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古籍 >

中国合伙人影评(通用14篇)

  • 古籍
  • 2024-07-18 10:11
  • admin

中国合伙人影评(通用14篇)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摄影、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视听语言、道具作用、转场、剪辑等进行分析和评论。下面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合伙人影评,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1

《中国合伙人》故事的蓝本不言而喻,从剧作上来说,它通过抽丝剥茧的细节设置,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终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简而言之:鸡血加鸡贼,无限约等于鸡犬升天。过程的确很有意思,细想想有点儿没意思,但再琢磨,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梦好不好?中国梦对不对?这两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觉得世界人生最大的无趣在于,我们不认同别人认可的标准,却又渴望别人的认可,爱情如是、事业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们渴望脱俗,后者是我们又未能免俗。当我们在对方的标准里做不到最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的标准是否牢靠。所以,一辈子,我们都在征服对方和劝服自己之间不停徘徊纠结,大部分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

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个艰难的历史选择,说到底我们还是背负了历史的包袱。我们那么渴望坚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承认,而后者本身就是对前者最大的否定。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用继承某种屈辱、不用承担某种压力,不用奋力站起来证明我们能站起来,能想躺着就躺着,只因为我们真的喜欢躺着。总之一条,不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想说,成冬青诠释的中国式成功,充满了某种实用主义的得意。而王阳诠释的中国式幸福,则有自欺欺人的妥协。这种的态度,充满了某种无奈,也或者,才是我们每个人寻找答案的开始。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2

《中国合伙人》讲的是三个男人的发迹史,但无论是从万丈深渊爬起的成东青、辗转异乡又打回原形的孟晓骏,亦或是始终保持清醒的王阳,本质上都和鸡血直冲脑门的成功学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们的最初梦想,仅只源自中国最素朴的家族观念:穷娃子想跳龙门,书香门第誓要延续留洋香火。

这是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赋予的无形责任,而他们之后走上的创业路,则皆因特殊环境逼迫所致——不可抗的失业,是三男痛定思痛的`起点。耐人寻味的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失业的原因竟有着同质不同理的荒谬和无奈。相对于《三傻大闹宝莱坞》勾勒的相对理想的环境和超凡天才的崛起,《中国合伙人》无疑接到了拔凉的地气。

这是一部笑点密集的电影,你甚至会觉察到,陈可辛在每一幕即将冷场时,都下意识地塞进一个包袱,但到电影结束时,你会觉得这部片子真的——并不好笑。三男的人物原型,在多数人看来绝不会干净得像一张白纸,电影中的剧情注定要舍弃他们因陷入游戏规则,而遭受的种种难以启齿。但影片诸多看似漫不经心的细节,却没对观众撒谎:飞扬跋扈的民警、办事拖拉的“有关部门”、为老师辩护而大打出手的同学、为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而围攻学校的学生、因拒签而赖地撒野的男子……看起来像是在自嘲,其实是在宣泄一种发指的困惑。

这才是“我的青春”!

与其说黄晓明演技的飞跃让人难以置信,不如重新说回那句老话:角色对一个演员来说何等重要。片中,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的戏份多寡早已不值一论,你得看陈可辛、摄影杜可风、以及剪辑师肖洋究竟花了多少心思,让每个角色的发展都完整而富有层次,让人物关系的每次转变都显得真实可信。

它更像是一部轻柔版的《社交网络》,除了似曾相识的诡辩和抗争外,你会记住成东青第一次在课上调侃情史时那双发红的眼睛,会记得孟晓骏在舞台上被嘘的窘态,会记得在打乒乓球的交叠画面中,王阳那忧心忡忡的神情。难得有一部华语商业片能如此从容而精确地描摹男性之间的关系,从当年成东青为哥们儿阻挡拳打脚踢,到今日为了对孟晓骏说“YES”还是“NO”纠结至死,你会发现,这一过程才是货真价实的“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中国合伙人》应该是陈可辛自《甜蜜蜜》以来最出色的电影,甚至是他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就我个人而言,它绽放出了一种罕见的持久而迷人的吸引力,尤其是与《投名状》爆烈且强词夺理的三雄格局相比,本片中的男人们,用他们的生存法则,让人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成东青用钱买下“孟晓骏实验室”,这是“成功”,但整部电影最关心的,却是他们为此所付出的超越常人的代价。这让我这样一个当年被女人骗晕、险些被工作累死,至今未得成功、发际线却无情后退的人来说,望尘莫及,突然有了再搏一把的冲动。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3

电影散场后,影院里响起了若干掌声,我想这大约不是因为这故事有多好,而是因为它呈现出的某种正确。因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励志或者中国梦就是最大的正确,而拉上一堆“民企英雄”陪绑,则更是一种不失狡猾的正确。

