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1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 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四部分。
教学目标
通过“读读背背”,使学生弄懂意思,并且理解谚语的含义。通过阅读短文,使学生理解短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通过口语交际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迷人,并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能力。通过习作练习,写出自己暑假中最感兴趣的事情,并能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口语交际的交际面。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美景的图片或其他信息,充分感知秋天的美。投影片。
教学时数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谚语,使学生理解内容并体会其中的含义。“阅读”短文,理解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谚语吗?谚语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含义。你们想学谚语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几个谚语。希望大家不但能背过它们,还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讲明道理。
二、 读读背背
1 出示谚语。2 学生自由练读。3 指名读,想读哪一个就读哪一个。4 试着说出谚语的意思。想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学生互相讨论,教师适当补充。5 谁还能说出其他的谚语,并且给大家讲讲其中的意思。
三、 阅读
1 谁能说出几个以前学过成语故事?学生自由发言。2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题目是《闻鸡起舞》。3 学生自由读。4 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他为什么要“闻鸡起舞”?后来呢?5 用自己的话讲讲“闻鸡起舞”这个故事。 6 联系实际,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作业设计
给爸爸妈妈讲一个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并说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积累 运用一
读读背背——谚语
阅读——闻鸡起舞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2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
3、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从而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增进学生对宇宙知识的了解。
2、体会“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这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 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教师引言导入。
2、交流阿姆斯特朗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及课文朗读情况。
三、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按要求给课文分段。
2、结合提示,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1、继续熟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词语复习,引入新课。
1、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下面的词语你会读吗?
奔赴 联络 缘故 悬着 捏成 呈现 棕色 光芒 登月
耸立 终于 小心翼翼 心驰神往 巨石嶙峋
2、你能说说《飞向月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尽量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①板书课题及本文的重点内容。②指名说。
【设计意图:在复习字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上面的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快乐旅行,多味体验。
1、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用“—”线画出在登月过程中,最使你感到新奇、有趣事情的句子来。
2、同桌互相读一读刚画出来的句子,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指名说。(①读找出来的句子。②谈自己的体会。③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体会出来的?)
(课件2,出示句子1):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在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品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品,可以让他们漂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① 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是什么?
②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吗?
(课件3,出示句子2):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的。从宇宙飞船看地球,地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特别美丽。
① 这段话描写了什么?
②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自由读、师引读)
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宇航员在飞往月球途中拍下的图片。(课件4,图片)
④这么美的景色,你能快速地把这段话背会吗?(师生一起背诵。)
4、是啊,在登月的途中,宇航员们的工作、吃饭、休息都跟我们地球上不一样,让人感到有趣,可仅仅是有趣吗,你还能体会到什么?(不便、艰辛)
5、同学们都说得特别好,让再我们一起来看看登月途中的实况,好吗?(课件5,视频录像)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宇航员在登月途中实际生活的了解,并感悟出他们生活上的不便和工作的艰辛。】
6、看完了录像,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中写宇航员在登月途中工作、吃饭、休息时的句子,读出他们登月时的有趣,读出他们工作的艰辛。
(多种形式的练读:自由读、指名读、师引读。)
【设计理念: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与语言直接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自己感受宇航员在登月的途中,不仅仅是有趣,更多的是工作的不便和艰辛。】
三、再现历史,加深体验。
1、经过三天多的飞行,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准备着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用你们的心去默读、去体会,看看这段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请你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①自由批注②集体交流。(根据回答,出示课件6)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终于”、“心驰神往”等词谈感受。
③换位思考: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假如你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④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段话吗?
【设计理念:抓住重点理解的内容如课文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升华自己的情感。】
2、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千百年的梦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1969年7月16日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课件7:登月的视频录像。)
3、看了这个短片,你最想说什么?
