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范文 >

关于三农的论文

  • 范文
  • 2024-07-07 09:42
  • admin
关于三农的论文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摘要:当前“三农”问题仍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链条上较为薄弱的一环,农产品价格不稳定,“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矛盾日益凸显。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发展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农业处于产业链低端,难以及时获取市场的需求信息,导致供求不平衡的情况出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减少损失。金融机构的介入能够使得农民的财产获得保障。

关键词:“三农”问题;交通银行;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各生产服务行业的交流逐渐深入,不仅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成长,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影响了我们几千年,农业作为我国一个传统产业,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我国的农业属于第一产业,是我国进行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交通银行在解决帮助三農问题的过程当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一、农业产业链条在“互联网+”的引导下不断升级

农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第一产业,然而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的国情不容忽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我国众多人口以及出口所需要的粮食。因此,农业现代化和自动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增收的一条必经之路,而要想实现农业自动化和现代化,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目前,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农业自动施肥和灌溉已经可以实现。农业产业自动化在“互联网+”的引导下不断升级,在将来有望实现农业现代化普及。交通银行可与计算机产业公司进行合作,向农民发放低息贷款或进行相关产品补贴优惠。使农民切实享受到“互联网+”为农业现代化带来的便利。

二、交通银行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逐渐重视,各类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共同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交通银行可以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来实现对农民的支持。此前,交通银行深圳分行就已经与“三农金服”公司有过合作。三农金服作为一家国资系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有自己优质的风险控制团队,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可以对农民申请的小额助农贷款进行贷前审核、贷中监控以及贷后管理。结合大数据、征信体系、风险控制模型等先进手段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和控制。通过这类合作,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农民的帮助,使农民切实享受到金融机构带来的优惠和便利,并且保障投资者以及平台的运营安全。这类平台专注农村金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更加强力的解决农业问题,并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交通银行与三农金服的合作,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相辅相成的成果。能够有效促进农村消费,改善农业环境。

三、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服务农民的必要性

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一直是城市里个体商户的主要资金来源与重要动力。然而农业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在许多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仍然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生活生产方式。传统的金融机构在这些交通不便的地区设立网店的成本太大,而且收益甚低,但是仍有一些需要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以发展自己农业的个体农业生产者。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对于这些农民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互联网铺设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比传统金融业设立站点更加方便快捷。而资金雄厚又是互联网金融所不具备的一大特点,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则恰好弥补了这两个缺点,取长补短,相辅相成。能够有效实现对农民的帮助以及为金融机构更好地创收。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模式结合下的多元化产物,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业,它更容易为大众带来便利,普惠大众。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到“三农”的领域中,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市场宽阔,资金需求量极大,可是同时也面临着资金供给量不足、资金外流加剧等种种难题。所以我们坚信互联网金融可以为解决农村、农业、农民诸多方面的许多难题的解答得到实质上的帮助。互联网金融可以利用自身便利优势与普惠属性跨越地理鸿沟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增加农村资金供给量和加强建立农村金融信用体系方面有着不俗的贡献。

四、银行应主动加强与助农性互联网金融的合作

“二十四节气歌”作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者智慧的结晶,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与时节的对应性。而助农性的互联网金融也应注意农(山根是什么?山根也叫鼻根,位于疾厄宫(年上、寿上)之上,在两眼之间,与眼同宽,属于心区。山根主要看一个人的心思、夫妻婚姻感情、父亲等。)业生产在不同季节的不同需求。农民对金融的需求是有季节性的,如果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错过了农业生产时节,对农民和金融机构来说都有可能导致损失。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应主动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建立完善征信体系,加快贷款资格和额度的审核速度,加快贷款发放到农民手中的速度。要让“好钢用在刀刃上”,使农民在生产的季节享受到助农贷款为农业生产带来的收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均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但物价水平也伴随着逐渐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也在提高,因此银行的金融产品为群众提供了方便。银行在推出金融产品时,应考虑到不同程度的消费人群,对其应有不同的门槛要求,提高产品的适用性,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产品为其带来的便利,尤其是对于农村用户在进行借贷或办理信用卡时,应建立适合其的门槛要求。宣传有关金融产品的信息,增强人民对于信用卡等金融产品的信任度,建立并维护好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相互信任。

