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案 >

《找规律》说课(通用17篇)

  • 教案
  • 2024-07-20 10:49
  • admin

《找规律》说课(通用17篇)

《找规律》说课 篇1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例1及练习二十三的例1: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先仔细观察,再讨论。

师:按这样的规律排下去,下一组是什么图形呢?

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填写在书本上。

3.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老师家也想象小东家那样,用四种瓷砖(红、白、黑、黄)设计出既美观,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开动脑筋,帮我设计吗?

[学生纷纷动手操作起来,大部分学生能分组合作摆出各种方案。]

小组展示、汇报:说说你设计的图形有什么规律。

生1:红、白、黑、黄 生2:红、白、黑、黄

白、黑、黄、红 黄、红、白、黑

黑、黄、红、白 黑、黄、红、白

黄、红、白、黑 白、黑、黄、红

生3:红、白、黑、黄 生4:黑、黄、红、白

黑、黄、红、白 黄、红、白、黑

红、白、黑、黄 红、白、黑、黄

黑、黄、红、白 白、黑、黄、红

[)

同桌说说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来设计的图案,再独立完成。

2.补充练习(机动)。

请你也为你的房间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案,让你的同桌找出规律,并继续画出下一组图案。

[评析与反思]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

因此,我在“找规律”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活动:(1)注重知识前后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一年级已经学过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因此,课的开始我设置了帮老师设计厨房墙面的情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新知识。(2)呈现问题情景,提出思考问题。参观小东家,引出问题:小东家在墙面和地面的设计上隐藏着什么规律?(3)观察猜测,发现规律。a: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秘密”,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b: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在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己想法,最后全班师生共同验证。(4)抽象归纳,应用结论。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图中排列规律,并让学生动手创造“规律”。这样的教学,把教材中抽象的规律引发为一个过程,一个让学生参与观察、猜测、验证、合作、交流、概括的探究学习过程。

本课由于创设了学习情境、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引导自主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仍有一小部分“学困生”跟不上学习进程。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中,我发现他们不能独立做题,或是出现较多的错误。分析原因:在大部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一小部分“学困生”由于接受能力、反应能力较慢,跟不上教学步伐。因此,无形中受到了忽视,不能较好地参与探索过程,这也进一步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少数"学困生"的关注,给予他们更好帮助和引导。

《找规律》说课 篇3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是关于《找规律》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

《找规律》教学反思一

《找规律》这节课教材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在课堂我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开始给出了一幅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图,装饰的彩花和彩旗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学生男女间隔成圆圈跳舞,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排列的规律。

1、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找规律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智慧星的颜色,一组是 红黄红黄红黄 有规律的出现,另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出现,通过对比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2、让学生多角度观察,找出规律

在教学例题时,引导学生规律可以从左往右看,还可以从右往左看;规律可以从图形观察,还可以从颜色,数量观察。比如,学生说出灯笼有规律后,我不仅让学生说说接下来应该是什么颜色,还让学生说说如果把灯笼往前摆,又是什么颜色呢?还有,教材中对彩花的出示只是简单的红绿红绿红绿,将原课本中的规律改为两绿三红的排列,让学生明白数量也是有规律的,同时也为以后数字规律教学做铺垫。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习,互相发现自身的不足;创造规律时,我也是让学生先同桌商量一下,摆一条什么样的规律,哪组摆的又快又有创意,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同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达到要求。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

多媒体展示欣赏一张张图片的出现,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体现了 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的理念。本课的最后,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找找生活中的规律美,进一步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

5、注重培养学生概括表达能力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于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本节课中,注重培养让学生把话说规范的习惯,学生在认识颜色变化的规律时,先由老师 扶 着说出,是几个图形为一组,每组是按什么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再到老师 放 开让学生自己说,使学生的语言逐步达到用词准确,表达完整,思维清晰。