四、阅读交流,做客月球。
1、当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放眼四周,他们看到了什么?小声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很有开发价值)
2、是啊,月球上虽没有人类美丽的传说,但人类最终实现了登月之梦,这正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见证,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课件8)
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读出阿姆斯特朗的激动与自豪。
3、1969年7月19日,人类终于实现了千百年来的梦想。随后,不断有人登陆月球。20xx年,我国的杨利伟登上了太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下面让我们再来重温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⑴(课件9:视频录像。)⑵看了这个短片,你想说些什么?
【视频的播放,使学生能切身了解我国航天科技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也使学生有话可说。】
五、阅读扩展,升华情感。
1、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登上月球已不是神话,那么“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也一定会实现。想一想,如果人类居住在月球上,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家园?
(课件10,引导写作)①自由说一说。②写一写。③指名读。
【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放飞想像,想像不久的将来,月球成为人类另一个家园的美好情景,从而激发他们对月球的兴趣,树立探索宇宙的远大理想。】
2、总结: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六、拓展作业:(课件9)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办一份以“月球”为主题的手抄报。
附板书设计:
开始登月:1969年7月19日
飞向月球 飞往月球:有趣、艰辛 实现了夙愿
着陆月球:激动、自豪
揭秘月球:真实面目、资源丰富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3教学内容
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四部分。
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丰富语言,感知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阅读短文《绿手指》,从中受到做事要持之以恒的教育,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以购书、谈读书体会为内容,进行人物对话表演,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记叙自己的一位小伙伴的故事,练习把一件事(或几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以购书、谈读书体会为内容,进行人物对话表演,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记叙自己的一位小伙伴的故事,练习把一件事(或几件事)写清楚。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事先阅读一些名家名著或其他读物。有条件的学生,可和父母(或同学)一起去逛逛书店,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录音机。
教学时数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读读背背”,使学生了解成语的意思。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短文的叙述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 展示成语,读一读,指导读准字音。
2 学生朗读,试背。
3 指导学生按要求给这些成语、词组归类。
4 分类朗读,熟读成诵。
5 组织“成语知多少”接龙游戏,按座位顺序,逐个站起来说一个成语(或词组)。正确率最高的为优胜小组。
6 如果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同学之间帮助解答,教师做必要的讲解。
二、完成“阅读”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带着问题,再读短文。
(1)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老太太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划出能说明她的特点的句子。
(2)你有哪些地方自己还弄不明白,需请教他人,做上记号。
3 汇报学习的`初步感受,互相解决问题。
4 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1)读一读短文后的思考题,说说文中的“绿手指”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
(2)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
5 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6 总结
7 带着对老太太的敬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板书设计
积累 运用二
读读背背——成语
阅读——绿手指
课后小记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4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四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3。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4。继续练习钢笔和毛笔字的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读书做记号。
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赞美语。
教学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处处留心
1。 读题目要求
2。 自己看表格中的内容,明确对应的记号
3。 你怎样将这些记号记下来,(学生讲自己的方法)
预习15课,尝试用记号做批注
学生读名人名言,指生读,记下来
思考:两则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理解意思
2。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3。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3)交流。
(4)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2。(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飞外网。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是试读,正音。
(3) 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
(4) 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
(5)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二、写好钢笔字
出示“官”“窜”“霞”
生说说发现(上面的“帽子”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
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故事引入赞美
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
二、材料交流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
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
1。 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
2。创设情境
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
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一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
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
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
教后小记: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5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飞外网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大自然风光无限,跟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我们欣赏了泉城,领略了九寨沟,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奇特风景。今天,我们又要乘着语言文字这辆高速列车,去国外的荷兰走一趟,去感受那里浓浓的田园诗情。
2、板书课题,齐读并质疑。
3、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
2、交流学习情况: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仪态端庄绿意盎然骠悍强壮
辽阔无垠悠然自得默默无言舒缓平稳
四、分节指读课文,师生相机正音。
五、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荷兰“田园诗情”的一句话。
2、交流并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1)指名读。
(2)说说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句式训练:是……也是……
