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 >

语文的随笔精选15篇

  • 文学
  • 2024-06-16 18:59
  • admin

语文的随笔精选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的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的随笔1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话再次在我脑海中回荡,使我不禁地想起了初2第二学期任教我们语文的白杨老师。他只是教了一个学期,就离开了学校。说起白杨老师,其实他并不是姓白名杨哦。到他走的时候,我们只是知道他姓刘。为什么他会有白杨之称呢?

语文老师走了,她教了我们一个多学期。在初2第二学期得第3周,她舍弃了我们。某老师说:语文老师要去广州做会记。者其实是次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她再也忍受不了我们课堂的不专心,测验前的不复习,对待任何事都是漫不经心。如果语文老师想教你们的,她也会教完这个学期才走,班主任说,可是现在是,是我们把语文老师气走了,她宁愿去广州也不愿意留下来教我们。不仅是语文老师无法容忍我们这班哗鬼,甚至各门各科的老师都讨厌我们班

语文老师走了,迎来新的语文老师却是一个黑黑实实,中等个子,听说,他已经有15年的教龄,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教师。每教一课,他总会出一些习题给我们做,当教完了,他都会小测每课的字词句,当时我心想,我班被他教了后,同学们会改变吗?同学们对他这种教学方案也不太习惯,经常也能从同学们口中听到:要是以前那个语文老师教多好啊,又没有作业,又不用小测这些话竟然是出自同学们的口中,可怜老师是为我们着想,他也是用心良苦啊。也许世界往往就是这样!万千世界,无奇不有,说出这种话的学生也不为奇吧!更何况现在个别的学生来读书只是为了完成父母的任务。读书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啊,而不是为了父母而读的啊!

刘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八年级下册的第二课《白杨礼赞》,他一踏进教室,就能让人感到来者不善的感觉,班上原有的气氛顿时不翼而飞。向老师问好后,刘老师就让我们打开课本,同学们没有吱吱喳喳,比起以前的上课,显得特别安静,白杨,轰的一声打破了教室原来的安静,刘老师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把同学们吓了一惊好厉害的.男高音啊,某同学被惊吓后说。刘老师读书时有高有低,有时吓人,有时哄人。从那节课开始,白杨就成了我们对老师的尊称。

他是一个非常称职,有责任心的老师。当他正式接任我们的语文老师后,他仅仅用了两三天就把我们全班的名字都掌握了。哪个贪玩,哪个爱说话,哪个爱做什么,他都掌握的一清二楚。

茅盾先生说: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么我就说:刘老师就是白杨树,沙漠上长得最茂盛,最强大的白杨树,您的的确确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茅盾先生要高声赞美白杨树,那么我也要颂扬您这棵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刘老师。

语文的随笔2

新的学期开始,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本学期作为九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我感觉自己的担子很重,心里无时无刻不在规划着最合理,最有效率,最有期望的复习计划,希望给自己四年的教学工作,四年的师生情谊,四年的付出有一个满意的交待,我心里希望有一团火,一团既让别人燃烧,又让自己温暖的火,为了这团火更好更旺,那么努力吧。

首先,思想上希望自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然后才能更加严格的要求学生,无论是平时的备课还是平时的上课自习我都要快节奏。

其次,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完善自己,自己平时都努力学习,因为只有自你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

再次,我希望不仅从学习的时间上要求学生,更要从效率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自始至终我认为时间的多少不是问题,关键是在单位时间内学习的质量才是成功的关键。

最后,希望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给学生,给处在叛逆期的学生一分耐心,一份爱心,一分包容之心,让他们更好地在展示自己个性的同时,更能收获一分好的成绩

语文的随笔3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导入课文之后,因为没有多媒体,我让学生观察书本上小村庄的图片,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言:“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我看到了村前有条小河,小河的水很清很清。”“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形成浓浓的绿荫。”“我看到了村庄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接着我让孩子们把刚刚小朋友讲到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段话,并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让这段话变得优美生动。这样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村庄的美丽。

二、检查预习

以“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然后我直接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教学“犁”时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识“犁”,并 通过小 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这样的安排给予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的学习不再从零开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我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然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比较弱,因此在这一环节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概括,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然后再出示填空式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品读第一自然段

课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山谷中曾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里用了十分优美的语句来描写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首先,我让学生自己读第一自然段,问道:“你读了哪些句子,仿佛让你看到了这个美丽的村庄。”孩子们很快读到了“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在一次次的'朗读指导中,让学生把小村庄的美读出来,读出喜爱的感情。