五、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门槛

互联网金融在为农民和投资者同时带来收益的时候,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中国当下的环境中,互联网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也成为了一大问题。银行如果想和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就应当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审核,确保该机构有相应的资质以及充足的资金,警惕非法集资诈骗。

六、把握好互联网服务“三农”的方向

“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农村。互联网金融应当把握好服务三农的方向。强化基础金融服务。在对农户发放贷款标准化、线上化的改造过程中,加强规模化、批量化的贷款发放,并且降低对农民发放贷款的利息,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到互联网金融为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

七、对农民的农业生产及农产品销售进行专业化的指导

在传统农业的影响下,大部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仅仅是为了实现自给自足。只有较少的农产品会在传统的集市上进行交易,这对农民创收影响很大。而且不利于增加投资者的收益。要想为农民创收,就要加强对农民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销售的专业化免费指导。使农民能够在网上使用电商平台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实现创收。这一举措在为农民增加收益的同时,也能为投资者带来收入。

八、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应当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

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在合作的同时,要想既保证自身的收益,又要为农民带去可观的收入,就必须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助农政策和金融政策。政府应当与金融机构一同加快建立和完善征信体制,加快对农民贷款申请的审核速度,对于长期欠款未清的个人,应当予以一定的惩罚措施,使信用良好的个人享受到便利,带来良好的社会风气。政府是有形的手,市场是无形的手。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是推动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力源泉,居民的财富日益增长,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资金量才会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加强宏观调控,不断完善市场体制机制,提高市场的管理效率,对银行金融产品的管制政策适当放松,完善金融机构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对于银行的监管问题等。交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政府应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摒弃所有制结构单一的缺点,完善和调整金融制度。政府应提供给各大银行竞争机会,促使银行对金融产品不断做出创新,使银行能够在更高层次及范围领域内不断发展与创新。

总体来说,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为城市个体商户发放贷款还是为助力农民农业生产发放贷款,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是未来金融机构发展的大方向。交通银行应该把握好目前的大好时机,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工作,在为自身及投资者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能够响应国家号召,为农民带去实惠,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做出重要的贡献。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论文标签:其他类论文时间:2021-12-20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三农问题的思考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三农”问题怎么了

“三农”是当今我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我国经济正常发展。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弄清“三农”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弄明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抓住重点,事半功倍。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因为这三个名词或三种事物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或者是说它们前面都有一个“农”字,所以,人们把它合起来称为“三农”。但是,详细考虑一下,“三农”问题虽然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又不是属于一个大问题中的三个小问题,没有办法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它们又是各自独立的。

“三农”之所以成为“三农”问题,不是说它们现在的情况非常良好,而是说它们都存在着不能不重视和不得不尽快加以解决并且如果不重视和不尽快加以解决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的问题。“三农”问题到底已经怎么样了?有些人用一个判断词和一个形容词和它们分别组合在一起说:农业真危险、农村真穷、农民真苦,说明“三农”问题现在的境况,说明“三农”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这种形容是贴切的话,解决“三农”问题对我们来说,确实已经是迫在眉睫和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构造大农经济是处理三农问题对策论文标签:其他类论文时间:2020-08-23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大农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相对小农经济而言的。小农经济是落后的农业生产工具的产物,因为使用的是牛马、木犁、锄头、镰刀,所以,一个农民尽其所能,也只不过能够耕种三、四十亩土地足矣,如果少了,则不够耕种;如果土地多了,就耕种不过来,要是不雇长工短工,就必定使土地荒芜,是所谓的“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那么,在过去,一个地主,有几百亩土地,几千亩土地,几万亩土地,是不是大农经济呢?其实,这个问题,单就称谓而言,就已经明白了。地主是不进行农业生产的,所以,就只能是土地的主人,而不是耕种土地或进行农业生产的人—也就是说,不是农民。地主和富农是农民和不是农民的分水岭富农以下是中农,贫农,雇农,是不同等级的农民:富农的土地是由他和长工、短工共同耕种的,中农的土地是中农自己耕种的,贫农的土地不够自己耕种,雇农自己没有土地,为富农和地主耕种土地:而地主呢,土地是雇农耕种的,他连管理也不管理,是管家为他管理的。富农所耕种的土地最多的长工一样,不能超过三、四十亩,地主的土地虽然多,但是,长工和雇农多,每个长工和雇农也不过三、四十亩,根据每个农民耕种土地的数量,都只能是小农,因此,也不是大农经济,只能是小农经济。