3、文章哪几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荷兰的这一特点?(指导分段)
4、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感情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真正”的荷兰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感受荷兰的田园诗情。
二、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奶牛的姿态:
①用横线划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
④感情朗读句子(陶醉、喜爱)
(2)奶牛的活动:
①用曲线划出描写奶牛活动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③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感情朗读句子。(奶牛的乐园)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①出示: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②朗读,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郁金香有什么特点?(多)
③感情朗读
3、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快乐的奶牛,大片大片的郁金香,这是真正的田园风光,所以,荷兰是(引读)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6一、 班级情况分析
本期我班共有学生65名,其中有6人是新转入的学生,这些学生课堂常规较差,成绩也不理想。原班生中也有一部分学困生,针对这些情况,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本期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计划。
二、 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八个单元,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1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几种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
三、教学质量目标
1、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1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几种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
2、 会读写260多个词语,飞外意思,一部分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3、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5、 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6、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初步培养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三、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本册教材明确规定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以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应做到明确,可以操作,能够检测。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训练等,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3、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本学期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段,分段的教学一般应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以后进行,而不宜在一开始接触课文就进行。
4、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作文教学一般也要从说到写。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学月:教学第一、二单元第二学月:教学第三、四单元第三学月:教学第五、六单元第四学月:教学第七、八单元第五学月:总复习,期末考试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7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中外驰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叫“卢沟桥”。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卢沟桥的狮子的看图学文。
板书课题:
1卢沟桥的狮子
二、出示表现卢沟桥全景或远景的挂图或投影,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到卢沟桥十分壮美,桥上的石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座桥的。听录音朗读。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词
生字:歇雕厘甚至蹲概异侵衅驻具
“甚”、“至”是翘舌音;“雕”是三拼音,读时不要丢掉介音“i”。书写时“厘”上不要加点;“蹲”的右半部不要少横;“概”是木字旁,中间最后一笔是点;“异”上半部是巳”。 “侵”、“衅”是前鼻音,“驻”是翘舌音,“具”的ü上省略两点。书写时,“侵”注意右半部的写法,“衅”左半部最后一笔是提,“具”的里边是三横。
生词:歇后语雕着厘米甚至大概形态各异淘气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大多在民间流传。
甚至:在课文中有进一层的意思,说小狮子小到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了。
形态各异: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侵华挑衅驻守具有建筑
五、初步理解课文。
1、齐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写了卢沟桥的什么?着重写了桥上的狮子的什么特点。
六、作业
读课文,其中第二自然段要多读几遍。
抄写生字词。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8教材分析:
这次习作要求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介绍要生动、具体。
教学目标:
1.根据例文,对照“习作要点讨论”,了解写作方法及要求。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介绍自己的家乡
3.熟悉写书信的格式。
教学重点:
记叙要有重点有序。
教学难点:
写出家乡的与众不同之处。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例文,了解书信的格式。
2.飞外具体、生动地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光、风俗。
教学过程:
一.例文引路
1. 学生默读信的内容,思考:王磊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写了什么,内容吸引人吗?为什么?
2.分小组交流回答
小结:作者写出了自己家乡的特色,重点选了两个与众不同的方面来写……因此写得生动具体,很吸引人。
二.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三.启发交流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独具特色之处吗?你准备选拿一个或者两个方面来介绍呢
学生讨论交流,学习例文介绍具体生动。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9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四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3.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4.继续练习钢笔和毛笔字的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读书做记号。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不错
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赞美语。
教学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处处留心
1. 读题目要求
2. 自己看表格中的内容,明确对应的记号
3. 你怎样将这些记号记下来,(学生讲自己的方法)
预习15课,尝试用记号做批注
学生读名人名言,指生读,记下来
思考:两则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理解意思
2.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3.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3)交流。
(4)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练习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不错,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10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教师出示一根编中国结的红丝线,同学们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个中国结,这优势什么呢?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总结:
"这跟绳子扯的再远,也离不开这个"头".这就形成了这个"中国结".