四、感悟结尾。

第五自然段(结尾段)讲到美丽的小村庄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先让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接着问:“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锋利的斧头不见了,美丽的小村庄不见了,人们的家园不见了……我再引导他们感受实际生活中小村庄的消失多么令人痛心。这样,在朗读时,学生惋惜的感情自然流露,人人情真意切,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美丽的村庄怎么会不见了呢?引出二至四自然段的学习。

五、不足之处

一篇课文教下来,用了两个课时的时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已问题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感悟、朗读,最后写写想对小村庄居民说的话,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但在引导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很单调,这也是我今后教学须加强的方面。

语文的随笔4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语文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随笔训练作为一种重要的训练形式,对学生的写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分析了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特点,并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对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文主要是通过给定命题或者自由创作,培养学生对文字和语文逻辑的掌握能力。随笔训练是语文作文的一种重要的训练形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即兴的创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丰富自己的写作灵感,为作文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随笔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特点

形式灵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初中作文训练中有很多种训练形式,但是随笔训练的形式更加的灵活。随笔训练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过多的要求,主要就是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且这种训练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大胆的发挥,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准备。

思想自由,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思想是写作的重中之重,作文主要就是锻炼学生对思想的总结。随笔训练的形式,不局限学生的写作思想,学生可以在创作中尽情的发挥,大胆的进行思想表达。学生还可以将社会现实中的.情况在创作中如实的进行表达和还原,充分的展现学生的真实思想,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思维是写作的重点,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模式,拥有了正确的写作想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随笔训练在形式和思想上较为自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写作思维的延伸,对学生写作思维和创作灵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笔训练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拘束、能够随性的发挥,这些都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促使学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二、提高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措施

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案。作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在作文的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大量素材和灵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创作成果。在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好奇,促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在随笔训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趣味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养成随笔训练的习惯,而且趣味课堂也可以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灵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以素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写作主要是学生通过一定的素材,进行自我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在学生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学生对素材的积累极为重要。只有创作灵感,而缺失素材的积累,学生的作文就会特别的空洞,没有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报纸,观看新闻、影视作品等进行素材的收集和积累,然后在进行随笔训练和作文写作。学生在素材收集时一定要进行素材的整理和记录,并在这一阶段进行随笔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对素材的掌握,还可以通过随笔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丰富自己对素材的理解。

以生活为媒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一种事物或者行为的看法和观点。在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以实际生活为媒介,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灵感和素材,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七年级作文专题一“写人作文指导”,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引导学生以人物的实际生活事例为主,在写作中要真实的体现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并且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进行随笔训练。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将实际生活贴切的通过随便训练及作文写作的形式展现中来,而且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更加的真实,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对初中作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语文随笔训练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结合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保驾护航。

作者:罗福权 单位:贵州省凯里学院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茜.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20xx,13:360-361.

[2]王永军.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分析[J].都市家教,20xx,:30-30.

语文的随笔5

我说:“人生就像是一场自习,没有人能促使你进步,除了你自己。”

这是一场令人进取的自习。

在这节自习上,眼前是一道又一道累积起来仿佛做不完的习题,它们张牙舞爪,但还好我手中有笔,心中有信念。

握着一支笔,开着一盏灯,这些题目在我面前便没什么可畏惧的了,只听得笔尖沙沙响声,一排一排整齐的文字便出现在纸张上,一道一道难题便就被这样解决。

一支笔,一份信念,就构成了这一节令人进取的自习。

这是一场令人温暖的自习。

“咣咣”,两声清脆的敲门声,随后,妈妈温柔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这么久,累了吗?出来喝杯水吧。”

我头也不抬地奋笔疾书,随口应了一声。

片刻后,只听吱呀一声门响,妈妈端着一杯温热的水放在我旁边:“喝杯水——别把自己太累着了。”我只觉得那水中的温度伴着妈妈的声音漫过了心坎,全身上下浸在了暖洋洋的热水里一般,那股暖流从心脏迸发进四肢百骸。

于是我捧起水喝了一大口,应道:“我这就去歇歇——马上。”一句叮咛,一杯热水,就构成了这节令人温暖的自习。

这是一节令人感动的自习。

窗外的风携来瓢泼大雨,我望着雨发愁:没带伞。心神不宁地晃过了最后一节课,我磨磨蹭蹭地收拾完书包,准备顶着书包一路冒雨地冲回家中。

可当我到了操场时,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是爸爸!他举着伞,静静地站在那里等我。