或者说,一个农民耕种的土地太少,小农是没有出路的。那么,我们把这些小农集中在一起,组织起来,成为集体经济,土地多了,家大业大劳动力众多,那么,不就是大农经济了吗?并且,这样做了之后,土地地块大,也便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机器耕作。其实,这样做的好处,只是便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机器耕作,并不是大农经济。因为每个人的土地还是那么多,一个农民耕作一点也没有增多,所以,不是大农,还是小农和小农经济〔比如,一个农民有5亩土地,100个农民集中起来有500亩土地,但是,100个农民并没有减少成为1个农民,1个农民耕作的土地并没有达到500亩,而还是5亩,怎么能够是大农和大农经济呢?这只能是集中在一起的.小农和集中在一起的小农经济。当然,如果把土地交给一个农民耕种,其他的农民(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从农业生产中退出来,这个农民就成为大农与大农经济。如果已经有99%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退出来的条件,比如说,已经具备有一个可以容纳99个人的企业或者数个企业,就可以而且必然由不同的道路形成99个农民把土地转交给一个农民耕种。可是,如果想采取先把100个农民集中起来,然后等待时机与创造条件逐渐使99个农民退出来,则是不可行的。因为集体劳动的自身局限性,会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产生许多障碍,不利于大农经济的形成,阻碍生产的发展。
一本研究中国三农问题的力作论文标签:其他类论文时间:2020-07-2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十二五”时期,我国国情及世界局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日趋鲜明。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新阶段性特征就是转型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能否顺利地推进转型发展,决定着我国能否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方面,取得具有实质意义的进展。

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推出、著名经济学家常修泽教授主编的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中国经济转型丛书”,围绕中国经济转型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最近。作为该套丛书的第一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姜长云博士撰写的《转型发展:中国“三农”新主题》已经面世。

全书分为五篇15章。第一篇为总论,提出自1998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中国“三农”发展再度面临新的重大阶段性变化。详细分析了这些新的重大阶段性变化的多方面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阶段促进中国“三农”发展的战略思路——“转型发展”,探讨了促进中国“三农”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二篇冠名为“粮食问题的重新审视”,通过对中国历次粮食供求失衡的回顾,得出若干结论和启示。如总量问题对于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已经显著地趋于减弱;结构问题对于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正在显著地趋于增強。该篇还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和中长期潜力、中国粮食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探讨了粮食市场与粮食安全的新问题、新趋势。“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呢?该书第三篇“从发展农业到发展现代农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该篇提出,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形式正在发生重大阶段性变化,要用开放的视角认识现代农业,要重视“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制约和挑战,如农产品成本上升、要素市场和产权市场发育滞后等问题。该篇还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出路和近期对策建议,并对中国种业的发展进行了案例分析。
农产品电商大数据直击现代三农问题痛点论文标签:其他类论文时间:2020-07-2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每年都有一些农产品卖不出去,特别是在我国粮食“十二连增”后,我国粮食创下高产量、高库存、高成本、高进口的“四高”背景下,粮食、肉类、水产品、禽蛋、蔬菜、水果、油料产量居世界之首。在生产之前农民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过去靠计划,现在靠市场,但究竟应该生产什么、生产了多少、库存量有多大、市场需要多少,往往是一个“黑洞”。但是当大数据科技工具出现后,就可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农产品信息化经历7个发展阶段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每年生产近20亿吨的农产品(不包括木材),我国是一个农产品贸易大国,每年进出口农产品贸易超过1800亿美元,我国也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13.7亿人口以及大量的境外游客,对农产品消费量巨大。