板书课题:中国结
二、 整体认读了解课文内容内容。
1、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新的生字朋友。
2、思考:课文中写的中国结都在什么地方出现?
三、 细读课文,交流品读。
通过对课文第二段的阅读,对中国结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默读二、三段,
思考: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书上的这些描写你还能想到什么?
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达到完美的境界。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民喜欢中国结,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全班互相交流。
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
指导朗读,通过个别的词语体会中国结的意义,应该读的.速度快一点,声音响亮。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上下理解。
过渡:
中国结不仅代表着你们说的意义?它还代表着中国心,饱含这中国情.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读完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理解文章中所说的"头"的。
中国结中寄托着所有华夏子孙的浓浓深情,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课文中那些词语表达这种情感?
通过课文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四、 总结:
根据板书,由学生总结从课文中学到了写什么?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中国结受欢迎的原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 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你喜欢的中国结,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你都见过什么样的中国结? ?
2、我们继续来感受文章中给我们怎样来解释中国结的?
[板书课文标题]
播放课文录音。
二、重新认识全文
1、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
2、你能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吗? ??
3、小组研究:
它包含了什么样的民族感情?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课文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
三、总结全文
1. 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
2. 纵观全文,说一说:
中国结代表了什么?
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1、学习生词
A、本课中你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B、集体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叹为观止
憧憬
2学习写本课生字。
A、出示生字宠 饰 颈 侨 憧 憬 乞。
B、读字组词。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C、认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模仿写。
D、写完后在班里展示写的好的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对于本节课你想说点什么?
教学后记: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11教材分析
这次“积累运用”安排了“读读背背”“阅读”“习作”“实践活动”四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读背《清平乐》,知道这首词描绘了农村的风光和人们的劳动生活。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并按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树叶书签。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和同学一起参加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开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形式,集阅读、制作、展示、交流为一体,在活动中拓展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清平乐》,大体知道词的`的内容,并能背诵。通过自读短文,了解制作树叶书签的工具材料、步骤和收获。
学生学习过程
一、 完成“读读背背”。
1 检查预习,自学这首词。
(1)学生找资料,交流对词牌及作者生平的了解,教师作适当补充。
(2)自学字词,读准字音。
(3)指名读这首词。
(4)分别找出词的上阙和下阕。
2 学习词的上半阙。
(1)学生自读词的上阙。
(2)如果请你根据上阙的内容画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
(3)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阙的内容。
(4)直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半阙。
3 学习词的下半阙。
(1)先默读,再讨论下半阙分别写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汇报讨论情况。
(3)教师出示图,请学生对照课文认真观察,找出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在哪里,从而理解方位词。
(4)在老农的三个儿子中,作者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阙。
4 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
5 指导背诵这首词。
二、完成“阅读”。
1 激趣。展示几枚精美的树叶书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看到这么美的书签,你们一定想知道是怎么制作的,也一定想动手做一做吧。我们一起来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
2 自读课文。
(1)思考:说说制作树叶书签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在关键词句下面画上横线。
(2)讨论:制作树叶书签有几个步骤?
3 用自己的话说说制作树叶书签的步骤。
4 请做过树叶书签的同学谈谈自己制作的经验。
作业设计
根据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动手做一个树叶书签。几天后在班上展示,评出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七
读读背背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12教学目的: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入境悟情,并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课文“放鱼”与“得到启示”部分的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而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品词品句,体会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去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倒数第二段话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师简述课文主要叙述顺序。
2、提问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钓鱼部分)
(1)“我”钓到一条怎样的鱼?