但是,在我的实际操作与我的设想有一定的距离,存在很多的不足。同时,我也产生了很多的困惑,比如: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仍有不足,课堂中还应注意让生,中等生,后进生的语言表达,要注重让学生自己说。课堂纪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的课堂纪律与教学质量成正比。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会不断完善自我,找出不足,及时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找规律》教学反思二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 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回顾整节课,学生好像是在 节日 中度过,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乐的节日》轻快的歌声引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接着围绕 装 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 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在这美丽的 节日世界 里,学生用独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小朋友自己上台排队的规律。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一理念。

3、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

从刚开始出现的几幅彩旗图,让学生选择哪条看着最舒服,最工整时,学生就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并让学生举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二是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和谐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但在本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够。三是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规律,而我在颜色的处理上,甚至摆图形给学生的提示太多,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对学生的审题或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找规律》说课 篇4

本单元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

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选配”的含义,学习不重复、不遗漏地有序选配,探索计算选配方案总个数的方法。

接触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这些是比较典型的选配,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操作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规律是客观事物、现象固有的特征,寻找规律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和途径。教材在编写时突出了找规律的“找”,选择适宜学生研究的有趣事例,指点研究的方向和主要方法,设计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开展活动。

1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例题的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

(1) 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例题在小明购买玩具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弄懂“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明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教材借助“萝卜”“番茄”卡通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先选木偶、再配帽子”和“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两个小卡通的思路在表达上是有差别的,“萝卜”卡通把思路讲得具体而详细: 如果选这个木偶,有2种配帽子的方法,即这样或那样;如果……“番茄”卡通的思路只讲了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线索。两个卡通都没有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讲完整,都没有说出问题的最终结果,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选配思路,激发动手选配的热情,在卡通的启发下进行有序的选配活动。教材要求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选配的,使操作行为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不但具体生动,而且是有条理和完整的。

接着是用图形代替实物,用连线表示选配,再次体会选配的过程和答案,设计这个层次的活动是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数学思考。我们都明白,数学教学中的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不局限于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教育价值更体现在获得实际问题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这里用图形代替实物有取材方便、操作简便等优势,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选配的含义,能完整地呈现出各种选配方案。教学时要注意四点: 一是帮助学生辨别两种图形分别代替了什么物体,从而感受取材之便。二是帮助学生明白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之间连一条线,表示一顶帽子和一个木偶的选配,从而体会操作之便。三是指导学生有次序地连线,要联系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操作印象,先选1个三角形与3个梯形分别连线,表示1顶帽子与3个木偶间的三种选配;再选另1个三角形与3个梯形分别连线,表示另1顶帽子与3个木偶的三种选配。

当然,先逐一选定梯形,分别与2个三角形连线也是可以的。四是数一数一共连了几条线,得出选配方案的个数。

然后是小组讨论两个问题,对选配问题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选配,要在头脑里再现选配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反思在图形间连线的方法,有序地整理各种选配方案,组织起有条理的思考。研究木偶个数、帽子顶数与多少种选配方法的关系是探索问题的计算方法。由于1顶帽子和3个木偶之间有3种搭配,所以2顶帽子与3个木偶之间共有2×3=6(种)搭配。也可以这样想,由于1个木偶和2顶帽子有2种搭配,所以3个木偶和2顶帽子共有6种搭配。这些思考凸现了搭配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搭配问题。

(2) 例题是简单的排列问题。把m个不同的元素按任意一种次序排成一列,称为一种排列。变换m个元素的排列次序就得到不同的排列。m越大,参加排列的元素越多,排列就越复杂。本单元把参与排列的物体控制在3个,不让排列问题很复杂。例题里3个小朋友排队照相,可以有多种排队次序,所以有多种不同的排列。排列问题是一类典型的选配问题,有序地选配的思想方法能支持对排列问题的研究。

例题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在创设现实情境之后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启发思路。小军站在左边例6类似的地方是:无论是图形还是数的排列,不再研究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是研究数量的变化,图形的变化也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的差来找出规律。与一年级下册例6不同的地方是:它的规律是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是1。而一年级下册例6数列本身就是一个等差数列。

教学例2时,可以让学生先复习一年级下册例6例1: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先仔细观察,再讨论。

师:按这样的规律排下去,下一组是什么图形呢?