我飞速地奔过去,接过他手中的伞,感动的水流溢满了心房。一场大雨,一把伞,就构成了这节令人感动的自习。

我曾说人生像一场自习,从来都是一个人行走,一个人奋斗。可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这一节“自习”从来都有你们的默默陪伴,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我才能风雨无阻地安心“自习”,安心前行。

在这一场令人进取、温暖、感动的自习中,若你们为天幕星辰,那我惟愿金乌避世,繁星永存。是你们让我知道:自习的路上,我不再孤单。

语文的随笔6

这学期开始,我们班每天早上进行了二十分钟经典古诗文诵读,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记得刚开始的那几天,我们都很不习惯,以往我都是安排学生早上看书阅读。一下子改成读经典古诗文,领读的孩子也老是忘记。经过几次提醒,我们由不习惯变成了习惯。现在每天早上,老师还没进课堂,但教室里领读同学已打开多媒体,出示本周诵读的内容。

对于每日诵读经典,我觉得对传承我们中华文化以及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熟读成诵,是传统阅读教学的基本经验。古人认为阅读不能只用眼睛看,必须大声诵读。这是因为儿童内部言语系统尚未充分发展,大声朗读可以使注意力的稳定,通过朗读把不熟悉的文字符号变成已经熟悉的口头语言,读出声音来自己听到了,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所以,对孩子来说,朗读是理解书面言语的必要手段。

朗读,特别是多读,有助于记忆。现代心理学证明,6—13岁的儿童处于记忆最佳时期,但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相对较弱,正所谓“多记性,少悟性”。这个阶段,让儿童多诵读一些名篇,可以“不求甚解”,有些较深的意义留待阅历的增长去逐步感悟。因此,教师指导儿童阅读,并不需要“讲深讲透”,也不需要“问个不休”。

熟读成诵应当有一定的'数量。古人为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读写能力,至少要让他们熟读背诵二百来篇文章。而今天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设定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古今中外名篇,作为基本篇目,供教材编写时参考。比如《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了适合1—6年级学生背诵的70首古诗等。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不正好说明多读几遍,自然晓得其中的含义,熟读成诵后,将久远不忘。

我想我们应该将这一习惯坚持下去。

语文的随笔7

作家曹文轩曾说:“这天空下,不是山,不是水,是满满的各种各样的告别。”

那年夏天,我与她告别了。

您的教导仍在我的脑海中回旋,记得上九年级的时候,我遇到了最美的你。我义不容辞的当上了语文科代表。

她不算得是个严厉的老师,但她教学一向有自己的底线,也是个渊博的知识分子。她还有作家范儿,我认为她的文章是世界上最美的文章。说实话,我的记忆力那是相当的差,记得有一次的语文课要考背诵,我伪装得特别自信,但马上证明这没有用,她在讲台上一直盯着我,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随时准备挨批评,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她叫了我的同桌,虽说我幸运的逃过了这一劫,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叮铃铃”,这一节漫长的语文课终于结束了,我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像一个没有灵魂的支架,倚在桌子上。又忽然想到,还要去报语文作业,此时我的心跳迅速加快了,手心莫名其妙的出了汗。“报告”“请进”,我胆怯的抱起语文作业准备溜走,她突然把我叫住了,我不争气的身体开始发抖,然后我假装微笑着,语文老师低声地对我说:“抓紧背课文,下节课提问你。”我毫无知觉的`昏昏暗暗的走进了教室,许久没有缓过神来。

如今,我已经毕业了。准备去我的母校去看望她,但我在朋友圈却看到她已经调走了。我却不知道为什么感到伤心。

我的记忆力的确不好,那个人的身影永远在我的人生路上闪烁。

语文的随笔8

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教材中安排的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且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真正落实这两点,我认为必须做到一个确立,两个结合:

一、确立目标

每篇略读课文的特点、内容、重难点、表达方式等都不同,目标的确立就没有唯一性,教师可参照“阅读提示”设计一两个重点问题,也可从了解学情中产生,可以根据单元重难点确立,还可以从课文内容上归纳出,也可以是表达方法上的,不管从那一个角度确立目标,目的是让学生真正体验语文的丰富多彩,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我的“长生果”》这篇略读课文时,我是这样设想的: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课文语言不但精炼而且比喻贴切。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我根据阅读提示和课文内容确立了这样的问题:自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童年时代读书、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在让学生结合写作实际,谈谈写作的体会吗?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