(2)钓到这条鱼后“我”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得意,欣赏)
3、指名配乐读,生边欣赏画面边体会当时作者与父亲的愉悦心情。(播放课件:“我”钓到鱼的过程。)
二、 思维拓展、迁移
过渡:是啊,在这么美的夜晚,钓到这样大的一条鲈鱼,真是一件人生快事啊,如果你就是当时文中的那个小作者,想想看,你准备怎样处理这条鱼?(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
1、生写自己的处理方法在纸条上。
2、抽生说说自己写的内容。
3、指名部分学生把自己写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三、 学习“放鱼”部分
过渡:同学们的处理方法丰富多彩,但文中的“我”的父亲却叫“我”把鱼放回湖里去。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后面的内容,找出放鱼的内容。
1、抽生说放鱼部分的段落(4-9自然段)
(1) 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思考内容)
a、请找出父亲动作词、神态词、语言,联系这些词语想想父亲是怎么想的?
b、找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句,体会“我”当时心理的变化。
(2)抽生解决“思考”中的问题。
(3)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4)指名朗读,抽生,师适当点拔。
(5)抽两小组分角色朗读。
2、最后“我”放了“鱼”吗?为什么要“放”?“我”愿意“放”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我不愿意放?
3、讨论: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放鱼回湖?
(1)抽生汇报。
(2)师。
四、 学习“得启示”部分
过渡:尽管“我”极不情愿地放鱼回了湖,但这件事却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从中得到了一个终生受益的启示。作者受到什么启示呢?
1、自由读课文第十自然段,边读边把你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抽生说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相机出示课件)
(1)齐读句子一,想想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诱惑人的“鱼”。)
(2)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句子二,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勇气和力量。)
a、联系课文内容“放鱼,留鱼”来理解第一句话。
b、你能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吗?
3、看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实例1、2、3),边看边想:诱惑人的鱼是什么?道德的“是”与“非”又是什么?
4、拓展,升华
生活中有许多这些诱惑人的“鱼”,如果再一次让你处理刚才你钓到的这条大鱼,你现在又会怎么处理它?写在纸条上。
(1)抽生读自己写的内容。
(2)指名把写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5、师。
6、齐读最后两段话。
五、 延伸:
说说自己学了这课文后得到的启示或感受。
板书设计:
29
放 钓 留
鱼
的
启
示
是 非
道德 实践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13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1、过渡:(出示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14【教学目标】
1、理解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特点。
2、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并背诵。
【教学重点】
了解并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教学难点】
抓好词佳句体会火烧云变化多而快的特点,想象并画出火烧云的其它形状。
【媒体选择】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入课题,整体感知
1、揭题读题。
2、整体感知:
⑴ 抓第二自然段读悟火烧云的动态美:
① 课文中哪一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云叫火烧云?
② 这一句中的烧写得十分生动,你知道好在哪里?读一读体会。
(写出火烧云在变化,写出动态美。)
板书:
动态美
③ 烧字和哪些词一起突出了动态美?
(指导读出动态美。)
⑵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动态美的?
⑶ 过渡: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
二、抓词句读悟颜色变化特点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你从这一段读懂了什么?你是怎样读懂的?
2、讨论并指导朗读:
⑴ 抓颜色词体会变化多:
① 有哪些颜色?
