点。其实,过去的学习经验告诉我:只有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充分体现先进理念的意义和价值。

“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希望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大的进步。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3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语文组多层面多角度地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使新课程真正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贯彻。为推动新课程的开展,我组以“整体推进”的模式开设出高质量的公开课,准确地把握了语文新课程在推进过程中的方向,以开设的公开课为标志,我组经历了两个阶段:从“突破课堂教学形式入手”实践新课程和从“文本内容的深层剖析探究入手”实践新课程。

1、从“突破课堂教学形式入手”,推动新课程开展。

根据课型特点,从诗歌、古文、活动课三种课型出发,从形式上予以突破。

(1)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大自然感悟秋天并拍摄剪辑。

在《秋天》一课的设计上,老师带领同学走入大自然,学生拍摄寻访秋天的全过程并进行剪辑,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对课文的鉴赏领略和学生实践活动的互动式行进成为这节课的教学双线,这是课堂教学方式探索上的一次成功。

(2)教学形式多样,凸显“感悟体验”。

在学生实践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感悟。“闻一闻秋天的气息”“听一听秋天的声音”“说一说秋天的故事”“摸一摸秋天的果实”各种教学手段交错使用。

(3)营造氛围,平等对话。

在《论语》这一课的设计上,注重气氛的营造和学生对话的开展。在古筝声中,在错落有致的自由散读声中,浓浓的古韵在课堂中弥漫开来。在充分把握课文基础上,根据自己经验谈谈感悟,故事、漫画、小品、诗词、格言,学生们娓娓道来,课堂成了人生哲理交流的平台。

(4)走向生活,展示个性

《说说我自己》让同学们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生会竞选”“模拟学校招聘教师,校长点评招聘会”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在同学们的自我展示和同学评价中认识自我,加强沟通,课堂成了展示个性,认识自我的舞台。

2、从“文本内容的深层剖析探究入手”,深化新课程实施。

在形式探索的基础上,进入一个更为深入的阶段:从挖掘文本内涵入手,深化新课程内涵。

(1)追求内容的丰富、视野的拓展。

在设计《女娲造人》一课时,我们设想:一个经过改编的神话故事,内容本身没有挖掘的价值,但以此为本,引领学生走进神话的大门,里面的世界将何等宽广!在老师一步步引领下,学生们对文本和文本外的探索愈来愈深入,学生们脑海中留下了一串串问题:《女娲造人》古今版本多变,每一改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十多个民族的创世神话中造人用的都是一种原料“土”,东西方神话中的女性有何不同等等。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研究的舞台。

(2)追求思想情感的深度。

在设计《信客》一课时,从三个层面切入:(1)信息、信用、信念。(2)文本对比(3)将人物置身于时代。这样,文本与延展交融、人物与时代纵横,使课堂教学厚实化、文学化。

在课堂设计上,层层推进:(1)抓住要点,梳理文本(2)于看似平淡处设疑。(3)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4)比较阅读,使文本向纵深挺进:比较臧克家《三代人》、史铁生《命若琴弦》,探讨“两代人”职业命运的代代相承图。(5)提供时代背景,在时代的坐标上探讨人物命运。一节课的教学容量密集,学生的收获颇丰。

二、支教交流,在碰撞中领悟教学真谛。

(1)主动出击,接受专家指教。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展开教学研讨。孔晓玲、李明、劳新华、郑怡、王旭东、李昕霞、饶美红等老师分别在各级各类的交流活动中开课,参与人数面广,涉及各个年龄层面,效果好,反响强。其中郑怡的《珍珠鸟》代表上城区参加了杭州市教科所组织的“新课程展示”活动。李明的《安塞腰鼓》王旭东的《信客》参加宁波杭州四校“课堂新韵”活动。王旭东的《信客》参加由杭州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郑怡的《散步》参加由上城区教研室主办的杭州市“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孔晓玲的《女娲造人》参加区“陶研会”组织的'研讨活动。

(2)提供机会,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密切关注各种层次的观摩交流活动。在全国、省市区十多次各类各级观摩活动中,分批选派各个层面的教师观摩学习,开拓视野。教师的参与面广、积极性强,有效地推进了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省里的新课程展示课,对转变我组教师的新课程理念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提供契机,促成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是语文组的生力军。他们专业素质好,工作热情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教研组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尽快促成专业成长,是教研组工作的一个重心。

(1)集体备课,在交流中促成专业成长。

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根据工作重心的不同,或专题式研讨,或集体备课,大家在活动中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无论是来自教学师傅的指点,还是来自备课组同仁对教学探讨,都成为他们成长的养料。

(2)开展活动,在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

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热情,以“整体推出”的形式展示教学风采。在集体备课磨课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锤炼。《秋天》《安塞腰鼓》《论语》《说说我自己》《珍珠鸟》等一系列的公开课获得广泛的好评。

(3)提供舞台,在获得成就感中获取动力。

组织“全国教师基本功大赛”,“浙江省多媒体案例评比”,“上城区作文案例评比”、“区中小幼教学论文评比”“省市中(一个***号申请几个***:一个***可以注册一个***号。我们的***号在注册的时候是需要绑定的,一个***号只能绑定一个***号,因为***号需要进行实名认证,一个身份证只能注册一个。)语会青语会论文评比”等等一系列活动,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展示教学个性教学特长的通道,使其在获得成就感中获取动力。

四、辛勤耕耘,成果颇丰。

(1)课题论文

暑假期间组织全组的老师撰写论文,提升将教学实践转化为论文的能力,加强交流,进一步提升本组的教学教研能力;王旭东老师、孔晓玲老师、饶美红老师承担区《自主学习》的课题;多位老师承担学校的省市级课题,初二备课组实施《皇城根文化研究》课题。

(2)教师成果。

王展青老师的作文案例《互动的课堂心灵的交汇》获得区一等奖,王旭东老师《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个性化思维能力的策略思考》、孔晓玲老师《新课改下文言文课堂阅读教学探究》、李昕霞老师《学生发展为本作文评价模式的探索》、林丽丹《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探究与策略》在区中小幼论文评比中以较好的成绩入围。另外有多位老师编选的新课程资料在各级各类出版社出版,文章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其中《建兰中学语文试卷》一书获得畅销。

(3)学生成果。

积极开辟渠道,展示学生文学才华。各年级的学生利用春假秋假的时间尝试学生自己出版作品集、写自传、结合课文出专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潜能。有许多学生的作品发表、得奖、出版。

(4)课外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实施“大语文”的教学理念。教师们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带领学生们“探寻皇城根文化”,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课外知识竞赛”,“话剧表演”等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媒体报道

《文汇报》《每日商报》以较大篇幅报道了我组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报道;《钱江晚报》《青年时报》报道了我组开展“探寻皇城根文化”“杭州电视台”播出我校“语文课改”情况。

(6)承办大型活动。

积极承办上城区“市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从《优化学习方式,提升语文素养》一书的编印到橱窗展版的布置,从开课老师的集体备课磨课到一系列组织准备工作,教研组的同仁们齐心协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相关文章: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02-07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09-03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11-02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范文11-14

新课程学习总结10-26

新课程学习总结11-22

新课程的学习总结10-05

新课程学习总结09-03

小学新课程学习总结1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