二、导学结合,也就是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自学积极性,参与主动性,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按确立的目标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因为语文教学不是教师对知识的解析过程,而是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疑惑处、激烈的争论处加以点拨、解疑。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深刻而丰富。

三、读写结合

每篇课文既是语文教学的例子,也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凭借。略读课文有的故事性强,可读性佳;有的.离学生生活很近,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的思想性很强,对学生有一定的指导教育意义。学生对这类课文阅读兴趣很浓厚,教师应该借助学生的学习热情,趁机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如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要求学生课外采访周围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放谈记录。学习《我的“长生果”》后,说说你的读书体会或读书故事,然后把你的读书的感受结合具体的事例写出自己的切身体会。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略读课文的教学与读写结合,让学生把在略读课文中学到知识、技能付诸实践,使之有效地巩固,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得以全面发展,使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有效的提高。

语文的随笔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置的,是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景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教材的设置已向大语文观迈出可喜的一步,在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的崭新气象的同时,也发现了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误区——学习目标单一狭隘地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本内容延伸的一种课外学习,从而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学习过程中教育价值发掘不够,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活动直奔目标而去,无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的生成性、多层性。 如七年级第三单元“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学习,既是本单元由课内认识名人向课外了解的延伸,又是为了对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予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在课外了解更多的名人、伟人,从他们的故事中经纶为人之道,明白成功之道,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情感态度,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搜集信息能力、阅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由于把学习过程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与

手段,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没有因学生表现出的不耐烦而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目标,所以很多学生以作业多没时间,或是找不资料为借口,两周下来查阅资料工作收获甚微,没有大量的阅读了解,自然就谈不出什么心得体会,课堂交流就只好照本宣科,读读资料。这次学习活动的失败,使我对活动目标的确定有了新的理解,教师除了考虑教材预设的目标之外,更要考虑学生心中的问题、困惑、见解、经验、兴趣、思维等,它们不仅是学习活动的起点,而且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增长点。教师必须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情感特征的基础来确定活动目标,更要根据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成性的特点,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

此外,语文综合性学习序列结构的安排是建立在学生发展需要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上的。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我们必须站在整体认识的高度,在了解学生实际与需要的基础上,放弃急功近利的教学理念,尊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目标的.不断生成性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发展需要,抓住教育时机,用好课程资源,善于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是综合性学习完成使“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使命的关键。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要与家庭生活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便于形成学习生活化和生活学习化,能直接通达学生的家庭背景,甚至进入到学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领域和感情世界的纤敏之处,这给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和生动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给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深层问题。 如七年级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这一主题,这样安排的意图就是考虑到学生刚跨进中学大门,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与学习方式,学生大都有种焦急忧虑的感觉,通过这个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是能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所以这次学习活动除了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外,至少还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的爸爸》,从严厉和慈爱两个角度体现父亲对我的关爱,以这篇范文作为突破口。

范文解读、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老师补充……教学流程进行的有条不紊、碰撞的火花四溅。孩子们为我有一个严慈相济的爸爸热烈鼓掌,我为学生的精彩表现真诚点赞。第一节课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我如释重负。

第二节课,大部分学生顺利完成了作文。

第三节,我想趁热打铁,邀请孩子们上台读一读自己的作文。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充满自信、兴奋的笑脸;一双双高高举起的手,一声声迫切的“老师,让我读!”,我知道,我和孩子们成功了。

孩子们的作文精彩纷呈:勤俭持家的奶奶、嗜书如命的姐姐、唠叨慈爱的妈妈……孩子们欣赏的同时,我稍作评价。课堂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们又一次沉浸其中。

突然,我发现在座位的第一排,一名小男孩举起了手、又放下来、一会儿又举起来,可见内心是多么纠结。

小男孩名叫王天一。之所以让他坐到第一排是有原因的:不是作业没写完,就是没带红领巾;不是没做眼保健操,就是校园乱跑;不是跟同桌说话,就是跟同学打架……最致命的一次是,他用拳头猛击一位女同学的面部。于是,我将它放在第一排,以便将他的言行举止尽收眼底。

带着疑惑,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一眼便看见她的作文题目《我的张老师》.我好生纳闷,经常遭我训斥的孩子,我在他眼中会是什么样子呢?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拿起了她的作文本看了起来,我惊诧了!孩子眼中的我竟如此美丽:张老师身材不胖不瘦,眉毛像弯弯的月牙,眼睛比妈妈的'还大,头发微微的卷着,好看极了!接下来记述了他肚子疼时,我几次三番给***妈打***来接他,而后询问他病情的种种情景。语句流畅、情真意切;最后还写到:我要好好表现,为张老师争光,我喜欢我的张老师!