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填写在书本上。

3.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老师家也想象小东家那样,用四种瓷砖(红、白、黑、黄)设计出既美观,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开动脑筋,帮我设计吗?

[学生纷纷动手操作起来,大部分学生能分组合作摆出各种方案。]

小组展示、汇报:说说你设计的图形有什么规律。

生1:红、白、黑、黄生2:红、白、黑、黄

白、黑、黄、红黄、红、白、黑

黑、黄、红、白黑、黄、红、白

黄、红、白、黑白、黑、黄、红

生3:红、白、黑、黄生4:黑、黄、红、白

黑、黄、红、白黄、红、白、黑

红、白、黑、黄红、白、黑、黄

黑、黄、红、白白、黑、黄、红

[)

同桌说说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来设计的图案,再独立完成。

2.补充练习(机动)。

请你也为你的房间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案,让你的同桌找出规律,并继续画出下一组图案。

[评析与反思]

《找规律》说课 篇10

我准备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这一内容是学生在四年级教材中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且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生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初步具备了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综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教材的分析,力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有这样的三点: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确定周期问题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一探索过程。而用计算的方法确定周期问题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的算理的理解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三维目标,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分享思维成果,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样的学习素材,化解教学难点。

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出发。我分如下七个主要环节完成本课教学: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三)初步运用,优化策略(四)提高练习,加深理解。(五)生活万像,再现规律。(六)生活问题,挑战智慧。(七)引导反思,全课总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有规律的排列,并能运用规 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摆一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4.通过涂一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寻找并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情境图。)

“六一儿童节”到了,每个班都布置得漂漂亮亮的,瞧,这个班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教室装扮的多漂亮呀!他们正在欢快的跳舞呢!

师:请你们仔细看一看,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 )

师:你们看到的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都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多媒体出示例1。)

1.谁想说一说,彩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生:一面红、一面黄,一面红、一面黄 )

师:对,一面红一面黄,接着再是一面红、一面黄 就这样排下去,我们就说它是按照一面红、一面黄的顺序排下去的。

2.小花又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它是按照一朵绿、一朵红的顺序排下去的。)

3.仔细看一看最后一个灯笼应是什么颜色?你是怎样想的?

4.小朋友又是怎样排列的?最后一个应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师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按一定顺序排下去,我们又叫做有规律的排列,物体的排列规律有很多种,需要小朋友们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它。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 探索实践,学习新知

星期天,聪聪和明明也在玩找规律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玩的?那么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1.学习例2(多媒体出示例2:摆一摆)。

(1)聪聪摆。 师:聪聪正在摆正方体和圆柱,后面一个摆不出来了,谁来教它摆?你是怎么想的?(前面是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 )

师:哦,原来他是先找出前面的排列规律,再根据这个规律来摆的,这种方法非常好。

(2)明明摆。 师:明明也在摆,它是按什么规律摆的?后面两个应摆什么?谁想的规律和他不一样?

2.学习例3:涂一涂。

(1)师:下面我们再看一看聪聪是怎样涂的,原来他已经涂好了一部分,剩下的想请你们回答。后面的图形该涂什么颜色?

(2)做一做:涂上合适的颜色。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3.摆一摆。

师:刚才我们和聪聪、明明玩得很好,也学到了一些找规律的知识,下面我们就自己来玩一玩吧。你们先看老师是怎样摆的。

(1)师教摆:

教学重难点:

1、探索一些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具准备:水果图片,课件,正方形、圆、三角形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想不想看看?

小鸡 小熊 小鸡 小熊

师:猜一猜,下一个会是什么?