前几天央视重放了《甜蜜蜜》,现在看起来恐怕不是个好主意。大抵相仿的几十年跨度,相仿的国人寻梦故事,相仿的旁白乃至于相仿的分分合合,与前者的扎实沉静相比,《合伙人》却要单薄得多。与大多不怎么成功的大事记式电影类似,陈可辛老师用一些典型时代符号,一些琐碎而充满仪式感的猛烈画面,一些煽情的.场景,再填上一些音乐就能剪过好几年去。而比起《甜蜜蜜》刻画时代的丰满,《合伙人》关于旁人的描述寥寥,成百上千人只是被充当了背景板。

关于狡猾的正确,以三兄弟赴美谈判一段为甚。电影用“我们不是东亚病夫”式的老套桥段,把某人的个人受挫经历与谈判桌上的针锋相对混为一谈,将野蛮生长的原罪简单消解为西方偏见与东方崛起,正所谓美国梦过时了,中国梦来了。且不提这(***电子邮箱怎么注册:1、打开***的应用商城,在搜索框中输入QQ邮箱。2、点击下载并完成安装,打开后弹出登录方式,选择QQ。3、弹出授权对话框,点击登录,登录成功即可。)种态度由一个以输出美国梦为宗旨的公司来表达算不算吊诡,至少抄袭ETS教材一事,叙述创业初期故事时并未提及,一直拖到行将成功才糊涂带过,这方法恐怕是狡猾了点吧。

或者还是应该说,励志就是最大的正确,正如所谓成功就是唯一的正确,哪怕是鸡贼了些?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4

影片的结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事已至此,眼眶终究还是湿润了,不是那种强烈的感动或者悲伤,而是一种很奇怪的共鸣。

为什么电影里带来的共鸣是”奇怪“的呢?

首先,我是90前,离电影里那段青春距离还是挺远的,那样的装扮,那样的校园,那样的图书馆,一切都是陌生的。其次,我从未想过去美国,更是没碰过托福,没碰过GRE,大学里每天都在吃喝玩乐看着苦逼的.背单词的室友,然后偷笑。再其次,我从未读过新东方,哪怕新东方热已经挂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不爱读书的我,都不为那些老师们的“笑话“所动,坚持打工、实习,愉快的继续吃喝玩乐。最后,我没有有着共同理想的好伙伴,也没有想过自己去创业,闯出一片天,工作两年了,还是各干各的,来去自在,两袖清风。

我的青春,和电影里表达的,截然相反。

可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岁月看似离我的校园生活更接近,但它并没有让我有所感触,反而是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合伙人》,反而是没有在我的青春里呆过的陈可辛,把故事说进了回忆里,有笑有泪,令人欣喜。虽然吴君如笑着说陈可辛这部电影完全没进步,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要我说,这次的回归,很棒。

影片放完了,前前后后响了三遍掌声,然后观众纷纷与陈可辛导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从50后到90后,居然个个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的影子。一个老伯激动地说:我儿子当年在美国就是这么的苦啊!被开除了,然后一个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里打个***……一个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说,电影里的那一首首有关青春的歌曲,实在是勾起了校园的回忆……我说,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深深地撼动了我,具体记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

即便你没有经历过着一切,但依然会为这三个男人的梦想叫好;即便三个合伙人的英语发音实在是很”屌丝“,但依旧不会阻碍青春能量的迸发;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合伙人》后还是觉得,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为青春不是帅哥美女的专属,不是一代人的专属,青春,属于每个人,哪怕你是个二愣子,哪怕你是个纯屌丝,哪怕我就是不爱背单词。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5

《中国合伙人》里面,有两个剪头发的情节。第一个剪头发的是王阳。王阳交往四年的美国女朋友Lucy离开,他写的诗集也无人出版。王阳站在阳台上(我怎么看着像友谊宾馆的阳台?)把诗稿像白鸽一样漫天挥洒出,没人出版,这些就都是废纸。像是没有爱过,青春也毫无价值。然后成冬青帮王阳把他满头飘飘的长发剪成利落的短发,王阳拿着镜子端详自己,他的脸充满了整个镜面。然后那镜面扭曲了一下,哭了。他说,他的八十年代死于今日。

第二个剪头发的,是孟晓骏。他在美国呆了四五年,先是在实验室喂老鼠,又在快餐厅作busboy,实在混不下了,又回到了北京。成冬青和王阳开车接他,车停在一处青草蓊郁的地方,草长得及膝,动辄能听到露水落地密密麻麻的沙沙声。孟晓骏坐在青草丛里,成冬青拿起剪刀簌簌的给他剪着头发,一边剪,一边说:“我们老家的说法,出远门回来的人,一定要剪了头发才能回家。”