接下来,我让他在同学面前大声读自己的作文,他声音洪亮,骄傲的像只大公鸡。读完后我抱着她的小脑袋真诚地说:“孩子,你也是老师最喜欢的人!”他抬起头,脸笑成了一朵花。接下来,有很多孩子也大声说:“老师,我写的也是你啊,让我读吧!”孩子们的呼唤让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一个经常挨我批评的学生,竟然这样爱戴她的老师。

孩子,是不是比大人更宽容呢?我一直在思考。

语文的随笔11

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预习是学习活动中极为关键的环节,精彩的教学活动应从预习时开始!我认为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孩子学会预习。从预习开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既然预习如此重要,那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学习语文的特点,可以循序渐进地指导,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刚开始,我先挪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预习,重视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预习的步骤。我把预习要求写在黑板上,逐字逐词解释。如刚学预习时的要求是:1、学生字。读准音,认清形,根据课后笔顺规则试着书空,试着给生字口头组词,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有意识地把要学的字和以前学过的字进行比较,找找它的好朋友——与哪些字相似,争取自己想办法把它记住。这样学生会感到原来汉字这么有趣,就会比较专心地预习。2、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一般要读三到五遍,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为什么规定读三到五遍呢?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动,坐不住,又乐于表现自己,他们常常刚读了一遍课文就认为自己读好了,其实可能连句子都没读通顺。所以根据我的实践,一定要给刚开始学习的孩子一个具体可行的目标,朝着目标前进,就会有的放矢。三到五遍读下来,一般学生都能读通课文了,难读的地方再多读两遍,学生对课文基本熟悉,成竹在胸了。有了预习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感悟常常事半功倍。

教给了学生预习的方法,还要注重对学生预习的检查。其实检查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如利用早读课集中检查,也可同桌或四人小组互相交流,甚至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检查。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我教新课,会兴奋地告诉我,这个生字认识了。然后我会反过来向他学习:你是怎么认识的?再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好好表扬一番,然后请他当小老师教会大家。这样他就特别起劲,以后课前预习就更主动了。其他小朋友一看,也都会效仿他。这种预习的`热情低年级的老师要特别注意呵护,久而久之就能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和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孔子说:“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必要条件。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的随笔12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1、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初读,读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

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语文的随笔13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上学时的情景: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恨不能第一时间领到语文课本,然后迫不及待地翻看课文。等到大致浏览一遍后,就再也对语文课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了。

现在,作为一个研究语文教育的工作者,面对女儿的一道中考复习题,我曾经是那样的无奈。这是一道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读完文章后回答后面给出的问题,其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把文章中某一处人物空缺的语言根据语境自己描述出来。我原以为这道题出得很灵活,答案只要合乎语境、表述准确就行了。可女儿再三强调,老师说不是人物的原话就不给分。众所周知,阅读理解所选的文章可能是经典名篇,也可能是大家都没接触过的短小时文,而对于后者,又怎么可能在没有看过原文的情况下一字不落地把主人公的原话写全呢?我对女儿说,这种考题纯粹是想把你们考倒,你不会标准答案是正常的。

这就是让人哭笑不得的语文题。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即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会遭遇此种尴尬呢?有人说是因为教材的选文与编排缺乏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课前的背景材料与课后的练习设计更是缺乏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有人认为即使有时编写者考虑到了,但某些教师由于意识不到编写者的理念和意图或欠缺驾驭课堂的能力,以至于仍然依据“通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的老办法进行教学,往往让教材的设计形同虚设。还有观点认为,我国的语文教材一向是古今中外的文章蜻蜓点水般地摘取,力求“大而全”,因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语文教材只能是片段式的文学或文化碎片。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任意肢解,最终有价值的东西都给过滤掉了。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富含人文因素。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进行语言、文学、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关照,而以人为本又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其中思维能力是其发展的核心。