学生猜,出示“小鸡”。

师:小朋友真聪明,别急,还有好吃的呢!

再次出示:苹果 西瓜 苹果 西瓜

师:你猜下一个是什么水果呢?

学生猜,出示桔子,下一个呢?出示草莓。

师:咦,老师刚刚夸你们聪明,怎么现在猜不准了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例题、“试一试”、“想一想”、“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⒈ 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⒉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

⒈ 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

⒉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序

一、引入

师:以前,我拉曾经学过哪此找规律的问题? 指名回答,指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讨有关找规律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⒈引导观察、了解图意。 出示课本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名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⒉提出问题 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再观察图中相关内容,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问题。

⒊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指名汇报结果。师将问题排列: 小兔子晒了9块手帕,用了10个夹子。 有7个蘑菇,有8只小兔子。 有12块篱笆,13根木桩。 提出:你了现了什么规律,先让学生能过比较,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组织全班交流。

⒋教学试一试: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试一试。 先让学生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操作,并思考问题中提问题的问题。组织全班交流。

⒌想一想, 你还能找出哪些有这样规律的事情。

三、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发现,小组交流,最后组织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找规律》说课 篇16

127《认识时间》单元教学建议一、单元知识框架 知道1时=60分认识时间 (认识几时几分)认识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认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已学过的相关内容:1. 认识钟面 2. 认识整时、半时,并能用两种表示法表示。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了解时针和分针关系,知道1时=60分 2.会读、写几时几分三、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知道1时=60分。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四、单元知识点列表编号知识点内容127-01认识钟面刻度书p81例1127-02读写5分5分数的时刻书p81例1127-03知道时与分的关系:1时=60分书p81例1127-04读写1分1分数的时刻书p81例2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知识点127-01 认识钟面刻度教学建议1. 观察钟面,先复习时针、分针。学生通过观察钟面认识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2. 通过演示讲解分针走1小格表示1分钟,走了5小格也就是1大格,就是5分钟。继续演示分钟走过刻度2、3……分别表示多少分,学生填写例题钟面上的括号。 3.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分针走一周,共走了多少分钟,这时时针发生什么变化?(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为下面“1时=60分”做铺垫。评价要点熟练记忆每一刻度对应的分钟数评价样例书p81例1图 a级(易) 知识点127-02 读写5分5分数的时刻教学建议1. 学生尝试和讨论如何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师生在共同总结:先看时针,过了几(9)还没到几(10),确定是几(9)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刻度几,对应是多少分。 2. 学生通过已学过读写整时和半时的知识,尝试读写5分5分数的时刻。 教师总结时说明:电子表表示法如果分钟数不到10,在分钟数前面加0 如9:05 3.通过拨钟等互动练习巩固写法评价要点正确读写5分5分数的时刻评价样例1. 书p83练习十五到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分为两段学习。...

关于《找规律》的说课稿范文(通用13篇)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例1—例4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场景事物,发现隐含的规律,对事物的排列规律有初步的了解。...

席争光小数五年级《找规律》(精选12篇)

背景:这是一堂在新教育实验的例1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 教材分析: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是在完成了。 教材分析: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

找规律(精选13篇)

教学设计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五上《找规律》听课感想(精选16篇)

这个星期三听了六节相同课题的课《找规律》,六位优秀的青年女教师来自城区五个学校,她们带着各自学校的特色,更带着她们自身独特的风采,向学生展示了规律的形成,规律的内涵,规律的运用,规律的延伸,规律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美不胜...

《找规律》的教学案及反思(通用12篇)

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让幼儿学习有规律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2、能力目标:初步感受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的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与同伴分享探索、发现快乐。...

《找规律》教案(精选12篇)

一、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1.利用乒乓球串,初步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想看看吗?师:(拉出1个黄球)瞧,这是什么?什么颜色?(再拉1个白球)现在呢?(又拉出一个黄球)再看,(再拉出一个白球)再看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