我总疑心为什么古代人爱说“绿鬓”,再浓密的头发也不会是墨绿色的罢?也许是因为头发像草,都是时光的痕迹和证据。度过了多少时日,就生了多少头发,抵赖不得。把头发剪了,就相当于把那些岁月都割舍了。剃度空门的人不是都要先剪断三千烦恼丝么?古代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损”,所以那剪断的更是一生的时光了——不只是时光,还有欲望,和梦想。

《合伙人》里两次剪断了头发,都是在和青春挥别,在和梦想挥别。王阳不再作他的诗人梦,孟晓骏也不再作他的美国梦。他们都老老实实的,跟着成冬青走过被青草覆盖的铁轨、被雨水打湿的废弃工厂,开始他们的“新梦想”。王阳和成冬青都不再轻易谈梦想了,只有孟晓骏还像个执着的愤青,不停的质问成冬青和王阳:“你还有梦想吗?”王阳把脚高高跷在桌上,表情像是他的皮鞋底一样毫无破绽“孟晓骏,你以为你能跟我模拟面试吗?”成冬青则用他一贯的土鳖方法——用笑话回避问题:“你一定要把气氛搞得这么销魂吗?”

梦想反倒成了不能轻易触碰的东西了。

两次剪头发,成冬青都是在镜头外的,只有他挥舞着的剪刀传来瑟瑟的发丝飘落的声音。他总是在帮他的兄弟和过挥别。他也跟自己的过挥别了,大雨里在北大的墙上刷着小广告,成冬青只是打了个喷嚏,说:“我觉得我的青春死了,就埋葬在这。”

青春对他是一场感冒,从此,永久免疫了。所以他能把当年王阳教他追苏梅的办法用来打广告,在课上调侃自己的爱情,在功成名就的足球场上大声说:“梦想是什么?梦想就像是我当年喜欢过一个女孩,我每天帮她打水,后来我发现她有男朋友。我问她,你有男朋友为什么还要让我帮你打水呢?她说,因为我想让我男朋友休息一下。这就是梦想,再艰难,再困苦,可是我还是想天天见到她。”

其实他的梦想,最初只是源于害怕失败而已。害怕每天在老家的田里对着稻子说英语。Erich Segal的小说《a love story》里面出身贫寒的`Jennifer对豪门世子男朋友说,大学就像是圣诞老人的礼物袋子,似乎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谁都可以进来,可是四年一过,就会被统统倒出来,终究从哪里来的,回哪里。这是最世俗的地心引力。对成冬青们来说,对世俗的地心引力和失败的本能抗拒,才是他们梦想的动因。梦想,是他功成名就、大庭广众下的topic,身在随时可能被取缔的工厂里、不进则退的时候,他只能把演讲稿一扣,坦诚的说:我没有梦想,我是一个Loser,中国学生最熟悉的单词就是failure,因为我们的考试制度,就是在不断的让人失败。掉进水里不会死,呆在水里才会被淹死。

“水里”是哪里?是我们此时此刻的庸碌和平凡。

所以,说到最后,剪了头发的他们,到底还有没有梦想?八九十年代,王阳在霓虹晃眼香烟缭绕的KTV里大声对着成冬青嘶喊:“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你要怎么办?你也要欺骗回生活!”

是,生活是欺骗了他们。生活告诉他们,第一个爱上的人不能白首,从出生起就笃定的梦想不能实现,三个年轻的男孩子在澡堂里一边拿水清洗着他们年轻的身体,一边聊着美国,时代周刊,女孩子。他们那时的梦想注定只能像萦绕在他们身边的水蒸气一样,散于无形。年轻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是大鹏鸟,天大地大心更大,大的可以吞吐整个北冥之海。

然而生活终于让你改变,让曾经侃侃而谈的人趋于沉默,让曾经流连花丛的人安心成家,让曾经唯唯诺诺的人纵横捭阖。

生活欺骗了他们,改变了他们,压碎了他们最初的梦想,又给了他们一个新的。我们小的时候总是被迫要谈论自己的梦想和志向。几乎每学期至少两次,唯恐我们没有理想,堕入凡俗。可是当我们真的为了梦想义无反顾了,为梦想拼搏了,人生又半路杀出,横加干预。

我想起《岁月神偷》里罗妈不停的说:作人,总要信。快乐时也说,因为是证明。烦闷时也说,因为是激励。被风雨把家顶都掀起来了,含着泪,也要说。因为是信仰。

轻信者,得生存。

不管你信的是梦,是命,是恐惧。

总要信。年轻时候的梦想没了,你还有新梦想。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6

生活中很多梦想,生活中很多挫折,生活中很多无奈,我们倔强的在生活中过着不是自我想要的生活!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儿时的梦想如今已是支离破碎了!完美的愿望,总是被这个社会改变了!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快!从山沟沟里出来的哪天开始,我的世界已经开始被改变了!可是自我全然不知,还欣欣然的攥着改人生的梦想!也是从那一天开始,我跟生活做着斗争,我跟社会较着劲,只为完成那儿时的`梦想!可是梦想也会改变,梦想也只能是曲线的去完成,所以你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开始改变自我!