在与留学美国继续高中学业的同学交流后,女儿发出了由衷的感慨:美国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中国的中学教育简直是用做题和考试进行淘汰赛。也就是说,我国的基础教育纯粹是为大学选拔人才,而不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正因如此,同样是一个人的教育问题,在某些方面中国要比美国晚12年。因为错过了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期,这就怪不得中国到现在也产生不了诺贝尔奖得主了。

通过交流,女儿还进一步发现:实际上美国学生每天大约也有3个小时的作业时间,但他们的.作业非常灵活机动。老师给出题目,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然后自己思考、查资料。这样的作业会使学生感觉轻松愉快,并且更有兴趣学习,而速度快的学生就能够赢得更多的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至于中国学生,只能闷头做老师统一布置的作业。老师是研究中、高考的专家,你不跟着老师走,到时考不好谁也担当不起。至于向来把老师奉若神明的家长,谁敢拿孩子的未来开玩笑?就这样,即使有点想法的孩子最终也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管制下,变得只知道一味做题、应付考试。至此,除了名牌大学的光环效应外,就再也谈不上兴趣驱动了。

比较而言,美国的语文教育更注重人文关怀。美国语文教材非常注重彰显本民族独有的人文内涵,有些教材选编的课文甚至以美国历史发展为线索,并摘要其不同时期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代表意义的文学、文化成果,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受到熏陶。

另外,美国的中学语文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新,而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因此,课后的练习设计常常把学生置于时代背景以及作者身处的环境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同时,课后练习中充满趣味性与现实性的习题又是触动学生学习乐趣的有效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是快乐和成长,而不是沉重的负担。

语文的随笔14

春天的色彩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淡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汇。我很奇怪,这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春天来到大地?

春天的雨是连绵不断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它们静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了绿色的生命。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遍野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迷人的彩色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飞的风筝。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连天空都属于孩子们,然而孩子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春天的色彩吗?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查,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萎,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望着那几经折断垂头丧气的小草,谁还会有好心情?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黄的冬衣,你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嘿!它里面却是绿的!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也在孕育着,孕育着更绚丽的色彩,孕育着更美丽的春天。

我终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是春姑娘神奇点染的,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打扮的,是大地母亲默默孕育的。尽情地享受着春的色彩的愉悦的人们啊,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

语文的随笔15

我今天实在太累。一天上了5节课,外加午睡管理、大课间活动。

但今天又很开心,因为上了四年级,今天第一次体会到了以前那种上课时和孩子们融合的感觉,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我也上得投入。让孩子们体会描写大榕树的顺序,以及大榕树的特点。茂盛和生命力旺盛,孩子们一下子就悟到了。那种美好的感觉他们也能体会到,因此课堂上朗读大榕树的这段话,是他们开学以来朗读最好的一次。写鸟的这段,我们也是探究了规律,学习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好处。我给孩子们举了例子,孩子们还是挺能接受的,而且也很开心。印象最深的是一处:两个鸟影的发现。第一处一个鸟影,突出的是没有一只鸟的寂寞;第二处鸟影,却是实在太多,只能看到鸟影的繁华。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挺惊奇,原来同样的词,放在不同的地方意思不一样,心情也不一样。语言的妙处就在这不可言喻之间。

正因为如此,课堂效率也很高,原本以为上不完的内容在课内上完了。这样的感觉真的很舒服。接下去的课把作业也写完了,两处鸟的`天堂的含义有些难,重点讲解了下。

值得惊喜的是,云的字突然有所改观了,他得笔画不差,只是写得过窄过斜,今天就盯牢他写,嘱咐横写长,竖写直,没想到一下子写好了,比原来的好100倍。我还特意让别的孩子看,都说好多了,看出云很开心,但是还是硬憋着,装作不开心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有时让人讨厌至极,有时让人爱不释手。忍不住用力摸了摸他得脑袋,呵呵。不过坚持才好啊!

这些天要准备公开课,很忙,好在我还是有很多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这样的感觉真好!

【语文的随笔】相关文章:

语文的随笔12-18

语文的随笔05-22

有关语文随笔05-21

语文寒假随笔05-21

随笔语文作文03-31

寒假语文随笔04-13

语文的教学随笔03-15

学生语文随笔03-15

语文随笔(精选20篇)09-20

语文教学随笔07-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