② 把颜色词分成三类:
一生上黑板贴出三类颜色词。
③ 齐读表示颜色的词:
火烧云的颜色变化这么多,作者写出这么多的颜色词,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启发学生用颜色的词,平时要细心观察事物。)
④ 学习作者,说说自己见过的,能说出来的这三类颜色词。
⑤ 这么多的颜色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选一两个写在书上,一生上黑板板书。
⑵ 再美美地读一遍,体会火烧云颜色变化还有什么特点。
(抓四个一会儿读悟变化快,体会动态美。)
3、背诵训练:
⑴ 由看填空题背一背,幻灯片提示: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15一、教材解读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第七单元是第七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除了要从读到学写,训练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断之外,还要复习巩固本学期学到的读和写的基本功,使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爬山虎的脚》这(鼓浪屿在哪里个城市?鼓浪屿位于厦门,因岛上的鼓浪石而得名,与厦门大学隔海相望。鼓浪屿代表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鼓浪石等等。)篇课文担负着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的任务,因此在本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很少有见过爬山虎的,对课文可能就理解不好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中通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研究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同时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就更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演示,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
【德育目标】通过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仔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动词,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师: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这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谁见过爬山虎这种植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简单介绍)
师:说的不错,假期时,老师去了千山在沿途看到住户的房子上、公路大桥的墙上、山壁上,到处是一片片绿绿的爬山虎,就像一匹匹绿色的绸缎一样,老师告诉你们,它小的时候,也只是一根小茎,有了充足的水分,适合的温度,它就爬呀爬呀,爬的满墙都是,这是什么原因呢?那么我们就在课文中去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怎样解开这个迷的。
师:请同学们把书轻轻打开到16课,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边读边作上记号,开始吧!(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研究发现
师:现在请仔细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你解决,如果在小组内不能解决年在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好不好?(学生研究讨论)
3、合作成功
师:刚才同学们都学的很认真,讨论的也很激烈。现在请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注意抓住重点词来说。
学生汇报第一自然段的收获,包括:⑴ 爬山虎生长在墙上。⑵ “满是”看出长得很多、很茂盛。⑶ “占了一大片”看出生长的快。⑷ 爬山虎的生长离不开墙等等。
师:这部分还有问题吗?
那好,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收获也很大,我们就按这种方法继续汇报。
(学生汇报1、叶子杂成长中的变化。2、叶子的颜色、形状分布情况。
4、理解“漾起波纹”这句话体会作者用比喻写出叶子的好看。)指导朗读。
师:请一名同学带有感情地朗读大家看画面。(多媒体:叶子随风浮动的画面)
这部分描写你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后继续汇报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抓住:“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生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及“颜色是嫩红色的”来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师: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你怎样理解的就怎样画,谁愿意到前面来画?(一生板演)
(大家评议脚的位置对不对)
出示多媒体画面,谁愿意说说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看画面边说爬山虎的脚样子)
师:你除了读懂了脚还读懂了什么?(生继续汇报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门看 这一自然段把表示爬山虎爬墙的动词画出来。(生边读边画)
师:说说看,(动词有:触、巴、拉、贴、爬教师点出)
谁能理解一下这些词?(就是说爬山虎的脚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把茎相上拉一把,让它紧紧地挨着墙。)指名几个同学说。
师:现在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把你们的手当做爬山虎的脚,手掌当做小圆片,在桌子上试着做一做爬山虎爬墙的动作。谁愿意到黑板来演示一下。
(请一名同学来边演示边说)
师:这部分还有一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看。
(“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就会想起它像蛟龙的爪子”这是说,爬山虎的脚……有力量,像蛟龙的爪子一牢牢巴住墙。)
师:刚才大家共同研究的这部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了请大家继续汇报。
(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墙”对于爬山虎的重要)
这说明爬山虎离不开墙,稳重还有哪些地方提到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密切?(第一自然段)像作者这样开头写,结尾也写的方法叫做首尾呼应。这篇课文大家读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小结师: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个片段描写的最精彩?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现在就带着感情把你喜欢的段落美读给同学听,并试着背下来。
总结: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一事物展开描写,这一片段不仅使我们了解了有关爬山虎的脚的知识,而且好象亲眼看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是怎样巴住墙,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我们同学在今后的文章中也要学习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通过细致的观察,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好一个片段。
下面,把这节课你学到的知识概括性的写在纸上,讨论把一下板书写完。
(学生把爬山虎的叶子及爬墙动词填上)
六、开发课程资源
老师给大家留个作业,请你回家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抓住植物的特点,围绕茎呀、叶呀、花呀、或者是果实等写一个片段。
附板书:
叶子 : 新鲜 均匀 尖朝下
脚 触 巴 拉 贴 爬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02-08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李时珍09-30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颐和园09-30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09-30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12-09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说勤奋09-30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集12-09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12-09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