听过一个故事: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终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可是,这也不可能。当我此刻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我,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忙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明白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也许吧!可是如今的世界是改变不了的!只能是为了适应这个世界自我做改变而已!最近,看了两三遍《中国合伙人》有很深的感触!我们都是在被改变的人!大概诉说着60一代的创业历程吧!鼓舞人心,心潮澎湃!有人说,以前的创业环境好,机会多,才那么容易成功!可是我觉得不是这个理由!我觉得,是他们改变的快!他们迅速的改变以此来适应这个世界!并且伴随着艰辛,伴随着汗水,伴随着诸多的困难,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

我不想若干年后,我后悔某一件事情我没有坚持下去!我不想后悔某个机会我没有抓住!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机会!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来,而是因为机会过来时,没有一伸手抓住它。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可是有多少人成了俊杰呢

机遇从不光顾没有准备的头脑,弱者坐待良机,强者制造时机。我们必须创造属于我们的机会!机会也是有成本的,所以往往我们要放弃很多自我不愿意放弃的东西,来得到这个机会!舍与得之间我们要做出抉择!往往一个抉择就是你人生的分水岭!里面有句话说得很好:人在逼于无奈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往往都是最正确的。

80后,时下流行的词语!这个社会是有机会的!从改变自我开始吧!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7

《中国合伙人》可说是给青年人看的励志电影。主人公成东青永不言败(特别是他追苏梅的时候)的精神,让人觉得敬佩,让人想去效仿。他做的事其实很很简单,家里没有钱,课余时间做家教被学校开除,只能自己办起了私立学校,他的课比普通辅导班的课大不同,就是很幽默,来听他的课的学生络绎不绝。当然他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于是他把自己的“新梦想学校”不断扩大不断扩大,成为中国第一的英语培训学校。在影片的最后,他已不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匠,而是一个留学教父。他帮助无数人签证留学,而在当年他自己最想得到签证的时候,却遭到拒签,于是苏梅去了美国,而他却留在了中国,这样的.痛楚不能用I love my country.来掩盖,而是永远的伤痕。

然而这部影片给我的最大启示却是这样的,中国需要进步,进步需要人才,我们是年轻人,是祖国的希望,只要我们进步,国家就会进步。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向往的地方不再是美国和那些西方国家,而是中国。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8

中国合伙人讲述了三个大学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创业的故事,在其中以多种形式个故事情节讲述了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年轻人是如何创业的。从影片的叙述中我认为他们创业成功的因素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时代背景的优势(时机)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开始了出国留学的热潮从而外语培训具有巨大的市场,而当时中国尚未形成有规模的外语培训机构,私人语言培训的市场尚处于开发阶段,这使得影片中的主人公并未遇到较大的竞争对手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原始资金以作为企业扩大发展的自出,这也是新梦想能够在早期快速的发展并在之后的发展中成为当今中国私人外语培训的龙头企业。

二 创业团体的建立 (团队)

主人公早期创业寻找了自己的大学室友进行创业,这加速了早期创业的速度。而在后来的创业中随着人员的不断加入,各种人才涌入到新梦想为新梦想的发展出谋划策,促使创业开始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并且开始为新梦想的发展制订了各种行之有效的企业发展计划,从早期的语言培训学校成为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企业,再到最后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上市企业,这一切和团队内部人员的素养和能力有极大的关系。这一点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知识的人才,只有不同的思想混搅在一起才可以让企业拥有更好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当今世界科技文化更新速度极快,只有大量的新人加入到公司才可以使公司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领导)

一个企业的早期创业离不开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和个人能力,主人公从早期的创业到后来的不断壮大都一直在表现着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担当能力,在创业中遇到困难时总能挺身而出为企业解决困难,这一点是企业创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个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企业决策者的领导,企业的决策者往往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人物,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挽救企业不被破产的作用。

四 创业时善于改变 (创新)

与传统语言教学不同的是,影片中主人公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并出现了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教学方式,不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提高了企业本身的竞争力,开创了语言培训新的篇章。创新是许多企业早期创业成功的主要原因,因为无人尝试所以物以稀为贵,才拥有了市场,最好的市场便是企业自己建立的,而非在已经建好的市场中争取顾客。正因为新梦想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有了现在的龙头地位。