自199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信息化建设发展经历了7个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颁布后,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大数据的融合成为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1994—1998年,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以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入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1998—2005年,棉花、粮食两个品种先后在网上交易,当时叫“粮棉在网上流动起来”。1998年,郑州商品交易所集诚现货网成立(今中华粮网),2005年10月中央储备粮网上交易。1998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成立,通过竞卖交易方式采购和抛售国家政策性棉花。
粮食安全三农问题分析的论文标签:其他类论文时间:2020-07-23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

有人问:农民收入增幅下降,粮食保护价政策影响何在?要精确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模型计算。我个人的判断,如果按保护价但不是敞开收购,粮食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也就是说市场粮价的回升点可能会出现得早一点。但就目前农产品供求总体状况看,农民要想从农业获得更多的收入非常困难。

这些资源如果不种粮食而种其他农作物会不会使农民获得更好的收入?这其实很不确定。现在有些人认为,过去几年的粮食政策,对粮食生产造成了相当数量的无效供给,造成了严重的库存积压。这种认识隐含的前提就是粮食生产浪费了部分资源。

那么,是不是“不浪费”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这要看其他农产品是否存在短缺现象。现实情况是,除粮食之外的其他农产品也基本没有短缺,而且绝大多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所以,即使这几年少种一点粮食、改种其他农作物,问题依然存在。

我大体的经验判断是:根据目前粮食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大体上需要保持在16.5—17亿亩之间。低于16.5亿亩,当年生产的粮食就难以满足需求,粮价会上涨;超过17亿亩,则会供过于求,粮价下降。因此,从总供求的角度看,粮食播种面积也就只有5000万亩左右的调整余地。

这几年粮食库存多了,确实可以适当减少粮食生产。估计粮食播种面积在一两年内低于16.5亿亩问题不大,因为有库存;但连续3年以上我认为就会出问题。
职业教育如何嫁接服务于三农论文标签:教育毕业论文时间:2020-07-02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园艺专业课做为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骨干专业课,要适应社会需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送教下乡,服务“三农”。本文以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从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当地特色农业服务,把最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和果农,指导学员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学校要成为科研和生产实践之间沟通的桥梁等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如何与当地“三农”嫁接服务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服务农业

职业教育不仅要面向城镇,面向工商业、服务业,还要面向农村、农业、农民。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服务“三农”是大有作为的。园艺专业课做为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骨干专业课,要适应社会需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送教下乡,真正解决好职业教育如何与当地“三农”嫁接服务的问题。

一、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当地特色农业服务

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围绕当地农业生产,普及和推广适合本地特色的种植、养殖或其他项目的相关科技知识,用农业知识帮助农民致富,助推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以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推广大樱桃的种植技术为例,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地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本地的气候和自然地理环境极为适合大樱桃的生长,大樱桃色泽鲜艳味美,经济收益高,大樱桃的种植也有相当的规模,因此本地有大樱桃之乡的美誉。但是当地很多种植户并不飞外大樱桃的种植技术,大樱桃的田间管理仅是简单借用其他果木的经验,产果率不稳定,经常欠收,渴望得到系统的培训。同时还有很多农民担心亏损而不敢种植。过去职校的课程设置当中没有涉及到大樱桃方面,现在考虑到农村的实际需求,学校组织骨干教师通过外聘专家、走访农户,外派学习等方式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大樱桃的种植知识,专门编写出校本教材《大樱桃种植技术》。该校本教材在本校园艺专业的常规教学和专门针对周边农业知识普及的送教下乡活动中作为正式教材推广使用,参加本校送教下乡的农民学员每期多达1000余人,已经持续举办了4期,由此使得该技术能够广泛传播。乡亲们利用学到的技术发财致富,然后做大做强,大樱桃成为品牌,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在技术支持下,山海关区大樱桃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猜你喜欢