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案 >

化学的教案15篇

  • 教案
  • 2024-06-30 08:37
  • admin

化学的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化学的教案1

课题:

酸碱知识复习

课型:

复习课

授课时间: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碱、盐的组成

2、会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探究活动,

4、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合物的分类引出酸碱盐的组成,设计一组区分物质实验来引出酸碱的化学性质,提升学生的知识网络,渗透方法,进一步发展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实验、练习、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魔术引入酸碱

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兴趣提问:你们对酸碱知识有哪些了解?

思考、回答从已有知识出发,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练习:化合物的分类引出:分类不同→组成不同→性质不同

独立思考、回答让学生明白分类的重要性,渗透学习方法的引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导:如何区分稀hcl 、naoh溶液、nacl溶液点拨:

1、这一组物质在本质上的区别

2、分别是利用了酸碱的哪些性质?

讨论、设计、交流实验方案

1、加一种物质一步区分

2、加两种物质两步区分并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提高学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渗透分析方法的引导实验探究:指导学生按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强调实验的`规范性、安全性分组探究实验,交流结果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总结归纳:

1、酸和碱各有哪些化学性质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汇报、总结及时归纳总结有利于提升学生知识的网络梯度练习,学以致用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展示结果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交流收获:回忆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自由发言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后作业:课本p139页1~6题及时巩固加深学习效果

化学的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理解复分解反应,了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盐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难点:有关盐酸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滴管、镊子、试管夹、酒精灯(附火柴)等。

药品:锌粒、镁条、新制氢氧化铜、碳酸钙粉末、氧化铜、酚酞试液、石蕊试液、浓盐酸、工业盐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其它:铁钉、锈铁钉。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我们已学过了酸、碱、盐的概念,想一想什么是酸?你知道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重要的“三酸”指的.是什么吗?

回忆上节内容,注意力集中在酸上,思考并回答。

引起回忆,为进入本节学习做准备。

[复习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盐酸,你知道认识一种物质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吗?

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总结以往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回答问题。

明确学习任务,明确研究方法。

[演示实验]盐酸的物理性质。

课本P154(实验8-5)

带着问题观察实验,正确闻气味

从感性上认识盐酸。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看书P154

阅读教材,总结盐酸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书]一、盐酸

1、物理性质

识记物理性质的有关内容。

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

[投影]课堂练习(见附1)

做练习一

巩固、识记盐酸的物理性质。

[过渡]下面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思考

转移注意,激疑探索。

化学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

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34

教学手段:

设计思想:教师应从课堂的知识传输者和灌输者,变为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板书设计:

化学的教案13

[学习目标] 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2.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的开发。3.了解化学在解决能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热的概念及有关燃烧热的计算。难点: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及燃烧热的计算。

1.燃烧热

(1)概念

25℃、101kPa时,1_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kJmol-1。

(2)意义

例如:C2H2的燃烧热为-1 299.6 kJmol-1,表示在25℃、101kPa时,1_molC2H2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1 299.6 kJ的热量。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值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

A.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

B. 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 kJmol-1

C. 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D. CO(g)+12O2(g)===CO2(g) ΔH=-283 kJmol-1

答案 D

3.能

(1)定义

能提供能量的资,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①化石燃料

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②新能

主要有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

(2)地位

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

(3)解决能危机的`方法

开发新能,节约现有的能,提高能的利用率。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下都能充分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 . 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答案 A

解析 化石燃料只有在适当的温度和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才能燃烧充分,A项不正确;化石燃料不经过处理直接燃烧可产生污染物CO、SO2等有害气体,B项正确;化石燃料(煤)经深加工后变为气体燃料,不仅减少SO2对大气的污染,而且能提高燃烧效率,C、D项均正确。

一、燃烧热

1.对燃烧热的理解

(1)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其ΔH化学的教案14

【教材内容分析】

在必修2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本节内容是在介绍了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等知识的基础上,再介绍金属晶体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对于晶体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也可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的知识的认识。教材从介绍金属键和电子气理论入手,对金属的通性作出了解释,并在金属键的基础上,简单的介绍了金属晶体的几种常见的堆积模型,让学生对金属晶体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金属键的概念和电子气理论

2、初步学会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

金属键和电子气理论

【教学重点】

金属具有共同物理性质的解释。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大家都知道晶体有固定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水、干冰等都属于分子晶体,靠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金刚石、金刚砂等都是原子晶体,靠共价键相互结合,那么我们所熟悉的铁、铝等金属是不是晶体呢?它们又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呢?

【板书】

一、金属键

金属晶体中原子之间的化学作用力叫做金属键。

【讲解】

金属原子的电离能低,容易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阳离子整体共同整体吸引自由电子而结合在一起。这种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就叫做金属键。金属键可看成是由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共价键,这种键既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饱和性,金属键的特征是成键电子可以在金属中自由流动,使得金属呈现出特有的属性在金属单质的晶体中,原子之间以金属键相互结合。金属键是一种遍布整个晶体的离域化学键。

【强调】

金属晶体是以金属键为基本作用力的晶体。

【板书】

二、电子气理论及其对金属通性的解释

1.电子气理论

【讲解】

经典的金属键理论叫做“电子气理论”。它把金属键形象地描绘成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大量自由电子形成可与气体相比拟的带负电的“电子气”,金属原子则“浸泡”在“电子气”的“海洋”之中。

2.金属通性的解释

【展示金属实物】

展示的金属实物有金属导线(铜或铝)、铁丝、镀铜金属片等,并将铁丝随意弯曲,引导观察铜的金属光泽。叙述应用部分包括电工架设金属高压电线,家用铁锅炒菜,锻压机把钢锭压成钢板等。

【教师引导】

从上述金属的'应用来看,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呢?

【学生分组讨论】

请一位同学归纳,其他同学补充。

【板书】

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等。

⑴金属导电性的解释

在金属晶体中,充满着带负电的“电子气”,这些电子气的运动是没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电场的条件下电子气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因而形成电流,所以金属容易导电。

【设问】

导热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它必然是物质运动的结果,那么金属晶体导热过程中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担当什么角色?

⑵金属导热性的解释

金属容易导热,是由于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与金属原子频繁碰撞从而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⑶金属延展性的解释

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体中的各原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弥漫在金属原子间的电子气可以起到类似轴承中滚珠之间润滑剂的作用,所以在各原子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以后,仍可保持这种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也不易断裂。因此,金属都有良好的延展性。

【练习】

1.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

A、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B、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D、金属原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2.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

A、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B、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C、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D、金属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

化学的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寻找到原因。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同学们辨别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难点: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识。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示的方式)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

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核数化学的教案12-11

化学教案《化学键》08-26

关于化学与材料的化学教案08-26

化学教学教案11-13

关于化学的教案01-19

化学备课教案08-26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2-18

关于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2-27

《氯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教案08-26

高中化学选修2 化学与技术教案12-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