五 面对困难一起面对(企业文化)

在新梦想的创业过程当中面对最大的'问题便是被美国投诉盗版美国教材,在这场对弈中主人公们可以抛弃之前的个人恩怨以前面对困难,这一点是很多企业难以做到的,而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一个企业文化的形成,已经根深蒂固的扎根在每一个企业人员的心中,可以在面对外部挑战时马上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综上所述,在《中国合伙人》中影片给我们展示除了在中国创业中所需要的几个方面,时机、团队、领导、创新,还有就是企业文化。当然影片中的“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也说明了建立在友情基础上的创业所具有脆弱性,早期的共同面对困难可之后的共同面对成功之间的巨大矛盾,也是当今中国社会当中大量创业团体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当今时代变化非常之快,创业所需要关注的方面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当今的创业不能也不可以再想以往一样几个人没有仔细思考变合伙创业,需要经过一定的考虑之后再慎重决定。如今的中国各方面的发展都在不断完善,面对机遇的同也伴随着各种挑战,机遇越多的时候隐藏在背后的挑战也越加的多。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9

也许我就是一个关注细节的人,也许我仍然需要从这样的励志电影中寻找前进动力,也许,这一切都只是因为我想的太多,而读书太少。反正,我是被电影中的那种热血、友谊、奋斗感动了,俘虏了,所以,我觉得它还不错。只因为它似乎给了我所需要的正能量。(好吧,我不是一个定力很强的人,居然还需要借助外力获取奋斗的动力,也许也就是一时兴起)

1、电影架构

虽然看的电影不太多,可是,每次看国产电影,总有种缺点什么的感觉,可当真说不出是缺什么。就像这部,感觉情感发展其实略牵强,尤其是前半部分。不过再想想吧,本篇讲的是他们共同的事业发展的历程,所以校园生活简短一点是可以的,不过应该可以处理的更好的,发展的不那么僵硬的。

事业发展的历程,可能是情感带动比较多,所以觉得处理的还蛮好的。

2、电影立意

too young too naive,这是这部剧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我们永远不能了解现实到底有多残酷,象牙塔中的'我们,被保护的太好,经历的太少,所以永远不知道。

不断受挫,越挫越勇,最终有所成就。

3、人物性格

孟晓骏:从小生活优越,教育良好,没有过什么失败,一直坚信“美国梦,即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一直对美国充满美好幻想,然而真正到美国后,直接间接受到的歧视让他信心受挫,心里留下很厚的阴影,混不下去回国后的孟晓骏,依然无法从那种阴影中走出,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如意,一直想要证明自己,从而有了一种执念,也因此与兄弟产生矛盾。

生活在象牙塔,乐观积极,同时也有那种优越感、虚荣心,失败后心理严重受挫,too young too naive,在他身上表现的及其明显。当放下优越感之后,他成熟了。

王阳:典型的浪漫主义性格,性格潇洒、随性,追求生活的闲适,重兄弟感情,对于利益没什么野心,过的去就行,并且始终不曾变化。及时行乐

成冬青:土包子一个,傻不拉几,却又那么一股子执念,想得简单、执行力强,一直在经历失败,反而练就了一颗无坚不摧的心,总是敢迎难而上、勇于承担(顶得住压力),敢于承担压力。轴的很,一根筋,却能始终这样,不忘初心,轴到极致,什么都怕做到极致,他说明了这一点。

4、经典的话

too young too naive。

其实最大的骗子是我们自己,我们总是想改变别人,却拒绝改变自己。

当我们的额头爬满皱纹,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让它们也爬在心里。

总有一个东西,可以让我们战胜恐惧。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10

当《中国合伙人》的片尾响起邓超、黄晓明和佟大为三人合唱的《光阴的故事》时,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再次被重重地击中了。走出影院时,天上正飘着细雨,而我的心情却晴朗无比。看一部好片子就是一次精神盛宴,《中国合伙人》就是这样的好片子。

近半年来,中国大陆的影院中出现了多部动辄数亿票房收入的电影,让电影人颇为欢欣鼓舞。但,与票房的节节攀升不成正比的是,《泰囧》的轻松搞笑、《西游降魔篇》的魔幻闹腾、《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简单快乐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混乱颓废,都没有激发出我任何写观后感的欲望,往往是看完了就完了,连把他们当做谈资也是一两天的光景。

