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案 >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5篇

  • 教案
  • 2024-07-05 10:02
  • admin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例2及练习十一练习十一练习十一练习十一的的的的例1,练习二十三,例1的主题图,想一想:

(1)画面上同学们在干什么?

(2)从图中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3)怎样解决每个方正有多少人?

(4)怎样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5)10×8表示什么?80×3又表示什么?

(6)你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并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尝试作业:P99做一做说一说:“做一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1)5×6×8 (2)5×6×(5+3) (3)5×6×7+5×6

(4)5×6×7+30 (5)30×8 (6)30×5+30×3……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3.看到这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什么感想?

(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师:以后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页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多样了。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三。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过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尝试教学法

教具:

题卡、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看卡片说得数(表内乘除法)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知

刚才的口算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表内乘除法口算,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许多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提出目标。)

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挂图,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根据我们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轻声说一说)

师有重点地板书如下:

生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黄瓜?

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运多少箱?

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约运多少箱?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

指,同学们看书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来。(4、5题下节课再研究)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撑握了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进行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活动体验,巩固运用。

1、做一做1、2题。

(1)题独立完成。

(2)题独立完成,指名说口算方法。再观察一列(还可再加两题),看看能发现什么?

师生总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师:计算时,应根据题目条件灵活计算。

(3)学习“你知道吗?”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让生感受数学符号产生过程和数学家的智慧。同时让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一些有关除法史料以及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

2、看算式,写得数。(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 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对,并选题说计算方法。

3、列式计算。

(1)、320里有多少个4?

(2)、90除以3等于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数360,除数是9,商是多少?

独立完成,指名核对。

4、在□填上合适的数

180÷□=30210÷□=30

1500÷□=300 3000÷□=600

五、回顾全课,畅谈感受。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哪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42÷6=72÷9=

2、最大能填几?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

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最高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

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

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1

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 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3、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总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教学反思:

6题

9.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位)

23×13=299 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让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②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⑵能力目标。

①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②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

的探索能力和创新。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④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在学习和活动中,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课件。

学具: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现在谁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前面在练习中我们已经发现可以用数小正方形的方法来求面积。(电脑出示)如下图:

让学生说说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师:同学们,数小正方形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操场的面积、游泳池的面积…(出示图片),也用数正方形的方法去求,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的、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数学接近学生的生活。通过课件出示篮球场、操场、游泳池等图片,在具体可感的的场景中引起学生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小正方形的方法太麻烦,应该寻找一个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利用迁移,大胆猜想。

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的面积计算方法。

1、复习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研究长方形的面积之前,谁先来说说长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

2、师:既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与它的长和宽都有关,现在请你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根据学生回答,肯定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已有计算周长的方法,我就利用这个旧知,让学生猜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不是跟它的长和宽有关呢?在迁移中导出新知。)

(二)分层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初求面积,猜想方法。

师:既然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关,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你先来试一试。在练习纸上,有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请你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可以自己独立尝试,也可以同桌讨论进行。学生动手尝试。

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

设想学生可能有的方法:(1)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摆了15个,所以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2)每行摆5个,可以摆3行,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3)用尺画了15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4)因为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所以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

比较学生的方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发现用乘法计算最简便)

发现用乘法计算的第2种方法与第4种的联系。观察第2种方法与第4种方法,有没有发现什么?

(联系:因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所以可以每行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宽是3厘米,所以可以摆3行。所以第2种方法其实与第4种方法是相类似的。就是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厘米数的积。)

师:经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用乘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比较简便。现在请你们猜一猜,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出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

那我们的这个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在上面的猜想上打个问号)下面我们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学生先初步求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不仅跟它的长和宽有关,而且猜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这个

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带着想要去验证这个计算方法的急迫心情开始下面的活动。)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师:老师在每组桌上摆了一个信封,在每个信封里放了许多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请你自己动手来拼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2)在拼长方形之前,老师要提两个要求:

①用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限,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②同桌合作,一个人拼,一个人记录。也可以交换着拼和记录。每拼出一个长方形,就请你在这张表格(实物投出表格)中记录下你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然后再接着拼。

③拼好以后,请你和同桌相互说说你拼的这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用了多少个面积是1平方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反馈交流。

(1)(指名学生反馈)现在谁愿意来讲一讲你是怎么拼的?你拼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边说师边在电脑中输入。)

(2)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拼法吗?

4、四人小组讨论。把你们的表格放在一起,相互观察表格,你从大家的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了吗?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了吗?

5、:刚才我们通过大胆猜想,并通过自己的实验进行了验证,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在合作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的力量。)

6、寻找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学生猜想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电脑出示)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求出它的面积。

(3)再把这个长方形渐变成长6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长5分米、宽5分米(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计算面积。

(4)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猜想,并利用迁移,找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7、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现在我们来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发现了什么?(通过都是用乘法来进行计算的。不同的是长方形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行了,其实正方形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

三、应用方法,巩固深化。

1、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让学生先估计它们的面积。

学生动手测量并计算。

反馈交流。

2、先估计书本封面和黑板的面积,再动手测量,计算它们的面积。

3、学校在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活动中,在操场西边修了一个边长是5米的正方形花坛,请你帮忙算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请你帮忙算算栏杆有多长?

4、前两天,老师就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面积是24平方分米的台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再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请你们帮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02-18

三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6-08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15

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教案01-14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2

数学三年级下册优秀教案03-06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02-02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2-17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01-18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01-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