好在,《中国合伙人》终于让我再次拿起了手中的笔。这,或许是因为该片中不乏发人深省的东西。其实,前述的那些片子中,也不乏值得思考的'台词。但或许是很多台词出现的场合或语气,总是让我觉得跟台词本身的内容不搭,以至于我忽略了这些台词所要表达的更深层面的东西。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60后、70后乃至80后都能看得懂的片子。影片所跨越的20年恰恰是中国发生巨变的20年。片中的一首首老歌,是我们每一个人记忆中都抹不去的时代印记。而曾经的那场美国梦,也算是那个时代中国的最强音了。也许,邓超扮演的孟晓骏代表了一大批人。当年就是有很多人怀揣着梦想来到了那个他们以为是热土的美国,但最终他们在那里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这些人回来了,把自己创业的热情和热血挥洒在自己的祖国。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励志的片子,片子的三位主角虽是被逼无奈才成就了一番事业,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积极的东西。黄晓明扮演的成东青,起步何其艰难?没有教学的地方,就买上几个鸡腿,在肯德基教课,后来又废物利用,将闲置的旧厂房当做教室和学校。在美国受够了白眼与轻视的孟晓骏,回国后最想做的就是做成一件事,向美国人、向全世界证明自己。所以他放下了曾经的自以为是、放下了曾经对成东青的轻视,为了新梦想他几乎拼尽了全力。汪洋,这个被称为具有美国人思维的人,在情场失意后,终于改头换面,投入了能让自己发光发热的地方。就是这样的三个人,最终成就了中国第一支教育产业股,其市值竟是30亿美元。

两天来,一直忍不住哼唱“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真是一部让人心情不错的片子。片中,有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如不同时代出现的为了谈话而存在的乒乓球台、把成东青的被拒签说成是“美国人民不需要你”、把肯德基说成是美国来的一个大爷、把怀孕的英语单词pregnant说成是“扑来个男的”等等。还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台词,如 “即便岁月将皱纹刻上我们的额头,也不能让皱纹刻在心里”。当然,我最喜欢是那句“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说得真好啊。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11

周末下午,独自一人慕名冒雨去看了这部,因为网上说他是新东方和俞洪敏的故事。记忆中这是不多的关于中国创业史的电影,可能就是第一部吧,整整说了30年的故事,正是国内翻天覆地的30年,这是我的年纪。

开始的字幕上写着联合制片人:田朴君,这位因为王石被热议的女人,无论大家的评价如何,我始终觉得,王石不是等闲,他这么器重的女人一定不普通,影片中她和冯仑客串了一个镜头,也算是在影视圈上个台阶的第一步吧。

这是今年以来除了《悲惨世界》第二部我评价的最佳,泪点那么有一两个,就着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从哪儿说起呢,性格吧。

三个好兄弟,孟晓骏一定是最优秀的,至少在最开始,名门出身,自信、有见识,领导学校各类社团活动,漂亮的'女朋友,有明确目标,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签证官问成东青,你的偶像是谁,成毫不犹豫的说是孟;王陽,从小放荡不羁,有自信,学生时代就能泡到洋妞,性格乐观,心胸豁达;成东青,自卑,唯一拥有的是不放弃,情商低,相貌土,而且这种土气即便他成功后依然挥之不去,但是———他确是最成功的一个。

前段时日,看到一篇分析李嘉诚成功路上的贵人,也就是转变他命运的关键人物。其实,每个人的成功,分析下来,也就可圈可点几个关键,总结了一下成东青在成功路上的几个关键:

1、认识了孟、王。很显然,他们两个都比他优秀,只有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才会变得更优秀。和他们成为铁杆,首先,有了追赶目标,所以,成东青才发誓4年大学读满800本书。然后,他们帮着他追到了苏梅。

2、苏梅,这个成东青的初恋,却是成就他的最大因素,为什么,因为从追到她开始,他有了自信。

自信这个玩意儿很有意思,有和没有很多时候无法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譬如孟晓骏,那么满满自信的翩翩公子,在美国留学4年,生活的挫折和困境把他的自信磨得干干净净,没有了之后,再找回来很难,即便未来真的回来了,也不是原来的那个自信了。

3、被迫被学校开除。其实大多数的成功者在最初的时候都是被迫的,被命运驱赶着向前走,就像成东青说的,你跳下了水,游可能不死,不游一定死,逼着自己向前游。所以,天命不可违。

就这样,三个人的种、种际遇,加上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配合着中国近代最轰轰烈烈的30年,天时、地利、人和,全了。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12

学生时代我一直觉得以后的自己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定会以一副特立独行的姿态傲然于世间。然后苦恼地告诉别人“其实就想过普通人的生活”。结果反而,现在的我,披上了教师的马甲,成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中的普通一员。即使现在偶尔和同事互相揶揄下,事后也会满不在乎地告诉自己:无妨,怎么着咱也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

一直用“有梦想”标榜自己,看着书里、电视、电影、生活中哪些麻木不仁的人,觉得自己活得很潇洒,因为至少我渴望按自己的方式生活。随着阅历的增加,人生的成长,一切成了浮云,我要去追寻那既令我幸福又可以一直坚持的东西。就像成东青跪着求母亲借钱供自己第三次高考,我也坚定地告别安逸、乏味现在看来舒适的生活。原因只有一个:追梦。其实,不太清楚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往大地说,很俗套的四个字:功成名就;往虚地说,做自己喜欢的事。

成东青最大的梦想是去美国,那个被无数的美国梦描绘成天堂的地方,虽然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美国!美国有什么好?去美国能干什么?真去了美国还要不要回这个他“热爱的祖国”!可讽刺的是,在一次次被拒签,又被学校扫地出门后,为了生计,成东青干起了替别人圆梦,帮别人去美国的“勾当”。他说他的青春死在了贴满牛皮癣的墙上,因为他往墙上贴的'不是当初自己深夜在图书馆点蜡烛看完800本书时希望换来的未来,他说这话的时候还不知道这800本书换来的另一个未来同样也能通往成功。

现实的真实打败了青春的幻想,在牛皮癣面前青春悄悄阵亡。时光流逝,也让我不得不蛰伏在教师的岗位上安身立命。时间这东西,能让曾经热烈的感情变得冷静,也能让热血的友情变得相濡以沫.年少顽劣时,爱幻想好追梦,一心想改变世界;如今打拼时,却多了些许无助和迷茫,思考该不该被世界改变。

王阳说,大多数人做的才是合理的。现在看来,有点道理。一个人飘在空中久了,难免接收的地气不足,看不到地面上的真实。把身上多余的气泄掉,落在地上的踏实感觉才是最好的。就像落叶,秋后的飘落,回归大地的积淀,为了日后更好的飞扬枝头。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13

五四青年节这天,我公司组织大家观看了《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看完电影的我感触良多,有几点是让我最难忘的:它不仅演绎了团队的力量、解释了梦想的定义,还给了我们需要努力拼搏奋斗的理由。

首先,想要成功必须要依靠团队合作,这也是我来大航至今领导们一直强调的,一个人的力量在大它也是有限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团队的优势在于思维的碰撞和能力的互补。就如影片中的三个合伙人,成东青,孟晓俊,王阳那样,他们三个人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性格,一个性格保守,一个激进,一个中庸。影片中新梦想最大的领导人却是成东青,这个一直被大家所看不起,经历过三次高考从农村来上大学的小伙儿,一口日本口音的'英语,不善言辞,但最后成功的却是他。然而他的成功也离不开王阳和孟晓俊的帮助。孟晓俊作为海归后代,一直自恃清高,挤破头的想去美国,发誓永远不再回来,到了美国却连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被迫回国,正因为他这种激进的性格,再后来的创业中与成东青互补,成东青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孟晓俊可以帮他完成。而王阳在整部剧中起到了调和作用,每当成东青和孟晓俊发生争执时,他就会出面化解矛盾,这也是一种互补,他的中庸之道,往往代表了绝大多数人。他们三个人各自发挥优点,将新梦想在美国上市。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领导者在于如何挖掘出每个人的价值,而队员们应该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不仅是他们三个人的创业史,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创业史,当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时,那就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开始。

其次,影片的主线用梦想贯穿,孟晓骏经常问成东青一个问题就:“你有梦想吗?”而每次成东青都是闪烁其词地避过。其实我们不也是如此吗?我们不是没有梦想,而是不想谈这个沉重的话题。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在失败中寻找胜利,于绝望中寻求希望。作为一部青春励志片,《中国合伙人》让人看到了成功者的辛酸与执着,让人在感叹青春不再,现实依旧的同时,更加坚定自己追寻梦想的决心。如影片中所说,:“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情坚持是一种幸福的东西。”也许我们的梦想在显示面前似乎不堪一击,但我坚信只要坚持,不要被现实所打败,总有一天我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最后,还是引用片中的一句台词:“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的往前游。”这虽然只是一个比喻,但他给了我们拼搏和前进的理由。就像我们处在各自的岗位上,没有一点居安思危的紧迫感,守着过去的成绩过日子,止步不前,最后面临的只有失败。就像潭里的水,流动才有活力,静水最后只能变成死水。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放眼未来去创造更大的成绩,更大的价值。

中国合伙人影评 篇14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到有一个问题非常令我感兴趣,就是改变。

影片中不停地提到,改变世界,改变不了世界,被世界改变,不被世界改变。

但是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在成东青和王明等人的眼里,改变是看待这个世界很重要的角度,换句话说,他们在用这个角度去审视着这个世界。孟晓骏在电影的一开始这样说道,“我们这一代人最重要的是改变,改变身边的每个人,改变身边的每件事,唯一不变的就是此时此刻的勇气,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改变世界。”成东青说:“最大的骗子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是想改变别人,而拒绝改变自己。”而到后面,苏梅在打给成东青的***当中说道,“成东青,到底是我们改变了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改变了我们。”

我觉得,如果我们仅仅局限在这个角度内部来讨论这个问题的话,并非能够得到很深刻的结论。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我们得到的结论不过有三种,yes,no,或者辩证的。然后,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一种情况。

不过我不想这样讨论,我想跳出来,从一些问题出发,最后谈到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承认几个基本观点。第一个必须要肯定的就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如果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导出这个结论——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有区别,每个人看待世界的眼光也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理性出发点和感情出发点都不相同。

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每个人在追求不同的东西,所以每个人的理性出发点不一样。而同样,人类的思维并不是纯粹理性的思维,这一点大致是弗洛伊德首先证明的;所以即便是在感情用事的时候,每个人的我所谓的感情出发点也不相同。

那么既然出发点不相同,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描述就必然有差异,看法有差异,做出的选择也必然有差异。假设我们选取一个角度,比如说,改变,我们去描述一个人对于一件事情的态度,处理,选择。我们必然得到三种可能结果当中的一种,yes,no,或者介于两者之间,不能给出一个绝对的评价。通常情况下,我们这样处理。于是我们得到了,改变这个世界,被这个世界改变这样两种相对的结果。

但是这种推导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点,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被这个世界改变和改变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相对视角的问题。从完全客观的角度上讲,人和世界都在改变,认为人是绝对不变的,就可以说改变世界;认为世界是绝对不变的,就可以被世界改变;而如果采取一个中庸的态度,那么两者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时候大致就叫做了interaction了。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就很有可能导致上面选取的参照点不一样,从而使得对于同一件事情产生不同的看法。

举例来说,王明在电影里说,“我们没有改变世界,是世界改变了我们”;但是如果是其他人呢?他们有很大几率说,他们改变了世界。

而第二点问题在于,很多人选择的角度不一样,他们的视角不一样。成东青、王明、孟晓骏在电影里选择了这一视角,改变,来评判一些问题;但是很多人未必选这个角度,这是人与人性格之间差异所带来的。的确,每个人选取相应的视角去评判一个一个问题,这的确没有问题,很和谐。但是,如果在munication的时候,往往遇上麻烦。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上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例如两代之间的矛盾,婆媳之间的矛盾。当然这只是引起矛盾的一个方面而并非全部原因。

所以我觉得,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其实是自然。有些时候觉得某些人莫名其妙其实是出发点完全不同,相差甚远。社会上的东西,人身上的东西,思维上的东西,不像是科学,有着共同的公认的公理或者基本事实,在每个人的心目当中,都会存在着不同的公理系统,这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看法的差异。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很难用科学意义上的'对与错来评判人的思想与行为。因为一种公理得到的对,在另一种公理系统当中,可能就是错的。

为了防止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我想不得不讲讲这与法律等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的联系。这两个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思想,而另外则是行为。尽管我们在一些行为上需要统一,但是这种统一行为可以通过不同的思想指导得到。举个例子来说,经商诚信这个问题,有人天生觉得人应当诚信,所以他做生意诚信;而对于另一个人来说,他天生喜欢挣钱,结果发现诚信给他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不诚信的情况,所以他同样也会选择诚信。这两种思想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导致的结果可以是相同的。

一个人自出生以来就在发展当中,整个世界也在变化当中,所以都在改变。谁改变了谁这个问题是不是有意义,我不太说得清。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你愿不愿意,这种改变必定是自然的,人的反应也是自然的。这种自然的意思,大致就是日然而然的那个意思。平时很会改变的人很有可能突然变得固执;一贯固执的人很有可能那一次突然变成相反性格。而这一切,都必然是随机因素与既定因素所导致的一种自然的过程。这种自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外部作用能够相应地影响其进程的一种自然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自然是难以模拟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提前预知采取怎样的行为会促使向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影响的因素太多,随机的因素也太多,而且,没有可控的实验给我们做。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被世界改变还是改变世界,乃至于改变不改变这个问题讨论起来真得是没有多少意思的。最终要的其实还是,自然。

【中国合伙人影评】相关文章:

中国合伙人精选台词03-11

中国合伙人台词03-08

中国合伙人的经典台词05-26

中国合伙人经典台词05-29

中国合伙人英文台词01-10

中国合伙人经典台词精选04-18

《中国合伙人》经典台词08-09

电影中国合伙人经典台词12-20

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台词06-19

下一篇:爱情公寓语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